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人在這個寒夜走出了70萬步 每一個腳步都保障了無數條生命!

2021-01-09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2人在這個寒夜走出了70萬步 每一個腳步都保障了無數條生命! 鐵路系統裡有一個特殊的工種,叫打暖員。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在寒冷的冬夜為動車組提前熱車,保障列車的水系統免受低溫封凍,安全準點運行。1月6日夜間到1月7日清晨,北京迎來了一個極寒之夜,室外氣

  原標題:22人在這個寒夜走出了70萬步 每一個腳步都保障了無數條生命!

  鐵路系統裡有一個特殊的工種,叫「打暖員」。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在寒冷的冬夜為動車組提前熱車,保障列車的水系統免受低溫封凍,安全準點運行。1月6日夜間到1月7日清晨,北京迎來了一個極寒之夜,室外氣溫逼近零下20攝氏度。在北京動車段,就有22位「打暖員」負責「溫暖」80輛列車。

  北京動車段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動車段,主要承擔北京局集團公司運行在京滬、京廣、京張等13條線路上,動車組的一二級檢修和隨車值乘任務。日均上線動車組達到了220組。而在每年冬季,為動車組「打暖」就是上線運行前的關鍵一環。

  1月7日凌晨1點,劉浩楠拿到了第一把列車鑰匙。此時,室外的地表氣溫已經是零下27攝氏度。在這種氣溫下,停車半小時,列車的溫度就可能從標準溫度18度掉到零度以下。那麼,飲用水和清潔水系統就會面臨封凍危險,直接導致動車組無法運行。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 地勤機械師 劉浩楠: 其實這個動車就是跟汽車一樣,打溫工作說白了就是熱車。未必這個工作有多累,就是肯定就是熬人。

  在漆黑的司機室裡,經過一系列的安全確認和熟練操作,很快,劉浩楠完成了「升弓作業」,列車就有了外接電源,空調電機也順利啟動了。在等待列車升溫的過程中,他開始巡車作業,整個過程枯燥且單調。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 地勤機械師 劉浩楠: 每個車都一樣,而且你幹每一輛車都得進行一樣的工作呀,可不枯燥嗎?

  記者:怎麼克服這種枯燥呢?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 地勤機械師 劉浩楠: 他說上去是枯燥,但到你實際上真幹起來,腦子也不會走那些(枯燥感受)了,就光注意看這些車體的狀況了。沒有那麼複雜(的感受)。

  按照要求,車內溫度達到18攝氏度以後,需要保持1小時以上。意味著一次完整的「打溫」,至少需要兩小時。末班車零點以後才能到達,早班車5點之前就得發車。僅有4個小時密集作業,22個人負責溫暖80輛列車,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怎麼應對呢?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 地勤機械師 劉浩楠: 你必須是,(多輛列車)同時升弓,一直打著。

  這樣看似省力,但實際上增加了打溫員在車輛之間的跑動頻次。由於動車組的接發車時間不同,他們就得反覆轉場,接送鑰匙。

  往往進出一次列車,就得經歷一次50度的溫差變化。凌晨3點,正在轉場的李昕竟然沒戴帽子禦寒。一對耳朵被凍得通紅。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 地勤機械師 李昕: 戴帽子會把耳朵捂住,像這個車,一般像這動車都非常安靜,(戴帽子捂住耳朵)影響我們的聽覺,也是比較容易出現危險的。然後,乾脆就不戴了,一些同事戴帽子的話也會把耳朵露出來。這樣確保安全嘛。

  在列車之間的狹縫穿行,站臺只有兩個腳掌寬,時常還得「爬車」,所以他們穿的都很輕薄。在常人眼裡,這種輕裝上陣看著都冷。

  今天帶隊打暖作業的是白洪鵬。他電話不離手,一直在做各種調度和協調。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副主任 白洪鵬: 最擔心的就是車下的水管,還有車上的洗水盆、廁所凍住了。正常的情況下我們這每組是18個人,但是今天由於是極寒天氣,我們又增派了4名隨車機械師,支援打溫的工作。

  凌晨4點開始,隨著早班車發車時間臨近,列車司機、機械師等其他工種也陸續來到了這個露天停車場。為了新一天的上線運行做好準備。

 

  列車司機: 這個車是轉線的,這個今天不上線,挪到4場去。我們就是夜班多。

 

  隨車機械師: 常態常態。我們要起那麼早,那個高鐵才能出去呀。要不它就出不去了,是吧?

  奮戰一夜,北京動車段的80輛列車順利上線。1月7日清晨,發送十餘萬旅客前往全國各地。這個極寒之夜,這22名動車組的「暖男團」,共計走出了70萬步。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副主任 白洪鵬: 只能晚上幹,白天車都在線上拉旅客。他們一直在走,一直在走,而且基本上車上走的很少,上來下去的,確實比較心疼他們。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 地勤機械師 劉浩楠: 幹一行愛一行吧,就至少我得對坐這個車的乘客負責。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 地勤機械師 李昕: 不覺得苦,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嘛。我們幹鐵路不就這樣嘛。總書記在新年講話裡也說了,平凡鑄就偉大,每個人都很了不起。我覺得我們也都很了不起。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2000萬,每一個數字都是鮮活的生命!我們從未忘記
    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裡啊,都有一個最柔軟的地方那年,黃海硝煙漫天。致遠艦全速衝向敵艦,卻滿懷憤懣、沉入海底。那段時光,被封鎖在歲月,封鎖在戰火硝煙的記憶裡,那一段歷史沉甸甸……勇敢的孩子都去天涯。你說不用害怕,你說很快回家,這次回來了,卻蓋著國旗啊。2018年3月28日,第五批志願軍20具遺骸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魂歸故裡!走時高大的青年,歸來時卻藏身於小小的紅木棺槨中,讓人心疼,雙眼無數次被淚水浸溼。走時還是有名有姓的戰士,歸來卻是無名無姓的遺骸,家人早已不知失散在何處。
  • 第14期|張曉玲:保障人權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使命和擔當
    中國人權網:在過去的一年裡,世界人民都遭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大家都在討論生命健康權在人權中的地位問題,這對於人權理論和人權保障事業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嗎?張曉玲:新冠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重的全球公共突發事件,迄今已經有近8000萬人感染了新冠肺炎,疫情奪去了170多萬人的寶貴生命,這是對全人類生命權的巨大的威脅和挑戰。
  • 「平」說教育(32) 日照這個學校的「生命教育」 讓每一個孩子都精彩
    在日照這座小城,各類學校300多所,這裡有千千萬萬奮鬥在一線的「靈魂的工程師」;有無數天真爛漫、志存高遠的孩子?;還有承載著「詩和遠方」的校園……大眾網日照頻道即日起開設「『平』說教育」報導專欄,草根視角、麻辣評說,記錄追夢路上的築夢人,為幸福完整的教育事業打Call!
  • 網紅虛榮的背後,是無數生命消亡
    一件頂級皮草大衣需要70隻水貂的生命,這樣一件沾滿了無數鮮血與亡魂的大衣,我們稱之為——時尚。你只看到了所謂奢侈品表面的光鮮,卻沒有看到那些動物們聲嘶力竭地哀嚎,每一寸皮革的芳香都曾沾滿了血腥。每一款包包、鞋子的背後,無數條無辜的生命正在掙扎著死去……你的人生光鮮亮麗,又怎知它們鮮血淋漓的絕望!
  • 60-70歲的老人,每天要走路多少步?在這個範圍即可保證健康
    不過有很多人確實是難以堅持,但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說走路。走路運動也可以促進我們身體的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的速度,而且走路運動對於每一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沒有多少的體力壓力,所以這樣的運動人人都可以做。當然,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在做走路運動時,所能走的步數自然也是不同的。比如說一些60到70歲的老人,身體比起年輕人那確實是要差很多。
  • 70歲的老年人,每天走多少步比較合適?
    生命在於運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養生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了,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平時每天都會運動,一天都走上萬把步,比年輕人都要勤快。走路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方式,有益健康,但是近幾年來有種說法說走得快的人更容易長壽,這是真的嗎?那麼對於70歲左右的老年人來說,每天走多少步比較有利健康呢?
  • 我生命中的三條蛇,你們還好嗎?
    它是有生命的還是沒有生命的?老實說,我有很多害怕的時候,但最讓我害怕的東西是蛇。只要想到這種生物,我就會毛骨悚然,這輩子恐怕都沒辦法克服這種恐懼了。我的家鄉四季分明,到了夏天,隨時隨地都可能與蛇不期而遇,小到筷子那麼細,大到碗口那麼粗。這些大大小小的蛇是我小時候的噩夢。後來到城裡讀書了,畢業後在現在這個四季如春的城市上班,現實生活中再沒遇見過蛇了。
  • 上班時走1萬步不算運動?怎樣走路才算運動?
    忙工作時走萬步?不算運動  「每日一萬步,吃動兩平衡」是不少醫學專家常呼籲的。很多人晚上回家看計步器發現,自己上下班途中或者一整天忙裡忙外,走了將近一萬步。不過,運動醫學專家認為,這屬於生活步數,由於強度不夠,只能起到放鬆的作用,並不能達到運動健身的效果。要通過步行達到運動健身目的,還得講究技巧。
  • 深入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落
    那些沉甸甸的思索,那些脆弱的感動,就像一個不會遊泳的人溺入水中,拚盡了全力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鑽岀水面的那一刻:當你大口大口的呼吸,重新看到頭頂的太陽,岸邊的花草,蔥翠的樹木……...那種深入骨髓的感受,帶著死亡的氣息,也許會一下子,可以讓你看清生命的真正面目!生命需要我們更多的去感受。
  • 138條生命!這些數字的背後都與珠海人息息相關...
    138條生命,2200個危險司機,這些竟與珠海人都有關……第一件事珠海中心城區機動車保有量達到這個數截至2019年6月份,珠海機動車保有量達73.3萬輛。這個數字大家可能覺得是意料之中,去年69萬輛,今年73萬輛有啥奇怪的?別急,下面再說重點。這73萬輛裡頭有78%是在中心城區,所謂中心城區是指珠海大橋以東地區。
  • 每個人都有兩條命,「啟示」就是人的第二條生命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兩條生命的,一條生命是活在了自己的圈子裡,一條生命是活在了圈子外。當人在自己的圈子裡走到盡頭的時候,或者說是自己鑽牛角尖的時候,或者說是自己抑鬱想不開的時候,其實還有一條鮮活的生命在等著你,那就是活在圈子外面。那麼,怎麼才能活到圈子外面呢?
  • 因為有光,我們相約在每一個來日方長
    原創 文/曉斐直至今日才真正意識到,這幾十年過往都在為了從小的夢想而不懈努力著。這個感覺太突然,以至於有那麼一瞬間的恍惚。恍惚過後都是竊喜。我出生在一個小縣城,那個小縣城裡有我最親的人。別人都說家鄉很美,不知道這個美是指風景優美,還是環境優美,還是人情美?
  • 成都天府新區元音中學:詩意的開啟,讓每一個生命獨特綻放
    學校地處成都未來城市新中心—天府新區總部商務區,緊臨天府公園、西博城、國際會議中心、雪蓮堂美術館,1號線、6號線、18號線、19號線等6條地鐵覆蓋。學校佔地面積約50畝,建築面積33067m²,辦學規模36個教學班。學校以曲水流觴的建築形態呼應元音文化內涵,全學習生態系統的現代校園空間設計,全息式資源聯動智慧校園,分布式主題圖書館。元音中學,正站在世界的高度、未來的視角構建師生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
  • 和時間拼速度 與死神搶生命——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裡的「生死...
    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重症醫學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成為衡量醫院救治水平的重要標誌。在我國自汶川地震救援以來,也日益受到關注。跟隨張西京的腳步,踏進「紅區」,裡面的空氣仿佛是凝固的。在這個大開間病房,兩側病床上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手背、口鼻、動脈處插滿了各樣細小的導管。參加過2008年汶川地震傷員救治的張西京,搶救、治療都是他的強項。
  • 心理學:十條最有效的簡快身心療法,改變無數人生命,果斷收藏了
    思想改變一切1、一個人只能改變自己,不能改變別人或世界。2、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3、沒有失敗,只有回應信息,所謂失敗,只不過是告訴我們這個方法沒有效果而已,如果就此停止了前行,就是失敗,若改變方法再來一次就是新的學習與嘗試。
  • 每一個今天,都是生命中最好的日子
    不要總是虧待自己,把最好的都留到最後。因為每一個今天,都是生命中最好的日子,所以要善待自己。走過似水流年,要百倍地珍惜今天,收藏過往;要在平淡中走過,簡單中快樂;要苦而不言,痛而不語;努力了,付出了,經歷了,其他的就交給時間吧!再回首,有多少相聚,有多少別離;有多少微笑,有多少淚水……一切都已成為生命路上最精彩的故事,都已成為最動聽的歌曲!
  • 70歲美國「漢字叔叔」潛心研究30年 打造漢字字源資料庫
    而這個資料庫的創建者竟然是一位美國人——理察·西爾斯(上圖)。22日,70歲的理察·西爾斯在南京創新周開幕式上榮獲「金陵友誼獎」。  將漢字數位化是他最想做的事  1950年,理察·西爾斯出生於美國西部的俄勒岡州,擁有物理學學士和計算機碩士學位,後來對東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2歲隻身來到了中國臺灣希望學習漢語。和詞彙、語法比起來,漢字筆畫繁多且複雜多變,死記硬背只會令人痛苦不堪。
  • 寒夜常夢見,你鶴髮童顏——致北倫敦的巴別塔之殤
    22年,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中,這是多麼遙遠的一段旅程,放之足球世界裡亦然。阿爾塞納-溫格的名字,陪伴著無數阿森納球迷,從昔日海布裡的輝煌榮光,行至如今酋長球場的落寞年華;無論你將其視為美麗足球的衛道者亦或固步自封的保守派,無論你是哀其不幸還是怒其不爭,無論你懷著愛又或者恨,22年風雨飄搖,他始終如同一座矗立於北倫敦的燈塔,默默照亮著前方的道路。
  • 恕我直言,這個世界絕大多數人都過得渾渾噩噩(015篇)
    勞倫斯從小家境貧困,3歲父親去世,繼父是個酒鬼,她很小立志做一個自立的人。金錢對勞倫娜來說,只是實現自立的一種工具。賈伯斯去世後,勞倫娜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社會公益上,創建了超級學校計劃和愛默生基金會,讓無數貧困的孩子獲得受教育的機會。「去做你想做的事情,留下一個你認為重要且永久的痕跡,那麼生命就沒有虛度。」
  • @富陽人:還記得五年前的憧憬嗎?夢想腳步越來越近
    70餘萬富陽人民加快融杭發展,擁抱富春江、擁抱大都市、擁抱新時代。在啟動儀式後,記者跟隨著他們,走訪富陽的大街小巷,解密現代版《富春山居圖》背後的故事。坐落於此的春南安置小區,總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由26幢高樓組成,2000多戶安置居民將在2022年住進新家。「還有兩年多這個房子就能蓋好了!」12日上午,63歲的居民周培泉再次來到工地,望著自己新家的他,面龐上露出一絲幸福的笑意。兩年後,這裡就是他的新家。周培泉的期待,也源於這裡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