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美國掌握著國際輿論話語權,大肆鼓吹"美式民主",卻對中俄等國抱有偏見,敵意十分明顯。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中,美國之前略佔上風,中俄很多時候處於守勢。在這方面美國媒體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它們為美國的輿論戰立下過汗馬功勞。
而在1月6日那場震驚世界的華盛頓大騷亂事件發生後,美國媒體的底氣明顯不足了。當虛偽的面具被揭下,醜陋的真相便公之於眾。
當年香港發生"佔中亂港"事件後,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將其稱為"靚麗的風景線",美國媒體爭相報導,將禍亂香港的暴徒美化成"民主鬥士"。而如今"靚麗的風景線"在美國上演,但佩洛西卻高興不起來了。
當暴徒攻佔國會大廈,趕走國會議員,並霸佔佩洛西的桌椅擺拍。佩洛西卻憤怒地將他們斥責為"暴徒",美國媒體將自己的國民稱為"極端分子",稱這是美國的恥辱。
同樣的事情,異樣的評價。這就是美國典型的雙重標準,這就是美國媒體的傲慢與偏見。
當美國國會被攻佔一事傳遍世界,各種報導和評論都帶有觀點,這時候美國媒體不高興了。
《紐約時報》一邊斥責暴徒令美國民主蒙羞,讓美國的盟友們失望,一邊指責5個國家對此事"很開心"。在《美國的盟友與敵人如何看待1月6日國會暴亂事件》一篇文章中,《紐約時報》將中國、俄羅斯、朝鮮、伊朗和委內瑞拉等5國污衊為"民主的敵人"。並且臆測這5國看到1月6日的場景一定會很開心,一定會歡欣鼓舞情緒高漲。
美國眼裡似乎只有敵人,並沒有朋友。先不說對中俄的態度如何,就連日韓作為美國的盟友,美國卻把它們當做殖民地一般。美國大量屯兵於日韓國土,任由士兵在日韓胡作非為,日韓卻敢怒不敢言,這是一個盟友能幹的事情嗎?
在國會騷亂事件發生後,佩洛西表示:"這是川普送給普京最好的禮物",她將俄羅斯與美國對立起來,認為俄羅斯正幸災樂禍地看著美國的笑話。然而普京至今並未對此發表講話,更沒有對美國說三道四,刻意歪曲。
美國媒體的態度就是:有些事情我可以做,但是你們不能說,你們必須裝聾作啞。
對於美國媒體的主觀臆測,我們不需要過多反駁。我們只知道當美國國會騷亂事件發生後,中國外交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譴責了令美國蒙羞的暴徒,希望美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內部矛盾。
中國的表態,並沒有絲毫幸災樂禍的表現,是站在客觀立場作出的正確回應,對破壞民主和社會秩序的暴徒一樣十分憎恨。
當然,民間確實有不少人對此事幸災樂禍,就等著看美國的笑話。但是,中國社會言論自由,而那些令美國不高興的評論也是有原因的,政府不會輕易幹涉民間輿論,這恰恰也是民主的表現。
再者,美國媒體是否應該好好反思,為什麼會有人幸災樂禍?為什麼美國會發生如此聳人聽聞的大事件?
美國應該管好自家門前的一畝三分地,當民主的遮羞布被自己人撕了下來,切勿將這個鍋甩給外國,也不要將美國內部矛盾轉嫁到中俄等國頭上。
至於誰才是"民主的敵人",相信美國媒體自己也知道,只是它死要面子不肯承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