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臺海危機 日本首相為是否參戰徹夜不眠(圖)
【
大 中 小】 【
列印】
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
10月30日,臺灣《中國時報》刊登了一篇特別報導,首度披露了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灣海峽舉行三軍大演習時,日本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和美國把所謂"盟友"晾到一邊的內幕。當時的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和許多日本政要,在解放軍臺海演習結束後得出結論:美國這個盟友在關鍵時刻是靠不住的;日本不應該也決不會扮演批評中國的凸顯角色!
解放軍臺海大演習前夕,橋本首相徹夜未眠
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臺灣海峽三軍大演習前幾天,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好幾天都是徹夜未眠,他的臉整日繃得緊緊的沒有一絲笑容。一名高級官員後來回憶說:"我從來沒有看到橋本首相如此緊張疲倦過。"
橋本首相需要絞盡腦汁考慮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第一件讓橋本睡不著覺的問題是:臺海發生武力衝突的可能性,具體包括---"如果臺海開戰,日本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戰爭開始後,日美安保條約如何啟動?""日本應該給美軍提供什麼樣的設施和其它方便?"等等。橋本首相立即召集內閣安全保障室、外務省、防衛廳的高級官員開會,他說:"臺海大概不會發生武力衝突吧?但是或許有萬一,所以當務之急是盡最大可能來確認衝突的可能性有多大?"
另一件讓橋本夜不能寐的事情是: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如何撤出在臺灣的日本僑民。橋本連珠炮似地向安全保障室的高級官員發問:"臺灣有幾處機場?政府專機能降落的跑道有幾條?地點在哪裡?如果從那裡快速往返運送人員的話,能運多少人?如果為撤僑而派船的話,臺灣東海岸有幾個港口能停靠?可以泊多大的船?"橋本的話讓安全保障室的人手忙腳亂。
時任安全保障室室長的三井康有回憶說,安全保障室在此之前曾與外務省、防衛廳和運輸省合作,制訂出了一份書面計劃。該計劃稱,當時在臺灣的日僑、定居者和遊客各約1萬人,為此,日本政府的飛機可以利用離臺灣最近的衝繩那霸機場迅速撤僑,政府可以限制日本公民前往臺灣旅行,讓日本僑民儘快返回國內;如果不得已動用船舶撤運日本僑民,為安全起見,船隻將不在離中國大陸更近的臺灣西側港口靠岸。該計劃還設想了臺灣出現難民以及難民中混有武裝遊擊隊的情況。
然而,安全保障室自覺滿意的計劃讓橋本首相大感不滿,他責備說:"如果日本現在開始管制公民到臺灣旅遊,那麼這向中國傳遞了什麼樣的信號?臺灣民眾又會有何種感受?"最後,還是橋本首相親自拍板定下了所謂救出僑民、大量難民對策、沿岸警備及恐怖行為對策、對美支援的"危機管理四點指示"。
相關閱讀:
1996年臺海危機:臺商間諜假扮記者收情報內幕
越戰前鄧小平告訴日本人:越南一定要教訓(圖)
1979年中越開戰在即 鄧小平為何赴美?(圖)
1955年解放軍授銜 一少將憤怒扯下將星(圖)
李鴻章後裔李道豫曾促美高規格接待江澤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