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349課:成語「虎踞龍盤」中,「踞」是什麼意思

2021-01-08 談藝錄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虎踞龍盤」中,踞的意思是「蹲」,但這個「蹲」,是古文裡的「蹲」,詳情請見正文。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我們講「足」部的三個漢字:「踞、(足+荂)、躩」。這三個字都不是常用漢字,所以本課內容,重在了解。三個字的詳情如下:

1、踞。讀j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踞,蹲也。從足,居聲。」《說文解字》「屍」部下居字下此字重出,稱「踞,俗居從足。」也就是說,踞,是居的俗字。居是踞的本字。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居字借為居處之義,因增足旁為蹲踞字。」朱士端校定本:「俗居從足者,蓋古人制字居字最先,許君因漢時踞字已行,故亦列於《足部》,而於居下踞字雲『俗從足』者,以證『居』為本字也。」

踞,形聲字。本義是蹲。注意,這裡的「蹲」,不是現代漢語的「蹲」,古文中的「蹲」是臀部著地而坐。「踞」是兩腿岔開而坐。「坐」是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現代漢語的蹲,指虛坐,兩腿彎曲如坐,而臀部不著地。

《太平御覽》卷一百五十六引張勃《吳錄》:「鍾山龍蹯,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這是成語「虎踞龍盤(蹯)」的出處,指像龍一樣盤著,像虎一樣蹲著(老虎的坐和人的蹲相像),大多用來形容地勢雄偉險要,這句話本是描述南京地貌之語,因此「虎踞龍盤」也特指南京。

(虎踞龍蹯的南京地貌)

踞在本義之外,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伸開腿坐。《正字通·足部》:「踞,據物從曰踞。」就是坐在物體上。比如《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將及楚師,而後從之。乘皆踞轉而鼓琴。」孔穎達疏:「踞,謂坐其上也。」將要到達楚軍營壘,然後才登上射犬的車子,二人(張骼和輔躒)都伸開腿坐在車後邊的橫木上彈琴。又比如《漢書·高帝紀》:「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足。」也用此義。

(2)倚,依靠。《史記·留侯世家》:「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漢王下馬倚著馬鞍問道:「我打算捨棄函谷關以東等一些地方作為封賞,誰能夠同我一起建功立業呢?」

(影視劇中的劉邦和張良)

(3)佔據,佔領。《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一》:「雲南普名勝叛,踞阿迷州。段統兵徵之,死於難。」現代漢語也有這個用法,比如茅盾《脫險雜記》二十三:「龍岡的兵力,襲取惠陽,目的在搶掠物資,本無久踞之意。」

(4)同「倨」。傲慢,不謙遜。《正字通·足部》:「踞,或作倨。」

(5)通「鋸」。《楚辭·大招》:「長爪踞牙,誒笑狂只。」朱熹集註:「踞,疑當作鋸。鋸牙,言其牙如鋸也。」王夫之通釋「踞與鋸同。」

踞的小篆寫法如圖:

(踞的小篆寫法)

2、(足荂)(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只能描述字形,左邊一個足,右邊一個荂。),讀kuà。《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足荂),踞也。從足,荂聲」。形聲字。本義是蹲。

再強調一下,這裡一定要注意古文中的「蹲」是臀部著地而坐。「踞」是兩腿岔開而坐。「坐」是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現代漢語的蹲,指虛坐,兩腿彎曲如坐,而臀部不著地。

所以,《說文》所說的「踞」等於是「蹲」,就是臀部著地而坐。那麼,(足荂)意思也是踞,就是蹲,就是臀部著地而坐。

(臀部著地而坐)

(足荂)的小篆寫法如圖:

(足荂)的小篆寫法

3、躩。讀音有兩個:

(一)ju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躩,足躩如也。從足,矍聲。」形聲字。本義是腳步迅疾。《論語·鄉黨》:「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魯君召他去接待外國的貴賓,面色矜持莊重。腳步也迅疾起來了。

(腳步迅疾)

本義之外,躩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盤闢貌。《廣韻·藥韻》:「躩,盤闢貌。」盤闢,盤旋退讓的意思。也有一說,稱盤闢貌,指足捲曲貌。

(2)跳。《淮南子·精神》:「鳧浴,蝯躩,鴟視,虎顧。」即鴨遊,猿跳,鷹視,虎顧。

(二)qì。這個讀音出自《集韻》。足貌。

躩的小篆寫法如圖:

(躩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49,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148課:成語「萬馬齊喑」,「喑」究竟是什麼意思
    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先奉上:(1)成語「嗛而未發」中,「嗛」是懷恨的意思;(2)成語「萬馬齊喑」,「喑」指的是沉默不語。詳情請見相關字詞條。如不必須,其他內容可以忽略不計,但請口下留德。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8課,講四個漢字,分別是「喑、<口+疑>、咳、嗛」,四個字全部是《說文解字》「口」部漢字,詳情如下:1、喑。
  • 《說文解字》第240課:成語「不速之客」中,「速」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成語「逸興遄飛」,「遄」的意思是往來疾速。(2)成語「不速之客」中,「速」的意思是招請。兩個成語的詳細解釋請見相關詞條,其他不感興趣的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我們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五個漢字:逪、遄、速、迅、(字形為<辵+氏+口>,GBK字庫無此字,大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五個字的詳情如下:1、逪。讀cuò。《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逪,跡逪也。從辵,昔聲。」形聲字。本義同「錯」,交錯。
  • 《說文解字》第252課:成語「出言不遜」的「遜」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遜和返。這兩個字均始郵見於戰國時期。「遜」字1986年《簡化字總表》簡化為「遜」(因「孫」簡化為「孫」),遜與返都是現代漢語高頻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遜(遜)。讀xù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遜,遁也。
  • 《說文解字》第176課:「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是什麼意思?
    先行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詩經》中「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字同「嘐」,是象聲詞,指雞叫的聲音;(2)成語「啖之以利」中,「啖」是利誘的意思。詳情請見相關字字詞條,無興趣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6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嗜、啖、哽、嘐。詳情如下:1、嗜。讀shì。
  • 《說文解字》第86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薋。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cí。給的解釋是「艸多貌」。徐鍇的《說文系傳》裡說:「薋,猶積也」這是薋的本義。就是(草)多;聚集的意思。如圖:
  • 《說文解字》第87課:「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讀mà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細草叢生也。」杜甫也有詩說:「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變幻如蒼狗」,這是成語「白雲蒼狗」的來歷,意思是指浮雲像白衣裳,頃刻又變得像青黑色的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蔎。讀作sh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香艸當作艸草。」《廣雅.釋器》裡有:「芳,香也。」依照現代漢語對芳的用法,應當沿用的就是段注的字義和《廣雅》的字義,即花草的香氣。比如屈原的《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芧。」這是芳的本義。
  • 《說文解字》第140課:「天地之數,起於牽牛」究竟是什麼意思?
    標題中的問題答案放在前面:(1)「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是指天體運行從牽牛星起始;(2)美麗的女人被稱為「尤物」,源起於《左傳》中對四個亡國美女的總結。詳情請見下面「物」字解說中的黑體字。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0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物」和「犠」。這兩個字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的最後兩個字,詳情如下:1、物。讀wù。
  • 《說文解字》第158課:漢代有官「執金吾」,「吾」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58課,我們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的兩個漢字:吾和哲。詳情如下:1、吾。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w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示的讀音。《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吾,我自稱也。從口,五聲。」形聲字。
  • 《說文解字》第123課:《詩經》「伊餘來暨」,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3課。講一個漢字「餘」。這個字在《說文》540部裡歸「八」部,在現代漢語201部部首檢字歸法歸「人」部,檢字時要注意。餘。現代漢語常用字。這個字有四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yú。
  • 《說文解字》第126課:「解釋」的「釋」,它的本義是怎麼來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6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悉和釋。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中是「釆」部漢字,詳解如下:1、悉。讀xī。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詳盡也。」《老子》第十五章:「渙兮若冰之將釋」河上公(一位隱士,作《老子章句》)給解釋說:「釋者,消亡。」渙渙散散啊,好像冰塊在溶化消亡。再比如王安石在《次韻和中甫兄春日有感》:「雪釋沙輕馬蹄疾,北城可遊今暇日。」雪釋,就是雪融化了。
  • 《說文解字》第274課:「邋」與「迫」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迫在眉睫中,迫字的意思是「靠近,接近」。具體解釋請見「迫」字詞條。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辵」部的兩個漢字:「邋」和「迫」,兩個字中,迫字為常用漢字,是今天的重點漢字,要加強記憶,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邋。讀音有兩個:(一)liè。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
  • 《說文解字》第341課:細說「蹶」字,一蹶不振的「蹶」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三個漢字:「躅」、「踤」、「蹶」。這三個字中,只有「蹶」是高頻漢字(但不屬於常用漢字),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蹶」,蹶字要加強記憶。三個字的詳情如下:1、躅。讀音有兩個:(一)zh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躅,蹢躅也。從足,蜀聲。」形聲字。本義即「蹢躅」。
  • 《說文解字》第328課:成語「踽踽獨行」,「踽」字你讀錯了嗎?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踽踽獨行」,「踽」字讀為「jǔ」,但很多朋友因為形聲字的原因,錯讀為(禹「yǔ」),關於成語的出處,請看第四字踽字詞條。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文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踧、躣、踖、踽。四個字的詳情如下:1、踧。讀音有兩個:(1)dí。
  • 《說文解字》第228課:「今我不樂,日月其邁」,「邁」是啥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依從朋友們的要求,我們縮短每一課的內容,爭取大家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讀完一課的內容,因此,今天只講一個字,就是「邁」。今天的文章並不長,標題中的問題,文中都有答案。詳情如下:邁,1986年《簡化字方案》,萬代替了「萬」,於是「邁」簡化為「邁」。
  • 《說文解字》第119課:豬為何是「六畜」之一,看這個漢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19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和詹。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中都屬於「八」部漢字。1、。現代漢語基本已經不用此字,讀su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從意也。」,「豕」一般是指「豬」(或者說是大豬),一頭豬,跟什麼東西分開了呢?
  • 《說文解字》第32課:玫瑰是表達愛意的花,中文「玫瑰」代表什麼
    《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珠也。從玉比聲。宋弘云:「淮水中出玭珠。」玭,珠之有聲。蠙,《夏書》玭從蟲、賓。」其實就是珍珠,「比」是聲部,與字義無關,如果說有關,就是跟珠一樣的意思,比是兩個人相向而行的意思,以示親近的意思,比如「比周」就是結黨營私的意思,詳細解釋到「比」字本字再說。
  • 《說文解字》第338課:「躔」和「踵」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躔」和「踵」。這兩個字都不是高頻常用字,相對來說,「踵」字較為常用。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躔。讀音有兩個: (一)chá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躔,踐也。
  • "虎踞龍盤"這個成語,隱藏著諸葛亮一個什麼秘密事件?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說到「虎踞龍盤」,再讓你答一個地名。一般人都知道,是南京。偉人毛澤東寫詩:「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這裡面顯然有典故,一般認為這個典故的出處是諸葛亮。民間都說諸葛亮能掐會算,會布八卦陣,能借東風,看個風水自然不在話下,諸葛亮給南京城看了迴風水,留下「虎踞龍盤」的佳話。但也有個問題:在諸葛亮的一生中曾到過南京嗎?查《三國志》、《華陽國志》、《江表傳》等幾部主要史書,是沒有的。有人說不對,諸葛亮去過江東,江東那邊還勸諸葛亮跳槽,諸葛亮不幹。
  • 成語「述而不作」中,「述」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四月維夏,六月徂暑」中,「徂」是開始的意思;(2)成語「述而不作」中,述的意思是「闡述前人成說」。詳細的解釋見相關詞條,無興趣內容請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33課,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分別是和述。其中字後世已不再用,以「徂」字取代,徂字《說文》未收錄,所以我們實際上是講「徂」字和「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