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出師表》的作者到底是誰?這7個成語了解一下

2021-01-09 秉筆春秋呂書生

臣子每次領軍出徵都是要寫奏章的,諸葛亮也不例外,形式總是要走的。耳熟能詳的《出師表》就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所奏,第二次北伐則是,《後出師表》。

作者存疑

《後出師表》一直有些爭議,最大的爭議就是作者到底是不是諸葛亮?《後出師表》唯一的出處是吳國張儼的《默記》,連《諸葛亮集》裡都沒有,居然在吳人的私記裡見到了。而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也是來去匆匆,連糧草都沒帶夠,更多的是配合吳國出擊,只是孫權玩了出詐降計,時間拖得太久,諸葛亮更像是來意思一下,糧盡就撤退。

趙雲229年去世,《後出師表》228年就言趙雲已喪。連趙雲去世的時間都算不對,實在有傷士氣。有很多人推測作者是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因為文風不對,又和諸葛恪的《諭眾意論》較為相似。再者,情緒也不對,字裡行間滿滿的負能量,要是第五次北伐這樣還情有可原。

引咎責躬

好了,回到成語身上,不管《後出師表》是誰寫的,也都是站在諸葛亮的角度所作。《後出師表》一上來就在反省第一次北伐的失策,知錯就要改嘛,再考慮捲土重來的事情,秣馬厲兵,重整旗鼓。「引咎責躬」是指主動承擔錯誤並自我反省。

寢不安席

這是在說當年南徵的事情,也是夷陵之戰過後蜀國少有的軍事行動,深入不毛之地,吃得也不好,睡也睡不著,圖什麼呢?就為了準備北伐嘛,先穩定南方局勢,解決後顧之憂。「寢不安席」是指心事重重,睡不好覺。

食不甘味

吃不好睡不好向來是成對出現的,比如寢食難安、廢寢忘食,記得諸葛亮在五丈原時吃多少飯嗎?三、四升而已,注意計量單位是漢升,一漢升約為現在200毫升,換算成還質量需要乘個密度,不過可以參考其他朝代,800毫升米在宋代也就是個救荒的水準,可見諸葛亮吃得有多少…「食不甘味」是指心懷憂慮或身體不適,吃什麼東西都不覺得美味。

并日而食

到了南中這種偏遠地區,後勤就成了很大的問題,糧草很快告急,那能怎麼辦?少吃點唄,一天的口糧分成兩三天,本來諸葛丞相吃得就少,要是連他的夥食也扣除,那條件真是太艱苦了。「并日而食」是指生活貧困,不是每天都有食物吃。

群疑滿腹

其實這也是《後出師表》的疑點之一,諸葛亮行文並不追求華麗詞藻,而是以情動人,可以讀《出師表》、《誡子書》感受一二。「群疑滿腹」與「眾難塞胸」意思相近,都是指人們滿肚子的疑惑,再加上後文的「今歲不戰,明年不徵」,為了追求對仗,反倒有些贅言。

鞠躬盡力

驚訝不驚訝?這個成語居然來自《後出師表》,當然還是鞠躬盡瘁說著更順口。就像臣子上奏時喜歡加上誠惶誠恐、頓首頓首之類的套語。但諸葛亮是真的做到了言行如一,恭敬謹慎,竭心盡力。「鞠躬盡力」是竭盡所能,奉獻全部精力。

死而後已

這個成語常年與鞠躬盡瘁一起出現,其實這個成語最早應該出自《論語》,但諸葛亮把它發揚光大了,奉獻自己的一切,至死方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大概就是這樣吧。「死而後已」是指為完成責任奮鬥終生。

傳自吳地的出師表,仁者見仁吧。

諸葛亮:諸葛亮這一生你了解多少?讀完這7個成語再說

諸葛亮:諸葛亮:我初出茅廬,這6個成語你肯定認識

諸葛亮:《出師表》中的20個成語,你還記得幾個?

相關焦點

  • 這20個智慧成語,原來都來自《出師表》
    網上曾評「最感人的古文」,諸葛亮的《出師表》屢屢上榜。這是諸葛亮寫給蜀漢後主劉禪的表文,全文言辭懇切,飽含著對國家、對君主的忠誠與美好期待。《出師表》只有741個字,卻成為千古傳頌的表文。其中包含了許多成語,詩詞君總結了其中的20個成語,一起來了解一下諸葛亮的智慧與對國家的情感吧!
  • 《出師表》中派生很多成語,其中這六個,最為有名和常用
    《出師表》以不足八百字的篇幅,其中派生出來的成語,竟達20個之多,當然有的不是很常用。今天我們選取其中六個最有名的成語,一起溫習一下。妄自菲薄出自「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意思是發揚和鼓舞那些有識之士的才智,讓他們為國效力,不應該看清自己,無所作為。
  • 《出師表》中的20個成語,你還記得幾個?
    在高中語文書上就曾拜讀過《出師表》,今日重讀又感受了一遍字裡行間的誠摯之心,默默感謝作者留下千古名篇,諸葛亮,字孔明。《出師表》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寫給劉禪看的,讀完感受就是,相父對劉禪的照顧真是無微不至。文採未必有多驚豔,但真的是顧慮周全。細細一數流傳下來的成語也頗多,足足有20個,平均一句話就有一個,就像陳壽的評價「公誠之心,形於文墨」,這感情呀,都在文字裡了。
  • 2020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高頻知識考點:出師表
    《出師表》選自《諸葛亮集》,作者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文體。文中諸葛亮給後主劉禪提出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三項建議,表達了「報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達方式以議論為主,兼用敘事、抒情。     2、文中回顧了三顧茅廬和臨崩託孤兩件事。表達了受恩感激之情。
  • 影響中國歷史的十篇政治美文之《出師表》
    《出師表》 作者:諸葛亮 【導讀】 諸葛亮是一個悲劇人物,他智可經天緯地,卻生逢亂世;以非常之才,卻侍奉了一個昏庸之主。但正是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才顯示出了他的非凡品德:忠誠敬業。愚忠當然不好,拋開這一層不說,忠比奸好,勤比懶好,忠誠敬業是一種普世價值。放眼古今政壇,懶於公事,鑽營投機,以售其奸者比比皆是。所以,諸葛亮的這種品德才難能可貴,這篇文章才得以代代相傳,長讀不衰。《前出師表》苦口婆心,講君主「親賢臣,遠小人」之理;《後出師表》披肝瀝膽,講為臣「鞠躬盡瘁」之責。他提出了一個明君賢臣的政治標準,放之四海而皆準。
  • 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出師表》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出師表》,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   2.《出師表》中,諸葛亮分析先漢興隆的原因是:親賢臣,遠小人。   3.
  • 「最不像成語的成語」了解一下
    在 8月23日晚播出的《挑戰不可能》節目中,被問到「喝西北風」是不是成語,撒貝寧十分有信心地表示:「『喝西北風』要是成語,我把手卡吃掉!」結果,他輸了!節目播出後,「喝西北風居然是成語」就一舉衝上了在微博熱搜。其實,不只「喝西北風」,你能想到嗎?令人噴飯、張三李四、阿貓阿狗、加減乘除,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竟然都是成語。
  • 小夥子閩南語「翻譯」《出師表》
    對於諸葛亮的《出師表》,很多人都很熟悉,在語文教學中,是必背的經典古文。不過,這篇文章用閩南語你會怎麼去念呢?昨日在新浪微博上,有一段用閩南語譯讀的《出師表》並不是直接對照譯文讀的,但卻備受網友的追捧。
  • 《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作者:顧浩)
    《紅樓夢》問世已幾百年了,到底是誰揮動椽筆鑄就這巔峰巨著、蓋世鴻篇?時至今日,仍然眾說紛紜。我們這一代人完全有責任也有可能解開這一大謎團,了結這一大懸案。最近兩年多來,我認真閱讀了冒廉泉先生有關專著,逐一細看了劉桂江先生主編的有關專集和《如皋紅學》雜誌刊載的一系列文章。撰文的既有紅學專家,又有眾多紅學愛好者。
  • 讓孩子了解7個成語典故,聽聽成語背後的故事,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咱們說到第一個成語,兩個均為錯別字。好像是飢餓,又好像是渴了。對水和食物的渴求,是與生俱來的。從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類,到現在坐在咖啡館裡喝咖啡玩電腦的現代人,本質上並無不同。前些天作者發了很多的數學視頻,有的朋友在底下留言,說一些奇怪的話,學數學有什麼用?這對買菜有幫助嗎?
  • 出師表練習題及答案
    出師表練習題及答案。下面,中考網整理了九年級出師表課後練習題(附答案)提供下載。   一、【出師表練習題】:練習   一、文學常識   1、作者: 是三國 國 、 。字 ,號 ,諡號 ,後世稱其為 。   2、表: 。
  • 諸葛亮給後世留下很多成語,都有哪些?
    不算《三國演義》生搬硬套在諸葛亮頭上的那些成語,比如草船借箭,歷史上的諸葛亮,其實也是一個成語大師,與諸葛亮有關的成語實在太多了。如果按諸葛亮的一生順序來講成語的話,第一個自然就是三顧茅廬了。總有人拿不靠譜的《魏略》來貶低諸葛亮,說諸葛亮是自己求見劉備的。《三國志》是正式的史書,作者陳壽治史非常嚴謹,稍不靠譜的史料他都不會用。
  • 這6個成語了解一下
    看慣了指點江山的謀士、身經百戰的名將,是時候換個口味了。《三國志·方技傳》裡記載了幾位奇人異士:華佗、杜夔kuí、朱建平、周宣、管輅lù。戶樞不朽寫在前邊,只在華佗、管輅身上找到了成語,就順便提一下剩下幾位。
  • 超能蛋 | 成語技能升級!花式查成語,了解一下?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中的一種特殊的詞彙,是語言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很多模糊的觀念、複雜的話,用幾個字的成語一下就表達清楚
  • 《出師表》翻譯成江湖話後,諸葛亮竟然被氣得吐血了!
    《出師表》一文,想必大家都背過。其文言辭懇切,道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也讓無數人為之動容。然而,當把它由文言文翻譯成江湖話後,那風格簡直是要氣殺諸葛亮的節奏啊。 我們直接上譯文,原文附後,小夥伴們看完後自己對比吧。
  • 十個數字開頭的十組成語接龍,每組二十個成語,讓你玩到贏!
    平時大家和朋友們聚會的時候總會用一些遊戲活動來增加趣味,其中最常被玩到的遊戲就是成語接龍了。這個遊戲人人都可以參與,而且帶來的歡樂也非常多。雖然大家都很喜愛玩這個遊戲。但是有時候,有些小夥伴比較苦惱,詞彙庫裡的成語有限,到了自己這裡很容易卡掉。
  • 《武帝紀》中的7個成語典故,你了解幾個呢?
    這是曹操擔任濟南相時期,職場風氣不太好,有很明顯的官商勾結現象,所以「髒汙狼藉」這個詞也被用來形容貪汙受賄,名聲敗壞。這是「聲名狼藉」與「貪汙受賄」的合成版本。曹操面對這種現象也沒有手軟,他管轄的濟南郡一共就十幾個縣,他足足罷免了8個縣令,下級官員涉及的就更多了。
  • 《出師表》全文翻譯
    出師表                           ——諸葛亮 【原文】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現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吳三國,我們蜀國人力疲憊,物力又很缺乏,這確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然而,侍衛大臣們在宮廷內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在疆場上捨身作戰,這都是因為追念先帝在世時對他們的特殊待遇,想報效給陛下啊。陛下確實應該廣泛地聽取群臣的意見,發揚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揚志士們的氣概;不應該隨隨便便地看輕自己,言談中稱引譬喻不合大義(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忠臣進諫勸告的道路。
  • 成語每日一薦|平易近人應該怎麼用,你知道它的典故嗎?
    也指文字淺顯,容易了解。出處:《史記·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典故:西周初,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封於魯,太公望(姜子牙)封於齊,周公仍在朝攝政輔佐周成王。三年後,伯禽入朝向周公匯報政務,周公說:「為什麼來得這麼晚?」伯禽說:「我變革禮俗,費力不小。比如服喪,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齊之後,五個月就去匯報政務,周公說:「為什麼來得這麼快?」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堪稱成語專業戶
    背成語,或許是很多人老大難的問題,不是記憶力不好,而是實在沒興趣。筆俠也不喜歡背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但,如果裡面有故事,那就另當別論了。「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多大20個(或許還不止),不由得不讓人稱奇。且這些典故個個堪稱經典,韓信真可謂是「成語專業戶」。接下來,筆俠就給大家獻上韓信的成語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