惠州轄區內主要有5條地震斷裂帶,目前全市有室內應急避護場所734個,室外4個,有市民反映「只見指示牌,不知地方在哪」
今年端午節以來,持續的大暴雨,導致江湖水位大漲,山洪、滑坡、水浸、溺亡等災害時有發生。
災害襲來,你該如何逃生?身邊有哪些「安全港」可以避險?南都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惠州新規劃了一批應急避護場所,正在逐年推進建設,如果遇到颱風、暴雨、洪(潮)澇災、地震等突發事件,居民可以疏散到離你最近的場所避難。
據悉,惠州地處東南沿海及地震相對活躍區,且屬全國24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之一,有5條斷裂帶(即羅浮山斷裂帶、紫金-博羅斷裂帶、惠州斷裂帶、蓮花山斷裂帶和濱海斷裂帶),全市受到颱風、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及地震災害的潛在威脅。目前惠州全市已建成室內應急避護場所734個,主要分布在各中小學校和社區;建成室外應急避護場所4個,分別為江北市民樂園、下埔濱江公園、河南岸公園、高榜山公園;近期建成華羅庚中學和惠州學院兩處地震應急避護場所,還計劃在市區奧林匹克體育公園建設一處區域中心應急避護場所,並逐年推進地震應急避護場所建設。
南都記者走訪發現,惠州市區多處應急避護場所,因指引不清、宣傳力度不夠,導致許多市民「只見牌,不知地」。
惠州屬全國24個地震
重點監視防禦區之一
惠州歷史上是否發生過大地震?對此,惠州市地震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據省地震臺網數據統計,自1970年以來,惠州發生地震近百次,最近影響較大的地震為2007年3月7日在惠東近海海域發生的3.7級地震,同年10月23日在龍門縣左潭鎮發生了3.2級地震。「十二五」期間,與惠州鄰近的河源市先後發生4級以上地震4次,也對本市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據介紹,惠州所處大地構造單元屬華南褶皺系,處東南沿海地震帶相對活躍的中段,受地震災害的潛在威脅。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惠州市90%以上的國土面積位於地震基本烈度6度範圍內,其中惠東稔平半島以及大亞灣沿海地區位於地震基本烈度7度區,佔全市國土面積近10%。惠州市地震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惠州歷史上雖未發生過等級較高的地震,但有感地震偶有發生。
據了解,在綜合考慮震情趨勢、震害損失預測結果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三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國家確定珠三角為2006年-2020年全國24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之一,而惠州地處珠三角區域,防震減災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市地震局介紹,惠州轄區內主要有5條斷裂帶,包括羅浮山斷裂帶、紫金-博羅斷裂帶、惠州斷裂帶、蓮花山斷裂帶和濱海斷裂帶。其中,惠州斷裂帶穿過惠州中心城區,經過上梅湖、菱湖西、西湖西側的孤山北麓,向南延至上馬莊一帶。當前,市地震局正在組織開展惠州市城市活斷層惠州斷裂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工作,通過類似做「B超」的方式,摸清惠州地下構造基本情況。目前,已完成區域地震構造圖編制和斷層活動性地震地質調查,淺層地震橫波反射探測工作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