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一首思親念鄉之作,有寄內、寄友人二種說法,你怎麼看呢?

2021-01-21 玄蕭說詩詞

提起李商隱的詩,我們是不是會想起他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呢?還是他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又或者是他的「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如何四紀為君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馬嵬二首》)?抑或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遊原》)呢?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是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自從他祖父那一輩起,就舉家遷居到了滎陽(今河南鄭州)。李商隱的家庭本是李唐王室的旁支,自高祖以來,日漸衰微,他的祖父、父親不僅官職低微,且壽命也不長。就在李商隱十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死在了幕府。少年失怙,家境貧寒,這對後來李商隱敏感、細膩、多愁的性格特徵的形成有著一定的影響。

敏感細膩的心靈,艱難坎坷的遭際,奔波動蕩的生活,使得李商隱的心中常常生發出種種複雜幽微的感受。這些尤其體現在他的抒情詩以及無題詩之中。李商隱一生所作的詩大致可以分為五種類型:政治詩、詠史詩、詠懷詩、詠物詩和愛情詩。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就是李商隱寫的一首思鄉念親的深情之作——《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家?可是我卻不能告訴你一個明確的日期。唯一能夠告訴你的就是此刻這裝滿了秋池的綿綿不盡的巴山夜雨了。什麼時候我才能夠回到家鄉?那時的我們一定會坐在家裡的西窗下,共剪著燭花,一同訴說著今宵這巴山夜雨中的相思之情吧?那個場景一定會十分美好!

「君問歸期未有期」採取了一問一答的方式:先說「君問歸期」,後回答「未有期」,一停一頓,一轉一折,跌宕起伏間盡顯詩人的文筆表現力。就這麼一個自問自答,就把一個羈旅在外、盼歸不得歸的滿腔愁苦之人的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這人就在眼前,讓人忍不住也跟著一起愁怨起來。

「巴山夜雨漲秋池」這是對眼前之景的描寫,愁苦的夜裡又下起了一場綿綿密密的雨,淅淅瀝瀝,漲滿了秋池,煙雨朦朧瀰漫了巴山的夜晚。本就心中十分的愁苦,眼前又下起了綿密的夜雨,滴滴答答,更讓人心煩意亂。本來眼前的雨和心裡的愁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詩人用眼前之景來述說這心中的愁,正映照了「一切景語皆情語」。

其實詩人並沒有直接訴說自己到底是什麼愁、什麼苦,只是藉助了這眼前的景物,充分發揮想像,另闢新徑,轉而道出了自己的心願:「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構思之奇妙,可謂是出人意料。但是設身處地一想,卻又是那麼地合情合理,極其情真意切,讓人覺得這就是自然流露,且字字發人肺腑。

「何當」這個表達意願的詞語是由「君問歸期未有期」這個現實中迸發出來的,「共剪」和「卻話」這兩個動作又是由眼前現狀而生發出的對於未來美好相逢的憧憬。殷切盼歸,得歸之後,「共剪西窗燭」,由此又可見詩人內心迫切的思歸之情。期盼他日的重逢,待到那時,「卻話巴山夜雨時」,一切想像是那麼地美好,然而此時卻是「一人獨聽巴山夜雨」,無人與語,就顯得分外悽慘。

夜雨寄北詩意圖戴敦邦繪

詩的主旨有寄內、寄友人二說。對此,你怎麼看呢?然而,無論是寫給妻子,還是寄贈友人,詩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都是一樣的感人至深。詩的首句以回答對方的詢問發端,以見對方對於自己的牽掛之情。第二句把「未有期」之答的難言之隱以眼前的景致宕開,既是寫悽風苦雨,又是寫悽迷之情。第三句是對團聚的美好期許,最後一句卻又重提了巴山夜雨的悽涼。

雖然這首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有「歸期」與「未有期」的迴環,又有「巴山夜雨」的重言之筆。在這反覆的跌宕起伏之中,寫出了詩人的欲說還休、欲罷不能,把詩人的纏綿悱惻演繹的柔腸百結,動人心扉。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李商隱寄給妻子的情詩,只是詩未到,人以亡,滿腹思念皆成空
    而在往上數數,就像是在上世紀末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文青風盛行,若是有喜歡的人,便讀她讀過的詩集,看她看過的風景,就像是在人家說起王小波的時候,你就不要提杜甫了,而最好的,自然是要能寫得一手好詩,寫不了太好,情真意切也是可以的。那讀詩的人,自然是能夠讀得懂你的心思。
  • 十二首描寫茶的古詩詞,寄與愛茶人,品詩又怡情
    1、山泉煎茶有懷 白居易 唐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2、一字至七字詩·茶 元稹 唐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 李商隱:大唐詩壇最後一顆閃亮的星辰,為何被指為首鼠兩端的小人
    只能說,他的很多詩在理解上有著一定的難度,即使有很深的古文功底也未必能解出其中之真意,在寫作手法上,喜歡以隱喻和象徵,使作品顯得隱晦迷離,標題又愛用「無題」,愈加增添了幾許神秘,讓人解讀起來很有些難度,但絕對不能將其歸於冷門之列。他的《錦瑟》便是例子,這是一首讓人又愛又恨的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讓人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但在理解上卻又見仁見智。
  • 李商隱不是冷門詩人,他的愛情詩很美,詩句背後的愛情故事更悽美
    李商隱一生為情所困,為情所累,留下了許多經典詩篇,真可謂:詩人不幸,詩家幸。李商隱的很多愛情詩句常常被我們引用,但有的人並不知道是他寫的而已!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詩句背後的愛情故事。當寫到老師甘於奉獻的時候,我們常常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其實它最初是一首愛情詩。
  • 今日中元節:民間俗稱 「鬼節」,寄一份思念
    IT之家了解到,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在七月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之所以會選擇這個時間,易經中解釋: 「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或者說是 「復生」之數,與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另外一種說法認為,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因為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的日子,同時也是酬謝大地的節日。
  • 李商隱經典愛情名句20句,句句深情綿邈,感人至深,全是詩中精華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他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所以元好問說「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李商隱的愛情詩,尤其為人關注。他的以《無題》為代表的詩歌中,表現出一種撲朔迷離而又精緻婉轉的感情,被人視為豐富的愛情體驗的表達。
  • 杜牧的《秋夕》堪稱千古絕唱,而這首《寄揚州韓綽判官》更是經典
    我國詩詞藝術史上有非常著名「李杜」組合,李白和杜甫也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名篇佳作。而另外一對與之對應的「小李杜」同樣為我們所熟知,這個組合裡面的「杜」指的就是唐代詩人杜牧。後人通常將他稱為「杜樊川」,流傳後世的有著名的《樊川文集》。
  • 9月,緣之所起,相思為寄,情根深種,獨寵一人,往後餘生皆是你
    9月,緣之所起,相思為寄,情根深種,獨寵一人,往後餘生皆是你,一起來看看吧!而一旦射手座做了一些比較好的事情,就會給別人帶來莫大的驚喜,這就是射手座的聰明之處。雖然射手座喜歡標榜自己對感情灑脫不羈的態度,其實這一切只是因為他們沒有遇到那個對的人。一旦遇到了那個人,射手座就會展現出自己的痴情。他們會特別以戀人的感受為重,哪怕在這過程中傷害其他的人射手座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
  • 五十首經典愛情詩句,總有一首打動你
    ____李商隱《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8.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____晏殊《玉樓春·春恨》9.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____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10.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____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11.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____白居易《長恨歌》12.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 古人是如何把信寄出去的?這些古代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有一天她思念遠在外地的丈夫,就用五彩絲線在錦帕上支織就了一首迴文詩,帛錦也叫絹布,雖說輕便好攜帶,但是價格昂貴,聽這名字就知道不是一般人能用的起的。二.古人如何寄信?在我們印象中,似乎古人寄的信總能到達目的地,就像現在發個微信一樣的簡單,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唐代李商隱《辛未七夕》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李商隱只好硬著頭皮回京向令狐綯求情,爭取得到諒解並能推薦自己。但此職距李商隱原來的理想差距還很大,他並未能如願以償。於是,他便在七夕之時創作此詩,借牛郎織女之事抒發自己喜悅感激之中又有些失望憂傷的情懷。
  • 30首中元節詩詞:中元不眠夜,詩詞寄哀思
    隱娘收集了30首中元節詩詞,中元不眠夜,詩詞寄哀思!《中元作》唐·李商隱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中元日贈張尊師》唐·令孤楚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未日閒。
  • 白居易名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泥銷骨是什麼意思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元稹,字微之,白居易正是在夜裡夢見他,醒來後感慨萬千,恍如隔世,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元稹早已是逝世了八年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裡白居易,也是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元稹。從這首詩中,我們也是感受到了兩人深厚的友誼,正是這個原因,使得白居易悲痛欲絕,還寫下了這麼一首經典之作,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苦。
  • 戊土寄於天門,己土寄於地戶
    今不居中央,而戊土寄於乾方的戍位,己土寄於巽方的辰位。《素問》以奎壁為戊分,軫角為己分,奎壁在戌亥之間,謂之戊分,則戊當在戌也。角軫在辰巳之間,謂之己分,則己當在辰也。 《遁甲》以六戊(戊辰、戌寅、戌子、戊戌、戊申、戊午)為天門,天門在戌亥之間,則戊亦當在戌。六己(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為地戶,地戶在辰巳之間,則己亦當在辰。
  • 李商隱這首詩只有28字,誕生兩個成語,其中一個兩次出現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和杜牧一起合稱「小李杜」,又和溫庭筠合稱「溫李」,是晚唐最傑出的詩人。他的詩歌情深詞婉、語言清麗、句式多變、對仗工整、工於比興、巧於用典。藝術風格非常獨特,對後世影響非常深刻。
  • 唐代李商隱《七夕》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李商隱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七夕注釋: 鸞(luán)扇斜分鳳幄(wò)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 人間至情寄筆墨
    對比其弟子婁師白、許麟廬等的畫魚畫蝦之作,玩味此言,可明白老人的誠懇與寄意所在。與畫蝦相始終的是,展出的墨蟹之作也頗可一記。其中紅蟹圖與墨蟹圖各一,題詩相同:「老夫今日喜開顏,賒得霜鰲大滿盤,強作長安吟詠客,閉門持酒把詩刪」,蟹腿尤其飽滿而紮實,極具橫行之勢,想起白石題畫句有「看你橫行到幾時」,不禁莞爾。白石題蟹之作尚有「前人畫蟹無多人,縱有畫者,皆用墨色。
  • 同在晚唐,相似的人生,怎麼杜牧的《七夕》就比李商隱更豁達?
    10歲那年,杜牧的爺爺杜佑因病去世,15歲那年,杜牧的父親也離世,但杜牧家好歹是鐘鳴鼎食之家,他與弟弟靠變賣家產還能過活。而且杜牧的仕途也比李商隱順利,弱冠之齡就進士及第,靠的就是那篇流傳千古的《阿房宮賦》,「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古諷今,振聾發聵,一文金榜題名。杜牧高興得馬上給友人寫信:「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