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有多愛吃?廣東人:我們的粵語吵架罵人都是關於吃的

2021-01-09 朝讀夕寫

小編廣東人,每每認識一位外省朋友,總免不了要回答一個問題:「廣東人是不是什麼都吃?」起初還耐心解釋:「廣東人熱衷於吃,是因為舊時廣東地區貧窮,為了生存『飢不擇食』,改革開放後,生活條件變好後,敢於嘗試外省人眼中『奇怪』食物……,我們廣東人不是什麼都吃,只是會吃……」

這樣的解釋往往並不能消除友人的疑惑,不斷追問,後來也懶於解釋,一致回覆:「是啊,我們連福建人都吃」,KO。

不可否認,廣東人真的愛吃,愛吃到什麼程度?你聽過廣東人用粵語吵架嗎?我們用粵語吵架罵人都是關於吃(哈哈哈,笑),有人說聽廣東人吵架,聽著聽著就餓了……整理的關於「吃」的罵人的粵語,感受下。

1、 發漚豆

形容一個人渾渾噩噩,總是發呆,也用來埋怨別人不認真。

2、 大番薯

傻瓜,形容人很蠢很傻,粵語與番薯相關的詞彙、俚語幾乎都為貶義

3、 死蛇爛鱔

說一個人懶

4、憨居居食煎堆

粵語是形容對方太蠢,煎堆在廣東是指拳頭大小、油炸糯粉團,色澤金黃,外形渾圓中空,口感芳香酥脆

5、 食碗面反碗底

用來罵人忘恩負義

6、 水魚

水魚就是王八,甲魚。廣東話 「水魚」是形容一個人傻,容易被騙。

7、生舊叉燒都好過生你,

這句話多為母親生氣時,罵自己兒女,廣東叉燒,想想就流口水。

8、你條粉腸

類似「撲街」, 有混蛋,王八蛋之意。「粉腸」則豬小腸,加以豆蔻、丁香、桂皮、砂仁、白芷等製作,五香味濃,爽口不膩。

9、大檸樂:

加大了的檸檬可樂,大檸樂是「大捻(len)鑊」的諧音,意為糟糕了

10、一碌葛

葛就是葛根,研磨成粉,生津止渴,一碌葛是呆頭鵝、木頭木腦的意思

11、莫姜

粵語「姜」表示膽量,莫姜就是沒有膽量

12、你滷味

滷味,是將初步加工和焯水處理後的原料放在配好的滷汁中煮製而成的菜餚,廣東話「你滷味」是你老母的雅化。

13、豬扒

形容又肥又醜的女性

14、吃香蕉吧

想想張學友那個最經典的表情,吃香蕉吧是吃shi吧的意思。

15、蛋散

以麵粉、筋粉、雞蛋和豬油搓成落油鑊炸而成,粵語說的「蛋散」意為膽小怕事或不成氣候沒出息的小人物。

16、賣剩蔗或者籮底橙

嫁不出的女性

17、燉冬菇

被降職

18、炒魷魚

被老闆辭退、開除

19、扮曬蟹

裝逼的意思

粵語,又稱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由古代中原雅言融合古粵語而成,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是最有古漢語特徵的語言,所以粵語不僅是「吃」,還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傳承。

你還有知道哪些關於「吃」的罵人的粵語?留言和大家交流吧!

相關焦點

  • 廣東人吵架,真的太太太太太餓了
    作為一個走南闖北的美食主編,各地的美食吃了不少,同時領略到不同地方罵人的話。但是走了這麼多地方之後,我還是覺得,咱們廣東人罵人才是最帶感的。咱們大吃省,罵人是可以不帶髒字。除了那五個祖傳的國罵字,大吃省人可以用各種水果、食物來攻擊對方。還記得當年有個北方同學,就被廣東室友用食物罵得一愣一愣的,毫無還手之力。
  • 趣說廣東話,想變靚仔靚女嗎?來廣東啊
    廣東話是眾多方言中的「奇葩」,我們先聽一個有趣的關於廣東話的故事。早些年,有一位非粵語區的留學生,在國外一家企業面試,面試官問是否會說「中國話」,留學生用普通話字正腔圓娓娓道來,面試官聽後一臉疑惑,詢問所言何物?
  • 想知道如何用廣東話爆粗嗎?進來教你花式罵人
    我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的大帥哥GUAI咖君!大家想知道廣東人平時是怎麼爆粗罵人的嗎?哈哈,現在就讓GUAI咖君給大家介紹一下吧!話不多說,come on!發車!哈哈,眾所周知粵語是一種非常溫柔的語種,廣東話說出來還真是非常好聽的呢。可是,再溫柔的人也是會罵人的呀,更何況這一整個語種的使用者呢。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可以懟人的廣東話吧。
  • 和廣東人談戀愛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當聽說我男朋友是東莞人時,我的一些朋友第一反應就是:「你男朋友是不是特有錢;你男朋友家是不是開足浴店的;你男朋友是不是蛇呀,老鼠呀什麼都敢吃;聽說廣東人都特別迷信,思想很傳統.....」我:「!@#¥#¥%#……」可以說這是外界對廣東人最大的誤解了。誰說只要是廣東人就特別有錢,即使是南方發達地區,照樣有很多人也才剛剛只能解決溫飽;足浴店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會有;廣東有些人愛吃野味,但也不過是各人各口味罷了;關於說廣東人迷信,我相信在很多地區都會有,與其說這是迷信,不如說是他們的一種信仰我覺得更合適。
  • 這些粵語方言,你都懂嗎?奇怪的萌化知識又增加了!
    這些粵語方言,你都懂嗎?奇怪的萌化知識又增加了! 呆狸:美美豬,你知道粵語嗎? 美美豬:當然啦,我非常愛看TVB劇了,裡面的粵語臺詞我還會背呢! 呆狸:那這些怪誕有趣的粵語俗語,你又知道幾個呢?
  • 這個地方的方言,比廣東話簡單,比東北話有趣,連罵人都十分可愛
    偶爾聽到有人冒一句方言出來,非常驚喜,熱衷通過方言來猜對方是哪裡的人。中國方言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廣東方言最厲害,外地人連粵語都聽不懂,更別提他們的地方方言了。東北話有意思,馬路牙子、嗑禿嚕皮了……一股大碴子味,非常親切。然而有一個地方的方言,比廣東話簡單,比東北話有趣,連罵人都十分可愛。那就是四川話。
  • 當廣東人「咩」你的時候,他並不是在賣萌
    因為那裡的人吵架的時候:咩咩咩咩咩但是,當一個廣東人站在你面前,以正常的語氣講上一段的時候,你腦海裡,可能不會出現張學友的表情包,也不會想到「誰都只得那雙手靠擁抱亦難任你擁有」。沒錯,你只會被一個一個「咩」語氣詞洗腦。
  • 這菜是廣東人愛吃的青菜之一,跟蒜蓉一起炒香鮮味美,吃夜宵必點
    2020-12-04 15:35:17 來源: 奶粉美食公主梅子 舉報   這菜是廣東人愛吃的青菜之一
  • 契爺、契家婆、溫心老契,廣東人中意"上契"?
    在粵語地區我們時常會聽到「契媽最近點點點」「契爺最近送咗層樓我」「契仔好聽話」「佢系我契妹」等等似乎與「契」字扯上關係之後儘管沒有血緣關係人與人之間也變得更為親密「契弟」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不用「契妹」去罵人呢難道是尊重女性下次有機會再告訴你精彩內容回顧emmm..當你在街上聽到這樣一首粵語聖誕歌
  • 第十八期:細數廣東人各種「怪習慣」
    另外,廣東人喜歡把絲瓜叫「勝瓜」,吃生菜寓意「生財」,廣東人說話天生就喜歡討吉利,說起來廣東人還真有不少「怪」習慣,讓我一下來看下:    第一怪:涼茶「不涼」熱著喝    牛雜是廣東飲食文化的一個縮影,更是廣東人最愛的街頭小吃。毫不誇張地說,在老城區,幾乎每一條街都有牛雜檔。走在大街小巷,你總能看見有人捧著一碗牛雜邊走邊「篤」。流曬口水,你要不要也試一下呢?
  • 廣州粵語與香港粵語,哪個才是正宗的廣東話?
    因此南雄縣的「珠璣巷」又被稱為廣東人的發源地,這與之前提到的「封開縣」的地位是不同的,很多廣東的大的姓氏都在那裡修建了「太公祠」以緬懷帶領族群南下並安葬在那裡的「太公」。 這一時期在浙江福建一帶的漢人則有部分南遷到粵東地區的潮汕平原,成為潮汕人的祖先,因此潮汕語與「閩南語」是同一語系,與作為來源於中原古漢語的粵語不同。 唐朝建立後,中原的戰亂終於平息,漢人南遷也告停止。
  • 哪怕到了半夜,廣東人也要去吃打邊爐
    提到廣東人民,大家最先會想到什麼呢? 廣東某前臺小姐姐:「我來這只是為了有事做!家裡每月要收租六棟樓太累了!」 估計會有不少人會選擇「吃」,廣東人不僅愛吃也會吃,而且吃的東西還很有本地特色。 而有一道廣東美食,這兩年風很大,席捲了全國多個城市。每到冬天,如果不吃個它,總覺得對不起當代養生青年的稱號。
  • 吳鎮宇切換粵語失敗,被古天樂提醒講廣東話,張家輝人都笑傻了!
    吳鎮宇切換粵語失敗,被古天樂提醒講廣東話,張家輝人都笑傻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講普通話久了,切換家鄉話的時候會有點困難,吳鎮宇最近也碰到這樣尷尬的畫面,在香港接受採訪的時候還是說普通話,於是被古天樂友情提醒,要講廣東話,哈哈哈!當時吳鎮宇就懵了,我說的不是粵語嗎?
  • 千萬別和廣東人一起學日語,他們有「自帶日語」技能
    part.1 廣東人學日語,簡直開掛據說每個大學班上有廣東人的日語專業學生,四年都過得十分鬱悶。經常讓你覺得,也沒看見他們咋學啊,怎麼好像都會了?比如,廣東人習慣用「食」和「飲」來代替「吃」和「喝」,日語裡,「食べる」(taberu)和「飲む」(nomu),引用的漢字正是「食」和「飲」。穿衣服,廣東人多用「著」這個動詞,日語中「著る」所引的漢字也是同一個。
  • 廣東人粵語10級,卻聽不懂港式茶餐廳的菜名?
    雖說香港地區的粵語與廣東地區發音相近但會說粵語並不意味著你就會在港式茶餐廳點單反而很有可能「雞同鴨講」「走青」「靚仔」都是什麼意思呀?這些詞語猶如一個個「接頭暗號」,讓人瞬間回到那個港片盛行的年代,但也讓聽不懂的人好有壓力,覺得不明所以…
  • 大年初二,回娘家、吃開年飯…廣東人都吃吃吃些什麼?
    作為吃貨廣東人,開年飯吃的同時還要體現特色特色——「講意頭」(「討彩頭」)廣東人餐桌上的菜式不但豐富多彩,食材和菜名更講究吉利,充滿喜慶讓歡聚的親朋吃下去的都是福氣!雞 :大「雞」大利民間俗語說:「無雞不成宴」。廣東人待客,以雞為上品。
  • 廣東十大講古大師,他們才是真正的粵語好聲音,你最喜歡誰?
    1,張悅楷(1925~1997)楷叔大名在九十年代之前在廣東粵語地區無人不識無人不曉,即使拍一個廣告都拍到街知巷聞。他於1925年出生在廣東,1949年畢業於廣州嶺南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年輕時曾經到香港一家建築公司做工程師。
  • 「你是廣東人?」「你怎摸雞到的呢?」
    廣東朋友的「塑料普通話」總能創造不少趣事。廣東小哥在餐館點菜:「紅消入片飯、魚先且幾、消牙和金魚。」老闆一臉懵,最後扭頭看看玻璃缸裡的招財魚大驚失色:你們倆還是人?吃個飯連我金魚都不放過?他一臉無奈:「梨芥末連煲冬瓜都汀布懂?芥末嘬生意阿……唉!」幾經周折,老闆才知道他點了紅燒滷肉飯、魚香茄子和燒鴨。金魚也保住了,因為小哥想吃的是蒸魚。
  • 為什麼每個人都說粵語好聽,到底好聽在哪裡?
    我們常說,粵語朗誦詩歌很好聽,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粵語音節和音調的多變。之前粵語版的《慶餘年》在TVB上映,裡面那段「範閒朝堂鬥詩」讓很多網友都不自覺地鼓掌叫好。不是原版的演員臺詞不好,而是粵語與普通話天然發音的不同,粵語的九聲六調,讓鬥詩增添了豪情壯志。粵語發音的美吸引了很多人來學習,同樣也是因為這種音韻美讓人很是頭疼。
  • 總說廣東人都愛吃腸粉,原來要加「它」,怪不得麵皮細膩爽滑可口
    總說廣東人都愛吃腸粉,原來要加「它」,怪不得麵皮細膩爽滑可口。不久之前,有個廣州的朋友來家裡做客,特意帶了腸粉,中午吃飯的時候讓我吃,看著他一臉熱情,感覺應該還不錯,於是我嘗了一口,還真的非常好吃,有點超出我的預期,於是我開始主動問他,這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