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119課:豬為何是「六畜」之一,看這個漢字

2020-11-26 談藝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19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和詹。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中都屬於「八」部漢字。

1、。現代漢語基本已經不用此字,讀su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從意也。」

先看字形演變:

(的字形演變)

【字形猜想】「」字甲骨文的字形是上面一個「八」,下面一個「豕」,我們知道,「八」是分開的意思,「豕」一般是指「豬」(或者說是大豬),一頭豬,跟什麼東西分開了呢?到金文時,字形變得複雜一些,字有多種寫法,上面的「八」不見了,但豕的樣子發生了變化,或者多了一把箭矢,或者脖子上多了一個圈套,豬被捕獲了;

(從野豬到家豬的馴化)

金文「」還有一個較複雜的字形,左邊一個「」,右邊下部一個土,上面是一個脖子裡帶圈套的豕,本意是大塊的陸地,或者是「山無石者」,總之是平原,一頭豬,被帶到了四面都是土地的平原,被圈養了起來;以上這兩種字形都表達了同一種意思,豬變得順從了,被馴化了。這個字,實質上反映了在很早的古時候(至少在甲骨文所在的殷商時期),豬已經變成家畜了。另外還有一個漢字「家」,一家一戶,有了豬的家才是完整的家,可見豬對於中國人家是多麼重要。由此可見,豬列在「六畜」(馬、牛、羊、雞、狗、豬)之一,是順理成章的。

(豬)

由上面這些分析,我們可以分析出的本義。既然被馴化了,就要順從人的意願,所以,的本義就是順、順從。《玉篇.八部》稱:「,從意也,今作遂也。」可為什麼上面有一個表示分開的八呢?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給了解釋說:「從八。有所從則有所背。」豬既然順從了人的馴化,就代表著它背離了原來的種族,所以有「八」的字符。段玉裁還說:「從,相聽也,聽從之意。……隨從字當作,後世皆以遂為也。」也就是說隨從的隨,它的本字應當就是,只是後來人們多寫作遂字。

另外,字還同「歲」。《字彙補.八部》有:「,又古文歲字。陸賈《春秋後語》:'董公八十二,以遮道說功封為侯「

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2、。這個是現代漢語常用字。有兩個讀音。

(一)中華書局注音版只標註了一個讀音zhān。給的解釋是:「多言也。從言、從八、從厃。」這個字甲骨文、金文查不到字形,我們來看小篆字形:

(詹的小篆字形分析)

【字形猜想】詹的小篆字形大致有三部分組成,即上圖紅、藍、黑三部分,紅色是「厃」,表示一個人站在懸崖邊上,這當然很危險,因此,「厃」的本義就是高處,危險、屋簷等;最下面是一個「言」字,表示說話;中間的藍色部分是一個表示分開的「八」,為什麼要分開,因為話多,所以可以分、需要分。

徐鉉注說:「厃,高也;八,分也,多故可分也。」顯然,詹的本義就是話多。比如《莊子.齊物論》:「大言淡淡,小方詹詹。」意思就是說:大的道理都平平淡淡,小的言論都嘮嘮叨叨。

(可以染青的蓼藍)

本義之外,詹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至,到達。《爾雅.釋詁上》載:「詹,至也。」《方言》卷一記有:「詹,至也。詹,楚語也。」顯然,這又是一個方言用法。比如《詩經.小雅.採綠》有:「終朝採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這是婦女思念外出的丈夫的詩,這一句的意思是:藍草採了一早上,撩起衣襟兜不滿。丈夫約好五天歸,如今六天仍不還。所以,她無心採綠採藍了。詩中的藍是指蓼藍,可以染青;綠是指藎草,可以染黃。我們之前的「艸」部漢字都講過了。

(可以染黃的藎草)

(2)供給。《史記.孝景本紀》:「長信詹事為長信少府。」裴駰的《史記集解》稱:「《漢書.百官表》:『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應劭曰:『詹,省也,給也。』」

(3)通「瞻」。往前或往上看。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稱:「詹,假借為瞻。」比如《詩經.魯頌.閟宮》:「泰山巖巖,魯邦所詹。」詹通瞻,尊崇,泰山高峻接蒼天,魯國對它最為尊崇。

(五嶽獨尊的泰山)

(4)通「蟾」。指蟾蜍。《古詩十九首》第十七首有:「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這裡的詹兔指代月亮。

(蟾蜍)

此外,詹還是常用姓氏。《通志》有載。

(二)詹字的第二個讀音是dàn。意思是足夠。《字彙補.言部》:「詹,足也。」《呂氏春秋.適昔》有:「夫音……太小則志嫌,以嫌聽小則耳不充,不充則不詹,不詹則窕。」高誘作注說:「詹,足也。」這是一段對音樂的討論:聲音太小,人的心志就會得不到滿足,以薄弱不滿足的心志去聽,人的耳朵就會感到不充分,不充實就會感到不足夠,不足夠就讓人的心志更加不滿足。

詹的小篆寫法如圖:

(詹的小篆寫法)

額外說兩句題外話,從詹的字形分析入手,古人在造字時,已經有豐富的道理在內,一個人話多,就會讓自己產生危險,另外,詹也用在屋簷的簷的構字符,在人屋簷下,表示處境並不好,也有外境不安全的意思,禍從口出,由此想想,古人造字,實在是太富有智慧了。

(【說文解字】之119,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86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薋。這個字有兩個讀音。(白苙)第49課講芨時曾詳細說過白芨,不再細說。此外,薋在讀這個音時,還是一種水菜的名字,意義出自《集韻.脂韻》:「薋,菜生水中。」究竟對應現在的哪種菜,無據可查,暫時存疑。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蔎。讀作sh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fén。給的解釋是:「雜香草。」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當作集草香。」顯然,這個字也不是一種草,而是指的香味而言,即雜草集中在一起的香氣。這是蕡的本義。本義之外,(1)蕡還指草木果實繁盛貌。《爾雅.釋木》:「蕡,藹。」郭璞作注說:「樹實繁茂菴藹。」《玉篇.艸部》裡也有:「蕡,草木多實。」
  • 《說文解字》第126課:「解釋」的「釋」,它的本義是怎麼來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6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悉和釋。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中是「釆」部漢字,詳解如下:1、悉。讀xī。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詳盡也。」看悉字的小篆字形:(悉字的小篆字形)悉字在甲骨文和金文等早期文字裡找不到,只從小篆開始看,後來的隸書,變化已經不大,不再一一放圖。
  • 《說文解字》第87課:「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讀mà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細草叢生也。」《儀禮.士虞禮》裡說:「鉶芼用苦若薇,有滑、夏用葵,冬用荁」鄭玄作注說:「芼,菜也。孔穎達又補充:芼菜者,按《公食大夫禮》三牲皆有芼者,『牛藿、羊苦、豕薇』也是芼乃為菜也。用菜雜肉為羹。」這個說得很詳細了,不再多說。(3)通「毛」。是一種草。《論衡.卜筮》裡有:「豬肩羊膊可以得兆,雚葦藁芼可以得數,何用以蓍龜?」
  • 《說文解字》第341課:細說「蹶」字,一蹶不振的「蹶」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三個漢字:「躅」、「踤」、「蹶」。這三個字中,只有「蹶」是高頻漢字(但不屬於常用漢字),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蹶」,蹶字要加強記憶。三個字的詳情如下:1、躅。讀音有兩個:(一)zh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躅,蹢躅也。從足,蜀聲。」形聲字。本義即「蹢躅」。
  • 《說文解字》第158課:漢代有官「執金吾」,「吾」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58課,我們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的兩個漢字:吾和哲。詳情如下:1、吾。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w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示的讀音。《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吾,我自稱也。從口,五聲。」形聲字。
  • 《說文解字》第274課:「邋」與「迫」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辵」部的兩個漢字:「邋」和「迫」,兩個字中,迫字為常用漢字,是今天的重點漢字,要加強記憶,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邋。讀音有兩個:(一)liè。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邋,搚也。從辵,鼠聲。」鈕樹玉的《說文解字校錄》稱:「搚,當作拹。」
  • 《說文解字》第123課:《詩經》「伊餘來暨」,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3課。講一個漢字「餘」。這個字在《說文》540部裡歸「八」部,在現代漢語201部部首檢字歸法歸「人」部,檢字時要注意。餘。現代漢語常用字。這個字有四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yú。
  • 《說文解字》第140課:「天地之數,起於牽牛」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0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物」和「犠」。這兩個字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的最後兩個字,詳情如下:1、物。讀wù。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牛,勿聲。」
  • 《說文解字》第176課:「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6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嗜、啖、哽、嘐。詳情如下:1、嗜。讀sh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嗜,嗜欲,喜之也。從口,耆聲。」形聲字,本義是嗜好,即口欲。比如《詩經.小雅.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飲食。」意思是祭祀的酒菜香噴噴,神靈愛吃心高興。
  • 《說文解字》第32課:玫瑰是表達愛意的花,中文「玫瑰」代表什麼
    接著解說《說文解字》「玉」部漢字,儘管枯燥的無以復加,但這是一整套完整的內容,總不能跳過這些名詞或形聲字雲找有意思的字來說吧,於是,堅持下去。繼續了解這些不起眼,但來歷豐富、包涵智慧的漢字。這次是下面這6個漢字:
  • 《說文解字》第148課:成語「萬馬齊喑」,「喑」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8課,講四個漢字,分別是「喑、<口+疑>、咳、嗛」,四個字全部是《說文解字》「口」部漢字,詳情如下:1、喑。讀yī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喑,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從口,音聲。」形聲字。顯然,許慎說,這又是一個方言用字。是宋齊兩地對小兒哭泣不止的稱謂。喑的本義就是小兒哭泣不止。
  • 《說文解字》第375課:「古」字,到底是會意字,還是指事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說文解字》「古」部漢字的兩個漢字,包括其部首漢字書「古」,「古」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也是本課的重點漢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古。現代漢語部首檢字法已沒有「古」部,「古」字歸「口」部,檢字時要注意。讀音有三個:(一)gǔ。《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古,故也。從十口,識前言者也。」
  • 《說文解字》第369課:「只」字的繁體,你很可能寫錯了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五個漢字,分別是「幹」部的兩個生僻字和「(仌上口下)」部的兩個生僻字以及「只」部的部首漢字「只」,因為我們課程中的文字字序,是依照《說文解字》字序安排的,所以,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在本文最後,若只關心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拉到文末閱讀。
  • 《說文解字》第338課:「躔」和「踵」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躔」和「踵」。這兩個字都不是高頻常用字,相對來說,「踵」字較為常用。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躔。讀音有兩個: (一)chá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躔,踐也。
  • 《說文解字》第376課:「十、丈、千」三個漢字的造字原理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十」部的三個漢字:「十、丈、千」。這三個漢字均為現代漢語常用漢字,使用頻率極高,因此需要認真記憶。三個字的詳情如下:1、十。讀sh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數之具也。『一』為東西,『丨』為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指事字。本義是數詞,九加一的和。在《說文》體系下,它是(十進位)數字完備的標誌。
  • 為什麼它是古代的六畜之首,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所謂六畜,指的是豬,雞,馬,狗,牛,羊,六畜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典籍-《左傳》,《周禮》等。六畜可以分為兩組,一組是馬牛羊,一組是豬雞狗,豬更是六畜之首,是祭祀不可缺少的東西,其他五種動物都沒有排名。為什麼要把豬單獨列為六畜之首呢?豬在古代究竟多重要呢?
  • 漢字的故事:漢字的小故事
    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六畜   六畜(liùchù|sixdomesticanimalsx,horse,goat,pig,dog,fowl):指六種家畜,牛、馬、羊、豬、狗、雞,都是被人馴化的一些動物;也泛指家畜。
  • 漢字中豬的來歷和為什么女孩說男人為大豬蹄子?
    說起豬,人們往往嗤之以鼻。的確,在許多人多心目中,豬愚蠢、貪婪、骯髒、大腹便便,除了吃就是睡無所事事。它們時常到泥塘裡打滾,弄得一身泥漿作禮服。然而,在上古時代,豬的地位形象並非如此下三濫、低賤。「豬」,上古時期被人們稱作「豕shi」。
  • 「六畜」中誰最先被馴化?從一隻豬的馴化過程,窺探古代人的生活
    「周禮」中記載的「六畜」《周禮·夏官·職方氏》中曾記載:「河南曰豫州……其畜宜六擾」。「擾」在這裡表達的是馴服之意,也就是說「六畜」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成為了婦孺皆知的家畜。如果按照這個角度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古代先民馴化「六畜」的過程,其實也是生產力與生產技術逐步提升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