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百科】 一個令秦國從始崛起的丞相——五羖大夫百裡奚

2021-01-08 歷史風雲再起

【名人簡歷】

百裡奚,為百裡傒簡作,亦稱百裡子或百裡,宇裡,名奚。春秋時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也有人說是虞國(今山西平陸北)人。生卒年不詳,秦穆公時賢臣,著名的政治家。

【歷史功過】

百裡奚作為傑出的政治家,在晚年建樹了輝煌的業績。他依靠出眾的才智和超群的謀略,使僻處一隅的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為秦國取得霸主地位,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百裡奚相秦期間,內外安緝,充實秦的國力,奠定稱霸以及統一的基礎,在春秋時期已很明顯,為有識者所稱道。秦霸西戎,與晉國抗衡,成為諸侯爭霸中舉足輕重的一方勢力,都是秦穆公時期完成的,這固然是穆公雄才大略,善於用人的結果,但與百裡奚的相業也是分不開的。故論者稱許秦穆公的功業,總以任用百裡奚為其大端。

【名言名句】

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

【賞析】在外交上,百裡奚施德於諸侯,樹立秦國的威信,為秦穆公稱霸奠定了基礎。秦穆公十三年(前647年)晉國發生饑荒,請求秦國接濟糧食,秦穆公詢問群臣該怎麼辦,有人認為應當藉機伐晉。百裡奚不同意說「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最後,秦穆公採納了百裡奚的意見,運糧食給晉國。秦國糧船從雍都到絳(今山西翼城東南)絡繹不絕。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泛舟之役」。晉國的百姓吃到了救命糧,無不感激秦國的恩德。

【人物傳說】

百裡奚與仙翁島的傳說

在碧波浩淼的麒麟湖西南岸邊,有一座酷似南極仙翁形象的島嶼,故名仙翁島。說起仙翁島,就不能不說起秦國名相百裡奚與南極仙翁的一段美麗的傳說。

百裡奚年少時,胸懷大志,但家中太窮,無力供他繼續讀書,只好輟學在崗上天天放牛。一天,他將牛群趕到離麒麟湖不遠的一個地方放牧,日到頭頂,肚子餓了,正想拿出乾糧充飢時,忽然聽到了一陣呻吟之聲。百裡奚回頭一看,發現不遠處的路邊上躺著一位白髮蒼蒼、瘦骨嶙峋的老漢。百裡奚連忙跑過去扶起老漢問道:「老人家,你這是怎麼了?」

老漢一邊痛苦地呻吟,一邊有氣無力地說:「我是個無依無靠的流浪之人,以討飯為生。這幾日腿腳不方便,沒有討來飯萊,已經兩天水米沒打牙了,就暈倒在此處,想必是餓的。」

百裡奚只帶了一塊玉米面菜餅,雖說早巳飢腸漉漉,餓得難受,但始終沒有捨得吃下去。此刻眼看老漢餓得奄奄一息,快要死了,也就顧不得自己了,當即就把那塊玉米菜餅從懷中掏出來說:「老人家,我沒有別的辦法救你,只有這一塊菜餅子了。你吃了吧,吃下去,興許就能救你一命。」

老漢執意不吃,說:「我人老無用,早該死了。你還年輕,日後還有大用。我吃了,把你餓壞,我於心不忍。」

百裡奚說:「雖說我沒上過幾天學沒讀多少書,但我懂得尊敬老人,愛護老人,是做人的根本。沒有仁愛之心,沒有愛人之心,是不配做人的,長大後也不會有什麼大用。老人家,你儘管吃吧,放心,我年輕,一時半刻餓不死,何況這裡還有野菜,我吃了也能充飢。」說罷,百裡奚就隨手從草叢中採了一把野菜塞到嘴裡甜滋滋地吃了起來。

老漢的雙眼流出了兩行淚水,再沒說什麼,就用顫抖的雙手,從百裡奚那裡接過了那塊玉米菜餅,狼吞虎咽吃起來。人是鐵,飯是鋼,老漢把那塊玉米菜餅三下五去二吃完之後,很快就有了精神,當下站起身來就要告辭。

百裡奚有些不放心,忙拉住老漢問:「老人家,你到哪裡去?」

老漢說:「討飯人四海為家,我怎能老躺在這裡。」

百裡奚說:「你年紀太大,不能再這樣流浪了,還是住到我家吧。我家雖窮,多剜點兒野菜,也還能養得起你老人家的。」

老漢說:「孩子,放心吧,這世上好心人多的是,會有人關照我的。小小年紀,難得你如此忠厚仁義,不上學,實在太虧了。你救了我一命,我無以回報,好在我這個破袋子裡有幾卷破書,就送給你吧,算是感謝了。但願你好人有好報,早日成大器。日後如若遇到大災大難,你就到紫山北坡下的麒麟湖畔來找我,那兒有座人形小島,我會在那個地方等著你,說不定,我還能幫你一把哩。」說罷,那老漢將一個破袋子往百裡奚手中一塞,就一瘸一拐地遠去了。

百裡奚將那個破袋子拿回家倒出來一看,哪兒是什麼破書,竟是一袋子寶卷,既有提兵調將、野戰布陣的兵書,又有富民強國、安邦定鼎的韜略,真可謂是無價之寶。於是,百裡奚一邊放牛、一邊如饑似渴的研讀起來,很快便成了宛城的奇才大儒。不久,離宛城不遠的虞國派人專程來請他出任大夫,百裡奚正想大鵬展翅,有所作為,於是辭別妻子兒女就走馬上任了。誰知他時運不濟,偏偏遇上了一個剛愎自用、不大喜歡逆耳之言的國君,結果兵敗國亡,君臣們竟然都成了晉國的俘虜。

百裡奚不甘心終身為奴,更不甘心將自己的滿腹才華沒於荒野、付予流水,於是,便想方設法在押送的途中又逃回了宛城老家,從此,他一邊放牛一邊伺機準備東山再起。百裡奚在宛城放牛期間,忽然又想起了當年那位討飯老人的話,於是,這天他便趕上牛群到紫山北坡的麒麟湖畔前往尋找。遠遠地,他果然看見了湖畔有一人形小島,小島上果然蹲著一位釣魚的老漢。待他走近一看,那老漢果然正是曾被他救過之人,於是便問:「老人家,還認識我嗎?」

「認識,你是百裡奚吧!」那老漢既不扭頭,又不抬臉,甚至連看都沒看他一眼,依舊低頭靜靜地在釣魚:「我早就知你會來找我的,因此,已在此等你三天了。」

百裡奚大吃一驚,這才明白這位老漢不是凡人,於是便問「虞國亡了,我現在又回來放牛了,難道這是命中注定的嗎?」

「是,也不是。」老漢依然頭也不抬地說:「你還是安心放牛吧。」

「不,我實在是不甘心如此庸碌一生。」百裡奚執拗地說:「承蒙你賜我寶書,使我文韜武略集於一身。有志不能報國為民,有才不能成就大業,我是不甘心的。我還想走,我想去投靠楚王,我自信能幫助楚王成就霸業。」

「不,你不能去,」老漢依然不回頭:「楚王是個鼠目寸光之人,是金子,他看不見金子的光芒,是人材,他看不見人材的珍貴。你如今已是他的子民了,就在他的眼皮底下放牛,可他卻視而不見,你去投他何益。」

「那我怎麼辦?」百裡奚無可奈何地又問。 「你先在家繼續放牛。」老漢這才站起身來,拍了拍百裡奚的肩膀說道:「是金子,總會有人識得的,是人材總會有人用你的。從現在起,你什麼也不要想,哪裡也不要去,就在家裡安心放牛。半年後,自會有人登門拜請,到那時,你儘管隨那人遠去,必有宏圖大展之時。」接著,老漢擺了擺手:「你回去吧,記住一句話,你的功業在西北不在南方,往南走,一事無成,西北走,前程無量!」

百裡奚聽了老漢的指引,將信將疑,只好拜別而去,待走了幾步回頭看時,那位老漢早已不見了。百裡奚越發感到稀奇,這時走過來一位浣衣的女子,於是,他便問這是什麼地方。女子說:

「怎麼,你不知道?這個地方就是無人不知的仙翁島啊!」

「仙翁島,」百裡奚連忙又問:「什麼仙翁?」

女子笑了笑:「仙翁能有幾個?就是大名鼎鼎的南極仙翁唄!」。

這下子百裡奚恍然大悟了,原來,那位幫助自己、指引自己的討飯老頭竟是南極仙翁,這下子,百裡奚便對老漢剛才的話深信不疑了。

百裡奚回到家後不久,南極仙翁的話果然就應驗了。秦國的國君秦穆公得知百裡奚的下落後,非常欣賞和仰慕他的才幹(想當初,倘若虞國國君聽從了他「唇亡齒寒」的建議而出兵救虢國,便不致於最終成為亡國之奴),就以贖賣奴隸的名義,用五張羊皮的價格,從楚王手中把百裡奚給弄到了秦國。不久頗有膽識的秦穆公就將他拜為大夫,尊為相國,奉為秦國的首輔大臣,致使秦國在短短的幾年中,便成就了赫赫霸業。百裡奚功成名就之後,就在仙翁島上為南極仙翁立了廟宇,此後幾千年裡,麒麟湖裡水消水漲,仙翁島幾經變遷,但南極仙翁與百裡奚的美好傳說,卻一直口碑相傳,成為千古佳話。

【生平大事】

羊皮換相

百裡奚飽讀詩書,才學過人,可是家境貧困,加上楚國宗法制度森嚴,平民沒有希望入仕為官。百裡奚的妻子杜氏是個很有見識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曠世奇才,於是就鼓勵百裡奚出遊列國求仕。

在百裡奚出遊那天,家中已經揭不開鍋了。杜氏一大清早起來,宰殺了唯一的一隻下蛋母雞,劈了門閂燉母雞,煮小米飯,給丈夫餞行。

百裡奚從南陽出遊求仕後,歷經宋國、齊國等國家,因為朝堂裡無人,都沒有得到錄用。在齊國,百裡奚陷入困境,一度沿街乞討,繼續求仕生涯。在齊國郅地,他遇見了蹇叔,兩人一番高談闊論,就結為知己。此後,在蹇叔的舉薦下,到虞國當了個大夫。但虞國國君是個愛財如命的國君,在收了晉國的垂棘(垂棘地方產的寶玉)和寶馬等財物以後,就答應借道路給晉國,讓晉國途徑虞國去徵討自己的鄰國虢國,也是虞國的同姓兼同盟國。百裡奚對虞國國君述說唇亡齒寒的道理,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閉口不再勸諫,並對同僚宮之奇說:「對蠢人直言相勸,無異於把珍寶丟棄在路上。」 果然,晉國滅虢國後,把矛頭指向虞國。公元前655年,晉國(獻公)滅掉虞國,俘虜了虞國君及其大夫百裡奚。由於他拒絕在晉國做官,被晉國充作奴隸(媵人),在穆姬嫁給秦穆公時候,陪嫁到秦國。百裡奚在去秦國的途中,逃回到楚國。

楚國國君楚成王聽說百裡奚善於養牛,就讓百裡奚為自己養牛。剛當上秦國國君的秦穆公,名字叫任好,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國君,聽說了百裡奚是人才,就想重金贖回百裡奚。秦穆公的謀臣公子縶說:「那楚成王一定是不知道百裡奚的才能,才讓百裡奚養馬。若用重金贖他。那不就等於告訴人家百裡奚是千載難遇的人才嗎?」秦穆公問:「那我該怎麼樣才能得到百裡奚?」公子縶說:「可以貴物賤買,用一個奴隸的市價,也就是五張黑公羊皮來換百裡奚。那樣楚成王就一定不會懷疑了。」

當百裡奚被押回秦國後,秦穆公親自接見了百裡奚。百裡奚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裡值得國君垂詢!」穆公說:「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擄,並不是你的過錯。」秦穆公親自解除了他的奴隸身份,並與他商談,討教國家大事。兩人一談就是三天,言無不合。穆公十分高興,要拜其為上大夫(上卿),委以國政,實際上就是把秦國的軍政大全都交給了百裡奚。百裡奚堅決辭讓不受,並推薦自己的好友蹇叔當上卿。最後,秦穆公就讓用很重禮,將蹇叔請來秦國,讓他和蹇叔一道做秦國的上大夫。因百裡奚是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換回來的奴隸,故世人稱百裡奚為「五羖大夫」。羖,就是黑公羊皮的意思。

篳路藍縷

在百裡奚輔佐治理下,秦國逐漸強大起來。而作為秦晉之好的友邦晉國卻經歷了幾次大的國內動蕩。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獻公的妃子酈姬想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不久就被大臣裡克殺死。國君也沒有了繼承者。晉獻公病逝後,晉國的嗣位成為保持大周時局穩定的大問題。百裡奚在搞好自己的國內政治前提下,帶兵護送公子(王子)夷吾歸國繼位,稱為晉惠公。夷吾荒淫無道,還對外無信義。不兌現將河西八城割給秦國代許諾,秦晉兩國關係出現裂痕。

公元前648年,晉國遭受了嚴重自然災害,百裡奚說:「福禍各有輪替,再說,我國借糧給晉國,也不是給夷吾一人,而是為了晉國的黎民。」於是,秦穆公同意通過水道運了大量粟米給晉。這次人道主義的義舉,徵服了晉國的人心,史稱「泛舟之役。

到了公元前646年,秦國也發生饑荒,晉國卻不僅不給秦國糧食救災,反而出兵攻秦。第二年,秦晉兩國在韓原展開決戰,經過數日激烈較量,雙方死傷慘重,秦軍最終勝利,並生俘晉惠公。為了給秦國發展爭取好的外部環境,百裡奚主張不殺晉惠公,保持秦晉友好關係。在穆姬也以死相威脅的情況下,秦穆公同意放晉惠公歸國。

公元前637年,晉惠公死後。百裡奚又輔佐秦穆公設法從楚國把晉國公子(王子)重耳接到秦國,並將重耳送回國,驅逐晉惠公的兒子子圉(晉懷公),立重耳為君,史稱晉文公。

在百裡奚輔佐秦穆公爭霸的過程中,還經歷了周王室之亂。公元前636年,周的京都洛陽發生戰亂,周襄王避難到竹川(河南襄縣附近)。百裡奚勸秦穆公把周襄王接到秦國,乘機稱霸。由於秦穆公擔心夾在中間的晉國阻攔,半途而廢,拱手讓給了晉文公。

晉文公稱霸以後,百裡奚繼續著手修復秦晉之間的友好關係,開始共同徵伐附近與楚國結盟的小國曹國、衛國和鄭國。公元前632年,秦晉軍隊在城濮打敗了進犯中原的楚國軍隊,使楚國領兵的最高軍政長官令尹子玉自殺。秦國成為繼晉國以後,北方最具實力的強國。

公元前628年冬,晉文公死。秦穆公急於稱霸中原,命百裡奚之子百裡視帶兵徵討鄭國。百裡奚和蹇叔都不同意遠徵鄭國,但大夫鄭甘卻附和秦穆公,支持東徵。在秦穆公的一再逼迫下,百裡視帶兵東進。到了距鄭國還有八十公裡的滑國(河南偃師東南),遇到鄭國一位商人弦高正趕著一批牛群去洛陽販賣。這個弦高立即偽裝成鄭國的使臣,把牛群趕到秦兵營地,自稱奉鄭國國君之命,前來犒軍。途中發現鄭國已經有準備,為防萬一,百裡視就臨機改變計劃。滅滑國以後,百裡視命令迅速班師歸國。

不料,在歸國途中的崤山慘劇發生了。崤山山脈主峰一千八百五十米,峰下群山開裂一線,懸崖絕壁,世稱「崤山峽谷」,只有一條僅容一輛戰車的小道,傍著萬丈深淵,盤旋曲折。秦軍中了晉國的埋伏,三百乘戰車和數千兵士,悉數戰死。百裡視與西乞術和白乞丙都被晉國俘虜。

晉文公的夫人文贏,是秦穆公的女兒,她聽到百裡視被俘虜的消息,就對襄公說:「這三人挑撥我們兩國國君的關係,我父親早對三人恨入骨髓。不如放他們回國,讓父親去將他們煮死!」晉襄公同意後,就放了三人。

秦穆公很後悔自己執意徵伐鄭國的決策,就穿了素服,哭著出城到郊外迎接百裡視等人,說:「我不聽從蹇叔的話,使你們三人受恥,你們有什麼錯?你們要專心謀劃報仇雪恥,不可懈怠!」此後,秦穆公沒有採納鄭甘等人要殺百裡視的建議,而是恢復了三人的官職,繼續讓百裡視執掌秦國所有軍政權利。

以後,百裡視以復仇為名,繼續秦穆公的東進戰略。公元前626年,百裡視帶著復仇之師再次與晉軍大戰於彭衙(今陝西白水東北),秦國軍隊因實力不敵晉國軍隊,而失敗。秦穆公絲毫沒有怪罪的意思,繼續支持百裡視。百裡視反思過去秦國失敗的教訓,對國內政治再行改革,實行增修國政,重施於民的政策,使秦國變得強大起來。史稱:「謀無不當,舉必有功。」

公元前624年,百裡視再次率秦軍渡過黃河進入晉國,將渡船全部焚毀,表示決一死戰的決心。終於大敗晉國,奪得王官(今山西聞喜西)和郊地。晉國君臣經過較量以後,認識到秦國已經不可戰勝,就囑咐所有地方的晉軍緊閉城門不出城迎戰。秦軍又從茅津渡過黃河,輾轉來到黃河南岸的崤地,在當年的戰場上,秦穆公哭祭戰死的將士,發表了有名的《秦誓》,大意是說:秦軍將士們,請不要喧譁,作為國君要聽得進老人的勸諫……。崤山之敗,責任全在任好一人,貪功受蒙敝,以致於兵敗崤山。我大秦陣亡將士,你們鮮血洗亮了寡人雙目,安息吧!如果有這樣為人臣者,他謙恭忠貞,胸懷寬大,見到賢明睿知的人,就樂於向上舉薦,恪盡職守卻從不自誇。那如此的臣子即使沒有超人之能,也要比誇誇其談的人好上多少倍。讓如此可靠的臣子來庇護我大秦子孫黎民,那還有什麼不能放心的。只要我秦國能任賢用能,提防奸獰之輩,那秦國就一定強國有望,霸業可成!……。秦軍埋葬屍骨,祭祀陣亡將士的亡靈,然後班師歸國。

威服狄戎

經歷兩次較量,百裡奚認識到,秦國東進的道路已經被晉國牢牢地扼死,即審時度勢,建議秦穆公避實擊虛,實行向西發展策略。

正在此時,秦國的快速發展,引起了狄戎國的注意。狄戎國謀臣繇餘從綿諸國來秦國進行考察。當時,在今陝甘寧一帶,生活著大大小小几十個戎狄部落和小國,如隴山以西有昆戎、綿諸、翟,涇北有義渠、烏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陸渾之戎。他們生產落後,茹毛飲血,披髮衣皮,各有部落首領,各自為政。但是狄戎人十分強悍,騎馬射箭個個都是好手,並常常突襲秦的邊地,搶掠糧食、牲畜,擄奪子女,威脅秦國。西戎諸部落中較強的是綿諸(在今甘肅天水市東)、義渠(在今甘肅寧縣北)和大荔(今陝西大荔東)。其中,綿諸有王,住地與秦疆土相接。綿諸王聽說秦穆公賢能,就派繇餘出使秦國。

秦穆公為了威服狄戎國,達到擴大勢力,進而稱霸天下的戰略目標。就隆重接待繇餘,向他展示秦國壯麗的宮室和豐裕的積儲,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勢。為收服繇餘,百裡奚讓內史廖出謀劃策。內史廖說,綿諸王在西戎閉塞,沒聽過歌樂,送去十二個漂亮的女樂,一定能使他迷惑。果然,秦國送去十二個漂亮的女樂以後,綿諸王聽著美妙的秦國音樂,看著那動人的舞蹈,大享眼耳之福,終日飲酒淫樂,不理國事。等到綿諸國內政事一塌糊塗,百裡奚這才讓繇餘回國。繇餘勸諫戎王受到拒絕,兩人關係惡化。在秦人的規勸下,繇餘終於歸向秦國。秦穆公以賓客之禮接待繇餘,和他討論統一西方戎族的策略。公元前623年,繇餘引路,百裡奚帶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綿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綿諸王。幾十個戎狄國先後歸服了秦國。秦國闢地千裡,國界南至秦嶺,西達狄道(今甘肅臨洮),北至朐衍戎(今寧夏鹽池),東到黃河,巴國也來朝拜,史稱「秦穆公稱霸西戎」。聽到秦國徵服狄戎的消息,消除了騷擾周的心頭之患,周襄王高興異常,派遣召公過帶了金鼓送給秦穆公,表示祝賀。

百裡奚入秦,為秦國帶去了周先進的文化、政治和耕作技術,使秦國由一個偏僻的小國一舉成為可與晉國、楚國爭高低的強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春秋五霸,為以後秦國兼併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秘聞軼事】

相堂認妻

百裡奚在秦國當了上大夫(丞相)以後,始終保持著愛民思想,他勤勉政事,勞累不坐車,酷暑炎熱不打傘,走遍國中,不用隨從的車輛,不帶武裝防衛,深得秦國人民的信賴。對內,則提倡教化,開啟民智,也就是精神文明,按照周朝的官制和朝儀,百裡奚改變了秦國落後的國體;對外,搞好與鄰國的關係,不興戰事,使秦國短期內大治。

有一次,百裡奚的相府觥籌交錯,賓主笑語頻頻,非常熱鬧。百裡奚交待歌舞者奏樂演唱舉辦堂會,來款待客人。在相府內一個洗衣服的女傭聽到樂器聲後,主動要求為上大夫百裡奚演奏一曲,百裡奚欣然表示同意。那老婦人走到大庭廣眾之下,落落大方地援琴撫弦,自彈自唱道:

百裡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

百裡奚,初娶我時五羊皮。臨當別時烹乳雞,今適富貴忘我為。

百裡奚,百裡奚,母已死,葬南溪。墳以瓦,覆以柴,舂黃黎。

搤伏雞。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貴捐我為。

聽著這委婉幽怨,耐人尋味,字字真切的歌聲,百裡奚大為驚訝,就上前去詢問,方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結髮妻子杜氏千裡尋夫來到了眼前。百裡奚妻杜氏自丈夫離別之後,幾十年杳無音訊。家境貧困,又逢上災荒年景,就帶上兒子外出逃荒。杜氏討飯到秦國,打聽到百裡奚已經在秦國當了大夫。為了能接近百裡奚,她設法到百裡奚府中當了洗衣的傭人。

相堂之上相認後,夫妻兩人抱頭痛哭起來。秦國人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很為百裡奚的品質所感動。秦穆公還派人送來了許多財寶饋贈,以示祝賀。從此,百裡奚位高不忘舊情,相堂認妻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是《風俗通》裡記載了的一個感人故事。

【名人評說】

《史記》載孔子評論,「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闢,行中正。身舉五羖(即百裡奚),爵之大夫……」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

亞聖孟子批駁百裡奚「自鬻」到秦國的說法,是這樣評價的:有人說百裡奚以自己賣自己,才得以見秦穆公,可信嗎?不,不是這樣。這是好事的人編造的。他又說:百裡奚輔佐秦穆公顯達於天下,流芳於後世,是大賢,大賢的人能這樣嗎?

【歷史遺蹟】

百裡奚故宅及墓冢

在今南陽市中心城區西百裡奚村一帶。《水經注》記載:「梅溪水出(宛)縣北紫山,南經百裡奚故宅。」《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在百裡奚村東,高約七米,稱百裡大夫墓。墓前擺放七塊巨石,俗呼七星冢。」

過百裡奚大夫冢

宋·黃庭堅

客行感時節,況復思古人。

何年一丘土,不見石麒麟。

斷碑略可讀,大夫身霸秦。

虞侯納垂棘,將軍西問津。

安知五羊皮,自鬻千金身。

末世工媒孽,浮言垢道真。

幸逢孟軻賞,不愧微子魂。

相關焦點

  • 「五羖大夫」百裡奚天鵝之鄉平陸的勵志傳奇
    「五羖大夫」百裡奚天鵝之鄉平陸的勵志傳奇 本報記者 盧亞     他是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從市井換回的一代名相,是歷史上著名的「五羖大夫」;他是春秋時期第一勵志故事的主人公,從一介平民到官拜丞相
  • 大器晚成的百裡奚:輔佐秦穆公稱霸的重臣
    導語:歷史上稱百裡奚為"五羖大夫"正是源於他在市場上被秦穆公以五張黑羊皮買回,終於得以在秦國施展自己的才能的故事。此時的百裡奚雖已是古稀之年,時間的積澱使他更有智慧,大器晚成,卻也實現了心中的理想和抱負。
  • 謎之「秦國第一名相」百裡奚,姓名、籍貫、年齡、事跡,讓人生疑
    百裡奚為秦國第一名相,千古流芳。在眾多史書的記載裡,百裡奚的身份是非常混亂的。但百裡奚的人物形象,給人們影響最深的,卻是明人馮夢龍的演義小說《東周列國志》。該書第二十五回《智荀息假途滅虢,窮百裡飼牛拜相》、第二十六回《歌扊扅百裡認妻,獲陳寶穆公證夢》寫:百裡奚是虞國人,字井伯,家窮,三十多歲了,始娶妻杜氏,生下一子。
  • 讀秦本紀:春秋霸主秦穆公,是如何奠定秦國大一統基礎的(上篇)
    秦繆公 圖片源於百度百科五羖大夫在秦繆公五年,晉獻公滅了虞和虢兩國,俘虜了百裡奚,並用百裡奚作為申生姐姐的陪嫁奴隸送給秦國。百裡奚很機靈,他就逃離了秦國到了楚國的邊境宛地,楚國人就抓了他。秦繆公聽說他很能幹,想用重金把他贖回來,又怕楚國留下他作為臣屬,秦繆公很聰明,派人跟楚王只說百裡奚是秦國的家奴,逃到了楚國,請用五張羊皮來贖回他。楚王覺得一個家奴而已,放了也不可惜,於是就交出了百裡奚。百裡奚這時已經七十歲了,到了秦國以後,秦繆公解除了他身上的繩索,跟他談論國家大事,百裡奚比較謙讓,說自己是亡國之臣,沒資格談論國家大事,秦繆公說正因為虞國國君不重用您才亡的國,這不是您的過錯。
  • 百裡奚從牧牛人,逆襲成為秦國名相,晉獻公「功不可沒」
    由於虞國國君對百裡奚不信任,好友蹇叔勸他離開。只是百裡奚對國君抱有期望,又或者是他迫切地想要有一份不錯的職位,能讓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不願意離開,選擇繼續留在國君身邊。果真被蹇叔言中:晉獻公想借道虞國,討伐鄰國伐虢[ guó]國的時候,虞國國君為了得到對方許諾的寶石和駿馬,不聽百裡奚的勸告和阻攔,一意孤行,大開方便之門,讓晉軍從本國領土經過。
  • 《大秦帝國之崛起》劇情分集介紹
    今日片方繼續重磅來襲,發布齊國特輯,實力戲骨王繪春以精湛的演技,高度還原了齊緡王這一歷史名人,並展示了當時秦國在逐鹿中原時最為強大的敵手——齊國,從強大逐漸走向衰微的過程。導演: 丁黑編劇: 張建偉主演: 寧靜 / 張博 / 寧露 / 邢佳棟 / 楊志剛 / 更多...
  • 他小肚雞腸坑死了白起,是秦國統一的重臣,卻是結局最好的一個!
    範雎是秦昭王的謀臣,在秦國統一六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來秦國前,曾是魏國大夫須賈的門客,有次須賈帶著範雎出使齊國,齊襄王聽說範雎很有才華,就派人送給範雎百兩黃金做見面禮,被範雎堅決的推辭了。就因為這件事,須賈懷疑範雎暗中串通齊國,回到魏國後就像魏國丞相告發範雎。
  • 秦國律法嚴明,嫪毐對秦國並無重大功績,為何還會被封長信侯?
    皮甲勇士雖然不好斬殺,但最低的一級爵位也能讓獲得爵位者衣食無憂,一級「公士」爵位可以獲得田地一傾、住宅一處、僕人一個,只要擁有一級爵位,就秦國的生活就可以說是瀟灑很多了。商鞅變法前的秦國,只是一個地處西北邊陲的小國,國力微弱,也不被地處中原的大諸侯國看好,秦國被像夷狄一樣對待,秦孝公繼位後,不甘秦國現狀,便想恢復秦國先祖秦穆公時的霸業,想使得秦國重新成為秦國,便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衛國人衛鞅得知後,便西行投奔秦國,經過多次遊說秦孝公後,最終以「富國強兵」之術打動了孝公,為此衛鞅在秦國內展開了變法改革。
  • 他是秦時名人,比秦始皇小3歲,一番話為秦國賺得十六座城池
    除了這些人之外,大家熟悉的另一個人,其實也生活在秦始皇時期,這個人就是十二歲就做了丞相的甘羅。呂不韋見是年僅十二歲的甘羅,就說自己都不能讓張唐去,更別說他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孩了。甘羅對答「大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呂不韋聽了之後感覺很有道理,就派甘羅前去勸說張唐。
  • 從「商鞅變法」到一統天下,細說秦國六代國君的奮鬥歷程
    戰國中後期,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開始迅速崛起,然而未曾出過昏君的秦國,為何仍然用了足足七世一百二十餘年才完成統一呢?原因便在於,秦國崛起的同時,山東六國中魏國、齊國、趙國也曾先後強盛,再加上山東六國合縱抵禦秦國東出,導致以一隅敵天下的秦國始終無法對山東六國形成壓倒性優勢。
  • [名人歷史百科]千古一帝——秦始皇
    【名人簡歷】秦始皇(前259—前210年),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
  • 從秦國網羅天下英才說起,人才引進給秦國帶來了哪些影響?
    秦國由於立國時間較之列國晚了數百年,且由於地處西捶在很多方面不受中原文化影響,在用人問題上沒有這麼多講究,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人才並非秦國人且出身並不好:幫助穆公稱霸的百裡奚在之前是一個奴隸,是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回來的,由余是從西戎挖過來的,蹇叔是宋國人。衛鞅是一個沒落貴族,在投奔秦孝公以前只是魏國丞相公叔痤帳下的一個中庶子。
  • 【名人百科】榮立一等功的「後勤部長」——蕭何
    【名人簡歷】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漢族,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諡號「文終侯」。【歷史功過】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 醫學發達的秦國,秦始皇去世前為何無預警?
    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西安秦始皇兵馬俑。閻彤攝資料圖平原津今屬山東省德州市,是古黃河上重要渡口之一。沙丘位於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是一個長150米,寬70米的沙丘。
  • 滴水之恩必償,睚眥之怨必報,你認可大秦帝國丞相範睢的做法嗎?
    《大秦帝國》中的範睢。秦國的丞相衣著破爛幫著魏國的使者駕車,然後一直到丞相府,這滑稽的一幕被很多人看在眼裡,實際上肯定有不少人已經明白丞相想幹什麼了「(丞相)府中望見,有識者皆避匿。」最後當然兩個人的身份就反轉了,當須賈發現昔日被尿浸透全身的小人物範睢,這個時候已經是秦國的丞相的時候,他徹底的慌了拼了命地向範睢求饒,畢竟之前送給過自己一件袍子,本來計劃殺掉他的範睢因此沒有動手,只是在第二天的宴席上請他吃了點馬料,羞辱了他一番,並且要他帶話給魏王,把魏齊的人頭送到秦國!此事還得到了秦昭襄王的全力支持。
  • 這8個字,戳痛了秦孝公的心,遂奮發圖強,改變了秦國的落後面貌
    「諸侯卑秦,醜莫大焉」,這是秦孝公發布的《招賢令》中的原話。當時中原諸侯召開高級別會盟時,都不通知秦國,把秦國當成粗鄙蠻夷之地。秦獻公發布招賢令秦國是怎麼樣一步步被人鄙視的?秦穆公時期,秦國發展到了一個小高峰,秦穆公去世時,做出了一個自私的決定,導致秦國開始走下坡路:讓大量的優秀人才陪葬!
  • 從蝴蝶效應的角度來理解秦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我們從考古學家挖出來的竹簡就可以窺知一二,秦簡就是秦國當時的國家文書,相當於律法,由於是依法治國,它的內容寫得非常細,範圍非常廣。這說明秦國管理國家事務是很細緻的,這種緻密的管理理念,貫穿於秦國發展的長河中,是一個鮮明的底色。有些人一直說中國人對數字不精確,沒有數位化管理,這個事實啪啪啪打臉,秦國就是真正的數位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