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文學創作原創與雪凝軒價值取向的由來
文/董晉
Symbiosism
董晉:當代詩人、書法家,時稱海蘊先生,屋名雪凝軒。江西九江人。大學文化。從事教育和文學工作半個世紀。任鄱陽湖文學創作研究會會長,中華詩詞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中華詩詞學會發起人兼基金會委員,世界黃埔文化中心特聘作家、書畫家。200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全球共生研究院高級顧問。
編者按:董晉先生和維瑜夫人在當時的大背景大環境下提出「詩化生活」、「淨化靈魂」、「情化人生」、「愛化世界」四化原則來激勵人生,讀來甚是感動。而在今天這浮躁、冷漠、自私、沒有信念的時代,這四化依然需要提倡並且宣揚,激勵當今人走向美好生活。
經過特殊歲月的苦難折騰以後,1 9 7 9 年我們剛從流放地回城, 我的維瑜夫人就滿懷信心地投入了新的生活。她勤奮好學, 樂觀自信、 自力更生、堅強不屈、 智慧達觀、 修煉到位的真善美品格, 同我志趣相投, 共同度過了那漫漫長夜的煎熬歲月。我們對鄱陽湖文學事業的執著追求, 就是她不遺餘力的支撐和鞭策。最早提出「 鄱陽湖文學」 這個理念的就是她。
當時, 我們住在縣城黃家祠堂後部的破爛房屋裡, 而我們又要在這樣喧囂狂躁的環境下, 想做自己已荒廢多年而又酷愛做的創作, 要以超然物外的姿態, 投入到文學人生中去, 就急需立下今後的人生坐標, 思考未來的奮鬥定位。
維瑜夫人的淡定自然的思考當即建議說: 「你不是一貫愛好文學和母親湖嗎? 我們搞出一個富有家鄉特色的鄱陽湖文學怎麼樣?」她把「鄱陽湖文學」 五個字說得很重。我馬上從她的重語音中捕捉到這個獨特新詞彙, 夫人一語中的而坐標定位了。從而我們的創作實踐有了明確的方向; 隨後我們又探討並提出了服務於目標的文學生涯和創作的「 四化」 原則。即「 詩化生活、 淨化靈魂、 情化人生、 愛化世界」。
「 詩化生活」, 是針對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和貧困物質條件提出的。只有從精神上將貧困生活環境詩化起來, 從心態上排除外部世界的幹擾, 我們才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物外世界, 才能專心致志地沉潛於文學創作這個特殊個體勞動之中。首先, 把住的破屋取名雪凝軒。後來還在大門上方鐫刻著著名東方學者季羨林先生親筆題寫的屋名。有這個雅號大大排除了外部的汙穢與幹擾, 有助於詩化生活, 淨化心靈, 令一個歷經坎坷人生的我們能潛心於此, 從漢字組合排列中尋樂。至於雪凝軒取名之本義, 我曾在自序中說過: 「 鄱陽湖人永懷深愛,雪凝軒主飽含激情。雪者, 潔白清寒也, 亦送冬迎春預兆未來之尤物; 凝者, 堅貞不渝也, 乃激濁揚清持守性靈之旨趣。」「 雪凝軒伉儷在此市隱, 深居簡出, 生活簡樸, 無傍務之勞, 絕逢迎之累, 做想做之事, 讀愛讀之書, 交愛交之友, 從而成果將出焉, 人格能守焉。情緣雖未了, 舊夢可新圓。 」
「 淨化靈魂」, 是當時我們剛從被苦難強制的桎梏中進入自己的自由天地, 心理的創傷很深, 心態也極不平衡。為了克服主觀的不滿情緒和客觀地看待過去現在和展望未來, 我們必須以純潔如出汙泥而不染的蓮藕般的心態善待一切。因此必須淨化已深度受傷的靈魂, 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文學反思和創作實踐中去。
「 情化人生」, 文革浩劫, 完全騷亂了社會秩序和人際關係, 顛倒了是非黑白, 社會仇恨的種子到處發芽, 人生的痛苦呻吟隨處可聞, 殘害他人的作惡者並未受到應得的懲處。但是, 社會要長治久安, 老百姓要休養生息寧靜安定, 以暴抗暴以惡待惡的歷史窼臼絕不能繼續。應該從新建立人際和好社會, 善待他人, 善待一切, 寬恕包容, 化解矛盾,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使人們認識到感受到情理法的溫馨, 才能摒棄假醜惡的汙染,這才是人生真善美的境界。拿維瑜夫人的話說, 就是「 平衡心態, 低調做人, 樂觀輕鬆, 助人信善, 把人的生命過程當作修煉過程。 」 文學就須充滿人性味人情味和人道光輝天道光輝, 這是鄱陽湖文學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 愛化世界」。鄱陽湖文學要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風格流派, 才能使母親湖的形象飽滿生動, 才有生命力, 才能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因此, 鄱陽湖文學要以最高度的愛心, 熱愛人類, 熱愛和平, 熱愛生命和熱愛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用現今的話語說, 就是達到全生態文明社會和全人類共生世界的理想。我們需要「 情化人生、 愛化世界」 的理念和實踐, 只有這樣, 中國文學才真正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才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可能。當然, 文學的目的是擔當而不是獲取。
鄱陽湖文學「 四化」 原則確立以後, 我和維瑜夫人一則在創作實踐中默默地進行貫徹, 無論創作詩歌、 散文、 小說、 雜文、 隨筆、 影視劇本或批評理論文字, 都力求圍繞這個「四化」原則來體現自己的風格和價值取向。一種文學風格流派的形成, 除了自己努力外, 更需要形成一股群體的合力。因此, 我們就十分注視和尊重人才的發現和結交。八十年代初期中期一面倡導和組建鄱陽湖詩社、鄱陽湖文學社和創辦《 鄱陽湖》 報刊, 團結和培養當地的文學愛好者, 我先後向省、市作協介紹和推薦了 1 8 位文學作者加入省市作協。與此同時, 我在海內外做了大量的文化交流, 聯合海內外朋友認知鄱陽湖文學。一面同北京和全國各省詩人發起組建中華詩詞學會, 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鼓與呼。 2 0 0 4 年我又創建一個鄱陽湖文學論壇, 論壇逐年在都昌、 新建、鄱陽等縣市開過五屆。 2 0 0 9 年我們將鄱陽湖文學組織從縣、市擴展到省會南昌, 創立了江西省鄱陽湖文學創作研究會專門委員會, 參與活動會員近百人, 有編輯、 記者、 教授、 大學生、 作家、 專家和企業家、 公務員。在省市推出了《 鄱韻》 文學專刊。如今, 鄱陽湖文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作者所認同並進行創作實踐, 可喜的是, 已經和正在產生一大批優秀作者和作品, 包括詩歌、 散文、 小小說、 短篇小說、長篇小說、 影視文學劇本和理論批評。很多作家出版了作品專集, 拍出了電影電視劇, 提高了母親湖的知名度, 產生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全球共生研究院(Institute for Global Symbiosism):
宗旨:以球為本,和恊共生
志在: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立足:當代中國人做當代事
專註:中國社會自組織力成長、聯合國改革與新世界秩序重建的哲學思考與趨零邊際成本共生社會的制度建設,推動國際社會和聯合國頒布繼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後的又一部劃時代歷史文獻——《全球共生宣言》
倡行:用「謀求自己過得好,必須也讓別人過得好」(live and let live)的「共生權思維」與「價值約定」,普惠 一種人人健康、簡約、高尚、富有尊嚴而可持續幸福的生活方式
祈福:全人類各顯神通,人人自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共襄生長,以超越權利智慧,及其自由主義、平等主義、民族主義、和諧主義,走向全球共生,實現永久和平
圖片來源:全球共生研究院
小編:Anne
讓思想者站起來,仰望星空
俯念蒼生,文信忠行,喜樂全球!
緣起共生,步步蓮花,澤披九洲,喜樂全球!
春之節,俗極而雅,代表的是,生命力的強度與高度。
全球共生研究院:祝願大家新春快樂,戊戌旺旺,共生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