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千年的歷史上,誕生了極其燦爛的文化,而在古色古香的傳統建築中,勢必少不了一種物品:石獅,它們氣勢威嚴,鎮守著大門。獅子是非洲特有的產物,廣泛分布在其熱帶廣袤草原上,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來自海外的獅子是如何穿越千裡,來到中國,並且成為了不少人家門前的保護神的呢?
事實上,中國和獅子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自從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之後,《後漢書》記載,在公元85年,安息國(波斯)國王就派遣使節,進獻獅子等奇異猛獸,「十三年,安息王滿屈復獻師子及條支大鳥,時謂之安息雀。」波斯地區在古代,因為處於地理位置的中心,往往扮演中西方文化流通的角色,就這樣,獅子來到了中原大地,而從東漢開始,越來越多的獅子也被帶到了中國來,在唐太宗時期,貞觀二十年中,就有拂葬、訶毘施、波斯、米國等多國使節進獻獅子。
稀有的獅子那一種尊貴的氣勢,也受到了皇室的喜愛,《清史稿》描述,康熙年間曾經有洋人進獻兩頭獅子,為此康熙十分高興,還勒令沿途各個地方出豬餵食,不過中途雄獅還是病死了。除去活生生的大貓以外,不少關於獅子的文化作品也流入到了中國。比如說五代後晉年間回鶻可汗進獻了玉雕獅子獸;後周時期,後萄也進獻了銀香獅子爐。這些都促使了中國獅子文化的進一步繁榮昌盛。
人們特別喜歡獅子威風鼎鼎的鬃毛,而它的形象,和中國古代神話中龍生九子之一的狻猊也十分相像,相傳狻猊能夠食虎豹,還是百獸之首,從而在民間十分受歡迎。
雖然獅子的數目極少,除了皇室之外,常人自然不可能擁有獅子,但是假的獅子,也是能夠有幾個的,現在最早的石獅,發現於東漢時高頤墓前,古人相信獅子有著鎮宅的作用,到了後來武則天也為母親楊氏陵墓打造了石獅,明代以後,許多宮殿的府邸寺院,甚至是尋常百姓家前,都會安放大小不一的石獅子守門。
明朝時期,富貴人家門前,基本有著威風鼎鼎的雄獅鎮守,對於他們而言,這才是高貴身份的象徵,獅子不同的擺放也體現了各自的講究,獅子腳下如果踩著繡球,象徵著富貴和官運,踩著幼獅,則象徵子孫綿延。而民間認為,獅子和"太師"、"少師"高官諧音,也含有職位高升之意。
另外一點獅子備受青睞的原因,則是因為在古代封建制度森嚴的社會,政府並未曾獅子做處類似於龍鳳那樣只許皇家擁有的規定,從而使得獅子文化廣泛流傳開來。
有意思的是,獅子如此受歡迎,可是同為百獸之王的老虎,卻不怎麼受人待見了,這是因為老虎是中原土生土長的生物,和古代的中國人相處並算不上融洽,一旦發生災害或者是饑荒戰亂,老虎下山吃人是時有的事情,《水滸傳》裡,武松李逵因為殺老虎而被視為英雄壯士,而人們更是厭惡的將其叫做「大蟲」,都很好地說明了老虎形象的卑微。因此民間門口擺放石獅,對於同樣有著震懾老虎,發揮著「稻草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