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2人在這個寒夜走出了70萬步 每一個腳步都保障了無數條生命! 鐵路系統裡有一個特殊的工種,叫打暖員。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在寒冷的冬夜為動車組提前熱車,保障列車的水系統免受低溫封凍,安全準點運行。1月6日夜間到1月7日清晨,北京迎來了一個極寒之夜,室外氣
原標題:22人在這個寒夜走出了70萬步 每一個腳步都保障了無數條生命!
鐵路系統裡有一個特殊的工種,叫「打暖員」。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在寒冷的冬夜為動車組提前熱車,保障列車的水系統免受低溫封凍,安全準點運行。1月6日夜間到1月7日清晨,北京迎來了一個極寒之夜,室外氣溫逼近零下20攝氏度。在北京動車段,就有22位「打暖員」負責「溫暖」80輛列車。
北京動車段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動車段,主要承擔北京局集團公司運行在京滬、京廣、京張等13條線路上,動車組的一二級檢修和隨車值乘任務。日均上線動車組達到了220組。而在每年冬季,為動車組「打暖」就是上線運行前的關鍵一環。
1月7日凌晨1點,劉浩楠拿到了第一把列車鑰匙。此時,室外的地表氣溫已經是零下27攝氏度。在這種氣溫下,停車半小時,列車的溫度就可能從標準溫度18度掉到零度以下。那麼,飲用水和清潔水系統就會面臨封凍危險,直接導致動車組無法運行。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 地勤機械師 劉浩楠: 其實這個動車就是跟汽車一樣,打溫工作說白了就是熱車。未必這個工作有多累,就是肯定就是熬人。
在漆黑的司機室裡,經過一系列的安全確認和熟練操作,很快,劉浩楠完成了「升弓作業」,列車就有了外接電源,空調電機也順利啟動了。在等待列車升溫的過程中,他開始巡車作業,整個過程枯燥且單調。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 地勤機械師 劉浩楠: 每個車都一樣,而且你幹每一輛車都得進行一樣的工作呀,可不枯燥嗎?
記者:怎麼克服這種枯燥呢?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 地勤機械師 劉浩楠: 他說上去是枯燥,但到你實際上真幹起來,腦子也不會走那些(枯燥感受)了,就光注意看這些車體的狀況了。沒有那麼複雜(的感受)。
按照要求,車內溫度達到18攝氏度以後,需要保持1小時以上。意味著一次完整的「打溫」,至少需要兩小時。末班車零點以後才能到達,早班車5點之前就得發車。僅有4個小時密集作業,22個人負責溫暖80輛列車,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怎麼應對呢?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 地勤機械師 劉浩楠: 你必須是,(多輛列車)同時升弓,一直打著。
這樣看似省力,但實際上增加了打溫員在車輛之間的跑動頻次。由於動車組的接發車時間不同,他們就得反覆轉場,接送鑰匙。
往往進出一次列車,就得經歷一次50度的溫差變化。凌晨3點,正在轉場的李昕竟然沒戴帽子禦寒。一對耳朵被凍得通紅。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 地勤機械師 李昕: 戴帽子會把耳朵捂住,像這個車,一般像這動車都非常安靜,(戴帽子捂住耳朵)影響我們的聽覺,也是比較容易出現危險的。然後,乾脆就不戴了,一些同事戴帽子的話也會把耳朵露出來。這樣確保安全嘛。
在列車之間的狹縫穿行,站臺只有兩個腳掌寬,時常還得「爬車」,所以他們穿的都很輕薄。在常人眼裡,這種輕裝上陣看著都冷。
今天帶隊打暖作業的是白洪鵬。他電話不離手,一直在做各種調度和協調。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副主任 白洪鵬: 最擔心的就是車下的水管,還有車上的洗水盆、廁所凍住了。正常的情況下我們這每組是18個人,但是今天由於是極寒天氣,我們又增派了4名隨車機械師,支援打溫的工作。
凌晨4點開始,隨著早班車發車時間臨近,列車司機、機械師等其他工種也陸續來到了這個露天停車場。為了新一天的上線運行做好準備。
列車司機: 這個車是轉線的,這個今天不上線,挪到4場去。我們就是夜班多。
隨車機械師: 常態常態。我們要起那麼早,那個高鐵才能出去呀。要不它就出不去了,是吧?
奮戰一夜,北京動車段的80輛列車順利上線。1月7日清晨,發送十餘萬旅客前往全國各地。這個極寒之夜,這22名動車組的「暖男團」,共計走出了70萬步。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副主任 白洪鵬: 只能晚上幹,白天車都在線上拉旅客。他們一直在走,一直在走,而且基本上車上走的很少,上來下去的,確實比較心疼他們。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 地勤機械師 劉浩楠: 幹一行愛一行吧,就至少我得對坐這個車的乘客負責。
北京動車段乘務車間 地勤機械師 李昕: 不覺得苦,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嘛。我們幹鐵路不就這樣嘛。總書記在新年講話裡也說了,平凡鑄就偉大,每個人都很了不起。我覺得我們也都很了不起。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