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天氣漸漸轉涼。秋天是爽朗的季節,秋高氣爽;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瓜果成熟,穀物歸倉;秋天也是令人悽愴的季節,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秋天給人的意象各種不同,那麼秋到底是什麼呢?
秋的內容是如此豐富,今天,我們通過文字演繹來了解秋的涵義。秋,左邊「禾」右邊「火」組成個「秋」字,這是秋的現代簡化字字形,其實,小篆的「秋」也是這樣的字形組成,「禾」旁凸顯了「秋天」禾穀成熟的景象,只不過小篆的秋與當今的秋字不一樣,小篆將「火」與「禾」移了位,「火」在左邊而「禾」在右邊,所以《說文解字》說:「秋,禾穀熟也。」即莊稼成熟,代表收成。遠古時期,先民有用火燒田野的耕作方式,秋收過後,以火燎原,以備來年耕種。關於「火」還有另一說,《詩經》中「七月流火」,指的是當大火星黃昏時偏西而下的時候,天氣漸涼,秋天也就到了。「秋」字的「火」旁代表的是火星。不管以火燎原還是「七月流火」代表「秋」之「火」都講得通,就看你更願意接受哪種說法了。
甲骨文「秋」的字形
其實,解析漢字最原始的意象,最好還是尋根究底找它最早的字形,甲骨文「秋」的字形是一隻形神兼備的蟋蟀,長觸角,粗後腿,生動形象,造型逼真。秋天和蟋蟀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還是從《詩經》中尋找答案吧,《詩經·豳風·七月》(豳bīn)中有「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蟲以鳴秋,天涼了,蛐蛐兒的鳴叫響起來了,遠古先民便把蟋蟀理解為秋天的表徵。所以,「秋」字,原本是一隻蟋蟀!
文/廣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