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這個陶罐竟是電池,巴格達古墓發掘讓世人疑惑,顛覆認知

2021-01-09 春哥讀史

春哥讀史

現代技術手段都離不開電,如果那一天停電了,真的是玩不轉了,住在十幾層樓的話,真的會很糟糕,離開了電,電梯不行,燒飯燒水都受影響,所以現代人是離不開電的。但如果讀歷史書,發現人類真正理解電流不過兩百六十多年時間。

主要的依據是,富蘭克林通過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他用金屬絲把一個很大的風箏放到雲層裡去。金屬絲的下端接了一段繩子,另在金屬絲上還掛了一串鑰匙。當時富蘭克林一手拉住繩子,用另一手輕輕觸及鑰匙。於是他立即感到一陣猛烈的衝擊(電擊),同時還看到手指和鑰匙之間產生了小火花。他的手被彈開了,這個實驗表明:被雨水溼透了的風箏的金屬線變成了導體,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一年後富蘭克林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避雷針。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臺發電機。他發現第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一般認為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世界上第一臺工業用發電機,這才有了現代意義上的電的使用價值。

然而,除了這些正統的科學歷史書上的告知之外,還有一些東西至今仍然是個謎。人類是用電的歷史可能不是我們記載的這麼短。

1936年6月,鐵路建築工人在巴格達附近偶然挖開一座古墓之後發現了這件神秘的物品。考古學家們趕來後,發現這座陵墓事實上是安息時期(約公元前250-公元250年)一個定居點的一部分。經過發掘,他們出土了大量物品,其中有帶雕刻圖案的磚塊、陶器、玻璃和金屬製品,外加一個內裝奇特物質——一根一頭封閉的銅管、一根鐵棒和一些瀝青碎屑的卵形陶罐。

在訪問巴格達期間,倫敦科學博物館的物理學家沃爾特·溫頓聽到有關此次發現的報告後,對這隻陶罐做了仔細的研究,並產生了很深的印象。他說:「在銅製容器內放上一些酸,隨便什麼,醋也可以。嘿,轉眼的工夫,你就有了一個能產生電壓並釋放電流的簡單腔體。將幾個這類腔體串聯起來,便構成一個電池組,所發出的電流足以使電鈴發聲,點亮燈泡,或驅動一輛小型電動車。」

這件物品確實是電池,這是「顯而易見和完全可信的」。他的惟一疑問來自於它的獨特性質。考古學上的「一次性事物」始終是最難解釋的發現。其實,此前在巴格達附近的安息古城泰西封已經發現了其他陶罐,只是溫頓並不知曉罷了。那些陶罐是與護身符等多種神秘物品一起發現的。這種情況表明,鍊金術士曾使用過這些陶罐,但我們仍然找不到它們作何用途的線索。溫頓說,最理想的是這隻陶罐應同金屬線一道被發現,能找到一系列此類陶罐,才是比較好的事情,因為有了它們,疑點便會煙消雲散。

然而,正如溫頓於1967年所指出的,如果不是電池,它又會是什麼東西?「我不是考古學家,所以我直接提出了最容易提出的科學答案。我看不出它還能有什麼別的用途,也許有更好的答案,但至今我還沒有聽到。」

25年過後,還是無人為這隻神秘的陶罐提出真實可信的其他解釋。而首要的事實仍然是:它作為一個電池工作得相當出色。美國進行過兩項獨立的實驗,對陶罐及其內裝物質的複製品做了測試。把醋酸、硫酸或檸檬酸也行——當作電解質,注入銅管,模型便產生電壓為1.5伏的電流,18天後電流才消失。

可是,在兩千年前,到底是什麼人用電池做了什麼事情?科羅拉多大學的保羅·凱澤最近指出,這些電池的使用者是巴比倫的醫生,在沒有電鰩魚時,他們把它作為替代品使用,從而能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但是,在各種意見中,仍以伊拉克博物館實驗室主任、德意志考古學家威廉·柯尼希所作的解釋最有說服力。他曾於1938年仔細研究過「巴格達電池」。柯尼希認為,將若干個這類腔體串聯起來,從裡面發出的電流可用來電鍍金屬。實驗用複製品所產生的電壓能夠滿足這項工作的需要。

事實上,為了給銅首飾包銀,伊拉克的工匠們仍然在使用一種原始的電鍍方法。這種技術可能是從安息時期或者更早的時候起一代代傳下來的。3000餘年以前,安息人便繼承了近東地區的科研傳統和公元前330年隨亞歷山大大帝入侵此地的希臘人的聰明才智。

我們可能永遠也搞不清古代的電學實驗究竟做到了何種程度,因為沒有明文傳承下來,但實際上的他們的實踐運用已經非常純熟。

古代伊拉克的工匠們對他們的技術知識妥加防範,秘不外傳;巴比倫泥板上確實列出了製作彩色玻璃的配方,但配方中往往夾雜著行話,只有行家才能看出其中的門道。電鍍的秘訣肯定是秘不外傳的寶貴財富,或許從未以簡潔易懂的文體見諸於文字。好在伊拉克還有數百個墳冢未曾發掘,博物館中也有數千塊泥板,泥板上涉及科學的文字在等人翻譯。

或許最保險的說法是,古人所掌握的電學知識,其涵蓋範圍之廣可能還會給人們帶來種種驚喜,那麼也許會帶來新的追問,這些電鍍技術是古人的原創,還是來自更為先進文明的傳授,要知道現代人對電鍍技術的掌握,也不會超過對電的發現和創造,也就是差不多200年左右吧。

相關焦點

  • 石墨烯電池今天預計量產時間 但或許電池技術二千年前就有了?
    石墨烯電池技術  看到這個新聞,我們瞬間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進步和便利。要知道古代的人們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一無所知。目前世界上能找到的最早電池樣本,居然是在距離現在兩千年左右。   這不是石墨烯電池。
  • 世界未解之謎:巴格達博物館收藏的2000年前的電池,究竟是真是假
    歐帕茲的意思比較奇妙,簡單來說就是有違常理超出人類預知或者不該存在的物品,例如某件物品出現在了不應該出現的地方,這個物品大多數指的是人造物品。在考古界中,有不少考古發現被認為是歐帕茲。例如,遠古神廟中發現的飛行器浮雕,2000多年前的電池等,這些都被稱為歐帕茲。我們都知道,電池是由伏特先生在1800年發明的,這可以稱得上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 1936年,巴格達出土了一個神秘裝置,居然是來自遠古時期的電池
    電池,現如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之廣泛,這一項偉大的發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義大利著名的物理學家伏打,1799年發明了「伏打電池」是世界上第一塊電池。而在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發現了一塊公元3世紀的電池,既然伏打是第一塊電池的發明者,那麼這塊公元3世紀的電池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神秘小村莊發現2000年前的「巴格達電池」,轟動了當時整個考古界
    世界各地存在個很多神秘的東西,像在加彭共和國發現的20億年前的奧克洛核反應堆、宏都拉斯的水晶頭蓋骨、復活節島巨石像、埃及發現的黃金飛機模型等等,而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是在伊拉克發現的2000多年前的電池。1936年,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近郊格加特拉布阿村外,修建鐵路的工程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工人們揮動鐵鍬,剷除了一堆土丘。
  • 人類未解之謎之巴格達古代電池之謎
    1936年6月的一天,一群築路工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外修築鐵路時,挖出一個巨大的古代石棺,石棺中埋藏著大量古波斯時代的文物。在一大堆金銀器等貴重海葬品的旁邊,還有一些奇特的陶製器皿、鏽蝕的銅管和鐵棒。誰也沒有想到,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居然可以組成化學電池!
  • 巴格達境內發現了一個陶製瓶,科學家做了實驗後轟動考古界
    在常人概念中,古人的世界怎麼可能和電池有關聯,那可是近代的事情。但是,若看了這個2000多年前的「古電池」的故事,認知沒準真的會被改寫。
  • 6000多座古墓都窩在成都這個踏踏
    2020年3月,自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復工以來,一直埋頭苦幹鑽地刨土……考古成果一個接一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今兒上午對外宣布在成都10.34平方公裡的園區內(新川創新科技園),埋葬著超過6000座古墓。古墓時間軸從戰國到秦代,到兩漢六朝,再到唐宋時期,最後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
  • 2000年前的電池之謎
    1936年6月,伊拉克考古學家在巴格達城郊發現大量公元前248~前226年波斯王朝時代的器物,其中包括一些奇怪的陶製器皿、鏽蝕的銅管和鐵棒。當時任伊拉克博物館館長的德國考古學家威廉·卡維尼格描述說:「陶製器皿類似花瓶,高15釐米,白色中夾雜一點淡黃色,邊沿已經破碎,上端為口狀,瓶裡裝滿了瀝青。
  • 日本專家發掘一座古墓,驚現千年前古人讖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日本專家發掘一座古墓,驚現千年前古人讖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的長河當中,無數的朝代起起落落,在這當中可以說有許多文明都埋沒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但是在一些留下的文明古蹟或者是古墓當中,都能夠發掘其中的一些足跡。
  • 超前的四件史前文物,巴格達電池修復後仍發電,還有一件被指偽造
    有觀點認為這個神秘的石碟其實並不屬於地球,因為其中刻有獨特的人形肖像,他們的頭部很大,更接近於人們理解的外星人印象。其實有關史前文明的說法中,他們最終去往其他星球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在我們找到有關生命起源的具體線索之前,仍然不能否定杜立巴石碟與外星文明之間的聯繫。第二件是,納斯卡草原的神秘石頭。
  • 火焰山麓的洋海古墓:骷髏頭從何處來(組圖)
    洋海村發現古墓群  新疆鄯善縣洋海村,位於火焰山南麓。1987年夏天,當地居民在疏通坎兒井時,意外發現了古墓。一時間,塵封了幾千年的墓葬被打破了往日的寧靜。文物販子的鼓動,無知村民們的盜掘,使這個古墓群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 宿遷三臺山發掘出漢達官貴族墓:挖出一枚七竅玉塞
    漢代達官貴族墓發掘現場昨天上午,在三臺山漢墓群考古發掘的工作人員報料,他們在發掘過程中,在第40號漢代古墓裡,發掘出一枚七竅玉塞,一個做工精細的銅帶鉤及30餘枚漢代錢幣(五銖幣)。這是此次考古發掘中的重大發現。  記者聞訊趕到現場時,看到已經發掘出的一枚玉器呈圓柱體,長約2釐米,截面為橢圓狀,兩端大小略有懸殊。在陽光下,這枚玉器晶瑩剔透,熠熠生輝。
  • 青海發掘一古墓,僅前兩層,出土七百具遺骸!
    然而這個傳說真實嗎?難道曾經真的有與此相關的事情發生?96年的時候我國考古專家為我們解開了這個謎題,1996年我國考古隊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察汗烏蘇鎮東南約10公裡的熱水鄉發現了一個非常大的古墓群。當地百姓都把這個古墓群稱為「妖怪墓群」,還說裡面有「妖怪高樓」。這些民間傳說更加吸引了考古學家的興趣,究竟是怎麼樣的墓室,竟然如此神奇?
  • 這個古墓裡的長明燈燃燒了1500多年,長明燈為什麼可以千年不滅?
    在古代很多國家都有一個習俗,就是往生的人也需要燈光碟機逐黑暗,照亮通往天堂的道路,所以在墳墓被密封前,習慣於放一盞燈在裡面,當千百年以後,當這些墳墓再次被人發現且被挖掘時,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古墓中的燈還依舊亮著,所以這種燈被稱為長明燈,長明燈也一直讓人感覺非常神秘。
  • 自學風水自製洛陽鏟 四個農民盜得兩千年前古墓
    在瑞安錦湖街道後垟村一個被當地村民稱為「大墳山」的地方,沿著山路走五六分鐘,就可以看到半山腰處有一個直徑不到一米的盜洞,這就是4名犯罪嫌疑人挖出銅鏡的古墓。由於古墓裡可能仍留有文物,前天上午10時,瑞安市文物館工作人員使用專業的工具,對古墓進行一次徹底的挖掘與清理。
  • 江蘇溧陽春秋土墩墓出土一陶罐雞蛋 完整無損實屬罕見
    2019年3月26日,記者從溧陽獲悉,文物專家在溧陽上興鎮一座春秋時期的土墩墓內發現了一陶罐雞蛋。剛出土時雞蛋非常完整實屬罕見。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該考古工地是一座直徑約40米的圓形大土墩,高度接近4米,當地人稱之為子午墩。目前,子午墩已發現墓葬多處,出土印紋硬陶器、原始瓷器、陶器等各類遺物百十餘件。
  • 1947年,牧羊人在山中放羊,發現了兩千多年前的手抄聖經
    1947年,一位牧羊人正在山中放羊,突然,他發現一隻羊走丟了,於是前去尋找。在尋找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山洞,並好奇地走了進去。山洞裡有許多陶罐,他打開陶罐後,看見了一些捲軸。於是,時隔2147年,當年被人封藏的《聖經》,重現天日了。
  • 真·古墓派!廣州建汽車產業園挖出100多座西周至春秋時期墓葬
    (原標題:真·古墓派!其中,原始瓷豆和方格紋硬陶罐是最常見的隨葬品,有不少是用殘器隨葬,當屬「碎物葬」習俗的反映。
  • 看到後顛覆以往認知!
    看到後顛覆以往認知!宇宙中存在太多的未知事物,這些東西需要人類進行全新的探索。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太歲的名號,卻根本不清楚太歲是個什麼樣的東西,無論動物還是植物,有一點肯定的是,太歲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否則也不會有這種名稱了,很多人都心生疑惑,那麼它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