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和不安的時候,仰望星空吧。如此艱難的2020年,習慣在深夜望一眼星空。仿佛夜空中那些最亮的星,能給人帶來無窮的力量與希望。
圖說:「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新華社
不曾停歇的2020年,常常在直播裡追遠方的星。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收官之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夜色中,在晨曦裡,我國自主研製的太空飛行器不斷出發,奔赴不同的遠方,去追尋,去探索。也不斷為地球上的我們賦能,帶來驚喜,帶來感動。
今天凌晨便是這樣歡欣喜悅地醒來。訂了個鬧鐘,4時30分。睜眼,便是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大約2200秒後,火箭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每一個動作都乾脆利索,讓這個陰雨濛濛的早晨多了幾分興奮與激動。
猶記得,「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那是2007年10月24日,是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那時,65米口徑全方位可動的天馬射電望遠鏡,尚未啟建。那時,參與我國繞月探測工程VLBI(甚長基線幹涉)測控系統的,還是位於佘山的上海25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如今,嫦娥「五妹」用上了「胖五」火箭,奔月旅程的始發站也移到了文昌。如今,天馬望遠鏡已為我國多次深空探測任務「保駕護航」。
猶記得,「嫦娥一號」發射成功的四個多月後,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做客新民科學咖啡館,那是他的「嫦娥」公眾科普第一站,提及他的月球研究的起點,來自「阿波羅號」的0.5克重巖石樣品不得不提。如今,「嫦娥五號」的升空之旅全程直播,公眾對她早已不再陌生。如今,放眼全球,月球「挖土」哪家強?「嫦娥五號」,20餘天后給你不一樣的答案。
想起「旅行者1號」朝著太陽系外飛奔而去時,最後一次回眸留下的照片;想起卡爾·薩根在《暗淡藍點》中的那句話:「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存在過的每一個人……都住在這裡——一粒懸浮在陽光中的微塵。」
這便是夜空中最亮的星。2020年,我們更需要仰望星空。
董純蕾/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