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誕的起源與習俗!

2021-01-15 玄奘大師

  觀世音菩薩,簡稱觀音,佛教中的記載是,觀音誕時間為農曆二月十九日是觀音的生日,六月十九日是觀音出家之日,九月十九日是觀音成佛之日,民間將這三個一併視為觀音誕之日。所以一年中的觀音誕次數為三次,而非四次。

觀音誕起源

  在中國佛教史上,自東晉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後,人們對觀音有了更完整的認識,尤其是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與一部最小型的經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更是深入北傳佛教傳播地區。

  《觀世音》這一佛教菩薩名是梵文Avalokites' vara的意譯,亦意譯了「光世音」,新譯「光自在」、「觀世自在」,音「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多伊溼伐羅」,他被視為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佛教徒把他描寫為大慈大悲的菩薩,聲稱遇難眾生只要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故名「觀世音」(見《法華經·普門品》)。因唐諱太宗李世民名,故去「世」字,略稱「觀音」。

  觀音作為中國佛教崇拜的四大菩薩之一,中國也出現了相傳是其顯靈的說法的道場,位於浙江省普陀山。據稱其生日是夏曆二月十九,成道日是夏曆六月二十九,涅盤日是夏曆九月十九。

觀音誕習俗

  1、漢族民間以為,小孩的平安長大,有賴神明的保佑。因此,在信仰觀音為女身的中國,流傳在節日向神明祈求護身帶與護身符。讓兒童上契觀音為乾娘,希望神明保護兒童快高長大。

  2、漢族民間「棺絭」制度是一種更講究的上契方式,多數在小孩出生一年後才做;是以一枚銅錢用紅線穿過銅錢的孔(也有用銀角穿孔、,這稱為「絭」。將「絭」連同其他供奉品在寺廟向神明祭拜,祈求保護孩子,祭拜完備後掛在孩子頸上則稱為「棺」。講究的棺絭則是用銀牌,牌上刻有神明的名字。本習俗不只是適用於祈求觀音保護,也適用在祈求其他神明的場合。有些孩子,可能向超過一個神明認契為乾爹或者乾娘。孩子到16歲成年後,就要「脫絭」。

  3、有一些香火旺盛的漢族民間廟宇,會在這一日演戲酬神,而正統的佛教廟宇則會舉辦素宴或者經會。

  4、觀音也是婦女祈子的對象,福建人的風俗是以供奉紅花祈求生子。

相關焦點

  • 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誕,民間為子女祈福,都有什麼講究?
    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誕,民間為子女祈福,都有什麼講究?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古印度,由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佛教雖然不是我國的本土教,但在我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佛教傳入我國的時間是在漢朝,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取得迅速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則是在隋唐。
  • 重陽節登高習俗的起源由來 原來背後還有傳說故事
    說起重陽節習俗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登高了,但是很多網友大概都很好奇,重陽節登高這個習俗到底是怎麼來的?   關於登高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有一個是傳說故事,據說登高的目的是避疫。   相傳在東漢的時候有個名叫桓景的年輕人,父母都被瘟魔害死,為了除掉瘟魔桓景決定外出學藝,打算歸來的時候除掉瘟魔。
  • 端午節的起源與習俗,你真的知道嗎?
    後來,每年五月五,這一風俗流傳了下來,逐漸發展成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的習俗。除了屈原投江的故事外,也有說法稱:賽龍舟最早起源於古吳越水鄉,是為避水旱之災而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此外,湖南西北部沅陵,也有自己的龍舟賽起源傳說。而真正與紀念屈原有關的賽龍舟,只有湖北秭歸一代。
  • 三月三拜軒轅的來歷和起源 三月三民間習俗有哪些
    三月三的來歷和起源今天是農曆的三月初三,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三月三日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原始制度。農曆三月初三,又稱「上巳節」。春秋時期就已在流行。
  • 中國傳統節日——元旦的起源和習俗!
    元旦習俗元旦,是新年之始,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元旦又稱三元「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並且元旦的習俗,一直傳承了下來。早在民國政府時期,就規定了新年元旦這天政府放假三天,而且政府的各個辦公地點外都要懸掛彩旗,舉行慶祝活動。並且學校裡,還會開辦元旦遊藝會,在元旦組織師生集體向國旗行禮,然後舉行各種遊戲活動。
  • 重陽節的來歷由來起源及傳統習俗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2019年的重陽節在十一國慶的最後一天,重陽節可以和父母在一起度過,祝福敬愛的父母及長輩親人。重陽節的由來起源是什麼?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九月初九日,故又稱九九重陽,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2019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 「端午節」的節日起源、故事傳說和文化習俗
    人草木茶禪文化首先,端午節的節日起源。「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書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這部著作是周處給後世中國人留下的一筆寶貴遺產。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下面簡單說3個有關端午節傳說的故事。
  • 觀音誕廣東西樵山萬人齋宴已吸引過萬遊客預訂
    觀音誕廣東西樵山萬人齋宴已吸引過萬遊客預訂     西樵山齋宴越來越受遊客歡迎  農曆九月十九日是西樵流傳了上千年的民俗觀音誕,作為觀音誕民俗日重要活動內容的萬人齋宴也會在當天開宴。今年觀音誕民俗萬人齋宴在11月2日上午開席,計劃開1200圍齋宴,開席時間提前到上午10:30時,散席的時間延遲到下午3時,按每圍臺開2次計算,可以滿足2萬多名遊客品嘗齋宴。
  • 中秋節的起源、發展、習俗詳解
    二、中秋節起源及歷史演變春節、清明、端午、中秋是近世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其中,中秋節形成最晚,在漢魏民俗節日體系形成時期,中秋節日尚無蹤跡。唐宋時期因時代的關係,以賞月為中心節俗的中秋節日出現,明清時中秋節已上升為民俗大節。中秋節雖然晚出,但它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
  • 日本人的起源在哪裡?日本學者:可能是中國的這個省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關於它的起源,一直以來也是眾說紛紜的。 關於日本人起源這個問題,也有不少日本學者有著較深的研究的。
  • 端午節的起源及民俗活動
    #粽情端午#一、端午節的起源關於端午的起源,說法不下十種,諸如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勾踐、夏至節、祭龍等。端午與屈原。漢人將五月五日視為陰氣萌、人易死的兇日,也將此日看作逝者的忌日,進而在此日紀念。一些受到敬重的人物,如割股奉君而不求榮華的介子推、忠貞賢能卻遭棄迫死的伍子胥、沿江尋求父屍未得而投水溺亡的孝女曹娥傳說他們都死於此日或別離於此日。這些人都曾在端午被人們紀念。
  • 端午節的起源,竟然是一年一度的全民防疫日
    論起端午節的起源可謂是眾說紛紜,有說為紀念屈原,有說是為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更有韓國人說端午節是他們家的,為此還向聯合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被駁回後又改申請「江陵端午祭」。還成功了!但端午的習俗卻早已有之,據河姆渡遺址等的史前文化研究表明,早在七千年前(或更早)就有了龍舟競渡祭祀之俗;而有關龍舟起源的記載,最早是出現在東漢的有關典籍中,並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曆五月五日。不過,我們又認為,文化「沒有內涵、便無外延」,如果按照端午習俗的內涵來推理其發源和演化,應該也是很重要的線索。
  • 端午的起源可不是為了紀念屈原!你真的了解端午節嗎?
    要說端午節的起源,人們馬上想到的是,屈原五月五日懷石自沉汨羅江,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舉辦活動,後來才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節日端午節。說明端午節纏掛各種彩帶的習俗源於屈原。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對競渡起源屈原的說法,做了記載:『屈原投汨羅江,人並命舟楫[jí]以迎之,至今以為競渡。』說明在晉代人們已經認定,賽龍舟也源於屈原。至於端午必備的粽子,南朝梁吳均所著的《續齊諧xié記》中也有起源屈原的說法。雖然一切的記載似乎都指出,端午節就是起源於紀念屈原。
  • 我國華南西南各地區端午節特色習俗
    關於過端午節的起源,較為普遍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或伍子胥,但不少習俗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而端午節的習俗中又有惡日禁忌、龍圖騰等相關內容,因此歷代流傳的端午習俗可能是多種起源互相融合而成。端午節不少習俗都有禳毒驅疫的意義,是始於對「惡日」的禁忌。傳統上認為時值仲夏、疫厲流行的五月是「惡月」,人們在五月為了預防疫病,自上古即有不少清潔禳毒的措施。
  • 中國的傳統節日與習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起源在先秦時代,時間久遠。許多節日基本定型是在兩漢時期,如元旦(春節)、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陽等。這不僅是因為「漢承秦制」,更重要的是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安定,使得一些節日、習俗流傳來了,逐漸定型。中國古代長期是農耕文明,許多節日與採集、漁獵、安排農事生產有關,比如祈望豐收,驅除危害,慶祝豐收,人們舉行一些活動。
  •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又稱祭祖節,這天都哪些習俗
    寒衣節是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祭祖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一、寒衣節習俗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這天有家祭、也有墓祭,而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北方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 不出十五都是年 大年初八的習俗!
    不出十五都是年 大年初八的習俗!時間:2018-02-22 23: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不出十五都是年 大年初八的習俗! 正月初八又稱順星節,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這一天主要是從香蠟鋪中請來的星神馬兒上所列的星宿名號來了解天文了。
  •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習俗考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習俗考文:枯木俗語「二月二,龍抬頭」,在傳統習俗中,陰曆二月二被稱為「中和節」、「春耕節」、「社日節」等,傳說這一天是龍抬頭的日子,人們多在這一天理髮沐浴,祭祀祈禱,祝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希冀吉祥如意,好運不斷。
  • 除夕的由來起源來歷 除夕的來歷簡短20字30字50字150字左右
    除夕馬上就到了,作為一年最後一天,人們在這一天會有許多傳統習俗會做,大家都知道除夕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但是為什麼會有除夕這個節日呢?除夕的來歷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了除夕由來起源的簡單介紹。除夕的由來除夕的由來起源來歷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
  • 中元節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它也並不是陰氣森森的「鬼節」這麼一個文化氛圍。 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