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關於「雞」成語的由來,它已經融入了文化

2021-01-12 食品檢驗員培訓網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今年是雞年,雞是中國一種古老而常見的家禽,它和狗、牛等都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的一個見證,家中畜養了雞,說明這戶人家糧米有餘,生活得比較殷實,也算是一個衡量生活幸福與否的指標吧。同時,雞也是一種報曉報時的工具,在古代普通人家,不可能有沙漏,就只能靠雄雞報曉,《西遊記》裡提到的昂日星官就是一隻大公雞。雞和我們的生活如此密切相關,因此也成為成語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今天我們說說關於雞的成語和詩句,以及背後的一些故事。

聞雞起舞:清晨雞鳴當中一幅最勵志的畫面

《聞雞起舞》 王明明 作(資料圖片)

說起雞的成語和詩句,要是羅列起來,那是相當豐富,例如關於雞的成語,有「聞雞起舞」、「牝雞司晨」、「鶴立雞群」、「雞犬升天」、「雞鳴狗盜」、「雞犬不寧」、「呆若木雞」、「殺雞取卵」、「殺雞焉用牛刀」、「雞毛蒜皮」、「雞飛蛋打」、「雞口牛後」、「牛鼎烹雞」、「雞犬相聞」等等,而關於雞的詩句則有「雞棲於塒」、「雞棲於桀」、「雞鳴喈喈」、「雞鳴桑樹顛」、「故人具雞黍」、「雄雞一聲天下白」、「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鵝豕雞棲稻粱肥,山村水閣酒旗風」等等,由此可見,雞這種家禽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好也好,壞也好,正能量也好,負能量也好,總會有它的存在。

先說說其正能量部分。雞是用來司晨的,「雄雞一聲天下白」,在雞鳴聲中早起,則是很勵志的一幅畫面。由西晉向東晉過渡時期的祖逖和劉琨就是這幅勵志畫面當中的主角。這兩位有志之士,懷抱著天下大志,不敢浪費大好青春和大好時光,大早聽到雞鳴就起來練習武藝,以備國家將來之用,後來二人果然都成大才,祖逖在南方組織大軍北伐,一度恢復江北;劉琨也在北方組織力量抵抗外敵,力圖匡復河山,也曾威震一時。從此,「聞雞起舞」中的雞叫聲、舞劍聲,成為心懷天下、早期勤奮的一種象徵。

用來報曉的是公雞,而非母雞,如果母雞司晨,在封建統治者看來,則代表著秩序混亂,是非顛倒,當然,母雞司晨的說法主要是用在人事上,例如《尚書·牧誓》當中,周武王諷刺紂王重用婦人,於是說「牝雞司晨,唯家之索」,母雞報曉,是妖異,是災難;唐太宗有一次向長孫皇后諮詢政事,長孫皇后馬上跪下來說:「牝雞司晨,家之窮也」,就是說我是婦人,不適合提建議。其實,所謂的「牝雞司晨」是一種歧視文化,是對婦女參與管理的一種排斥,滲透著濃濃的父權和夫權色彩,是封建社會男女不平等的一種表現,對於這種歧視和偏見,我們要持批評和否定的態度。可以說,「牝雞司晨」是男尊女卑文化活生生的體現,在男女平等的今天,這條成語的適用性已經很狹窄,僅僅成為一個文化遺留現象而已。

故人具雞黍:史上最感人的一次約飯

雞是農家必養的家禽,家中有雞,說明糧食豐收,粟米稻穀除了用來食用,還可以有餘,以飼養雞鴨,陸遊在讚美農家的豐足時,有這麼一句「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雖然農家的酒水不是那麼高檔,有點渾濁,可小百姓家的日子還是很殷實,起碼家裡有足夠的雞和豬來招待客人,陶淵明也在《桃花源記》裡這樣描述世外農家的幸福生活:「設酒殺雞做食」。更早一點,在《論語》裡,孔子的弟子子路去問路,隱者「荷蓧丈人」款待子路,也是「殺雞為黍而食之」。

能不能養雞,吃不吃得起雞肉,是物質生活是否充裕的一個重要指標。由此延伸,以雞尾菜餚待客,成了中國人交往的一個重要環節,而這種標準的中國農莊式待客之道,在唐詩裡凝結成一句:「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想想清新美麗的田園風光,和好友談談桑麻,喝喝酒,多麼溫馨的畫面,而這畫面當中,就有鮮美的雞肉。

而從「殺雞為黍而食之」又派生出關於友誼的感人故事。例如成語「只雞絮酒」,據《後漢書》記載,講的是漢朝的一個名為徐稚的讀書人,其學問淵博,為人高雅,為世人所稱道,朝廷太尉黃瓊聞其賢名,於是推薦徐稚去當官,而徐稚無心於功名,只喜歡閉門讀書,做一個安靜的君子,於是屢次推辭,似乎完全不領略黃瓊的好意。然而,後來黃瓊死了,徐稚卻用酒水泡了棉絮,再用棉絮包好烤好的一隻雞,不辭路遠,自帶乾糧去黃瓊的墳前祭奠,並且放聲大哭,表現得很悲痛,祭奠之後也不告知別人姓名,「稚乃負糧徒步到江夏赴之,設雞酒薄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說明徐稚雖然推掉了黃瓊的推薦,但不等於他沒有領情,而是心存感激,引黃瓊為知己,成語「只雞絮酒」的來歷就是這樣的,後面蘊藏一個感人的故事。

徐稚和黃瓊的故事在同時代還有另一個版本,即範式和張劭的故事,同樣也記載在《後漢書》裡。範式和張劭都是東漢地方小吏,關係很好,乃是至交。範式有一次跟張劭說,我一定要去你家拜訪,向您的家人問好。張劭回答說:歡迎老友來訪,我一定做飯做菜招待你,其中的菜就是雞。兩位老友的家相隔千裡,在交通條件落後的漢朝,張劭的家裡人都不太相信範式的承諾,然而張劭對範式的誠信很有信心,在約定的那一天,他真的早早做好飯菜等,果然,範式如期到來,二人把酒盡歡,良久方散。這就是史上有名的「雞黍之交」。後來張劭死,下葬時棺木不能下去,直到範式趕到,以酒祭奠,棺木才下去。

到了明朝的《喻世明言》裡,有一個故事叫「範巨卿雞黍生死之交」,將故事的版本改了一下,範巨卿就是範式,他承諾要去張劭約飯,結果因為忙於生計,一時忘記,到了約的那一天,已經沒法赴約,那時由於沒有高鐵,沒有飛機,千裡之遙無法趕到,居然自刎而死,陰魂赴約,張劭得知老友死訊,悲痛不已,趕去範巨卿家中,亦自刎以報。

無論是桃花源的人們,還是東漢摯友,疑惑唐朝農莊,他們約飯的菜單上都有雞,可見雞一直是中國古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禽,從而又引申出友誼的感人故事,可以這麼說:友誼的菜譜上,少不了雞。

關於雞的成語,負能量的也不少,例如「雞鳴狗盜」、「殺雞駭猴」、「雞飛狗跳」、「雞犬升天」等等,有意思的是,雞一旦和狗聯合組成成語,就沒什麼好傢夥,完全上不了檔次。當然,也不全是這樣,例如《老子》裡的「雞犬之聲相聞」,在《桃花源記》裡的「雞犬相聞」,都勾勒出了一幅田園牧歌式的美麗畫面,安靜優雅,令人嚮往。

還有「呆若木雞」這一成語,意思大家都明白,現在一般貶義的傾向比較多,形容一個人呆呆地,來不及有反應,然而,它最初的意思卻是說一隻鬥雞進入了最佳的戰鬥狀態。《莊子》的「達生篇」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叫紀渻子的人為齊宣王訓練鬥雞,常常能夠獲勝。他訓練鬥雞的標準什麼呢?如果這隻雞雄赳赳氣昂昂,好鬥好勇,「疾視而盛氣」,怒氣衝衝地瞪著對手,那說明它還沒有達到最佳的戰鬥狀態,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當這隻雞沒有怒色,完全呆呆地如同一隻木雞的時候,說明它的戰鬥力已經登峰造極,不怒而威,不寒而慄,其戰鬥素質已經全部具備,其他的對手一看到它,就會嚇得馬上就跑,「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關於雞的成語,除了與莊子有關,與孔子也有關。孔子的弟子子遊當了芝麻縣官,於是馬上推行孔子的樂治措施,孔子來視察的時候,滿城都是音樂聲,孔子一聽,就輕輕地批評一句:「子遊同學,殺雞焉用牛刀,治這麼一個小小縣城,還用得著堂而皇之的先王之樂嗎?」子遊不服氣了,就拿出上課筆記反駁,說:「老師,您不是說君子懂音樂就相親相愛,小人懂音樂就容易驅使嗎?」孔子聽了蠻不好意思的,只好說:「前言戲之耳」,你說得對,我前面是開玩笑的。

可見雞這種家禽,既可以出現在勵志的故事裡,也可以出現在詩文當中的餐桌上,還可以反映先秦思想家的精神面貌,確實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2017關於雞的吉祥成語大全 雞年雞字好的寓意的成語
    每個生肖都有屬於自己的吉祥成語,和家裡的小朋友往往成語接龍也是不錯的小遊戲呢。豐富知識又不缺乏味,那麼關於雞年雞字好的寓意的成語有哪些?來瞧一瞧小編為您推薦的2017關於雞的吉祥成語大全吧。帶雞字吉祥的成語:聞雞起舞 金雞獨立 雞年大吉 金雞報曉 雞年納福雞年諧音成語(機):生機勃勃 別出機杼 當機立斷 機變如神 臨機應變
  • 【蛋定人生】關於雞蛋的成語典故
    歡迎免費訂閱,請加微信號:zjtz95519---關於雞蛋的成語典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傳統文化的另類傳播者,導遊偶必要博採眾長,不斷的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以滿足特殊的工作需求成語典故之呆若木雞這一成語與鬥雞有關,語出《莊子》和《列子》。據傳,周宣王愛好鬥雞,紀子是一個有名的鬥雞專家,被命去負責飼養鬥雞。10天後,宣王催問道「訓練成了嗎?」紀子說「還不行,它一看見別的雞,或聽到別的雞叫,就躍躍欲試。」
  • 它的前世今生映射出傳統文化的變革
    圖片來源於網絡:青龍和白虎玄武是四獸之末,它也屬於四象之一,代表北方。民間十分推崇玄武,因為它是「天龜水神」,而水又是萬物之源,任何人都離不開水。有關於玄武的傳說最早出現在夏朝,據說在大禹致力於治水之前,他的父親鯀也數次思考如何治水。
  • 開封將成語典故元素融入旅遊景區 傳承歷史文化
    開封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展現自身的文化軟實力,真不簡單!」4月9日,從鄭州駕車帶著全家人來開封旅遊的程先生在與記者閒聊時,這樣表述他對開封成語典故刻石的深刻印象。  開封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從我市文化學者趙孝斌編著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中選取部分成語典故創建的開封成語典故苑,是我市最早將成語典故植入景區的範例。該苑於2014年12月5日開苑,第一批27條開封成語典故或刻錄於景觀石上,立於秀美的大宋御河兩岸;或印刷於燈箱噴繪之上,成為這裡的一道亮麗文化景觀,為遊客津津樂道。
  • 熟練運用這些成語,你就能將玉石文化不經意地融入到生活中
    國人使用玉石的歷史已經長達七千多年,玉石文化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了今天,我們仍然經常使用和玉石有關的成語,這些成語有豐富的含義。
  • 2017雞年雞字成語大全 雞年帶雞字四字成語祝福語彙總
    2017雞年雞字成語大全 雞年帶雞字四字成語祝福語彙總時間:2017-01-24 00:30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雞年雞字成語大全 雞年帶雞字四字成語祝福語彙總 2017年是農曆丁酉雞年,雞年春節在不經意間就到來了,你想要在雞年送出去不一樣的春節祝福語或者賀詞就要早早的準備收藏了
  • 2017雞年雞字成語大全 帶有雞字的四字成語祝福語彙總
    2017年是農曆丁酉雞年,雞年春節在不經意間就到來了,你想要在雞年送出去不一樣的春節祝福語或者賀詞就要早早的準備收藏了,小編整理介紹了2017關於雞年的四字成語大全。2017帶雞字的成語(新年祝福語)  生雞盎然  聞雞起舞  金雞報曉  鶴立雞群  金雞獨立  炙雞漬酒  戴雞佩豚
  • 成語中的合肥文化:聆聽成語故事 品味廬州經典
    比如古老的神話傳說、民間典故,還有精彩的人物傳記、歷史戰役等,其中衍生出的大量成語故事,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脈氣象,彰顯出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魅力。你知道這些熟悉的成語涉及哪些歷史人物嗎?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和合肥有著什麼樣的淵源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華成語中的合肥文化。
  • 成語「羊車望幸」的由來
    羊車望幸,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希望得到寵幸或者是重視。而這個成語的由來是因為一個皇帝,這個皇帝就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司馬炎發明了一種東西叫做羊車,這種羊車的作用是什麼呢?它是用來挑選妃子的,可想而知,這個詞語到底有多荒唐啊,從司馬炎發明這個車開始,這個國家就註定會走向衰敗。
  • 瘋狂猜成語雞和蛋成語 雞和蛋成語答案
    瘋狂猜成語是一款根據圖片提示猜成語的小遊戲,玩家在消磨時間的同時還能夠學習成語知識,何樂而不為呢?瘋狂猜成語有一關的圖片是一個飛雞下面一個壞蛋,那麼答案到底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瘋狂猜成語這一關的答案。
  • 雞年新年成語 雞年拜年成語
    >雞年新年成語 雞年拜年成語2017-01-10 09:51:1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雞年新年成語有很多,每到新年大家都迫不及待的說幾句新年的好話,祝福對方。成語是很有意思的祝福語,可以透過言簡意賅的成語來表達對對方的祝福也是很有意思的。  1、財源廣進:是說賺錢的渠道很多,恭喜多多賺錢的意思。  2、鵬程萬裡:相傳鵬鳥能飛萬裡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3、五穀豐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糧食豐收。  4、恭賀新禧:禧:吉祥幸福。恭敬地祝賀新年幸福吉祥如意。
  • 道教文化 | 別再說沒有宗教信仰,你的屬相和道教關係密切
    猴慄羞芳果,雞蹠引清杯。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詩的每句句首為一生肖,全詩共十二句,正好十二生肖,也可作藏頭詩講。詩中不僅表現了生肖動物的生活習性,同時融入了神話與傳說,栩栩如生地描繪出各個生肖的習貌特徵,更暗含著人們對其細緻入微的觀察及喜愛之情。十二生肖來源於遠古多神宗教的圖騰崇拜,雜糅了各族各氏的動物形象。
  • 感受中原厚重文化 戚建莊新作《成語河南》即將開篇
    有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商鞅、張良、張衡、杜甫、吳道子、嶽飛等歷史名人……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河南作為其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近三千年,可謂處處有典故,處處有成語……作為成語,一旦約定成俗,它便世代相傳,融化與人們的記憶力裡,乃至成為本民族最顯著最輝煌的文化基因和符號,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並催生和推動一個國家未來的文化創造和文明發展。
  • 合肥人打造雞文化 讓雞也成快餐風景線
    董事長束從軒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吃雞飯、念雞經」,總結了一整套企業的核心文化。幹百年來,人們賦予了它很多文化蘊含,如古代專門報曉的小官稱為雞人,與朋友聚會的地方稱為雞壇,文人的書齋稱為雞窗等,構成了蔚為大觀的雞文化肥西老母雞(集團)公司最難能可貴的是對雞的歷史文化進行保護性整理和挖掘。組織專家組,歷時2年,編寫了《肥西老母雞趣話》和《肥西老母雞之路》等著作。
  • 關於十二生肖的由來和排序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從先秦起,中國人就開始用狗起名字,在別人面前稱呼自己的兒子為「犬子」,還有些地方用區分人性別的「男、女」來形容貓的公母,稱為「男貓、女貓」,直到今天,還有些地方給自己的孩子取一些類似「大牛、二狗」的乳名。不僅如此,中國人還用這些家畜家禽來算時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十二生肖」。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因為它的分類眾多,不僅有大眾語言,還有各種生僻字、白話文、文言文。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
  • 小學生必須掌握的120個成語,被這位臺灣老師編成有趣好記的故事
    別看成語只有短短四個字,但其中卻濃縮了很多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中不僅有代代相傳的典故,例如「四面楚歌」,也會教育孩子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比如「識途老馬」;還有許多關於品格修養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成語,比如「虛懷若谷」。因此,如果孩子們能多學會一些成語,不僅能提高他們的傳統文學修養,對於提高品格和思想也大有裨益。
  • 「半斤八兩」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半斤不應該是五兩嗎?
    關於各種計量的標準,在中國歷史上,當屬秦始皇的貢獻最大。秦始皇當時為了統一計量而制定了斤兩的十六進位制,有的書上記載了這樣的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丞相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於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
  • 這個成語你經常用,但你卻不了解它的背後故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語也是源遠流長的一種文化經典。我們都知道古人說話是文言文,簡短精煉,往往會將一句話表達為一個成語,短短的字詞間濃縮了諸多意義。如果我們在理解時望文生義,曲解了成語含義,甚至在運用時出現錯誤,就會鬧出不少笑話和誤解。那麼,有一個成語,我們經常用它,不知道你是否真正了解它的故事呢?
  • 六個有關「雞」的成語故事一定要告訴孩子~
    雞年到,雄赳赳,氣昂昂!作為5000年的中華民族,每一個生肖,都延伸出了無數的故事;今天,和孩子跟隨嬌嬌媽,在雞年一起來學習,這6個關於雞的傳世典故吧!1、山雞舞鏡又叫山雞起舞,典出《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魏武時,南方獻之,帝欲其鳴舞無由。公子蒼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鑑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