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生活中,每個人的出現都各有因緣

2021-01-08 妙音聞聲

凡事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有欠就有還,很多人都想不開:「我為他付出了那麼多,做了那麼多事,怎麼沒有回報呢?」你這樣付出是還債。沒有得到回報,是因為你沒有真正地付出。你表面上為他付出,實際上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學佛修行,明白因果,是我們的最大財富,深信因果就會懂得付出就是還債。

發生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不是無緣無故的。有人罵你,討厭你,受委屈了,受傷害了,是你曾經造的業,跟此人結了惡緣,今生今世才有這樣的惡果。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他人身上,不要怨天尤人。每個人的因緣不同,不可能每個人都喜歡你,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討厭你。

佛教講善惡因果,「如是因,如是果,誰造誰受」。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自己給自己創造的,自己才是自己的命運的主宰。所以佛說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若是去斷惡行善,就可以快樂,就可以幸福。

現在很多人都是顛倒的,想得到快樂,卻不去種快樂的因,不去修善。自己不想感受痛苦,但是偏偏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所想所行背道而馳。佛講不能愚痴顛倒,一定要相信善惡因果,一定要好好地取捨善惡因果。

有的人說命運是註定的。其實命運是可以改變的,這是佛用究竟的智慧觀察到的,然後宣說的。改變命運不要靠神,也不要靠一些外在的力量,而要靠自己。那靠自己怎樣去改變命運呢,就是改變心態,這樣就會改變命運。有很多學佛的人,心態一改變,一切都改變了。

以前單位的領導對自己不好,家庭不和睦,哪裡都不好。學佛以後,以佛的智慧改變自己的心態,一切都改變了。領導對自己好了,家庭生活圓滿了,這是事實。如果不去改變心態,一切很難改變。改變心態要靠智慧,若是沒有智慧就不能改變心態。主要是多結善緣,多種善根,這樣將來都是善果,改變命運就要這樣,這是一種最究竟的改變命運的方法。

聞到佛法通過修行,最好能超越因果,最起碼也要轉變因果改變命運。轉變因果就是徹底斷惡行善,這樣在現實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才能得以解決,自己的生活才能有所轉變。當你真正明白並且深信因果這些道理,你一定會想得開、想得通,明白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最好的安排。

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相逢,平等隨緣地迎接送往每一個人,自在地處理每一件事,淡淡地整理自己的每一個心情,這種平等隨緣的姿態,是一種福報。每一個人的出現都各有因緣,都值得感激和珍惜。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佛教裡講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題目的意思,大家不要被字面意思迷惑,小編先來解釋一下。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就是講這世間的因果報應,絲毫沒有差錯,不偏不倚。因果從來不會偏袒誰,也不會遺漏誰。世間的一切有情眾生,做任何事或者說心裡有任何的起心動念,都有相應的果在等著你。因此說,想要得到善果,自然先要種好那個善因。
  • 釋淨空:每個人、每一樁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緣
    每個人、每一樁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緣,世間沒有偶然的事情,決定有宿世的因緣,真正是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佛家講果報有三種,第一種「現報」,凡是果報都有因、都有緣,因緣果報。因是過去生中所造的,緣是現前的,現在所遇到的機緣,把你阿賴耶識裡面這些業因又牽引出來,於是變成現前的果報。第二種叫「生報」,生報是這一生沒有見到果報,來生,果報在來生。我們在這個世間也看到許多這一類的事情,有善報、有惡報,似乎不是這一生的因。這個人是善人、好人,但是他的果報不好,生活貧困;這個人是個惡人,發大財,大富大貴。
  • 佛陀說一切有為法,皆因緣起,這十條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因果報應,無論貴賤貧富殊途,皆有所反應。因果理論由佛教的緣起論所產生,是佛教輪迴解脫理論的基礎,隨著佛教的發展,生活當中,最常見的因果報應10條理論,往往是真實不虛,引人深思。如何看待因果報應? 佛說:一切皆有因果,因果報應是對人善行惡孽的最好處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遵從因果報應所行之人,自然自有佛光相照。
  • 佛教: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遇到小人,默念這3句話,能隨緣化解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懂得,人為什麼活著,為何而來,相信每個人都曾想過這樁事情。所以人生不能空過,要有自己的夢想、目標、生活方向、人生追求。按佛教的觀點來講,人來到世間的目的,就四個字「人生酬業」。人生酬業就是因果報應,酬償過去所造的業因,過去造善因,今生享福,過去造惡因,今生受苦。所以說,明白因果的人,只要在生活中能夠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環境,就是菩薩,就是佛。很多開始發心學佛的人,對佛法有極大的信心,相信因果,修行精進。但是時間長了,就容易退轉,很大原因就是因為生活中的逆緣。
  • 佛教四條因果報應,真實不虛!
    因果報應真實不虛、絲毫不爽,疏而不漏。你種下什麼因,日後就要收穫什麼樣的果報。「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生的福禍皆是自找的,都是自我因果業力的感召。「因不是定因,果不是定果」,要想改變命運,求神拜佛是無用的,因為神通也敵不過各人的因果業力,只有靠自己,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改掉惡習,才能逐漸改善命運。
  • 「業障」每個人都有,因果報應真實不虛
    文/一隻孤獨的老鷹生活百味雜陳,世界其實很美好業障每個人都有,何為業障?簡單來說就是曾經身口意所造的惡業,比如殺生,誹謗,嗔恨等等。只要我們還在六道輪迴,就無法擺脫,只要曾經產生過惡的念頭,就會有業障,業障的具體表現就是惡的果報,會通過任何形式表現出來,在我們世間來看就是各種不順和打擊,會讓自己產生痛苦的一切事。很多突如其來的災禍,為什麼偏偏發生在自己身上,感覺很倒黴,很多意外事故並不是偶然發生的,看似偶然,實則是一種必然,全在因果報應法則裡運轉。
  • 佛說,各種瘟疫或火災的因緣是什麼?
    佛說,各種瘟疫或火災的因緣是什麼?  其實各種病毒或瘟疫或火災等等災難都與殺生有關。  《佛說灌頂經》中佛陀借維耶離國發生的瘟疫解說了殺生的惡報及種種病苦和災難的因緣。
  • 佛教:人生無常,牢記四句話,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
    因緣的道理也很簡單,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就能明白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確實如此,每個人的福報都有定數,前世的緣分是固定的福報,後天依靠自身的努力也可以增加福報,趨吉避兇,創造自己完美的人生。所以說今生福報的大小,除了命中定數之外,更需要自身的努力。關於改變命運,趨吉避兇,在《了凡四訓》中講得非常透徹,了凡先生開始不相信因果報應,後來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每件事全部應驗。
  • 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被嫌棄了……
    而且我以前在外面時,我嫂子說他想我想哭了……但是……剛剛他一臉笑臉和我說:開心,比任何一天都開心。比後天還要開心……我聽著不對勁啊,忙打斷他:我走了就再也不回來了哦。(其實只是逗他的,主要看他怎麼回應,嗡班雜薩埵吽)他呆了一下繼續說:我現在很開心,但是後天是最開心的,比任何時候都開心……我……我不想和他討論下去了,站起來想走,他忙扯著我裙子,讓我教他摺紙飛機……我表示並不想折,然後不了了之。這是不是打太多了,報應來了……腦海裡突然冒出一句話:其實並不是孩子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孩子。
  • 夢參老和尚:念佛誦經後,這樣回向,功德才大,因果絲毫不差
    當一個人做善事的過程中,內心是清淨的,就是功德,不清淨只能得到福德。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福德只能在三界、六道享福;而功德則可以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就像梁武帝一樣,他建立佛教道場四百多座,供養出家人幾十萬,有一次他問達摩祖師:「我功德大嗎?」祖師回答:「並無功德。」如果梁武帝問:「我福德大嗎?」祖師一定回答:「甚大!甚大!」
  • 佛教中的因果與緣之間的關係
    面對謎一樣的人生,我心中總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有的人生活總是困難重重,諸多不順,而有些人卻事事順心,家庭幸福,為何一樣的人生卻有不一樣的遭遇呢?這些問題人們在茶餘飯後總會去思考。本篇文章,小編就來與您分享一下在佛教中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
  • 淨土宗大安法師開示,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趙孟家產都沒有了,田地也沒有了,就靠賣勞動力來過活。出現這個情況,就因為趙盈佔便宜,霸佔了哥哥的產業。沒有過多久,趙盈就去世了。剛強者不得其死。他死了到哪兒去呢?就到趙孟家做兒子去了。你想想這不是吃虧了嘛?他原來很富裕,結果到很窮的趙孟家做兒子去了,轉而貧賤了,給趙孟做兒子,叫趙環。以後趙孟死了,又生到了趙盈家,給趙盈的兒子做兒子,就成了趙盈的孫子了,叫趙先。
  • 古代十大禁書之一《九尾龜》中的10句俗語,報應循環,絲毫不爽
    報應循環,絲毫不爽。報應:佛家用語,有施必有報,有感必有應,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循環:周而復始。謂善惡的報應是循環的,一點也不會差錯。《九尾龜》二:終究報應循環,絲毫不爽。2. 富人怕借,窮人怕債。富人怕人家來借錢,窮人怕人家來逼債。《九尾龜》三六:果然是富人怕借,窮人怕債。3. 從腳看到頭,風流往上流,從頭看到腳,風流往下落。
  • 佛家所說的因果報應都有哪幾種?
    因果報應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中國人倫理觀的重要部分。因果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有人不明白因緣果報的道理,只見到世間有許多行善的好人,日子過得並不順遂,而那些造惡之人卻富裕逍遙,便誤以為因果業力是迷信。其實每一個事物的滋生和成長,都是有其必然性的,有如是因即感如是果。雖然其中的關係極為複雜,但都是有條不紊毫釐不差的。諸法皆空,因果不虛,因果皆循環,因果通三世。
  • 「今生夫妻,前世姻緣」:若出現這幾大因緣,是吉祥之兆,要珍惜
    嚴格的來說,並沒有確定不變的因緣。因為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緣分的大小,深淺也各不相同。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即使是走在路上,與自己擦肩而過之人也由「因緣」而定。所謂「無緣不見」、「無緣不識」,正是此意。老人家說:如果一個家庭中,夫妻情感和順,心往一處看,勁往一處使,便可「夫妻同心,黃土變金。」則無往而不勝。相反,如果夫妻矛盾重重,各走各的道,勢必造成家庭不和諧,還有離婚的危險。
  • 佛教:因果報應,最損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
    「因果報應非小可,佛言真語莫看輕」,因果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種什麼因、結什麼果,真實不虛,也絲毫沒有差錯。沒有誰能背離因果、逃脫因果,哪怕是菩薩。也不要覺得做壞事,一時沒有受到果報就沾沾自喜。因果會遲疑,但從來不會缺席。
  • 佛教中「因果」與「六道輪迴」有什麼關聯呢?
    弘揚佛教文化,傳遞生活正能量感恩閱讀,每天更新喜歡關注收藏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往往都把精力放在眼前的工作上,為家庭、為事業、天天努力,奔波著,卻很少有人考慮,自己所做的事,是否順應事物的客觀規律。佛教中有句形容因果的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從這句話我們也能知道,想要沒有惡果就需多種善因,那什麼是因果呢?
  • 佛教:因果報應,這4種人,再求佛也無用!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從來不虛,「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果報應是個複雜的關係,它有時候不會立即現報,甚至會經歷多生多劫現報,這個依因緣,因緣一旦具足,果報即顯現。報應可能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佛門裡有那麼句話: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 佛教:一個人開始走運,會出現這5大徵兆,看看你有嗎?
    生活中,我們常常總是羨慕別人的好運不斷,卻又悲嘆自己的時運不濟。如何轉運,成為許多人的困惑。有些人會選擇到寺院佛前燒香磕頭,祈求佛菩薩慈悲加持自己。也有些人信奉「風水」易學,期望通過調理外在的「風水」來幫助自己轉運。這些方法有沒有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