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是有多無聊!將圓周率算到31.4萬億位,到底為了什麼?

2021-01-10 奇物紀

前段時間,官方便爆出一條驚天動地的消息,稱谷歌可以將圓周率小數點後,算到31.4萬億位。這組信息主要是想表達機器的高智能,還是科學家們真很閒?但是這組消息在數學界可是掀起了大浪,越來越多的人類開始關注。最初,我們熟悉的圓周率也就是小數點後的7位,它的存在與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息息相關,3月14日也就被定為國際圓周率日。可想而知,圓周率的出現對我們具有重要的意義。

最早是出現在古希臘,那時候的數學家阿基米德就開闢通過理論計算圓周率近似值的先河,儘管數值存在不少的誤差,但足夠看出前人對圓周率的深刻認識。提及圓周率,不禁想到我國的偉大數學家祖衝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又有了新的突破,將小數點後精確到7位。後來,越來越多的數學家加入圓周率小數點後的數值計算,在15世紀中期,就有一位阿拉伯數學家打破了祖衝之創造的紀錄。

只是隨著智能化的發展,機器逐漸取代腦力,這樣的計算會更加的精確。但很多人會抗議,這樣圓周率存在就失去了靈魂。不得不說從古至今,圓周率問題的突破一直從未停止過。到底它有什麼魔力?讓人們這麼為之著迷。首先,它有助於我們研究宇宙的部分問題。就比如一個宇宙大小,有了圓周率數值後便更加精確,只會將測量的誤差降到最小。

因此大多數國家會以這個計算數據的精確度來作為評判國家網絡的先進度的標準。以前圓周率小數點後是無限不循環的數字只是科學家的一個推測。人們堅持如此之久也許是為了理論得到一個實際的支持,那這樣得出的結果無疑是精確且嚴謹的。

有人會說,難道圓周率小數點後的數值沒有節點嗎?事實上,它是一組無限,很不規律的數值存在,就像宇宙的天體一樣浩瀚無垠,這也就給人類留下遐想的空間和不斷去探索的動力。

總的來說,科學們不斷在圓周率上尋找突破,不斷去更新數據。目的也是為了對宇宙的了解更加的充分,假如需要向外太空發射很細小的探測器時,那數據需要極其精確是就要用到圓周率的小數點後面的數字。

照這麼說,這兩者的關係不是非同一般?科學家們對此也無法做出有效性的答覆,但可以知道的是,未來這謎團的結果浮出水面。至今,圓周率已經精確到31.4萬億位,可以說代表人類步入一個新紀元。但如果是要求得到圓周率的具體數值,可能還要花費上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等到我們足夠掌握圓周率的規律那時候,就算宇宙再神秘,奧秘再多,都將會被我們揭開。說必定在不久的將來,圓周率將帶給我們大大的驚喜。你還知道圓周率的其它線索嗎?可以在下方留下你的評論,讓我們一起期待著未來的到來。

相關焦點

  • 圓周率已經被算到31.4萬億位,為何科學家還如此執著要繼續算下去
    文/行走天涯圓周率已經被算到31.4萬億位,為何科學家還如此執的要繼續算下去?相信很多人都會背3.14159。這是我們在很早學習數學當中的圓周率的時候,就已經了解到的一串數字了。只是科學家了解到的圓周率的小數點後面的數字,可是遠遠超過了我們普通人的。
  • 圓周率已被計算到31.4萬億位,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如此執著
    圓周率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π表示,為無限不循環小數,是物理學和數學中普遍出現的常數。對於中小學生來說π=3.14基本可以完成計算,就算是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在精密計算時,也只需要小數點後幾百個位,那為什麼科學家會如此執著地繼續計算圓周率呢?
  • 圓周率已算至31.4萬億位,為何還繼續算?圓周率對世界有何影響?
    圓周率已算至31.4萬億位,為何還繼續算?圓周率對世界有何影響?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吧?只要上過學,對一個詞語一定就很熟悉,那就是「圓周率」。曾記得不少學生就以背到圓周率後面一百多位為榮。
  • 科學家為何執著的計算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位,到底有什麼用?
    根據目前,美國科學家對圓周率的計算來看,現在已經計算到了31.4萬億位,如此正常的數字,看起來就非常的頭痛,雖然我們知道在數學上有一些數字都必須要做到比較精確,但是精確到一個數字小數點後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為啥還在計算?算盡後的後果有多大?
    世界上少有絕對的事情,比如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圓,就算用圓規旋轉一圈,也只是無限接近於圓,而圓周率是圓周長度和直徑的比值,迄今為止已經被算到了31.4萬億位。
  • 圓周率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把它算到10萬億位有什麼意義
    除此之外,圓周率也是圓形的一個重要特徵。圓周率的歷史圓周率是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用符號π表示。歷史上是古代巴比倫人最早發現了圓周率,他們通過粗糙的計算發現π的值是3.125。現在我們知道這個數字是不準確的,而且誤差不小。在古埃及文明中,π的值為3.16。古印度認為是3.139,古中國則為了方便,直接取值為整數3。
  • 新世界紀錄:谷歌將圓周率計算到 31 萬億位
    為了挑戰更精確的圓周率,谷歌工程師 Emma Iwao 在25臺谷歌雲的虛擬機上,執行專為圓周率設計的算法,計算出31萬億數字的圓周率。
  • 圓周率已經算到60萬億位,為什麼還要繼續算下去?有何意義?
    對於圓周率,相信大家都是很熟悉的,畢竟它可是數學中最常見的一個特殊值。在讀書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圓周率有一個很形象的符號,那就是「π」,它是一個無理數,永遠不可能被算盡,所以我們只取小數點後兩位,也就是3.14。
  • 圓周率π的旅程:從1位到31萬億位
    根號形式11.大約同時1596年希爾德斯海姆的魯道夫一舉將圓周率推到了小數點後35位,計算整個可觀測宇宙的直徑都不會有一個原子的誤差。12.1655年現代微積分的先驅約翰沃利斯給出了一個形式簡潔的公式,但是畢竟運算速度還是較慢,而到1676年萊布尼茨等人重新發現了馬大哈瓦的反正切無窮級數,但是取θ=等於4分之π,即便算出50萬項也只能精確到5位小數,直到1699年英國人亞伯拉罕夏普給角度取六分之派,完全賦予了馬大哈瓦的公式,才將圓周率一舉推進到72位。13.之後超越馬大哈瓦的三角函數算法是到1706年才認識。
  • 圓周率π已被計算到了31.4萬億位,繼續計算下去有何意義?
    說到圓周率π,相信大多數人想到的就是可以用來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是數學及物理學中存在的數學常數。通俗意義上來理解圓周率,它就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或者圓面積與半徑平方的比值。圓周率π作為一個無理數(無線不循環小數),在日常實際生活中,通常只用到近似值3.14進行計算,只有科學家們為了精確計算才會用到十位小數,甚至幾百位小數進行精確精算。在中國的古代,人們從實踐中就知道圓的周長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意思是說圓直徑的三倍多等於圓的周長,三倍多要多多少,成了一個非常難的研究課題。中國古代的數學家劉徽使用「割圓術」,計算到圓周率到小數點的後四位。
  • 圓周率是個無理數,已經計算到了31萬億位,繼續計算有何意義?
    想在物理學化學等領域做出成就,必須要有紮實的數學功底。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前,進行了大量的計算,和數學家希爾伯特的對話也刺激了他。對於中國的學生來說,從幼兒園開始就會接觸數學,小學主要學習運算,對幾何圖形也有涉獵。圓形無疑是幾何圖形中避不開的,它的性質和其他圖形有明顯差別,因為有圓周率的存在。幾乎所有和圓形有關的問題,都離不開圓周率。
  • 將圓周率的小數位算到30多萬億位,數學家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引言:世界上有許多數字永遠都無法被算盡,圓周率π就是其中一個。從古代開始,古人就一直在算圓周率,即使是到了現代數學家意識到圓周率是無法被算盡的,但依然堅持算下去,對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 圓周率已經算到10萬億位了,繼續算下去有什麼意義?
    可就是這樣一個數,卻掀起了人類對它的計算狂潮,超級計算機已經將它算到10萬億位了,許多人也把背誦圓周率當成是一種特長,但既然已經知道它是無限不循環,計算圓周率有什麼意義呢?計算機領域的應用圓周率π在計算機領域是一把標尺,用於檢驗計算機性能。
  • 走進圓周率,π這個神秘數字,或許隱藏著一個終極密碼
    即使是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要進行較精密的計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數點後幾百個位。其實,這個神秘的數字,從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引起的人們的注意。距今兩千五百多年前,自從希臘開始研究「圓面積問題」之後,許多學者便把圓周率視為有趣的問題而熱烈研 究討論。
  • 目前圓周率已達到10萬億位了,超級電腦還在不停地計算圓周率?
    之前谷歌的一名員工計算π值達到了31萬億位,打破了2016年的記錄22萬億位,這是怎麼計算的呢? NASA科學家表示,即便在精度要求極高的航天領域,他們也只會用到圓周率小數點後的15至16個位。在理論物理學中,與圓周率有關的基本常數計算也只會用到前32位。
  • 圓周率探索創下10萬億位紀錄
    10萬億位紀錄兩位圓周率狂熱愛好者計算出這一數學常數迄今為止最長的位數,突破小數點後第10萬億位。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餘智恆和日本系統工程師近藤茂克服了多次硬碟故障,勉強躲過日本地震導致的大範圍技術性幹擾,成功打破了兩人先前創造的5萬億位的金氏世界紀錄。正如兩人網站上的公告標題《相同的程序,相同的計算機,只是等待更長 》所暗示的那樣,這次打破紀錄只是一個耗費時間的過程。
  • 圓周率永遠都算不盡,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發生什麼可怕事
    文/行走天涯圓周率永遠都算不盡,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發生什麼可怕事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所以以至於圓周率後的小數點如今已經計算到了31.4萬億位,但是距離圓周率的終點數值依舊還有相當漫長的一段距離,那為什麼科學家一直致力於計算圓周率後的小數點位數呢?
  • 圓周率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如果哪天被算盡了,到底會有多可怕?
    導語:圓周率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如果哪天被算盡了,到底會有多可怕?說到圓周率,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圓周率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常數(約等於3.141592654),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而且我們也知道,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
  • 圓周率有盡頭嗎?如果算盡,人類幾千年建立的數學體系會如何?
    但人類從未因此停止過科學研究腳步,自阿基米德通過計算得到圓周率近似值先河,到祖衝之進一步精確至小數點後七位,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對世界數學和整個科學界來講貢獻巨大。現在我們靠著超級計算機來研究圓周率π,已經精確計算到了小數點後31.4萬億位,不過科學家也驚奇的發現,即使到了這麼遠的位置,這個數字仍然沒有出現循環、盡頭。
  • 人類能將「圓周率」算盡嗎?現已算到小數點後10萬億位了!
    關於「圓周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般從小學的五六年級的時候,老師就給我們介紹過它的存在了。3.1415926這些個數字似乎能夠脫口而出,但就是被我們一掠而過的知識在數學界、物理學界、天文學界等許多科學領域中,它卻內有乾坤,或許暗藏著宇宙起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