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三首詩,孤獨的三個境界

2021-01-14 騰訊網

一份有良知的心學微刊

文 | 上官小酒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公元721年,大唐長安的岐王府的歌舞之間,玉真公主見一彈琴的清雅少年,問岐王:

「他是誰?」

「一個懂樂的人。」

琴音停,公主看向他:「這是什麼曲子?」

少年答:「《鬱輪袍》。」

在長安城裡,玉真公主從未聽過這樣的音樂,而接下來,岐王讓他遞來詩文,看完,公主眼睛一亮,說:「如果這次科舉你取得解元,我定會全力舉薦你。」

那年,二十一歲就中了解元的王維,寫下「新豐美酒鬥十千,系馬高樓垂柳邊」。

那年,他嚮往邊塞,因為繁華他已經有了。

那年,他還不知,自己會經歷人生無數的孤獨,會喜歡寫詩用「空」字,會被後世譽為「詩佛」。

讀過王維的這三首詩才明白,總是有些孤獨被放在那裡,處好了,人就通透了。

孤獨,是惜音

武則天長安元年,蒲州的一所大宅裡,所有人都在等著產房裡的一聲嬰兒啼哭。

在這個孩子尚未降生之前,便註定了將擁有不平凡的人生。

那個時代有「五姓七家」之分,名門太原王氏正是其中之一,而他們往往只跟同等門第的望族聯姻,出身王氏的王維,母親就是博陵崔氏。

因為母親向佛的緣故,王維的名與字「摩詰」,連在一起便是「維摩詰」,在佛家裡有「潔淨,沒有塵汙」之意。

朦朧中,似給他畫上了人生的底色。

這個家的祖父曾是朝廷樂官,在摩詰很小的時候,就教習他琵琶,加上超強的音樂天賦,長到少年時便以一手琵琶曲名動京城。

而他的父親尤其喜愛詩文,於是便親自指導功課;

母親擅長作畫,從小耳濡目染之下,王維的一筆水墨畫練得超然絕群。

這樣的王維,一出生便身帶貴族氣質,《集異記》中說他:「妙年潔白,風姿都美。」

兼具音樂和文學的造詣,想來見過他的人,也一定會被這如夏花般絢爛的光芒吸引。

等到二十一歲,中了解元後,王維被任命為太樂丞。

他的日常主要負責皇家音樂和舞蹈,但是,命運就是沒有任何安排的,在看似一帆風順中來一道急轉颶風。

王維這原本跟朝政沒什麼瓜葛的工作,卻因為在彩排獅子舞的時候,私自看伶人舞黃獅子而獲罪,因為「黃」,是皇家專用。

總之,王維的仕途就這麼莫名其妙地迎來了第一個滅頂之災,他被貶了,去當了個濟州司倉參軍。

在這段驟然跌到谷底的日子裡,他本以為沒有比這慘更痛的時候,妻子卻因難產而死。

他對仕途,懷疑了,他對紅塵,心灰了。

在王維臨近三十歲的時候,頃刻間,孑然一人,他的孤獨,是失去。

不像旁的文人那樣,會將悵然的愛恨融入詩詞,在王維流傳的名句中,似乎也難尋關於他感情的蹤跡,但他有一首名詩,叫《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往後餘生,王維沒再娶妻,獨身至老,因為有過最好的知音,而無需再去尋覓。

《相思》裡,讀來是朦朧的初遇,細想,卻是深刻的孤獨,「願君多採擷」,就是願君多多珍惜,不要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

孤獨,是治癒

被貶官的王維,一直等到唐玄宗泰山封禪,大赦天下的時候,才終於有回到長安的機會。

這時的當朝宰相張九齡,非常賞識王維,遂任命他為右拾遺,接著又提拔至監察御史,並讓他出使涼州,擔任河西節度幕判官。

從少年時便嚮往的塞外,兜兜轉轉,終是抵達了。

也是在那裡,真正觸及之後,王維寫下了千古名詩《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所見即所思,會看到「孤煙」的人,內心也是孤獨的吧。

從前的王維,寫「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而如今,他說「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兄弟,現在多喝幾杯吧,不然到了塞外,喝酒也就喝了個寂寞。

生活就像一個奇妙的上帝之手,輕輕撥動,讓王維從長安的絢麗,望到了大漠的孤煙。

在極盡的遼闊中,他發現,有些孤獨被放在那裡,是有它的意義。

天寶十五年,張九齡被逼走,奸相亂政,叛軍動地而來,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淪陷。

來不及出逃的王維,留在長安被迫出任偽職。

直到戰亂平息,等著他的就是鋃鐺入獄。

再一次的滅頂之災,這回,王維因為當初被俘期間寫的一首《凝碧池》,表達了思念李唐的悲傷,加上弟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級為兄贖罪,才終於逃過一劫。

人的性格與氣質,終究與他的境遇相關。

遇到什麼樣的人,經歷什麼樣的事。這些冥冥之中,都把王維的心境,打磨得有了自我癒合的能力。

孤獨,是從心

經過跌宕的人生旅途後,王維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不是炫目的光芒,而是回歸到兒時聽著母親禮佛時的安靜。

大隱隱於朝堂,他的官位反而越當越高,到了尚書右丞,所以後來人也稱王維為「王右丞」。

而他業餘的愛好,就是倒騰自己的輞川別業,輞川有盛景二十處,他就挨個地方作詩,在他所到之處,看到最多的是「空山不見人」、「獨坐幽篁裡」、「澗戶寂無人」。

他似乎更加孤獨了,但是,並沒有不快樂。

反而,有種舒服的從心。

這是怎麼做到的?

在《終南別業》裡,王維寫出了他最高級的人生境界: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他曾經嚮往繁華,晚年來才安家南山。

興致來的時候,就一個人獨自去旅行,有快樂的事也自己陶醉。

一個人在山間信步時,走到溪水盡頭無路可走了,那就坐下來看天上的雲吧,遇到人就聊兩句,一切都剛剛好的樣子。

這首詩裡寫的生活聽起來很孤單,但這正是王維與自己內心平和相處的狀態,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

我們會常常因為在乎外界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的聲音。

其實,回歸到一個人的時候,才知道想要的是什麼,真正的快樂是什麼。花時間與自己獨處,因為,那是我們最重要的自己。

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所以,當讀到王維的詩時,哪怕身處喧囂,依然能內心平靜,他有「深林」,有「青苔」,所謂心曠神怡,就是能將人置於空然的世界裡。

從前的王維,看天地,看眾生,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而今時過境遷,他發現一個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自己,關注到自己,人在宇宙中確實是渺小如微塵的,我們總是身處孤獨,但獨處卻不是壞事。

如果沒有知交,那便獨自前行;

與其觸景傷情,不如尋找治癒自己的方式;

聽從內心,心境不同,所遇見的風景也不同。

王維的這份坦蕩和愜意,是安靜而富有生機的,他去掉了俗務、角色、官位,他找到了跟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也讓後來人從他的詩文裡,參悟著他們自己的方式。

想來,這也是王維這樣的詩人之所以名垂千古的緣由,與君共賞。

《江南煙雨》圖片來源 | 《清平樂》劇照

相關焦點

  • 王維的這首送別詩,只有短短28個字,最後兩句很難被超越
    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送別詩,只有短短28個字,卻稱得上唐詩中的精品,最後兩句很難被超越。《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解讀此詩之前,先大致了解一下王維的才華。王維是名副其實的學霸,科舉考試對他來說非常簡單,幾乎沒費多大心思,就在三十歲時蟾宮折桂,被唐玄宗欽點為狀元。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 肖戰、那英新歌曝光,歌詞是王維、李白的兩首詩
    說起這首新歌,還是在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的節目現場曝光的,新歌曲調宛轉悠揚,很有古風餘韻,而細看作曲人,竟是劉卓,說這個名字,你我可能所知甚少,但是,如果說綜藝節目《我們的歌》,知道的人應該就多了,眾所周知,在這個綜藝節目中,肖戰、那英合唱了不少經典歌曲,比如《綠光》,比如《完美生活》,再比如《惱人的秋風》等等,而這些歌曲的編曲老師都是同一個人,他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劉卓。
  • 王維很冷門的一首詩,意境很是壯美,落筆自然而有奇致
    雖然王維這首《渡河到清歌作》不是很出名,但其氣勢雄渾意境壯美,也是值得一讀的佳作。這首詩寫出黃河下遊的積水淼浩,波光連天,崔嵬崢嶸,黛色蔥鬱,一派廓大氣勢,顯示出王維前期山水詩歌的明朗風格。泛舟大河裡,積水窮天涯。天波忽開拆,郡邑千萬家。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回瞻舊鄉國,渺漫連雲霞。詩人揚帆行舟於黃河之上,浩浩蕩蕩的積水遠接天涯。開篇兩句就寫出黃河雄壯和開闊的景象。
  • 唐詩三百首最沒有內容的一首律詩,詩人間唱和岑參秒殺杜甫王維
    這首詩就是詩人之間的唱和,所描寫的內容也不過是上早朝的一些事情而已,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且看: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花迎劍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這首唐詩是詩人之間的一首和詩,作者是岑參,這首詩題目是《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 王維山水詩有多強?20個字有情有景、有靜有動,最後5字無人超越
    讀王維的詩,是一種享受。初識字的兒童讀他的詩,總能找到其中不凡的樂趣;飽讀詩書的文人墨客,也總能沉醉在那如詩如畫的意境中。王維的山水詩到底有多強?讀一讀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竹裡館》就能清楚一二。這首20字的七絕,讓我們見識了中華文字到底有多強!僅20個字,就是一幅有情有景、有聲有色、有山有水、有靜有動、有虛有實的山水畫。
  • 詩佛王維的五首最有名的禪詩!帶你領悟人生的天機!
    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他的詩中往往有很濃厚的佛教意識。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好玩的國學精選王維的五首禪詩,和讀者朋友一起領略那禪宗自空即自性的境界。1、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 岑參很孤獨的兩首七言絕句,一首比一首更孤獨,讀來讓人肝腸寸斷
    盛唐詩壇百花齊放,這一時期誕生了無數了不起的大詩人,像李白、杜甫、王昌齡、王維等等,那都是當時的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而岑參的才華,也是可以與這些詩人相媲美,他的詩同樣清新脫俗,除了邊塞之外,他還寫過很多的思鄉之作,以及詠物詩,所以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是很多,而且每一首都別具一格,以這兩首《山房春事二首》來說,那就是難得的佳作。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遊蜂亂入房。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唐詩,短短20字寫出林中的美景,令人陶醉!
    北宋大文豪蘇軾就曾對王維的詩有過如此讚譽「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以至於後人皆稱其作品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了。王維雖然在晚年做到了尚書右丞,不過他的仕途路可不平坦。如眾多詩人一樣,王維一生也多次被貶。尤其是他中年之後一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在此期間的王維寫下多首膾炙人口的山水田園詩作。
  • 詠蟬最著名的三首詩,託物言志,篇篇經典又各有千秋,為詩中傑作
    詩人也愛蟬,在唐朝,有三首著名的詠蟬詩,被譽為「詠蟬三絕」,一首是初唐虞世南的《蟬》;一首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的《在獄詠蟬》;還有一首是晚唐李商隱的《蟬》,三首詩都是託物言志,卻立意不同,各有千秋,但都堪稱詠物詩的傑作,歷來為後世好評。清代文人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道:「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
  • 詩佛王維為什麼能在仕途中超脫出來 寫下這麼富有禪意的詩歌呢?
    他就是王維,他講述的那段修行生活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詩境賞析「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這首詩在起始兩句便道出了詩人隱居奉佛的生活狀態。
  • 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何禪意,蘊含什麼哲理?
    王維是盛唐的三大詩人之一,提起他可謂是老少皆知,王維現存的詩作有400多首,並且有很多都列入教科書作為必背詩歌,其中《終南別業》是王維最著名的詩歌之一,這首詩的禪意體現得非常充分,其背後的道理更加令人深思,僅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便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學。
  • 蘇軾的三首詩,首首經典,微小的虛名薄利,又怎值得為之奔波
    蘇軾的三首詩,首首經典,微小的虛名薄利,又怎值得為之奔波。大家好,我是小編木婉,專注給大家分享書中的好段、好句、好詩,並加以解釋,有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你們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1.「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
  •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這首詩整篇突出一個「獨」字。愛喝酒的人一般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願意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裡積鬱已久的話傾吐出來。尤其是當美景良辰,月下花間,更希望有親近的伴侶和自己一起分享風景的優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恰恰就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無處可說,只好與明月和自己的身影為伴。【原文】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山居秋暝》:高中學過王維的經典古詩,今天3個字讀懂詩佛之心
    這是王維《山居秋暝》的全文,也是我們高中時代必須背誦的一首古詩。雖然時光荏苒,過去了許多年,但詩情畫意長久地印記在我們的心中。尤其是詩歌當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不光勾勒出了美麗的境界,還讓我們真正意識到了什麼叫做詩中有畫。王維被譽為詩佛,在現實當中受到挫折之後,佛學安慰了他那一顆疲憊的內心。在40歲之後,王維更多的時間都是在山裡之中度過的。
  • 劉宏偉律師談「參禪三重境界」
    「參禪三重境界」是佛經和教科書都有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只是山。但劉宏偉律師對該「三重境界」有了更深的頓悟:  一重境界「見山是山」這是執著的境界,也就是一般參禪的凡人的境界,這時我們沒有破除世俗的局限,也就是感官的認識。劉宏偉律師認為要「更上一層樓」,必須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
  • 王維哭孟浩然: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洲
    因為王維公務在身,所以當地的官員當然就出來接待他了。王維看到其中有一位頭髮花白的長者,在王維的詩歌裡面他用了三個字來形容這位長者叫「襄陽老」。他對這位襄陽老說我有個好朋友叫孟浩然,他是寫詩的,他就是你們襄陽本地人,我很想去見見他,但是我又不知道他家住在哪裡,等一會兒希望你派個人帶帶路,我們一起過去。
  • 王維年輕時的詩作,盡顯狀元才華,最後10個字,更是意氣風發
    可是彈指間,幾十個春秋悄然無聲便隨風而逝。辛棄疾褪去了尖銳,王安石也淡泊了名利。上饒的瓢泉經常有一位白髮老翁與漁樵相伴,江寧的鐘山腳下更是不時聽見有人輕吟笑談。下面介紹王維年輕時的詩作,盡顯狀元才華,最後10個字,更是意氣風發,與晚年隱居的摩詰居士判若兩人。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唐代:王維天官動將星,漢上柳條青。萬裡鳴刁鬥,三軍出井陘。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 《節婦吟》的三個誤區,張籍這首詩,你真的讀懂了嗎?
    但如果我說他是韓愈那首「天街小雨潤如酥」詩裡的「張十八員外」,你是否能記起他來?沒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張籍。雖然張籍有幸在韓愈的詩中客串了一個角色,但他本人留下的詩作卻是少得可憐。出名的更是沒有。那首:「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其實也是他的作品。詩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遊子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 王維詩詞中出現最多的一個字,完美契合了「詩佛」稱號!
    王維,字摩詰,唐朝山水田園派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作為盛唐詩人的代表人物,流傳下來的詩篇有四百多首。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的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