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月24日,劉曉娜的媽媽手術過後剛剛從重症監護室轉出來,母女倆終於可以住在一個病房裡了。亞心網記者 張萬德 攝
亞心網訊(記者 餘夢凡)1月26日,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臟腹腔鏡外科一間病房內,兩張病床被帘子從中隔開,左邊是29歲的劉曉娜,右邊是她51歲的母親丁新芝,她們的身上有一處同樣大的刀口——5天前,劉曉娜60%的肝臟被移植到了母親的身體中。
劉曉娜和母親丁新芝是奎屯人,3個月前,就在她和未婚夫計劃結婚時,丁新芝突發肝硬化,劉曉娜推遲了婚期,從廣州辭職趕回新疆,割肝救母。1月22日,母女二人成功地進行了肝移植手術。
女兒辭職從廣州趕回新疆
我不能等,我媽等不起
昨天,是劉曉娜手術後第一次下床,她坐在靠椅中,身體上還插著管子,動一下會「呲」地咧一下嘴,但精神看上去很好。對面病房的病友把房門推開了一道小縫,遠遠地打了聲招呼:「你都下床了,真堅強。」她笑著回應:「嗯,今天好多了。」
看到母親沒什麼精神,她又開玩笑說,「媽,我都好了,就快出院了啊,你好好養著。」
丁新芝是新疆捲菸廠退休工人。在劉曉娜9歲時,她和丈夫離婚,獨自將女兒帶大。幾年前,劉曉娜和男朋友一起到廣州打拼。
去年10月,丁新芝感到身體不適,容易疲憊,吃不下飯,經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診斷後確診為原發性膽汁肝硬化。
「那天我打電話問我媽身體怎麼樣時,她正好在醫院做檢查,知道媽媽的病情後,我很快辭職,回到了烏魯木齊。」劉曉娜說。
通過和醫生的交談,劉曉娜得知,媽媽的病惟一有效的治療手段就是肝移植,而如果想要換肝,要麼等待肝源,要麼選擇親人捐肝。隨後,劉曉娜瞞著母親接受了一系列捐肝前的檢查,「幸好幸好,我符合條件可以捐。」劉曉娜說。
就這樣,劉曉娜做了兩手準備,她一邊在醫院照顧媽媽等待肝源,一邊隨時準備接受捐肝手術。
通常肝硬化患者會經歷一段較長時間的發病,而丁新芝的病情惡化得很快,住院後不久,一度出現昏迷,「在這期間,我媽的一位病友突發肝硬化出血去世,我很害怕,不敢再等了,我媽等不起。」劉曉娜說。
在劉曉娜的QQ上,有十幾個有關肝移植的群。在術前準備的日子裡,她每天都跟全國各地的捐肝者聊天,了解捐肝的知識。
「其實,我也害怕啊,多學點醫學常識,多聽聽別人的故事,自己心裡有點底。」劉曉娜說,每當她遇到不明白的就會泡在醫生辦公室裡,術前醫生找她談話,曾開玩笑地跟她說,「你都知道了,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身材偏胖的劉曉娜,術前被懷疑可能有脂肪肝。「我從小到大就沒瘦過。」劉曉娜說,但醫生說了這話後,她便開始減肥。她看過「暴走媽媽」的新聞,那需要大量的鍛鍊,可丁新芝身邊離不開人,劉曉娜只能控制飲食。「晚飯是絕對不吃了,早晨和中午飯也有意識吃得少一些,有時候餓得我頭都暈。」
直到術前,她靠節食瘦了4公斤,「你說,我那陣天天忙前忙後,怎麼才瘦這麼點?」劉曉娜說。
一再叮囑公證員「動作快一點」
拍拍媽媽的肩「快籤吧」
相比減肥,勸說母親同意自己移植肝,才是最難辦的。
「一開始,無論我說什麼,媽媽都不肯同意用我的肝。她說割肝的風險太大了,我的人生路還很長,就算等不到肝源,耽誤了治療,也不能讓我割肝給她。」劉曉娜說。「自從爸媽離婚,我媽就一個人拉扯我長大,她還要照顧老年痴呆的姥爺和癱瘓的姥姥。我媽太不容易。如果失去了她,我到哪兒再去找一個媽媽呢。」
「換了肝,明年這個時候我們一家人還能好好生活,你看網上的這些捐肝成功的例子,活得最短的那個都有15年呢。」這樣類似的話,劉曉娜不知道給母親說了多少遍。為了說服丁新芝接受移植自己的肝,她把網上能搜索的肝移植的醫學知識,捐獻者故事還有照片,一遍遍地給母親翻看。
在說服母親的過程中,劉曉娜沒少擔心生氣,也背著母親哭過很多次。「我們倆都是背著彼此悄悄哭,我都記不清我哭了多少次,她不同意我割肝我會哭,擔心她熬不過去我也哭。但我知道,我一定能把她說通。」
割肝前,需要丁新芝在公證書上簽字。劉曉娜在病房門口跟公證員叮囑:「進去動作快一點。」一行人進了門,丁新芝拿著公證書遲遲不肯下筆。看著丁新芝一臉猶豫的神情,劉曉娜催促媽媽:「快一點,人家公證員還要到別的病房去呢。」
丁新芝在籤字前,盯著劉曉娜問了一句:「我真籤了。」看著母親還是不肯動手,劉曉娜拍了拍媽媽的肩,「籤吧,籤吧。」劉曉娜說,自從籤字後,她再沒有敢跟母親談起這方面的話題,「我怕她再後悔。」
為了給丁新芝寬心,劉曉娜一直瞞著要割百分之六十的肝給母親的事情,「我跟她說『就割一點點給你』。」
手術前那整晚,她一晚沒睡
不捨得她冒險也捨不得丟下她
「媽,做完手術你就好了,我們一家就能好好過年了。」手術前一天,劉曉娜安慰著母親,母親笑呵呵地應著。很長一段時間,她沒再多說什麼,母親也總是長時間沉思。
1月22日7時30分,劉曉娜和母親沒有一句對話,先後被推進了手術室,將近12個小時後,手術順利結束。據護士介紹,嘴裡插著胃管和氧氣管的劉曉娜在重症監護室中清醒過來,第一句話是:「我媽咋樣了?」另一張病床上的丁新芝清醒後也在找女兒。
手術後的第三天,丁新芝才從重症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這讓劉曉娜焦急等待了兩天。在病床間的帘子拉開時,劉曉娜將頭轉向母親,說,「媽,你瘦了。」聽到女兒的聲音,幾乎動彈不得的丁新芝努力將頭轉到女兒一側,劉曉娜連忙說:「媽你別動,小心傷口出血。」
這幾天,丁新芝仍處於虛弱的狀態。談起女兒,她只說了一句「她是我的好女兒」就無法再繼續,眼淚不停地流,她說,她從來都沒想過要用女兒的肝,哪怕是最後等不到肝源,哪怕會為此離開這個世界,她也絕不會考慮用女兒的肝來換自己的命。
「我的女兒是偉大的,如果沒有她,我就真的完了。」丁新芝說,手術前那整晚,她一晚沒睡,「我捨不得讓她冒這個險,可是也不忍心就這麼撒手,讓她沒了媽。」
還有不到幾天就要迎來春節了,母女對這個春節有著特別的期盼。劉曉娜說:「我的新年願望是希望媽媽健康平安,活到100歲。」丁新芝的新年願望則是希望自己和女兒能夠早日康復:「我得快點好起來,曉娜愛吃肉,尤其是我做的清燉羊肉,我要天天做給她吃,給她好好補一補。」
「媽媽在,家就還在」
其實我是一個幸運的人
「經歷了這件事,我打心裡敬佩她,換做是我,也未必能作出這樣的決定。」劉曉娜的未婚夫丁軍義說。
32歲的丁軍義和劉曉娜相識14年,原本打算去年底結婚,對於劉曉娜給母親移植肝的決定,丁軍義最初並不同意,但詳細了解相關知識後,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支持,並於兩個月前辭職,回烏魯木齊照顧女友和未來的丈母娘。
「曉娜說,曾有護士偷偷告訴她,很多肝移植的家庭最後都散了,我讓她告訴那位護士,她一定會收到我們的結婚請柬。」丁軍義說。
肝臟腹腔鏡外科主任醫師邰沁文說:「對丁新芝來說,肝移植是最優選擇,母女目前恢復良好,如果順利,再有兩周就能出院了。」
「我們常見的是父母給子女捐肝,據我所了解,子女給父母捐肝的例子很少。」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自治區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溫浩說,讓人遺憾的是,由於對捐肝的知識和風險了解不夠,很多人最終不願意捐肝。
據了解,考慮到丁新芝母女家庭經濟狀況,院方決定待她們出院後,將提供免費住宿供母女二人休養一個月,同時醫院還會解決此次手術醫保報銷之外的費用。
「其實我是一個幸運的人,起碼我還有機會能夠救我的媽媽。」劉曉娜說,對她來說只是失去了一部分肝而已,但對媽媽來說卻是一次重生。「作為女兒,我對這個家要有擔當,媽媽在,家就還在。」
術後,有病友跟劉曉娜聊天說過:「人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心肝,現在你的肝真的在媽媽身上了。」「我本來就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劉曉娜一臉驕傲地說。丁新芝看著女兒,同樣是滿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