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割60%肝臟移植給母親 推婚期辭職救母(圖)

2020-11-30 騰訊網

圖為1月24日,劉曉娜的媽媽手術過後剛剛從重症監護室轉出來,母女倆終於可以住在一個病房裡了。亞心網記者 張萬德 攝

亞心網訊(記者 餘夢凡)1月26日,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臟腹腔鏡外科一間病房內,兩張病床被帘子從中隔開,左邊是29歲的劉曉娜,右邊是她51歲的母親丁新芝,她們的身上有一處同樣大的刀口——5天前,劉曉娜60%的肝臟被移植到了母親的身體中。

劉曉娜和母親丁新芝是奎屯人,3個月前,就在她和未婚夫計劃結婚時,丁新芝突發肝硬化,劉曉娜推遲了婚期,從廣州辭職趕回新疆,割肝救母。1月22日,母女二人成功地進行了肝移植手術。

女兒辭職從廣州趕回新疆

我不能等,我媽等不起

昨天,是劉曉娜手術後第一次下床,她坐在靠椅中,身體上還插著管子,動一下會「呲」地咧一下嘴,但精神看上去很好。對面病房的病友把房門推開了一道小縫,遠遠地打了聲招呼:「你都下床了,真堅強。」她笑著回應:「嗯,今天好多了。」

看到母親沒什麼精神,她又開玩笑說,「媽,我都好了,就快出院了啊,你好好養著。」

丁新芝是新疆捲菸廠退休工人。在劉曉娜9歲時,她和丈夫離婚,獨自將女兒帶大。幾年前,劉曉娜和男朋友一起到廣州打拼。

去年10月,丁新芝感到身體不適,容易疲憊,吃不下飯,經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診斷後確診為原發性膽汁肝硬化。

「那天我打電話問我媽身體怎麼樣時,她正好在醫院做檢查,知道媽媽的病情後,我很快辭職,回到了烏魯木齊。」劉曉娜說。

通過和醫生的交談,劉曉娜得知,媽媽的病惟一有效的治療手段就是肝移植,而如果想要換肝,要麼等待肝源,要麼選擇親人捐肝。隨後,劉曉娜瞞著母親接受了一系列捐肝前的檢查,「幸好幸好,我符合條件可以捐。」劉曉娜說。

就這樣,劉曉娜做了兩手準備,她一邊在醫院照顧媽媽等待肝源,一邊隨時準備接受捐肝手術。

通常肝硬化患者會經歷一段較長時間的發病,而丁新芝的病情惡化得很快,住院後不久,一度出現昏迷,「在這期間,我媽的一位病友突發肝硬化出血去世,我很害怕,不敢再等了,我媽等不起。」劉曉娜說。

在劉曉娜的QQ上,有十幾個有關肝移植的群。在術前準備的日子裡,她每天都跟全國各地的捐肝者聊天,了解捐肝的知識。

「其實,我也害怕啊,多學點醫學常識,多聽聽別人的故事,自己心裡有點底。」劉曉娜說,每當她遇到不明白的就會泡在醫生辦公室裡,術前醫生找她談話,曾開玩笑地跟她說,「你都知道了,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身材偏胖的劉曉娜,術前被懷疑可能有脂肪肝。「我從小到大就沒瘦過。」劉曉娜說,但醫生說了這話後,她便開始減肥。她看過「暴走媽媽」的新聞,那需要大量的鍛鍊,可丁新芝身邊離不開人,劉曉娜只能控制飲食。「晚飯是絕對不吃了,早晨和中午飯也有意識吃得少一些,有時候餓得我頭都暈。」

直到術前,她靠節食瘦了4公斤,「你說,我那陣天天忙前忙後,怎麼才瘦這麼點?」劉曉娜說。

一再叮囑公證員「動作快一點」

拍拍媽媽的肩「快籤吧」

相比減肥,勸說母親同意自己移植肝,才是最難辦的。

「一開始,無論我說什麼,媽媽都不肯同意用我的肝。她說割肝的風險太大了,我的人生路還很長,就算等不到肝源,耽誤了治療,也不能讓我割肝給她。」劉曉娜說。「自從爸媽離婚,我媽就一個人拉扯我長大,她還要照顧老年痴呆的姥爺和癱瘓的姥姥。我媽太不容易。如果失去了她,我到哪兒再去找一個媽媽呢。」

「換了肝,明年這個時候我們一家人還能好好生活,你看網上的這些捐肝成功的例子,活得最短的那個都有15年呢。」這樣類似的話,劉曉娜不知道給母親說了多少遍。為了說服丁新芝接受移植自己的肝,她把網上能搜索的肝移植的醫學知識,捐獻者故事還有照片,一遍遍地給母親翻看。

在說服母親的過程中,劉曉娜沒少擔心生氣,也背著母親哭過很多次。「我們倆都是背著彼此悄悄哭,我都記不清我哭了多少次,她不同意我割肝我會哭,擔心她熬不過去我也哭。但我知道,我一定能把她說通。」

割肝前,需要丁新芝在公證書上簽字。劉曉娜在病房門口跟公證員叮囑:「進去動作快一點。」一行人進了門,丁新芝拿著公證書遲遲不肯下筆。看著丁新芝一臉猶豫的神情,劉曉娜催促媽媽:「快一點,人家公證員還要到別的病房去呢。」

丁新芝在籤字前,盯著劉曉娜問了一句:「我真籤了。」看著母親還是不肯動手,劉曉娜拍了拍媽媽的肩,「籤吧,籤吧。」劉曉娜說,自從籤字後,她再沒有敢跟母親談起這方面的話題,「我怕她再後悔。」

為了給丁新芝寬心,劉曉娜一直瞞著要割百分之六十的肝給母親的事情,「我跟她說『就割一點點給你』。」

手術前那整晚,她一晚沒睡

不捨得她冒險也捨不得丟下她

「媽,做完手術你就好了,我們一家就能好好過年了。」手術前一天,劉曉娜安慰著母親,母親笑呵呵地應著。很長一段時間,她沒再多說什麼,母親也總是長時間沉思。

1月22日7時30分,劉曉娜和母親沒有一句對話,先後被推進了手術室,將近12個小時後,手術順利結束。據護士介紹,嘴裡插著胃管和氧氣管的劉曉娜在重症監護室中清醒過來,第一句話是:「我媽咋樣了?」另一張病床上的丁新芝清醒後也在找女兒。

手術後的第三天,丁新芝才從重症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這讓劉曉娜焦急等待了兩天。在病床間的帘子拉開時,劉曉娜將頭轉向母親,說,「媽,你瘦了。」聽到女兒的聲音,幾乎動彈不得的丁新芝努力將頭轉到女兒一側,劉曉娜連忙說:「媽你別動,小心傷口出血。」

這幾天,丁新芝仍處於虛弱的狀態。談起女兒,她只說了一句「她是我的好女兒」就無法再繼續,眼淚不停地流,她說,她從來都沒想過要用女兒的肝,哪怕是最後等不到肝源,哪怕會為此離開這個世界,她也絕不會考慮用女兒的肝來換自己的命。

「我的女兒是偉大的,如果沒有她,我就真的完了。」丁新芝說,手術前那整晚,她一晚沒睡,「我捨不得讓她冒這個險,可是也不忍心就這麼撒手,讓她沒了媽。」

還有不到幾天就要迎來春節了,母女對這個春節有著特別的期盼。劉曉娜說:「我的新年願望是希望媽媽健康平安,活到100歲。」丁新芝的新年願望則是希望自己和女兒能夠早日康復:「我得快點好起來,曉娜愛吃肉,尤其是我做的清燉羊肉,我要天天做給她吃,給她好好補一補。」

「媽媽在,家就還在」

其實我是一個幸運的人

「經歷了這件事,我打心裡敬佩她,換做是我,也未必能作出這樣的決定。」劉曉娜的未婚夫丁軍義說。

32歲的丁軍義和劉曉娜相識14年,原本打算去年底結婚,對於劉曉娜給母親移植肝的決定,丁軍義最初並不同意,但詳細了解相關知識後,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支持,並於兩個月前辭職,回烏魯木齊照顧女友和未來的丈母娘。

「曉娜說,曾有護士偷偷告訴她,很多肝移植的家庭最後都散了,我讓她告訴那位護士,她一定會收到我們的結婚請柬。」丁軍義說。

肝臟腹腔鏡外科主任醫師邰沁文說:「對丁新芝來說,肝移植是最優選擇,母女目前恢復良好,如果順利,再有兩周就能出院了。」

「我們常見的是父母給子女捐肝,據我所了解,子女給父母捐肝的例子很少。」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自治區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溫浩說,讓人遺憾的是,由於對捐肝的知識和風險了解不夠,很多人最終不願意捐肝。

據了解,考慮到丁新芝母女家庭經濟狀況,院方決定待她們出院後,將提供免費住宿供母女二人休養一個月,同時醫院還會解決此次手術醫保報銷之外的費用。

「其實我是一個幸運的人,起碼我還有機會能夠救我的媽媽。」劉曉娜說,對她來說只是失去了一部分肝而已,但對媽媽來說卻是一次重生。「作為女兒,我對這個家要有擔當,媽媽在,家就還在。」

術後,有病友跟劉曉娜聊天說過:「人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心肝,現在你的肝真的在媽媽身上了。」「我本來就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劉曉娜一臉驕傲地說。丁新芝看著女兒,同樣是滿臉幸福。

相關焦點

  • 51歲母親割肝救女:能給你第一次生命就能給第二次
    肝臟移植手術之後,母女倆在同一間病房內     「救!無論如何也要救!哪怕把俺的命拿去都中……」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病房內,51歲的張粉玲緊緊地抓著女兒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表達著自己的決心。看著病床上女兒痛苦的樣子,張粉玲的淚水不禁落下。作為一個母親,最痛苦的莫過於看著孩子受苦,自己卻沒辦法替她承受!
  • 父女之愛定勝天 女大學生為救父捐出55%肝臟
    當時,醫院已經向晶晶的母親下達了兩次病危通知書。5月9日,黃昌光的手機又響起了女兒獨有的簡訊提示音,但他此時卻沒有時間和力氣,給女兒回一個字。         也許是父女之間微妙的心靈感應,正在學校複習,準備報考研究生的晶晶,見爸爸總是不回信息,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於是,晶晶當即放下書本趕回了南昌。見到憔悴、虛弱的父親時,她背過身去拭淚。晶晶默默地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救爸爸!
  • 肝臟移植後平安誕下兩個孩子!專家:肝移植後生二胎的真不多
    2012年,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進行了肝臟移植手術後,2015年剖腹產一男嬰。時隔5年多,在2021年年初,孟女士又誕下了自己的二胎寶寶!對於人們關於肝移植患者是否能與健康人一樣結婚生子的疑問,山一大一附院(省千佛山醫院)專家表示,肝移植術後能生產的人不在少數,但是生二胎的真不多。
  • 5歲孩子患罕見遺傳性疾病 母親捐肝給了女兒第二次生命
    半個多月前,她在同濟醫院接受肝臟移植手術,成為世界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合併肝母細胞瘤患者中,首個成功接受親體供肝治療成功的患者,並於昨日康復出院。欣欣今年5歲半,體重20公斤,身高115釐米,從外表上看,與同齡孩子並沒有區別。「出生時都是正常的,一直到3歲,欣欣開始反覆患呼吸道感染疾病,三天兩頭往醫院跑。」欣欣母親介紹,每次查血常規,指標都異常,治好又發作。
  • 4歲男童全身遍布黑痣 39歲母親割皮救子(組圖)
    去年夏天,母親郭立青帶著子寧去買衣服,在試衣服時,旁邊一個人看了吃驚地說:「哎呀,你這個孩子的病得趕緊治療。我村有一個18歲的孩子,也是這個病,突然癌變,三個月後就去世了。」這個消息讓郭立青緊張壞了,她趕緊和丈夫帶著孩子四處求醫。
  • 渾身是寶的豬,器官很快就要移植給人?
    圖為異種心臟移植進展,圖源:Circulation 根據麻薩諸塞州總醫院(MGH)研究人員的最新綜述表明 世界上第一例異種移植手術發生於1905年。法國醫生Princeteau成功將兔的腎臟切成薄片植入一個腎功能衰竭兒童體內。雖然術後移植腎排尿良好,但16天後,兒童死於排斥反應引發的肺部感染。 1966年,美國完成了首例異種肝臟移植的臨床嘗試。
  • 60歲母親為已逝女兒遺願整容10次
    60歲十次整容 花甲老太欲變「趙雅芝」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希望通過整容手術,將自己變成明星臉的人,更是層出不窮。在湖北武漢有一位60多歲的老婆婆王琴要整容,令人不解的是,她的整容目標竟然是趙雅芝!  王琴深深記得第一次整容手術,她說,手術前,嚇得小腿肚子都抽筋了,硬是堅持上了手術臺。
  • 60歲失獨母親冒險生下雙胞胎,9年後稱若時光倒流,會三思而後行
    了解更多60歲失獨母親和雙胞胎女兒故事,可以點擊視頻。5月12日是母親節。9年前,安徽合肥,時年60歲的失獨母親盛海琳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如今9年過去,孩子即將迎來9歲的生日,提起從懷孕到生產的10年經歷,盛海琳說,如果時間倒流,她會三思而後行。這9年來的養育孩子的經歷,盛海琳用四個字來概括:不堪回首。
  • 覺定法師的修行之路:割肉救母、徒手建廟,一件百衲衣穿43年
    都說血濃於水、舐犢情深,母親對子女的愛是偉大無私的,但是子女對母親的愛何嘗不是呢?俗話說「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母愛的付出不僅僅是一滴水所能言語的,我們更是無以為報。母親對於子女而言,是敬重、是恩情、是血溶於水的親情,多年前,就有一位法師為了救母,願意用的肉去換母親的性命。法師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 4歲男孩渾身長痣或癌變 母親割6塊皮膚救子(圖)
    攝影/ 祁勝勇  切膚之愛:六塊皮膚的生命傳遞  兒子的怪病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在高昂的植皮費用面前,一位農村婦女選擇「割皮救子」  本刊記者/劉子倩 特約撰稿/王保生  (發自河北行唐)  為了救兒子,郭立青想都沒想就同意了醫生的第二套手術方案。
  • 心肺肝腎全靠移植 英國男子成"行走的奇蹟"[圖]
    多比被人稱做是一個「行走的奇蹟」,因為他身上的主要器官心臟、肺、肝臟及腎臟全都是移植而來的。馬克甚至因此榮登過「吉尼斯世界記錄」,被稱做是「接受最多器官移植並倖存的人」。   心肺肝同時移植   據報導,馬克從小就患有囊腫性纖維化疾病,這是一種遺傳疾病。馬克上學時,從來沒參加過體育運動。
  • 5歲女童患罕見遺傳疾病 母親捐半肝給她二次生命
    肝臟移植手術楚天都市報1月10日訊(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田娟 鄧國歡)10日,5歲女童欣欣(化名)抱著玩偶,笑著與同濟醫院小兒外科醫護人員告別。半個多月前,她在同濟醫院接受肝臟移植手術,成為世界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合併肝母細胞瘤患者中,首個成功接受親體供肝治療成功的患者,並於10日康復出院。欣欣今年5歲半,體重20公斤,身高115釐米,從外表上看,與同齡孩子並沒有區別。「出生時都是正常的,一直到3歲,欣欣開始反覆患呼吸道感染疾病,三天兩頭往醫院跑。」欣欣母親介紹,每次查血常規,指標都異常,治好又發作。
  • 42歲女兒辭職照顧得帕金森病的母親,一個月有20天一起睡
    「我是一個42歲的普通婦女,家裡有個患帕金森的母親,母親自理能力減退得厲害,身邊離不開人照顧,我現在辭職在家,專門照看她……」我趕去蕭山,見到了母女倆,聽了她們的故事。媽媽今年70歲,患帕金森病7年了。這7年,她行動越來越慢,每天吃的藥劑量也在增加。
  • 少女被母割耳續:眾人相助少女將重生新耳(圖)
    惡母拿出捐款 少女今造左耳  廣州市婦聯出面幹預惡母不負責任的行為 不出意外,手術後被割耳朵將重生  《少女被母割耳 雙親不治寧可買房》商報追蹤  本報廣州專電(特派記者 劉芳芳) 昨天,曉俊獨自住在廣州市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為讓女兒記住母親生日 母親送生日密碼銀行卡
    12月28日是農曆十一月廿八,西安女孩麗娟趕回家給母親過了56歲的生日。女兒的一片孝心怎不令人讚賞?但麗娟卻很慚愧,這是今年24歲的她頭一回記住母親的生日,而記住這個日子的方式更是緣於母親一次婉轉的提醒:在女兒生日那天送上一張存有1000元錢的銀行卡當禮物,密碼就是母親自己的生日。
  • 五臟六腑同時換 心肝腎同時移植手術西安完成
    新華網西安2月3日電(記者丁海濤)西安西京醫院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這家醫院經過16個小時的努力,成功為一名患多種重大疾病的中年婦女實施了心、肝、腎三個器官的移植。手術於3日凌晨結束,目前新移植的器官已健康存活。
  • 5歲半女孩患罕見遺傳病 母親捐肝救女|希特林|肝移植|遺傳病|武漢...
    為救女兒,欣欣媽媽毅然捐出整個左半肝。10日,接受肝移植手術的欣欣康復良好,出院回家。據介紹,欣欣出生時一切正常,3歲開始反覆出現呼吸道感染,家人把她帶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以下簡稱「武漢同濟醫院」)求診,最終經基因篩查,確診欣欣患上的是一種罕見遺傳病——希特林蛋白缺乏症。
  • 上海醫生一年運輸人體捐獻器官60餘次,最近一次他遲到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1月6日,中國東方航空收到一封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肝臟外科醫生朱建軍的感謝信。朱建軍於1月5日攜帶一例人體器官(肝臟)從鄭州乘坐MU5394航班趕往上海,由於手術難度超出預期、手術時間延長,趕往機場的時候已經臨近登機時間,而該班次是當天最後一班趕往上海的航班。據朱建軍醫生回憶,他們一行兩人提前電話報備並及時與鄭州機場溝通,東航地面工作人員了解全部情況後,暖心安慰他們不要著急,會盡全力幫助解決問題。
  • 四川省人民醫院同時進行三臺器官移植 3名患者重獲新生
    「醫院肺移植曾富春團隊、心臟移植黃克力團隊、肝臟移植張宇團隊與重症醫學、麻醉科、手術室、檢驗科、放射科等學科醫護技團隊協同努力,分別為3位患者實施了器官移植手術。」為了儘快接受手術,醫院為受體患者開通「綠色通道」,他接到供體通知後趕到醫院,僅僅兩個小時就完成了核酸檢測、胸部CT掃描、全院會診術前討論和常規術前準備等,並在各科高效配合下完成了移植手術,供體心臟缺血時間僅為4小時。而另一位接受肝臟移植的患者只有37歲,患慢性B肝導致的肝硬化,導致食道靜脈曲張,3個月前出現了反覆的消化道大出血,還出現了腹水,只有肝移植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 母親為何不想14歲女兒來月經?少女吃了3年避孕藥,病情還不好?
    母親看到自己的女兒沒能和同齡人享受一切,心痛不已。可是再心痛,為母則剛,她還是很堅強,一心想要醫治好女兒的病。李某因為生病住院,母親帶著她輾轉在各地的醫院,家裡只剩下父親一個支撐,父親還要支撐女兒的醫療費用,這些沉重的生活打擊讓李某的父親也過於勞累病倒下了。可是李某的病情經不起時間的耽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