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海慶新材料有限公司、重慶星月廣告公司董事長譚建旗。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6日15時15分時訊(記者 馮司宇)篤定的眼神、縝密的思考、不凡的談吐……近日,在接受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的採訪時,重慶星月廣告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建旗在談到未來繼續立足渝中區,依託廣告等優勢業務,實現企業多業態創新發展的規劃時,滿懷憧憬與自信。
而這背後,更多的是譚建旗歷經了新媒體發展的巨大衝擊後,引領公司打破困局開拓口岸媒體市場的堅韌幹勁。如何走好傳統廣告媒體的轉型路?來聽聽他的故事。
困境當前轉型不轉行 探索市場聚焦口岸媒體
成立於1997年的重慶星月廣告傳播有限公司,成長曆程並不短。作為渝中區一家以運營口岸媒體、戶外媒體為主的大型廣告文化傳媒企業,星月廣告曾先後榮獲中國戶外廣告百強企業、重慶市十強廣告企業等榮譽。
「得益於渝中區公平的營商環境,及區中介辦的大力幫扶下,到2008年的時候,星月廣告已擁有主城3萬餘平方米的戶外廣告面積,還多次被評為重慶市廣告誠信企業、渝中區重點中介服務企業。」談到公司的輝煌時刻,譚建旗言語中儘是驕傲。
但是,隨著新媒體的迅速崛起,傳統媒體面臨著不容小覷的挑戰,而這過程中遇到挫折的就有星月廣告。「以手機和網絡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大眾傳播媒體一統天下的局面。」此外,譚建旗還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為提升城市形象,主城區範圍內的戶外廣告和招牌等開展了集中專項整治,其中撤掉了大量的戶外廣告,對於星月廣告來說,這已算是不小的衝擊。
「企業發展就要敢於謀出路!」譚建旗天性有股不服輸的勁兒,他帶領團隊考察市場、做方案、尋對策,在幾番比對中,譚建旗將目光鎖定在高鐵、機場、輕軌等人們日常交通出行頻繁的場合,何不依託自有媒體傳播渠道,積極開拓口岸媒體市場呢?說做就做,譚建旗一行人利用已有資源與口碑優勢大力對接口岸媒體市場,功夫不負有心人,瞄準先機的星月廣告在口岸媒體市場上逐漸佔有一席之地。
突破「天花板」跨領域布局多個產業 不忘初心踏實前行
如今,星月廣告已經與成都鐵路文化傳媒等公司籤訂合作協議,獨家運營雲、貴、川、渝範圍內眾多優質鐵路媒體資源。不僅如此,星月廣告還積極拓展航空口岸的媒體市場,拿下了江北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的大部分廣告展位的運營權,意味著進一步拓展了廣告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星月廣告公司董事長,譚建旗還有另一個頭銜——重慶海慶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建旗笑著表示,這是他突破廣告行業「天花板」的嘗試。的確,譚建旗跨領域布局了風力發電、房產開發、土地整治等多個產業,還開展起了新裝備、複合型材料等業務。
在譚建旗看來,星月廣告能夠由單純的廣告企業轉型成為多行業組團型企業,完全得益於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目前,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和不斷被重視,民營企業家更要心無旁騖地擼起袖子加油幹,不畏困難不懼挑戰,踏踏實實沉下心去在行業裡做出自己的成就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