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提琴 邂逅室內樂

2021-01-13 瀟湘晨報

原標題:走進大提琴 邂逅室內樂

圖片說明:11月25日,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大提琴教師王碩及其學生正在為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上大提琴與室內樂欣賞課。

圖片說明:11月25日,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大提琴教師王碩正在為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上大提琴與室內樂欣賞課。

日前,由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組織的"高雅藝術進校園——2020山東大學藝術節拓展項目",走進山東財經大學(燕山校區)幼兒園,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大提琴教師王碩及其學生為幼兒園師生帶來一場《走近大提琴 邂逅室內樂》音樂會。

此次活動,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師生充分發揮藝術資源,將活潑有趣的兒歌、清新淡雅的傳統音樂與室內樂名曲巧妙搭配在同一課堂上。用孩子們剛剛認識的樂器演奏了《我愛北京天安門》《茉莉花》等孩子們熟悉的音樂,最後在亨德爾名作弦樂五重奏《g小調帕薩卡利亞》的經典旋律中為室內樂欣賞課畫上圓滿的句號。

據悉,此次幼兒與室內樂的邂逅活動作為2020山東大學藝術節的延續,堅持水準高端與美育普及相結合,在助力專業教學的同時,深入貫徹美育教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高了幼兒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拓展了大學生藝術實踐能力。今後,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將推出更多的公益演出,除了幼兒園,他們還將深入學校、社區等普及音樂知識,鼓勵更多的孩子們走近高雅藝術、愛上高雅藝術。(劉詩琪)

(責編:郝孟佳、熊旭)

【來源:大眾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提琴和長笛的對話,會是什麼樣的神仙組合
    在古典樂界,同一件樂器的重奏組成功的很少,能做商業化演出的更是鳳毛麟角,柏林愛樂樂團和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小分隊」——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維也納愛樂六把大提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兩支。兩支樂團均與中國觀眾有過親密接觸。
  • 「Vivo Cello」非凡大提琴重奏組簡介
    在當今的室內樂舞臺上,大提琴重奏的演出極為流行,並擁有很多固定的聽眾。關於大提琴重奏的知識,大家可在「百度文庫」裡搜索廣州交響樂團首席、大提琴演奏家於萍老師寫的《淺談大提琴重奏》。「小提琴與中提琴的對話」弦樂協奏曲音樂會「玩音樂」——粵東首屆青少年音樂夏令營回顧之學生篇「授音樂」——粵東首屆青少年音樂夏令營回顧之導師篇古城盛典——4月13晚經典」3B「室內樂作品音樂會點滴琴聲飄揚——辛辛那提雙鋼琴演奏家的汕頭之旅「琥珀」弦樂四重奏,用音樂徵服了挑剔的汕頭人
  •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到訪,刷屏上海樂迷朋友圈
    在古典樂界,同一件樂器的重奏組成功的很少,能做商業化演出的更是鳳毛麟角,柏林愛樂樂團「小分隊」——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卻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支。時隔7年,7月4日晚,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再登上海大劇院,刷屏了上海樂迷的朋友圈。
  • 大提琴演奏家朱琳出席虹橋《歡樂頌》迎新年沉浸式音樂會
    滬上著名聲樂藝術家王作欣、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朱琳、著名鋼琴家左章、知名主持人閻華等輪番出現在美術館各展區公共空間,演繹古今中外不同的經典曲目,在優雅動聽的樂曲聲中,引領現場300多名觀眾,走近美術館展陳的一幅幅繪畫作品面前,陶醉在別有情趣的迎新音樂會藝術場景之中,沉浸互動的演出樣式,博得現場觀眾一陣陣掌聲,時不時還出現意想不到的驚訝讚嘆聲。
  • 名師介紹——大提琴Amy Jolly
    Amy Jolly大提琴演奏家、皇家音樂學院博士Amy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博士、碩士,師從著名大提琴家Josephine Knight,哥本哈根的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的學士,師從Jakob Kullberg教授。
  • 大提琴家介紹 | 優雅的「大提琴貴族」——皮埃爾·富尼埃
    20世紀法國著名的大提琴家、被稱為「大提琴貴族」的皮埃爾·富尼埃(Pierre Fournier)1986年1月8日在日內瓦去世,享年79歲。富尼埃1906年出生於巴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中,受家庭良好文化氛圍的影響與薰陶,富尼埃自幼便非常喜愛音樂。
  • 名師介紹——大提琴Leah Leong
    她在一個音樂世家長大,從小跟自己的母親學習大提琴。後來因為其卓越的音樂天賦被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錄取,師從著名音樂家Josephine Knight,並成為皇家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首席大提琴演奏家。作為英國青年音樂家交響樂團的首席大提琴演奏家,曾與捷克愛樂樂團、納什樂團和倫敦交響樂團一同演奏。並以皇家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首席大提琴演奏家的身份,在英國著名的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大廳舉辦的「James Newton Howard 30 年」音樂慶典上登臺演出。 Leah擅長的協奏曲包括舒曼和聖薩恩斯大提琴協奏曲。
  • 王碩舉辦大提琴獨奏音樂會 精彩演繹中外名曲
    6月22日,由山東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王碩大提琴獨奏音樂會」在山東大學音樂廳精彩上演。當晚的音樂會座無虛席,上半場,王碩首先為大家演奏了貝多芬的《F大調大提琴變奏曲》。這是一首貝多芬根據莫扎特《魔笛》片段寫成的變奏曲。
  • 大提琴版《黃河》全球首演 亮相深圳大劇院
    大提琴演奏家黃甦。深圳新聞網訊  9月19日晚7時30分,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將亮相深圳大劇院音樂廳。在由深圳市愛樂室內樂團演奏的這場音樂會上,著名旅美藝術家黃甦將演奏由他本人改編的大提琴協奏曲《黃河》。據悉,這個大提琴版《黃河》是他專門為紀念冼星海《黃河大合唱》誕生80周年、鋼琴協奏曲《黃河》誕生50周年而編曲創作的。本次音樂會將是此曲的中國乃至全球首演。深圳市愛樂室內樂團是2009年8月在福田區委宣傳部、南園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成立的一支具有相當規模和較高藝術水準的室內樂團。
  • 中國愛樂樂團大提琴演奏家張集老師帶你了解大提琴
    小編:大提琴在交響樂隊中的地位與作用?張集老師:大提琴在交響樂隊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大提琴的音域寬廣,在交響樂的配器中經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第一小提琴和管樂演奏旋律的時候經常作為低音的陪襯。在交響樂的演奏中,低音聲部的節奏往往決定著一首作品的成敗,當然在很多交響樂作品中也有大提琴演奏的大段旋律片段,比如: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第二樂章,就是由大提琴聲部的旋律開始,其他聲部逐漸加入。所以大提琴在交響樂中不只是一件伴奏樂器,它是交響樂團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小編:大提琴的經典作品有很多,為什麼很多作曲家會鍾情於這件樂器,寫出那麼多經典的作品?
  • 德國「12把大提琴」在上海遭遇不爽
    新華社上海7月12日專電(記者孫麗萍)小提琴「女神」穆特兩周前在上海因聽眾不文明行為而罷演3分鐘,11日晚,被稱為「德國最佳室內樂組合」的「12把大提琴」在上海音樂廳舉辦「弓弦之舞」音樂會時,又遭遇了觀眾的種種不文明行為。  11日晚,德國「12把大提琴」在上海音樂廳演奏完了第一首曲目《天使的歌謠》之後,大量遲到的觀眾蜂擁入場,找座位,相互講話,製造出很大的噪聲。
  • 中國首個大提琴音樂狂歡節4天舉辦13場音樂會
    由知名大提琴家朱亦兵首創的國內大提琴音樂狂歡節27日正式開票。狂歡節將於4月28日到5月1日登陸國圖藝術中心,來自14個國家的21位大提琴演奏家將在4天舉辦13場音樂會、12場大師課以及各類講座和展覽。  音樂節以單日通票的形式進行出售。也就是說,購買一張「超級大提琴2017」單日通票的觀眾便可在國圖藝術中心裡享受一整天的音樂盛宴,當天所有的音樂會、大師課、講座和展覽都隨意選擇。
  • 怎麼分辨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帕薩卡利亞 中提琴小提琴二重奏大提琴(Cello):最直觀的,是只能坐著演奏的。低音提琴(也可以成為大貝斯,倍大提琴,Double Bass)從演奏者來看,有兩種演奏姿勢——坐姿和站姿。坐姿的話是坐在高腳凳上,要麼就是站著演奏。低音提琴聲部通常是在大提琴聲部的後方(最左或者最右)。樂器表面的看話,直接看低音提琴比大提琴大得多,和人差不多高大。
  • 大劇院公益演出:朱亦兵大提琴樂團「打卡」中軸線
    朱亦兵大提琴樂團「打卡」中軸線 牛小北 攝中新網北京5月21日電 (記者 高凱)5月21日,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率領自己的樂團,首次走進北京中軸線先農壇拜殿,當濃鬱深沉的大提琴遇見中國百年古建,穿越時空的音樂對話令現場200餘名觀眾神遊其中。
  • 當大提琴遇上了鋼琴 開啟一場跨越世紀的對話
    「大提琴作為低音區弦樂,發音音域最接近人聲,所以大提琴的聲音聽起來是那麼如泣如訴。」鋼琴是「樂器之王」,孕育著各種不同的美妙音樂,它古老又古樸,但具有生動的表現力,令人神往。當16世紀的大提琴遇上了17世紀的鋼琴,緩緩低唱的琴弦,加上交錯的黑白鍵,簡直就是絕配!
  • 上海| 2020《奇異恩典》大都會室內樂團聖誕音樂會《Amazing Grace》
    作為一支年輕且技術精湛的四重奏組合,他們在世界各地進行室內樂演出,所到之處無不受到廣泛的歡迎與好評。  本次音樂會之後,樂團將正式啟用Architecta(弦築)名字,它源於英語Architect「建築」,而其中的Archi是正式義大利語弦樂的複數形式,而詞尾加a則表示職業。寓意是,弦樂的合奏形成堅固的基礎,可以構築音樂的大廈。
  • 審美力·藝術微課堂丨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講述他和大提琴的故事
    在弦樂樂器中,大提琴總是以其溫柔深沉的音色令人過耳不忘。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大提琴的動人琴音甚至成功「出圈」,讓觀眾深深記住了它。《審美力·藝術微課堂》第七期,跟隨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一起走近充滿魅力的大提琴。
  • 中國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司徒志文去世 指揮家鄭小瑛發文追悼
    中國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音樂教育家、中國大提琴學會創始人、首任學會會長、原中央樂團首席大提琴司徒志文於5月16日因突發心梗在北京安貞醫院逝世,享年88歲。司徒志文1933年出生,祖籍開平市赤水鎮沙洲鄉回龍裡,父親是我國近代造船專家、小提琴製造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司徒夢巖。
  • 琴盒裡的貓音樂社大提琴課程介紹
    大提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是一種叫作「低音維奧爾琴」或「膝間維奧爾琴」(Viola degamba)的15世紀的樂器演變而來。大提琴最初在義大利語中被拼作Violoncello,後來逐漸簡寫為Cello。
  • 美國著名大提琴家、指揮家林恩·哈雷爾去世,享年76歲,曾多次訪問...
    1963年,林恩·哈雷爾在紐約首次舉辦個人演奏音樂會,不久應指揮家塞爾(George Szell)之邀,進入克利夫蘭樂團,並在1965-1971年任首席大提琴。1971年獲埃弗裡·菲舍爾(Avery Fisher)比賽一等獎。後作為大提琴演奏家,與世界各地的知名的樂團合作演出,並在 EMI、Decca 等唱片公司錄製了30餘張唱片,兩次榮獲葛萊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