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很冷門的一首詩,意境很是壯美,落筆自然而有奇致

2021-01-09 逸軒悅讀

黃河自古文人墨客的最愛,面對著黃河壯麗的景色,寫下了許多不朽的篇章。雖然王維這首《渡河到清歌作》不是很出名,但其氣勢雄渾意境壯美,也是值得一讀的佳作。這首詩寫出黃河下遊的積水淼浩,波光連天,崔嵬崢嶸,黛色蔥鬱,一派廓大氣勢,顯示出王維前期山水詩歌的明朗風格。

泛舟大河裡,積水窮天涯。天波忽開拆,郡邑千萬家。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回瞻舊鄉國,渺漫連雲霞。

詩人揚帆行舟於黃河之上,浩浩蕩蕩的積水遠接天涯。開篇兩句就寫出黃河雄壯和開闊的景象。「天波忽開拆」兩句描寫水天相接處忽然裂開豁口,現出繁華的城邑萬戶千家。然後看見城市,接著是城外的農田,讀之令人如見如聞。這兩句不僅氣勢雄渾,意境壯美,而且準確捕捉住詩人坐船時特有的運動感受。

「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船繼續順流前行,又有城鎮出現,那郊野的桑麻清晰可見。這裡一方面是說明,盛唐時期人口眾多,集市經濟興盛的狀況。另一方面桑麻繁盛也構成了平原城鄉風景的一大特色。結尾詩人寫到回頭瞻望我的故鄉,只見洪波浩渺與天空之雲霞相連。此時詩人只看見河水連天,看不見故鄉了,由此抒思鄉之情,情景交融,發人遐思,言已盡而意未窮。

從思想境界看,此詩表現出來的是詩人對客觀世界的「微觀」,即在社會之外看社會,人生之外看人生,景觀之外看景觀,充分體現了王維山水詩的深邃、幽靜等特點。

相關焦點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 肖戰、那英新歌曝光,歌詞是王維、李白的兩首詩
    說起這首新歌,還是在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的節目現場曝光的,新歌曲調宛轉悠揚,很有古風餘韻,而細看作曲人,竟是劉卓,說這個名字,你我可能所知甚少,但是,如果說綜藝節目《我們的歌》,知道的人應該就多了,眾所周知,在這個綜藝節目中,肖戰、那英合唱了不少經典歌曲,比如《綠光》,比如《完美生活》,再比如《惱人的秋風》等等,而這些歌曲的編曲老師都是同一個人,他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劉卓。
  • 宋代冷門詩人的一首絕美小詩,僅憑詩尾7字,就驚豔了世人千百年
    關於「文學與生活」的關係,古人常常喜歡強調「文以載道」,就是說一首詩或者一篇文章寫得好不好,要看它的思想內容如何。如果僅僅是寫得美,但是沒有思想、沒有內容,那它就不能夠流傳很久。比如盛行於漢魏六朝詞藻華麗卻空洞膚淺的駢文、初唐文壇風靡一時的宮體詩等等。
  • 王維的一首名作,詩中有畫,最後10個字畫龍點睛
    這種充分染上感情色彩的景象組成有我之景,也將作者的情感又向前推進一步。下面介紹王維的一首名作,詩中有畫,最後10個字畫龍點睛。渭川田家唐代:王維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 都說王維是山水田園派,一首經典邊塞詩,大氣磅礴,不輸王高岑
    王維和孟浩然,被譽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而王昌齡、高適、岑參、李頎則是邊塞詩派的旗幟人物。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王維也稱得上是一位出色的邊塞詩人。王昌齡現存邊塞詩只有二十多首,李頎亦不過十首,而王維卻留有三十多首,不但數量上佔優勢,就是質量上,王維也絕對可以和這些邊塞詩大咖們一較高低。
  • 王維山水詩有多強?20個字有情有景、有靜有動,最後5字無人超越
    讀王維的詩,是一種享受。初識字的兒童讀他的詩,總能找到其中不凡的樂趣;飽讀詩書的文人墨客,也總能沉醉在那如詩如畫的意境中。王維的山水詩到底有多強?讀一讀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竹裡館》就能清楚一二。這首20字的七絕,讓我們見識了中華文字到底有多強!僅20個字,就是一幅有情有景、有聲有色、有山有水、有靜有動、有虛有實的山水畫。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兩者之間並不衝突,最重要的是你要熱愛詩歌,要是真正喜歡的話,那自然能夠從中感受到獨特的美。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
  • 詩詞|一首詩,驚豔千年
    四句小詩,句句設疑,句句作答,猶如抽蕉剝筍,剝去一層,還有一層。所以,它不僅篇法圓淨,而且在結構上也曲盡其妙。 《網師園唐詩箋》:真情發為天籟、一句一意,仍一首如一句。《寒食》唐代: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首《寒食》是韓翃的名作。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唐詩,短短20字寫出林中的美景,令人陶醉!
    本期筆者要給大家推薦的是詩佛王維晚年的一首佳作。一說到王維,大家對其也都不陌生。與詩仙李白生活在同時代的王維也倍受盛唐詩風的影響,一生所作佳作也是不少。他的詩作並沒有詩仙李白那樣的狂放不羈,也沒有詩聖杜甫那般的沉鬱悽涼,王維以他自己獨特的寫作方式,將詩與畫完美地結合到了一起。
  • 李白最唯美的一首詩,充滿了無限意境,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李白是中國眾多詩人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同時也最有影響力,作品流傳最廣泛的一位詩人,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描寫的極為深刻,也非常生動,往往只用了寥寥數語,便是營造出了一種非常高遠的意境,這也正是李白最為獨特,也是最讓大家敬佩的一個地方;讀他的詩作,不僅能夠領略到詩歌之美,同時也能被他詩作中所傳遞出來的那種氣勢所震撼
  • 王維的三首詩,孤獨的三個境界
    那個時代有「五姓七家」之分,名門太原王氏正是其中之一,而他們往往只跟同等門第的望族聯姻,出身王氏的王維,母親就是博陵崔氏。 因為母親向佛的緣故,王維的名與字「摩詰」,連在一起便是「維摩詰」,在佛家裡有「潔淨,沒有塵汙」之意。
  • 史上最難超越的一首詩,被封為「七律之冠」,今天才讀懂它的含義
    唐朝的李白、王維等詩人的七律詩,很多地方都存在重字之誤。而到了中唐時期,杜甫重新開闢了律詩的新天地,很多經典的七言律詩一時間風靡了整個唐朝。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代表杜甫水平最高的一首七律詩,這首詩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深受後人的讚揚,並且被譽為我國歷史上的「七律之冠」。這首詩完美地詮釋了「七律」的要求,可謂是教科書級別的詩作。不但詩句句押韻,而且直到今天才讀懂了它的含義。
  • 北宋著名詩僧一首夏日詩,短短28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流傳千年
    唐詩和宋詞可以說是我國古代詩海當中兩朵最璀璨的浪花,然而宋詞與唐詩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宋詞更加重視於對詩中畫意的表達。後來的學者們也是一直在找尋著其中的原因,或許是宋朝時期繪畫十分的盛行,而在哪個朝代許多知名的詩人都是兼顧著繪畫,這兩種身份的同時存在,也就造就了現如今的這個局面。所以宋代題畫詩也就變得越來越多,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篇,就是來自宋代詩人道潛詩人筆下的一首題畫詩。
  • 品讀戴望舒的一首詩,意境深遠,不愧為讀者深愛的雨巷詩人
    前路漫漫、人海茫茫,最痛苦的時候卻無人訴說,遊子的心又有誰懂。還記得,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更慨嘆,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下面品讀戴望舒的一首詩,意境深遠,不愧為讀者深愛的雨巷詩人,把遊子的思念抒發到刻骨銘心。《遊子謠》作者:戴望舒海上微風起來的時候,暗水上開遍青色的薔薇。遊子的家園呢?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這組詩一共有四首,這是其中的第二首,也是寫得最好的一首,當時黃庭堅晚年回到故鄉江西修水隱居,過著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所以這首詩只是一首很普通的作品,詩人只不過是信手拈來,但是同樣寫出了新意
  • 女道士戀上一僧人,寫下一首詩,最後一句卻成愛情的至理名言!
    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詩壇,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一眾男詩人外,也有少數享受盛名的女詩人。比如,名列「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的李冶。雖然她自小就顯露詩才,不過她的盛名離不開另一個身份,即女道士。準確來說,是她成為女道士後的罕見社交能力。
  • 唐朝冷門詩人冷門詩,短短四句,美得令人嚮往
    司空曙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有「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喜外弟盧綸見宿》)「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雲陽館與韓紳宿別》)等名句流傳。今天分享的這首詩,雖然冷門,但寫得很美,語句近乎淺白,意境靜謐優美。時隔多年,也成為我們很多人內心深處一種遙不可及的嚮往和期待。
  • 蘇軾最有趣味的一首詩,順著讀是日出,倒著讀是日落,妙不可言!
    歷代雖說湧現出了很多詩詞大咖,但是其中有一個人很特別,他不是帝王將相,卻被後人稱作「千古一帝,千古一相」,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 公元1071年,蘇軾與王安石產生了意見分歧,蘇軾主動提出了離開京城這個想法,王安石自然是欣然應允,就打發蘇軾前往杭州做官。由於蘇軾對佛家禪宗思想極為感興趣,自然遇到廟宇都會流連一番。就在蘇軾路過金山寺的時候,就曾上去遊玩,從而寫下了他人生當中最奇特的一首詩《題金山寺》: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 詩佛王維為什麼能在仕途中超脫出來 寫下這麼富有禪意的詩歌呢?
    山林中的生活自由自在,每當有了興致,詩人便一個人信步閒遊,那種逍遙無礙的意趣,不必說與外人,最適合自己細細體會。雖然有山林的美景相伴,但是詩人用了「獨」「空自」等詞,乍一看意境太過孤獨了,但若仔細品味,我們就能感受到文字中沉靜安寧的力量。正是詩人擁有清靜的心境,才敢於遠離喧囂和熱鬧,從而獲得獨處中特別的樂趣,即「勝事」。那麼詩人感知的是怎樣的勝事呢?
  • 王維哭孟浩然: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洲
    王維與孟浩然一見傾心,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從此以後就是鐵兄弟了。當時王維經常召集一些文人,一些詩人在一起雅聚,當然是寫詩。孟浩然當然是被邀請的貴賓了,這一次他們不是來一人寫一首玩,而是要來進行聯句。所謂「聯句」是詩歌創作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不是我寫一首完整的,你寫兩句,他寫兩句,當然有的時候不止兩句,寫四句,五句,六句的都有。但是以寫兩句這個情況最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