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已經五歲了,我以為她這個年紀應該不太會尿床了,就讓她自己睡了。沒想到上個星期一早上,她扭扭捏捏地,不肯出來,她還要去學校,再不出來吃飯就會遲到。
房間門反鎖了,我進不去,便拿了備用鑰匙,開了門,就大聲訓斥。看她臉漲得通紅的,就沒再說,只說讓她趕緊出來吃飯。後來整理她房間時,發現她那天是尿床了,當時很慶幸,沒有繼續責罵。
五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知道自己這麼大了還尿床是讓人害羞的。但如果家長不顧地責罵他,其可能會留下極大的心理陰影,變得膽小,不敢和他人說話。
在他今後的成長過程裡,心理容易出問題,等家長反應過來,可能誰也走不進他的世界,每天沉默寡言。嚴重的,還可能會有心理疾病,如抑鬱症。
有些明星的育兒方法也是有效的,黃磊的女兒五歲,有一次,不知為何尿床了,但他沒有嘲笑和責罵她,等她處理好了,黃磊抱起她來,表達這只是個意外,她只是晚上做夢夢到了而已,以後可以在睡覺前上廁所,還講了個故事,化解她的尷尬,他女兒也和他越來越親近。
這種方法是可以的嘗試的,還有一些方法可以試試:
第一:孩子尿床尷尬,原來是家長的不理解
到了一定年紀的孩子仍會尿床,家長首先要知道這是正常的,別大驚小怪,大喊大叫。家長需要足夠理解他
羅曼羅蘭說:"應當細心地觀察,為的是理解;應當努力地理解,為的是行動。"理解他,才可能會健康成長。
如果家長不理解,那還有誰會理解他呢?外人知道會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同齡人知道,會嘲笑、欺凌……家長不能如此做,你需要耐心安撫他。
第二:孩子找家長談心,多半是無助
當孩子有了自我意識,還是會尿床,作為他們最親近的人,他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找父母談心。雖然覺得很害羞,但他還是會告訴父母,畢竟他們也很無助,父母是可以給他們建議的。
所以當他去找你時,別只是說自己很忙,要認真傾聽。因為生活了這麼久,他們也大概地知道自己父母什麼時候忙,那既然他明知道,還是會找你,說明他真的很無助。
第三:孩子還是尿床,多半方法沒對
有些家長還是會給孩子一些防止尿床的方法,但方法不正確。比如不讓他晚上喝水,人在晚上依然是需要喝水的。孩子可以在睡覺之前上個廁所,膀胱就不會積太多水,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儲存,就有更大的機率不尿床了。
第四:孩子有自信,原來是家長給了鼓勵
李白有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是他的自信。生活在鼓勵中的人會有自信,有了自信,整個人就會有不同常人的魅力,吸引眼球。這種自信是要別人給予一定的鼓勵,因為生活在打罵中的人會變得膽小自卑。
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對他只有批評。黃磊對於他的孩子,懂得理解,更懂得鼓勵。當他做得好,別冷漠,說句鼓勵的話,滿足他的要求,以鼓勵他增強自信心。做的不好時,不要責備,你就更需要鼓勵的話,讓他別灰心,他一定能做好。
四至五歲的孩子仍尿床,家長別太焦慮,這不說明他比別人家的孩子差。而且他只要開心健康成長就好,要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孩子在很小時就夭折了,也有些在學校是學霸的孩子,他們的童年並不快樂。他只要每天開開心心、健健康康的,不就什麼都好嗎?何必追求那些虛有的事物?
孩子尿床別忽視他那異常的表情,正確處理這個問題。不僅對孩子成長有益,還能拉近你與孩子的距離,何樂而不為?家長儘量不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小朋友比較,這容易讓他滋生自卑感。
黃磊在採訪中就談到孩子尿床,膽小怕事,多半是家長態度不好。對他沒有鼓勵,生活在批評中。黃磊對待這件事的態度和做法都值得我們嘗試,試試心平靜和地和他交流 你會發現他的世界還很小,很敏感,你正確對待他尿床的事,幫他度過這一關。
想要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妨從3-6歲開始讓孩子閱讀一些繪本,輕鬆地把很多深奧的道理傳達給孩子,理解真善美。同時,透過故事中的榜樣,還可以讓孩子學會更好地與同伴交往,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社會化。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作為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它的生動趣味滿足了孩子好奇的天性,為孩子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
《兒童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繪本》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這套書有三大亮點:
1.這套書專門為3~6歲孩子打造的好習慣繪本,其中包括孩子情商啟蒙,邏輯思維鍛鍊,以及語言表達的鍛鍊都非常的有好處。
2.精美的彩色圖畫設計,典型的小熊為主角,吸引孩子自主閱讀。
3.純天然大豆油墨印染,安全環保,保護孩子的視力。讓閱讀的同時身體健康。
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家長永遠都是孩子學習的模板。要保證孩子心理的健康, 大人們也要從自身做起,做個積極快樂的家長!在一個快樂家庭成長的孩子,心裡也會更加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