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五行
五行學說的產生,學術界至今處於爭議之中。史學界認為:「五行學說的創始人是孟子。孟子是五行學說的創始者,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 陽五行家。」哲學界認為:「五行的明文見於《尚書洪範》 (相傳為西周初年文字,據考證可能是戰國時代所作)。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潤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從革,土愛稼牆。」易學界認為:「五行學說是與陰陽學說同步產生的。」漢董仲舒在《尚書洪酶》中將五行抽象為5種物質屬性,不僅僅是5種物質。
五行學說歸納客觀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5種最基本「元」構成的,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包括人在內)的發展和變化都是這5種「元」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相互對立、依存和轉化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生生滅滅的規律和原因。這個觀念是樸素而又唯物的,與近代科學「元素周期表」和「物質不滅」規律極其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八卦和五行的對應關係是怎麼樣的?
五行學說的是古人從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他們認為世界間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5中元素構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現。
比如五色:青、赤、黃、白、黑;五聲:角、徵、官、商、羽;五味:酸、苦、甜、辛、鹹;五臟:肝、心、脾、肺、腎;五情:喜、樂、欲、怒、哀;五常:仁、禮、信、義、智等等,每種事情的5項內容都分別顯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順序。八卦之學說則為古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說。「 太極」是陰陽未分,天地混沌時期。
「 兩儀」就是天和地。如「八卦」土中的陰陽魚,白色的為陽,黑色的為陰,古人將陰陽角比作太陽、月亮、地球,太陽為陽,月亮為陰,地球為陰,陰陽相互環抱,表示陰陽交合。古人以四象來象徵四方,象徵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生八卦,實際上是陰陽相重,陰陽相合而成。八卦五行之間的對應關係是以八卦配合幹支而論其所屬,有訣為證:「震庚亥未巽辛木, 乾甲兌丁巳醜金,坎癸申辰水,離壬寅戌火,坤乙艮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