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爾!知我者,二三子

2021-01-13 語文小白
登幽州臺

古往今來牛氣的人多得很,所以說牛氣話的人也多得很,牛氣話的說法也多得很。

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感慨,不是一般人會發的。意思是:我一直經常夢見周公,現在不經常夢見,說明我老了,沒勁追逐夢想了!

夢見周公,就是以周公為楷模,覺得自己能夠成為周公第二。

周公是什麼樣的人物?周武王打下天下,分封諸侯,不久就死了,接下來就是周公的主場。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採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尤其是嫡長子繼承制,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簡單地說:中國的基本的社會結構,是周公奠定的,至今沒有根本改變。

周公輔佐成王

可以說,如果說周公是天下第二人物,沒有人敢說第一。所以,曹操也只敢說: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而且完全是學習的態度。

當代中國最得人心(敵手也敬重)的領導人周恩來也被人們尊稱為周公。

這個孔子內心其實也很狂!

只是沒點文化,聽懂不容易。

登幽州臺

陳子昂說: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

也很牛:死人我不比了,活著的,沒有能和我比的!我比不過的,是天地,是宇宙,是時空!

陳子昂依然牛氣得沒有夥伴!

他牛完了,又那麼厲害地謙虛了一下。

受不了!

辛棄疾不一樣,他很直白。

他在自家的園亭裡,朋友陪著,唱著小酒,就寫下了這樣的《賀新郎》。

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雲。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辛棄疾被免職閒置已經四年,時年五十九歲。停雲堂是他在信州鉛山(今屬江西)所築新居。

最喜歡他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多麼自信!

最喜歡他的:回首叫,雲飛風起!——有無限的壓抑,就無限地釋放!

最喜歡他的: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直接超越了孔子!順便甩陳子昂八條街!

不要以為」知我者,二三子「是知音。不是!這是給他們面子,他們只見過我的影子!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爾!何其雄壯,又何其悲壯!何其悲壯,又何其雄壯!

吼一聲: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爾!

恨古人不見吾狂爾

鬱結之氣,上衝雲霄,四散而盡!

仰天長嘯

2020-02-08 郭

相關焦點

  • 辛棄疾《賀新郎》: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雲。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 史上唯有這八首詩,才配得上一個「狂」字
    千秋二壯士, 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 白首太玄經。】辛棄疾 甚矣吾衰矣。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 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 詩詞|亦狂亦俠亦溫文
    世溷濁而莫餘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 駕青虯兮驂白螭,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 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先河,極盡想像之能事。
  •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精品推薦)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李炳南先生《論語講要》:今本一章三段,第二段子曰二字集注疑為衍文,竹氏會箋以為,記者兩揭子曰字,分明是各時語,後子曰非衍文。劉氏正義亦云,兩加子曰者,言非一時也。
  • 古代最狂的15句古詩詞,李白獨佔5句,文人狂起來比武將更霸氣
    在古代的唐詩宋詞中,既有「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樣的華麗婉約,也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樣的豪情萬丈。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來聊一聊古代最狂的15句古詩詞,其中有文人所作也有武將所作,但相比之下,文人狂起來比武將更霸氣。15、氣出唱——三國、曹操: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 「是吾情願」:民國人不待父母之命的新式婚禮是怎樣的?
    由婚姻締結的家庭不只是社會建立的基礎,而且,維繫社會結構的人倫規範,即所謂「禮義」,也須從婚姻中產生。於此方可明白,在現代人眼中,說到底只是個人大事的結婚,何以在古人那裡會慎之又慎,儀節煩瑣。僅《儀禮》中一篇《士昏禮》,便足夠讓人讀得頭昏眼花。即使經過簡化的民間聘娶儀式,也仍有包括送彩禮、迎親、拜堂等不可省略的環節。
  • 老子的為善之道:不善者吾亦善之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這一章的意思是聖人常常是沒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為自己的心。對於善良的人,我善待於他;對於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這樣就可以得到善良了,從而使人人向善。對於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對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這樣可以得到誠信了,從而使人人守信。
  • 《說文解字》第158課:漢代有官「執金吾」,「吾」是什麼意思?
    詳情如下:1、吾。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w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示的讀音。《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吾,我自稱也。從口,五聲。」形聲字。本義就是第一人稱代詞,相當於我。我們看一下吾的字形發展狀況:
  • 皆是九年之學,論秀,吾不及汝。看看古人是怎樣「自愧不如」的
    皆是九年之學,論秀,吾不及汝。本是網絡上的一句流行語,句子本身的意思是「都是九年義務教育,論秀(智商),我比不上你。」但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表達出來就特別具有儀式感,那麼還有那些比較有儀式感的詞句,現在來給大家總結一些古人留下來的經典一:李白的《黃鶴樓》一拳捶碎黃鶴樓, 一腳踢翻鸚鵡洲。
  • 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精品收藏)
    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閔子騫(公元前536年—卒年不詳),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門十哲之一,列弟子德行科。閔子以孝聞名,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稱讚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邢疏:此章明閔損之賢也。「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者,費,季氏邑。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數畔。聞子騫賢,故欲使之也。
  • 孔子說: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女孩大手一揮,飛刀破窗而出,40樓風聲呼嘯.......路虎驚了、傷了、醉了!我這是招誰惹誰了?好吧,為了路上行人、花花草草,我就躺槍一回吧。不過,姑娘下次能不能長個心眼?這可是出人命的下下策啊!小小後怕之餘,生氣又委屈的女孩應該怎麼做?下面聽聽古人言,看女孩如何三招應付當下的困境。
  •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是什麼意思?
    九二: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象曰: 其子和之,中心願也。(一)釋字爵古代飲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狀顯示使用者的身份。《說文》:「爵,禮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飲。
  • 句句扎心老鐵,古人誠不欺我(上)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  鬧裡有錢,靜處安身。  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先到為君,後到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自恨枝無葉,莫怨太陽偏。  大家都是命,半點不由人。
  • 古人分手絕情詩句 看似多情卻無情
    下面就來看看古人分手絕情詩句吧,感受下詩人們若是想要分手到底會有多無情。1、寫情【唐代】李益水紋珍簟思悠悠,千裡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2、《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清】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 酷愛吃肉的星座,狂吃不胖,真是羨慕嫉妒恨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可愛的小編,馬上就要進入一年當中真正的轉折了,一轉眼年已過了一大半現在還有二十多天的時間就將迎來中秋跟國慶同慶了,既開心又煩惱啊,畢竟到時候過年過節啥的很多小可愛又要胖三斤啦,但是有的寶寶好似「吃神」護體,因為他們不管怎麼吃都不胖,除了體重有變化以外這外形還是保持的很好啊,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那些狂吃肉肉的小夥伴。酷愛吃肉的星座,狂吃不胖,真是羨慕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