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228課:「今我不樂,日月其邁」,「邁」是啥意思

2021-01-15 談藝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依從朋友們的要求,我們縮短每一課的內容,爭取大家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讀完一課的內容,因此,今天只講一個字,就是「邁」。今天的文章並不長,標題中的問題,文中都有答案。詳情如下:

邁,1986年《簡化字方案》,萬代替了「萬」,於是「邁」簡化為「邁」。讀mài。《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邁,遠行也。從辵,蠆(讀chài,古書上說的蠍子一類的毒蟲) 省聲。」形聲字,本義是出行;遠行。徐鍇的《說文系傳》稱:「萬聲」,似不妥。可以看一下字形發展:

(《字源》中「邁」字的字形發展)

關於邁的本義出行;遠行。《爾雅·釋言》:「徵、邁、行也。」邢昺《爾雅疏》:「皆出行也。」比如《詩經·小雅·小宛》:「我日斯邁,而月斯徵。」鄭玄箋稱:「邁、徵,皆行也。」這句詩的大意就是:我天天出外奔波,月月你出行。

(《小雅·小宛》詩意)

本義之外,邁字的用法還有很多,比如:

(1)跨,向前舉步。比如毛主席詩詞《憶秦娥·婁山關》:「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又比如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只見對門的那個女子,抬身邁步款款地走到跟前。」

(陳堯伊畫《而今邁步從頭越》)

(2)巡行。《詩經·周頌·時邁》:「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毛傳稱:「邁,行也。」鄭玄箋:「武王既定天下,時出行其邦國,謂訓守也。」武王平定天下之後,時時出行巡狩、巡行,相當於全國範圍的視察。這句詩的意思是:出發巡視邦國,上天視我如兒郎。

(《詩經·周頌·時邁》詩意圖)

(3)遠離;疏遠。比如《楚辭·九章·哀郢》:「眾踥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逾邁。」蔣驥注稱:「是以小人日進而日親,君子愈疏而愈遠也。」

(水墨畫《哀郢》)

(4)(時光)消逝。《書·秦誓》:「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雲來。」孔穎達疏稱:「言日月益為疾行,並皆過去,如似不復去來。」(秦穆公說):我心裡的憂慮,在於時間過去,就不回來了。又比如《詩經·唐風·蟋蟀》:「今我不樂,日月其邁。」今天不及時去尋樂,光陰一去不復返。

(《詩經·蟋蟀》詩意)

此外,又指年老。《增韻·夬韻》:「邁,老也。」比如《三國志·魏志·曹真傳附曹爽》:「臣雖朽邁,敢忘往言?我雖然年紀大了,哪裡敢忘記過去的話。李汝珍《鏡花緣》第99回:「當日來時是何等樣精力強壯,那知如今老邁龍鍾,如同一場春夢。」這裡的邁,指的是年老。後來老邁龍鍾發展為成語,指年老體弱,舉止行動不靈活。也寫作「老態龍鍾」。網上很多版本的成語字典把邁字解釋為」跨,跨過「,這顯然不對。「老邁龍鍾」四個字同義疊加,均指年老體衰。

(老邁龍鐘的老人)

(5)超過;超越;過分。《詩經·小雅·菀柳》:「俾予靖之,後予邁焉。」朱熹注稱:「邁,過也,求之過其分也。」這是一首怨憤詩,當初請我商量天下大事,現在對我太過分。(也有一說,這裡的邁指放逐。)《鏡花緣》第41回:「才情之妙,超古邁今。」用的也是這個意思。

(6)超然不俗。《晉書·裴楷傳》:「楷風神高邁,容儀俊爽。」這是對裴楷的讚詞,稱他超然不俗。

(7)在漢語裡,又是英長度單位mile的譯名。相當於英裡。比如,這摩託車一小時能走80邁。

此外,邁在金文中常用同「萬」,「邁年」即是萬年;又通「勱」,用其本義,義為勤勉,不再詳說。

再有,邁還用作姓氏。《萬姓統譜》有載。

邁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邁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28,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86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薋。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cí。給的解釋是「艸多貌」。徐鍇的《說文系傳》裡說:「薋,猶積也」這是薋的本義。就是(草)多;聚集的意思。如圖: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蔎。讀作sh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香艸當作艸草。」《廣雅.釋器》裡有:「芳,香也。」依照現代漢語對芳的用法,應當沿用的就是段注的字義和《廣雅》的字義,即花草的香氣。比如屈原的《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芧。」這是芳的本義。
  • 120「邁」等於120公裡?「邁」和公裡不一樣
    眾多司機朋友們喜歡稱自己的車速為多少多少邁,在他們眼裡120「邁」就等同於120Km/h,其實這是不正確的,「邁」並不是一種速度單位,嚴格意義上是一種長度單位、距離單位,與我們國家規定的公裡是相同的單位,但與公裡又不一樣。
  • 《說文解字》第87課:「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讀mà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細草叢生也。」意思「細草叢生」,不複雜,《廣雅.釋言》裡說:「,葆也。」王念孫的《廣雅疏證》說:「之言茂,葆之言苞也。」顯然,這個字也有草茂盛的意思。因為有「葆」字與「苞」的互證,所以這裡的草應當是初生的細草,合在一起,就是「細草叢生」。如圖:
  • 《說文解字》第176課:「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是什麼意思?
    先行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詩經》中「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字同「嘐」,是象聲詞,指雞叫的聲音;(2)成語「啖之以利」中,「啖」是利誘的意思。詳情請見相關字字詞條,無興趣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6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嗜、啖、哽、嘐。詳情如下:1、嗜。讀shì。
  • 《說文解字》第140課:「天地之數,起於牽牛」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0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物」和「犠」。這兩個字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的最後兩個字,詳情如下:1、物。讀wù。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牛,勿聲。」
  • 《說文解字》第148課:成語「萬馬齊喑」,「喑」究竟是什麼意思
    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先奉上:(1)成語「嗛而未發」中,「嗛」是懷恨的意思;(2)成語「萬馬齊喑」,「喑」指的是沉默不語。詳情請見相關字詞條。如不必須,其他內容可以忽略不計,但請口下留德。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8課,講四個漢字,分別是「喑、<口+疑>、咳、嗛」,四個字全部是《說文解字》「口」部漢字,詳情如下:1、喑。
  • 《說文解字》第158課:漢代有官「執金吾」,「吾」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58課,我們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的兩個漢字:吾和哲。詳情如下:1、吾。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w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示的讀音。《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吾,我自稱也。從口,五聲。」形聲字。
  • 邁與公裡是一樣的嗎?一邁相當於多少公裡?很多人都搞錯了!
    很多車主在討論車速的時候,習慣用「邁」,其實他想表達的意思是時速多少公裡,但是卻不知邁和公裡是完全不一樣的。之所以很多人會這麼說,是因為對外來汽車文化的一種誤解。在英語中,英裡稱為「mile」,音譯為「邁」,國人為了方便,經常會省略掉後面的「 每小時 」,音譯為「邁」。與此同時,我們國家採用的是國際通用的公裡制度,車速表上顯示的速度單位是千米/每小時,英文簡稱為km/h。由於思維慣性,很多人仍然習慣說車速為多少邁。
  • 《說文解字》第126課:「解釋」的「釋」,它的本義是怎麼來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6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悉和釋。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中是「釆」部漢字,詳解如下:1、悉。讀xī。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詳盡也。」右下一個被押的犯人(有一說認為幸的本義就是刑具),合起來就是通過觀察,辨別,替一個含冤的犯人解脫罪責。這是釋的本義。在本義之外,釋字經過發展,又產生很多意思,舉常用的說說:(1)解說,闡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公在楚,釋不朝正於廟也。」杜預《春秋左氏傳集解》稱:「釋,解也。」孔穎達作疏稱「解釋公所以不得親自朝正也。」魯襄公為什麼不能親自到祖廟聽政呢,因為在楚地。
  • 《說文解字》第123課:《詩經》「伊餘來暨」,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3課。講一個漢字「餘」。這個字在《說文》540部裡歸「八」部,在現代漢語201部部首檢字歸法歸「人」部,檢字時要注意。餘。現代漢語常用字。這個字有四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yú。
  • 《說文解字》第338課:「躔」和「踵」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躔」和「踵」。這兩個字都不是高頻常用字,相對來說,「踵」字較為常用。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躔。讀音有兩個: (一)chá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躔,踐也。
  • 《說文解字》第119課:豬為何是「六畜」之一,看這個漢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19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和詹。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中都屬於「八」部漢字。1、。現代漢語基本已經不用此字,讀su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從意也。」《玉篇.八部》稱:「,從意也,今作遂也。」可為什麼上面有一個表示分開的八呢?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給了解釋說:「從八。有所從則有所背。」豬既然順從了人的馴化,就代表著它背離了原來的種族,所以有「八」的字符。段玉裁還說:「從,相聽也,聽從之意。……隨從字當作,後世皆以遂為也。」也就是說隨從的隨,它的本字應當就是,只是後來人們多寫作遂字。另外,字還同「歲」。
  • 《說文解字》第341課:細說「蹶」字,一蹶不振的「蹶」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三個漢字:「躅」、「踤」、「蹶」。這三個字中,只有「蹶」是高頻漢字(但不屬於常用漢字),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蹶」,蹶字要加強記憶。三個字的詳情如下:1、躅。讀音有兩個:(一)zh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躅,蹢躅也。從足,蜀聲。」形聲字。本義即「蹢躅」。
  • 《說文解字》第375課:「古」字,到底是會意字,還是指事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說文解字》「古」部漢字的兩個漢字,包括其部首漢字書「古」,「古」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也是本課的重點漢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古。現代漢語部首檢字法已沒有「古」部,「古」字歸「口」部,檢字時要注意。讀音有三個:(一)gǔ。《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古,故也。從十口,識前言者也。」
  • 飄香百年 文昌邁號咖啡的流年往事
    剛到院子,村民鄺祥垂就迎了出來,今年63歲的他已是鄺家第四代傳人了,他熱情地領我們去看咖啡樹,一段從前舊事娓娓道來:鄺祥垂的曾祖父鄺世連生於1880年,於1898年投奔到馬來亞的外家大舅,但卻因不適應當地的生活習慣,半年後就回來了,帶回了咖啡樹的種子。最初的種子被栽在文昌老家,但只種活了12株。1981年《海南日報》對海南島最早引種的咖啡樹的報導。
  • 《說文解字》第252課:成語「出言不遜」的「遜」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遜和返。這兩個字均始郵見於戰國時期。「遜」字1986年《簡化字總表》簡化為「遜」(因「孫」簡化為「孫」),遜與返都是現代漢語高頻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遜(遜)。讀xù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遜,遁也。
  • 《說文解字》第240課:成語「不速之客」中,「速」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成語「逸興遄飛」,「遄」的意思是往來疾速。(2)成語「不速之客」中,「速」的意思是招請。兩個成語的詳細解釋請見相關詞條,其他不感興趣的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我們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五個漢字:逪、遄、速、迅、(字形為<辵+氏+口>,GBK字庫無此字,大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五個字的詳情如下:1、逪。讀cuò。《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逪,跡逪也。從辵,昔聲。」形聲字。本義同「錯」,交錯。
  • 《說文解字》第369課:「只」字的繁體,你很可能寫錯了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五個漢字,分別是「幹」部的兩個生僻字和「(仌上口下)」部的兩個生僻字以及「只」部的部首漢字「只」,因為我們課程中的文字字序,是依照《說文解字》字序安排的,所以,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在本文最後,若只關心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拉到文末閱讀。
  • 《說文解字》第274課:「邋」與「迫」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迫在眉睫中,迫字的意思是「靠近,接近」。具體解釋請見「迫」字詞條。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辵」部的兩個漢字:「邋」和「迫」,兩個字中,迫字為常用漢字,是今天的重點漢字,要加強記憶,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邋。讀音有兩個:(一)liè。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