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158課:漢代有官「執金吾」,「吾」是什麼意思?

2021-01-09 談藝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58課,我們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的兩個漢字:吾和哲。詳情如下:

1、吾。這個字有三個讀音:

(一)w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示的讀音。《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吾,我自稱也。從口,五聲。」形聲字。本義就是第一人稱代詞,相當於我。我們看一下吾的字形發展狀況:

(吾字的字形發展)

吾字最早見於西周金文,但意思並不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而多用來表「御」,即捍禦、抵禦的意思,這個意思也見於傳世文獻,也有偶爾用於人名。但卻沒有用來表示第一人稱的例子,到《論語》之後的文獻中,吾字用於表示第一人獮的意思才漸漸多起來。

吾的本義即用作代詞。表示第一人稱。我。《爾雅.釋詁》:「吾,我也。」比如《論語.學而》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的「三」,用來表示多的意思。曾子說:我每天多次省察自身。

本義之外,吾還有其他用法,比如:(1)通「御」。抵禦。上面說了,這其實是吾字最早的用法。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吾,假借為御。」比如《墨子.公孟》:「厚攻則厚吾,薄攻則薄吾。」孫詒讓《墨子親詁》稱「吾當為圄之省。」圄是什麼,《說文解字》稱:「圄,守也。」就是抵禦、防禦的意思。這句話的大意是:對方嚴詞相辯,我也一定嚴詞應對;對方緩言相讓,我也一定緩言以對。

(曾子像)

(2)棒名。漢朝執金吾等官用之。《集韻.模韻》有:「吾,棒名」我們經常所說的「執金吾」中的吾,指的就是這種棒。只是到西漢末年時,執金吾成為率禁兵保衛京城和宮城的官員,本名中尉。其所屬兵卒也稱為北軍,地位較高,漢光武帝在民間時,曾說「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後來成為劉秀的皇后)」,原因就在此。

(手執金吾的將軍像)

(3)通「梧」。比如《武威漢代醫簡》:「石鍾乳三分,巴豆一分,二者二分。凡三物皆冶,合丸以密,大如吾實。」做藥丸,如梧桐子大小。

(梧桐子)

此外,吾還用作姓氏,《通志》有載。

(二)yú。讀音出自《集韻》,用於專用詞「吾吾」,意為疏遠貌。《集韻.魚韻》:「吾,吾吾,疏遠貌。」《國語.晉語二》「暇豫之吾吾,不如鳥烏。」韋昭注說:「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也。言裡克欲為閒樂事君之道,反不敢自親吾吾,然其智曾不如鳥烏也。」 大意是:一個人悠閒逸樂卻不合群,還不如鳥中的烏鴉。

(三)yá。讀音出自《廣韻》用於專用詞「允吾」,古縣名,故址在現在的甘肅皋蘭縣北。

吾的小篆寫法如圖:

(吾字的小篆寫法)

2、哲。讀zhé。《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哲,知也。從口,折聲。悊,哲或從心。嚞,古文哲眾三吉。」形聲字,悊、嚞都是哲的異體字。看字形演變:

(哲的字形演變)

看字形,在金文期,哲字的寫法基本從「心」或從「言」,戰國古璽時期仍寫作「悊」。到小篆時才轉為從口,顯然「哲」字最早的寫法是「悊」,古人沒有大腦的概念,認為心是思維器官(《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並作為思想、意念、感情的通稱,心亦是人的主觀意識的代名詞,比如:用心。悊的本義為明智、智慧,從心表意,從口於理無據。因此哲之從口很可能是從心的訛寫。

其實,現代漢語裡稱哲人,其實用的也是哲的本義,即智慧的人。

《爾雅.釋言》:「哲,智也。」邢昺疏引舍人註:「哲,大哲也。」《書.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孔傳》稱:「哲,智也。」比如賈島的《送李校書赴吉期》:「詩書與箴訓,夫哲又妻賢。」用的是哲的本義。

(賈島像)

本義之外,哲還有其他用法:(1)賢明的人。顯然,這是引申義。比如《左傳.成公八年》:「夫豈無闢王?賴前哲以免也。」大意是:難道就沒有邪惡的君王?這是靠著他祖先的賢明才得以免於亡國。

(2)通「折」。折獄;審理案件。《書.呂刑》:「哲人惟刑,無疆之辭,屬於五極。」曾運乾《書經正讀》:「哲讀為折。『哲人惟刑』,猶折民惟刑也。」治理老百姓要運用刑罰,使無窮無盡的訟辭合於五刑。

(3)哲人的簡稱。此義多在現代漢語中出現,比如:文、史、哲,哲學家黑格爾。

(哲學家黑格爾像)

此外,哲還是姓氏。《萬姓統譜》有載。哲的小篆寫法如圖:

(哲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158,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86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薋。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cí。給的解釋是「艸多貌」。徐鍇的《說文系傳》裡說:「薋,猶積也」這是薋的本義。就是(草)多;聚集的意思。如圖:
  • 《說文解字》第252課:成語「出言不遜」的「遜」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遜和返。這兩個字均始郵見於戰國時期。「遜」字1986年《簡化字總表》簡化為「遜」(因「孫」簡化為「孫」),遜與返都是現代漢語高頻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遜(遜)。讀xù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遜,遁也。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蔎。讀作sh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香艸當作艸草。」《廣雅.釋器》裡有:「芳,香也。」依照現代漢語對芳的用法,應當沿用的就是段注的字義和《廣雅》的字義,即花草的香氣。比如屈原的《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芧。」這是芳的本義。
  • 《說文解字》第87課:「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讀mà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細草叢生也。」這個說得很詳細了,不再多說。(3)通「毛」。是一種草。《論衡.卜筮》裡有:「豬肩羊膊可以得兆,雚葦藁芼可以得數,何用以蓍龜?」大意是:豬肩骨和羊膊骨同樣可以得到徵兆,雚、葦、藁、芼,都可以用來得到相應的算數,為什麼一定要用蓍草,龜甲呢?但是這種草是什麼草,我們已經無法找到資料了。
  • 農村俗語「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是什麼意思?現在還適用嗎
    文/思源農村俗語「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是什麼意思?現在還適用嗎過去幾十年裡很多人都嚮往著大城市的生活,畢竟大城市燈紅酒綠讓年輕人流連忘返,而且配套的生活設施也非常齊全,所以相對來說會比較便利。但多年後的今天情況卻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現在越來越多的城裡人開始嚮往農村的安逸與恬淡,可以說人們對真正高質量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定義。其實這種改變是必然的,因為這些年農村地區的經濟也在穩步增長,有些地區的生活水平並不比城市差,而有些東西是城市給不了的,比如廣袤的田野和新鮮的空氣,再比如農村人的樸實和種種原汁原味的習俗。說到習俗,作為一個真正的農村人不會一樣東西可不行,那就是俗語。
  • 《說文解字》第274課:「邋」與「迫」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迫在眉睫中,迫字的意思是「靠近,接近」。具體解釋請見「迫」字詞條。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辵」部的兩個漢字:「邋」和「迫」,兩個字中,迫字為常用漢字,是今天的重點漢字,要加強記憶,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邋。讀音有兩個:(一)liè。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
  • 《說文解字》第176課:「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是什麼意思?
    先行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詩經》中「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字同「嘐」,是象聲詞,指雞叫的聲音;(2)成語「啖之以利」中,「啖」是利誘的意思。詳情請見相關字字詞條,無興趣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6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嗜、啖、哽、嘐。詳情如下:1、嗜。讀shì。
  • 《說文解字》第123課:《詩經》「伊餘來暨」,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3課。講一個漢字「餘」。這個字在《說文》540部裡歸「八」部,在現代漢語201部部首檢字歸法歸「人」部,檢字時要注意。餘。現代漢語常用字。這個字有四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yú。
  • 《說文解字》第148課:成語「萬馬齊喑」,「喑」究竟是什麼意思
    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先奉上:(1)成語「嗛而未發」中,「嗛」是懷恨的意思;(2)成語「萬馬齊喑」,「喑」指的是沉默不語。詳情請見相關字詞條。如不必須,其他內容可以忽略不計,但請口下留德。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8課,講四個漢字,分別是「喑、<口+疑>、咳、嗛」,四個字全部是《說文解字》「口」部漢字,詳情如下:1、喑。
  • 「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 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樣的意思?
    其實農村還有一樣比較習俗,就是他們比較喜歡說古語,這些古語大多都是老一輩傳留下來的,所以一些老年人都深信不疑,當然這其中還有這樣一句古語,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那麼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其實農村人也有一定的娛樂方式,就是年紀差不多的人聚在一起進行他們所謂的談笑風生,也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消磨著時間,但在他們言談之中也能聽到一些俗語,而剛才小編說的這句古語,其實意思也很簡單。
  • 辛棄疾《賀新郎》: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那麼,"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句詞出自哪裡,又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這個句子出自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之手,全詞如下。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代:辛棄疾 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
  • 《說文解字》第140課:「天地之數,起於牽牛」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0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物」和「犠」。這兩個字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的最後兩個字,詳情如下:1、物。讀wù。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牛,勿聲。」
  • 農村俗語「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前兩天,因工作之事,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忙碌了兩天後就匆忙的趕回,出村口,看到了村裡的幾位長輩嘻嘻哈哈的你一句,我一句在閒聊,我饒有興趣的前去傾聽,其中就聽到一則俗語「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經過長輩們的一番講解後,我猜恍然大悟!從字面上看,很難懂得其中的意思,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 《說文解字》第119課:豬為何是「六畜」之一,看這個漢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19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和詹。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中都屬於「八」部漢字。1、。現代漢語基本已經不用此字,讀su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從意也。」,「豕」一般是指「豬」(或者說是大豬),一頭豬,跟什麼東西分開了呢?
  •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爾!知我者,二三子
    登幽州臺古往今來牛氣的人多得很,所以說牛氣話的人也多得很,牛氣話的說法也多得很。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感慨,不是一般人會發的。意思是:我一直經常夢見周公,現在不經常夢見,說明我老了,沒勁追逐夢想了!夢見周公,就是以周公為楷模,覺得自己能夠成為周公第二。周公是什麼樣的人物?周武王打下天下,分封諸侯,不久就死了,接下來就是周公的主場。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採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 《說文解字》第126課:「解釋」的「釋」,它的本義是怎麼來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6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悉和釋。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中是「釆」部漢字,詳解如下:1、悉。讀xī。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詳盡也。」《老子》第十五章:「渙兮若冰之將釋」河上公(一位隱士,作《老子章句》)給解釋說:「釋者,消亡。」渙渙散散啊,好像冰塊在溶化消亡。再比如王安石在《次韻和中甫兄春日有感》:「雪釋沙輕馬蹄疾,北城可遊今暇日。」雪釋,就是雪融化了。
  • 已亥年 吾之回眸
    吾能說善演,常得眷顧。五月,吾攜吾兒吾父入杭,榮得桂冠,遂入省,獲第二;玖月,吾攜眾師再登臺閣,演繹教育之能事,亦創佳績。吾校有一小兒,聰明伶俐,吾甚愛,收之以徒,教之以長,子之受益成才,為師者何其幸也!吾愛作畫,常潑墨於傘面。青花煙雨助力誦讀,粉墨山水傾情傘舞。眾生驚豔亮相,吾甚傲之。吾校甚美,傘影婆娑,雅致淨靜。
  • 《說文解字》第32課:玫瑰是表達愛意的花,中文「玫瑰」代表什麼
    《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珠也。從玉比聲。宋弘云:「淮水中出玭珠。」玭,珠之有聲。蠙,《夏書》玭從蟲、賓。」其實就是珍珠,「比」是聲部,與字義無關,如果說有關,就是跟珠一樣的意思,比是兩個人相向而行的意思,以示親近的意思,比如「比周」就是結黨營私的意思,詳細解釋到「比」字本字再說。
  • 「是吾情願」:民國人不待父母之命的新式婚禮是怎樣的?
    作者「愛自由者」金一,後以字松岑或本名金天翮、金天羽行世。這部為他博得了「我中國女界之盧騷」(林宗素《〈女界鍾〉敘》)榮譽稱號的《女界鍾》,已明確將「婚姻自由之權利」規定為「今日女子應當恢復」的六權之一。
  • 《說文解字》第349課:成語「虎踞龍盤」中,「踞」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虎踞龍盤」中,踞的意思是「蹲」,但這個「蹲」,是古文裡的「蹲」,詳情請見正文。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我們講「足」部的三個漢字:「踞、(足+荂)、躩」。這三個字都不是常用漢字,所以本課內容,重在了解。三個字的詳情如下:1、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