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328課:成語「踽踽獨行」,「踽」字你讀錯了嗎?

2021-01-11 談藝錄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踽踽獨行」,「踽」字讀為「jǔ」,但很多朋友因為形聲字的原因,錯讀為(禹「yǔ」),關於成語的出處,請看第四字踽字詞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文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踧、躣、踖、踽。四個字的詳情如下:

1、踧。讀音有兩個:

(1)dí。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踧,行平易也。從足,叔聲。《詩》曰:『踧踧周道』。」形聲字。本義是平坦的樣子。這裡引用的「踧踧周道」,出自《詩·小雅·小弁》:「踧踧周道,鞫(jú)為茂草」。《毛傳》:「踧踧,平易也。」意思是:平平坦坦的京都大道,如今塞滿叢叢野草。

(平坦的大道)

(二)cù。這個讀音出自《廣韻》。用法有二:

(1)組成專用詞「踧踖」。其一表示恭敬的樣子。比如《論語·鄉黨》:「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何晏《論語集解》引馬融曰:「君在,視朝也,踧踖,恭敬之貌。」意思是:國君臨朝,(孔子)恭敬小心,儀態得體。這個用法,在現代漢語也用,比如謝冰心《我們太太的客廳》:「陶先生仍舊踧踖的含糊的答應了一聲。」其二表示行不進。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七引《字林》:「踧踖,不進也。」又卷八十九引《考聲》云:「踧踖,行不進也。」

(2)驚貌。《法言·學行》:「或人踧爾曰:『旨哉!問鑄金得鑄人,學者所以修性也。』」李軌註:踧爾,驚貌。

此外,踧還通「蹙」、「蹴」等,各取所通字字義,此不再詳列。

踧的小篆寫法如圖:

(踧的小篆寫法)

2、躣。讀q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躣,行貌,從足,瞿聲。」形聲字。本義是行貌。比如宋玉《九辯》:「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蒼龍之躣躣。」洪興祖《楚辭補註》:「躣躣,行貌。」這句詩的大意是:朱雀在左翱翔,蒼龍在右奔行。

(奔行的蒼龍)

躣的小篆寫法如圖:

(躣的小篆寫法)

3、踖。讀音有兩個:

(一)jí。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踖,長脛行也。從足,昔聲。一曰踧踖。」形聲字。本義有二:

本義一:長脛行也。王筠《說文句讀》:「脛長,故能登席不由前也。」長脛,踰越等次而行走。

本義二:組成詞組「踧踖」,即上面「踧」字詞條解釋的恭敬之貌。

本義之外,踖還指踐踏。《釋名·釋姿容》:「踖,藉也,以足藉也。」比如《顏氏家訓·兄弟》:「如此,則行路皆踖其面而跑蹈其心,誰救之哉?」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顏本註:『踖,踏也。』郝懿行曰:『踖,踐也。』」

(請勿踐踏)

(二)qì。這個讀音出自《集韻》。

組成專用詞「踖踖」,意義有二:(1)敏捷而恭敬貌。比如《詩·小雅·楚茨》:「執爨踖踖,為俎孔碩。」孔潁達疏:「踖踖然,敬慎於事而有容儀矣。」大意是:廚師敏捷恭敬做菜餚,案上魚肉真不少。(2)慚愧貌。《太玄·勤》:「勞踖踖,心爽蒙柴不卻。」範望註:「踖踖,慚愧貌。」

(三)què。這個讀音出自《廣韻》:有四個用法:

(1)馬行迅疾;(2)行貌;(3)蹴;(4)陵地。均較生僻,了解即可。

踖的小篆寫法如圖:

(踖的小篆寫法)

4、踽。讀jǔ。《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踽,疏行貌。從足,禹聲。《詩》曰:『獨行踽踽。』」形聲字。組成專用詞「踽踽」,本義是孤獨的樣子。因為形聲字的原因,很多人誤讀為(禹「yǔ」)聲。比如《詩·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毛傳》:「踽踽,無所親也。」這句詩的大意是:獨自行走苦伶仃,難道沒有人同路行?不如同胞骨肉親。踽踽,即無親獨行的樣子。現在踽踽獨行發展成漢語成語,意思就是孤零零地走著,多用來形容非常孤獨。

(踽踽獨行的老人)

踽踽這個詞較為常用。比如陸遊《初夏雜詠》之四:「踽踽飄零客,悠悠剩長身。」現代漢語也常用,比如茅盾《霜葉紅於二月花》十一:「老駝福踽踽地走到河邊,朝那滔滔東流的河水看也一會兒,獨自微微一笑。」

也指獨行貌(不包括無親義)。比如《孟子·盡心下》:「古之人,行何為踽踽涼涼?生斯世也,為斯世也。善斯可矣。」朱熹《孟子集注》:「踽踽,獨行不進之貌。」這段話的大意是:古時候的人,處事為什麼落落寡合呢?生在這個世道,就迎合這個世道,過得去就行了。

(踽行)

踽也可以單用,意思也是獨行的樣子。裴子野《南齊安樂寺律師智稱法師碑》:「曳錫踽步,千裡遊學,擁經持缽,百舍不休。」就是用這個用法。

本義之外,踽在舊時還指婦女相見半跪為禮。明代方以智《通雅·諺原》:「拜謂之屈。後轉為抯,或轉為踽……《說文》有『踽』字。《長箋》言:婦人相見,半跪為禮曰踽。此吳門方語耳。或謂之處,又謂之扶扶。」

踽的小篆寫法如圖:

(踽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28,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148課:成語「萬馬齊喑」,「喑」究竟是什麼意思
    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先奉上:(1)成語「嗛而未發」中,「嗛」是懷恨的意思;(2)成語「萬馬齊喑」,「喑」指的是沉默不語。詳情請見相關字詞條。如不必須,其他內容可以忽略不計,但請口下留德。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8課,講四個漢字,分別是「喑、<口+疑>、咳、嗛」,四個字全部是《說文解字》「口」部漢字,詳情如下:1、喑。
  • 《說文解字》第341課:細說「蹶」字,一蹶不振的「蹶」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三個漢字:「躅」、「踤」、「蹶」。這三個字中,只有「蹶」是高頻漢字(但不屬於常用漢字),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蹶」,蹶字要加強記憶。三個字的詳情如下:1、躅。讀音有兩個:(一)zh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躅,蹢躅也。從足,蜀聲。」形聲字。本義即「蹢躅」。
  • 《說文解字》第252課:成語「出言不遜」的「遜」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遜和返。這兩個字均始郵見於戰國時期。「遜」字1986年《簡化字總表》簡化為「遜」(因「孫」簡化為「孫」),遜與返都是現代漢語高頻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遜(遜)。讀xù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遜,遁也。
  • 《說文解字》第176課:「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是什麼意思?
    先行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詩經》中「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字同「嘐」,是象聲詞,指雞叫的聲音;(2)成語「啖之以利」中,「啖」是利誘的意思。詳情請見相關字字詞條,無興趣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6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嗜、啖、哽、嘐。詳情如下:1、嗜。讀shì。
  • 《說文解字》第274課:「邋」與「迫」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迫在眉睫中,迫字的意思是「靠近,接近」。具體解釋請見「迫」字詞條。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辵」部的兩個漢字:「邋」和「迫」,兩個字中,迫字為常用漢字,是今天的重點漢字,要加強記憶,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邋。讀音有兩個:(一)liè。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
  • 《說文解字》第86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薋。這個字有兩個讀音。(白苙)第49課講芨時曾詳細說過白芨,不再細說。此外,薋在讀這個音時,還是一種水菜的名字,意義出自《集韻.脂韻》:「薋,菜生水中。」究竟對應現在的哪種菜,無據可查,暫時存疑。
  • 《說文解字》第349課:成語「虎踞龍盤」中,「踞」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虎踞龍盤」中,踞的意思是「蹲」,但這個「蹲」,是古文裡的「蹲」,詳情請見正文。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我們講「足」部的三個漢字:「踞、(足+荂)、躩」。這三個字都不是常用漢字,所以本課內容,重在了解。三個字的詳情如下:1、踞。
  • 《說文解字》第240課:成語「不速之客」中,「速」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成語「逸興遄飛」,「遄」的意思是往來疾速。(2)成語「不速之客」中,「速」的意思是招請。兩個成語的詳細解釋請見相關詞條,其他不感興趣的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我們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五個漢字:逪、遄、速、迅、(字形為<辵+氏+口>,GBK字庫無此字,大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五個字的詳情如下:1、逪。讀cuò。《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逪,跡逪也。從辵,昔聲。」形聲字。本義同「錯」,交錯。
  • 《說文解字》第87課:「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讀mà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細草叢生也。」是蒼的繁體字,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讀音cāng。給的解釋是「艸色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引申為凡青黑色之稱。」這是蒼的本義。即草色,引申為青黑色。《廣雅.釋器》裡有:「蒼,青也。」《詩經.王風.黍離》裡有:「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毛傳》給解釋:「據遠視之蒼蒼然,則稱蒼天。」人們為什麼稱蒼天呢,就是這個原因。
  • 《說文解字》第126課:「解釋」的「釋」,它的本義是怎麼來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6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悉和釋。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中是「釆」部漢字,詳解如下:1、悉。讀xī。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詳盡也。」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解也,從釆,釆,取其他別物也。」徐鍇的《說文解字系傳》稱:「從睪,睪聲」苗夔的《系傳校勘記》稱:「睪聲當作亦聲。……睪,目視也,目視所以分別物也。」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蔎。讀作sh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fén。給的解釋是:「雜香草。」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當作集草香。」顯然,這個字也不是一種草,而是指的香味而言,即雜草集中在一起的香氣。這是蕡的本義。本義之外,(1)蕡還指草木果實繁盛貌。《爾雅.釋木》:「蕡,藹。」郭璞作注說:「樹實繁茂菴藹。」《玉篇.艸部》裡也有:「蕡,草木多實。」
  • 《說文解字》第140課:「天地之數,起於牽牛」究竟是什麼意思?
    詳情請見下面「物」字解說中的黑體字。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0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物」和「犠」。這兩個字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的最後兩個字,詳情如下:1、物。讀wù。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牛,勿聲。」
  • 《說文解字》第338課:「躔」和「踵」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躔」和「踵」。這兩個字都不是高頻常用字,相對來說,「踵」字較為常用。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躔。讀音有兩個: (一)chá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躔,踐也。
  • 《說文解字》第369課:「只」字的繁體,你很可能寫錯了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五個漢字,分別是「幹」部的兩個生僻字和「(仌上口下)」部的兩個生僻字以及「只」部的部首漢字「只」,因為我們課程中的文字字序,是依照《說文解字》字序安排的,所以,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在本文最後,若只關心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拉到文末閱讀。
  • 《說文解字》第375課:「古」字,到底是會意字,還是指事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說文解字》「古」部漢字的兩個漢字,包括其部首漢字書「古」,「古」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也是本課的重點漢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古。現代漢語部首檢字法已沒有「古」部,「古」字歸「口」部,檢字時要注意。讀音有三個:(一)gǔ。《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古,故也。從十口,識前言者也。」
  • 《說文解字》第119課:豬為何是「六畜」之一,看這個漢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19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和詹。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中都屬於「八」部漢字。1、。現代漢語基本已經不用此字,讀su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從意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給了解釋說:「從八。有所從則有所背。」豬既然順從了人的馴化,就代表著它背離了原來的種族,所以有「八」的字符。段玉裁還說:「從,相聽也,聽從之意。……隨從字當作,後世皆以遂為也。」也就是說隨從的隨,它的本字應當就是,只是後來人們多寫作遂字。另外,字還同「歲」。《字彙補.八部》有:「,又古文歲字。
  • 《說文解字》第123課:《詩經》「伊餘來暨」,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3課。講一個漢字「餘」。這個字在《說文》540部裡歸「八」部,在現代漢語201部部首檢字歸法歸「人」部,檢字時要注意。餘。現代漢語常用字。這個字有四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yú。
  • 《說文解字》第158課:漢代有官「執金吾」,「吾」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58課,我們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的兩個漢字:吾和哲。詳情如下:1、吾。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w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示的讀音。《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吾,我自稱也。從口,五聲。」形聲字。
  • 大部分人讀錯,餘秋雨讀錯一個字被批評
    文丨開史說漢語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即使是我們中國人,有時候也會遇到許多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甚至對於有些字的讀音我們都會讀錯,而且有時候還會在一些簡單的字上栽跟鬥。比如「仁者樂山」這四個非常簡單的字,就連我們的文學家餘秋雨都讀錯了。
  • 《說文解字》第228課:「今我不樂,日月其邁」,「邁」是啥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依從朋友們的要求,我們縮短每一課的內容,爭取大家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讀完一課的內容,因此,今天只講一個字,就是「邁」。今天的文章並不長,標題中的問題,文中都有答案。詳情如下:邁,1986年《簡化字方案》,萬代替了「萬」,於是「邁」簡化為「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