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的四件史前文物,巴格達電池修復後仍發電,還有一件被指偽造

2021-01-09 奇點使者

筆者:三體-小遙

時間匆匆流逝,生命見證了滄海桑田,如今我們已經建立了相對完整的學術體系,能夠通過不斷尋找線索來一點點探索地球的歷史。

尤其是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我們可以推測出化石和遺蹟、遺物出現的時間。只是在此過程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也存在一部分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地球有可能曾經存在過史前文明,這四件文物或許可以證明。

第一件是,杜立巴石碟。有觀點認為這個神秘的石碟其實並不屬於地球,因為其中刻有獨特的人形肖像,他們的頭部很大,更接近於人們理解的外星人印象。其實有關史前文明的說法中,他們最終去往其他星球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在我們找到有關生命起源的具體線索之前,仍然不能否定杜立巴石碟與外星文明之間的聯繫。

第二件是,納斯卡草原的神秘石頭。它們數量較多,並且上面刻滿了奇怪的符號,其中有一部分甚至還有飛碟和飛機的圖案,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遺憾的是,這些石頭似乎並不是史前文明留下來的,而是當地人為了增加收入而故意編造的故事,至今仍然有一部分「藝術家」在對石頭不斷創作。

第三件是,費斯託斯圓盤。根據相關研究,這個獨特的陶瓷圓盤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被製造出來,雖然其貌不揚,但是考古學家們從中找到了上百種不同的印記,並且至今仍然有很多人試圖破譯其中的信息。

然而,對於費斯託斯圓盤真正的來歷,考古學家們仍然無法進行解釋,所以它也很有可能與納斯卡石頭擁有一樣的身世,具體線索有待考證。

最後,是巴格達電池。這件物品之所以令全世界感到驚奇,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的超前性,通過分析它的結構以及內部殘存的元素,考古學家們認為這是一個神奇的電池。

在考古學家們努力進行修復後,這塊電池仍然能夠進行發電,因此很難想像,如果不是有先進的文明指引,當時的人類是如何製造出這種物品來呢?

我們無法否定史前文明的存在,只能藉助於科技對所謂的「史前文物」進行研究。如果未來有望得到更多的線索,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揭開史前文明的神秘面紗。

相關焦點

  • 1936年,巴格達出土了一個神秘裝置,居然是來自遠古時期的電池
    01來自遠古的「神秘電池。」一提起伊拉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戰爭和石油。巴格達位於伊拉克的首都,在1936年6月,在巴格達城外郊區,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建築工人在修路的時,挖到了一個石棺,石棺裡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考古專家鑑定為公元前248至公元前226年間波斯王朝的文物。
  • 世界未解之謎:巴格達博物館收藏的2000年前的電池,究竟是真是假
    自近代考古學興起之後,經常會有一些令人驚奇的考古發現,雖然其中大多數都被證明是子虛烏有甚至是偽造的。不過,其中也有一些至今依然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由此一來,就有了歐帕茲理論。歐帕茲的意思比較奇妙,簡單來說就是有違常理超出人類預知或者不該存在的物品,例如某件物品出現在了不應該出現的地方,這個物品大多數指的是人造物品。在考古界中,有不少考古發現被認為是歐帕茲。例如,遠古神廟中發現的飛行器浮雕,2000多年前的電池等,這些都被稱為歐帕茲。我們都知道,電池是由伏特先生在1800年發明的,這可以稱得上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 人類未解之謎之巴格達古代電池之謎
    1936年6月的一天,一群築路工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外修築鐵路時,挖出一個巨大的古代石棺,石棺中埋藏著大量古波斯時代的文物。在一大堆金銀器等貴重海葬品的旁邊,還有一些奇特的陶製器皿、鏽蝕的銅管和鐵棒。誰也沒有想到,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居然可以組成化學電池!
  • 巴格達境內發現了一個陶製瓶,科學家做了實驗後轟動考古界
    1936年9月,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郊附近要修條鐵路。當時,在鋪設路基時,幹活的人發現了一塊刻有各種奇怪文字和圖案的石板。於是,大家感到很是好奇,便繼續深挖,結果,居然挖出了一個石棺,裡面有金銀器皿、珍珠,還有一些陶製的廣口瓶。
  • 石墨烯電池今天預計量產時間 但或許電池技術二千年前就有了?
    當好奇的考古學家們按原型複製了這個花瓶之後,震驚的發現,這原來是一個可以發電的電池!這就是震驚考古學界的巴格達電池!  化學能和電能的轉換。不過是近代才發明的東西。這個花瓶一樣的神秘物品,經過檢測,居然是公元248年左右的一個神秘的產品!  雖然它長得像一個花瓶,本沒有瓶口可以插花。在瓶口的位置是一根鐵棒。鐵棒插到罐內,與一段銅管相連接。
  • 兩千年前這個陶罐竟是電池,巴格達古墓發掘讓世人疑惑,顛覆認知
    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一年後富蘭克林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避雷針。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臺發電機。他發現第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一般認為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世界上第一臺工業用發電機,這才有了現代意義上的電的使用價值。
  • 2000年前的電池之謎
    幾個月後,他在柏林公布了更為驚人的消息:「古代人很可能是把這些電池串聯起來,用以加強電力。製造這種電池的目的在於用電解法給塑像和飾物鍍金。」 他認為這樣的鍍金用粘貼或鑲嵌是辦不到的,而他仿製的巴格達電池既然能夠發電,是否還可以說明古人確實已使用類似巴格達電池的工具,用電解法給雕像鍍金呢?為了找到答案,他又用雕像做鍍金試驗。他將一個小雕像懸掛著浸沒在金溶液裡,然後用仿製的巴格達電池通電,兩個多小時後,一個鍍金像便出現在他的眼前。經過反覆試驗,最後他宣稱,他已經證實了卡維尼格的論斷。
  • 銅陵:龍耳鳥紋鑑等五件文物修復完畢(圖)
    11月26日,銅陵市博物館委託遠程藝術製品有限責任公司修復的龍耳鳥紋鑑等五件文物修復完畢,來自北京的文物修復專家馬鐵廷對文物修復情況做最後的查看。當天下午,五件文物打包運往銅陵市博物館新館,隨後將進行布展。  這五件文物分別是龍耳鳥紋鑑、弦紋甗、雲雷紋鼎、繩耳弦紋鼎、龍耳蟠虺紋鑑。
  • 神秘小村莊發現2000年前的「巴格達電池」,轟動了當時整個考古界
    世界各地存在個很多神秘的東西,像在加彭共和國發現的20億年前的奧克洛核反應堆、宏都拉斯的水晶頭蓋骨、復活節島巨石像、埃及發現的黃金飛機模型等等,而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是在伊拉克發現的2000多年前的電池。1936年,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近郊格加特拉布阿村外,修建鐵路的工程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工人們揮動鐵鍬,剷除了一堆土丘。
  • 400件文物「看遍」270年頤和園
    「這款瑞士造的八音匣保存較為完好,經過工作人員的簡單修復,只要一擰上弦,就能發出音樂聲。」秦雷介紹,頤和園現藏的外國樂器主要為鋼琴和八音盒,它們以機械發條為動力,依樂譜演奏各種美妙的樂曲,是帝後閒暇生活、文娛雅趣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款八音匣能播放5首曲子,工作人員特意將其中一首翻錄下來,在現場循環播放,讓觀眾現場聆聽,感受穿越時空的奇妙。
  • 內布拉星盤被譽為「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如今被發現可能是偽造的
    答案就是考古,伴隨著不同時期歷史文物的出土,人類漫長的演化史也一點點被拼接完整。內布拉星盤的身世之謎在過去的100年時間裡,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考古發現」之一的內布拉星盤,自從1999年被非法挖掘出來後,一直困擾著考古學家們。
  • 巴西博物館大火,1800萬件文物毀於一旦,但是這一件卻完好如初
    完好無損的Bendegó隕石【ALNEG 自媒體】9月5日早間專稿,發生在當地時間9月2日的大火,瞬間將巴西國家博物館近2000萬件館藏文物中的90%毀於一旦,令人痛惜。大火不僅毀滅了這些珍藏幾百年的珍貴文物,對於整個文化和人類文明來說,也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和損失。據外媒報導,這座擁有200年歷史的博物館擁有2000萬件藏品,包括大量具有國內和國際意義的文物,如埃及的木乃伊和伊特魯裡亞人(Etruscan)的花瓶、在巴西發現的最古老的女性頭骨、以及從印第安原住民文化到恐龍等無數其他展品。
  • 一座古墓,挖出一件真龍帝印,專家:此墓不簡單小心挖掘!
    考古人員挖出一件西漢時期的真龍帝印,專家視為國寶,永久禁止出境(國)展出。在我國考古出土的眾多文物中,最讓人痴迷的莫過於那象徵著至高無上地位的「皇帝之印」。後面多地傳出發現的傳國玉璽,專家鑑定之後均為偽造的贗品。有人說傳國玉璽並沒有流傳到後世,而是秦始皇死後帶入了秦始皇陵地宮裡,還有人說是在李世民陵墓裡面,更有人說世上根本就沒有上面「傳國玉璽」,都是無聊之人偽造出來的故事。關於「傳國玉璽」我們就說到這裡,今天故事的主角是另一枚「皇帝之印」,這枚玉璽就是1983年在廣東省廣州市挖掘出土的西漢南越王國王玉璽。
  • 「毀容式」文物修復 西班牙牧羊少女秒變川普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在修復前,左邊這位少女的臉上,儘管經過了歲月的侵蝕,但五官和面部肌肉的起伏是清晰可見的,帶著清純的微笑。 而在修復後,右邊的圖上,不僅少女的髮型被改變了,而且微笑完全消失了。
  • 紡織品修復師:針線縫歲月,妙手還光華
    在她們的巧手縫補間,時光如同倒轉一般,千年文物得以「化腐朽為神奇」。量身定製,文物修復學問大乍一看,修復師「全副武裝」,身穿白大褂,戴著口罩、手套,工作檯旁還架著如手術燈般的照明設備。「感覺像在做手術」,記者對中國絲綢博物館技術部副主任王淑娟打趣道。她笑著回應說:「在這裡修復的文物出土於全國各地,修復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檢查『病害』。
  • 【陝西文物探探探】陝西出土樂舞文物有多豐富?古代人如何記錄音樂...
    來自陝西全省26家文博單位的共300餘件精品文物組成了這個展覽。當年7月國家大劇院展出結束後,陝西歷史博物館和音樂學院籤了共建協議,把這個展覽做成了一個微縮版的「唯寄歌舞寓長安—陝西古代音樂文物展」,在西安音樂學院博物館長期展出。
  • 孔明後代難捨「諸葛三寶」 古文物命運吉兇難定
    中新網8月13日電杭州建德大慈巖鎮的泉山村,是諸葛亮後裔南遷後的最初聚居地,氏族文物「諸葛三寶」就收藏在這裡的380多名諸葛亮的後裔手中。最近,中國文物研究史上罕見的能證明諸葛氏南遷歷史傳延的3件氏族文物——「諸葛三寶」的命運引起了多方關注。
  • 65個光伏發電常見問題解答
    答:電網停電後,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一般都會退出運行,不能正常發電。但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孤島現象,即電網停電後,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仍然帶著部分負荷繼續運行,影響檢修人員人身安全,並存在損壞家用電器及電網設施的可能性。因此分布式光伏系統必須具備防孤島功能。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6期:陝西出土樂舞文物有多豐富?古代人如何...
    來自陝西全省26家文博單位的共300餘件精品文物組成了這個展覽。當年7月國家大劇院展出結束後,陝西歷史博物館和音樂學院籤了共建協議,把這個展覽做成了一個微縮版的「唯寄歌舞寓長安—陝西古代音樂文物展」,在西安音樂學院博物館長期展出。
  • 中國古代5大奇特文物,其中一件暗藏預言,20年後將驗證其真偽
    中國古代5大奇特文物,其中一件暗藏預言,20年後將驗證其真偽一說起文物,很多人都覺得這類東西比較莊重,有歷史的厚重感。其實在我國出土的眾多文物中,不乏一些有意思的東西,比如在很多老物件身上總能看到現代的影子,對此專家們稱這可能是古代人對未來的一種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