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人做壽,人們最喜歡說的祝壽語就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而壽星和壽星的兒孫們聽到這句話一定會笑逐顏開,滿臉歡喜。可是,「壽比南山」的「南山」指的是哪座山?多少年來莫衷一是。
撇開那些沒有任何依據只想蹭熱度「名山」的說法,中國有一定依據的、有可能是「壽比南山」中的「南山」的山一共有四座。
海南島三亞市的南山,一座因為有不老松而成名的山
如果你去遊覽三亞南山,往往在山下的廣場上就可以許多遊客大聲喊叫:不老松在哪?怎麼沒看到?到底有沒有不老松?
南山不老松,也叫龍血樹,又叫不才樹,材質疏鬆,枝杆上都是窟窿,做不了棟梁,甚至就連生火做飯也不行,因為點著了煙多火少,特別燻人。因為沒有大用處,才能避免被砍伐,加上這種樹壽命極長,千年巨樹不在少數,所以人稱「不老松」。
因為三亞的南山有不老松,所以人們認為「壽比南山」中的南山就是三亞的這座南山,往往會在「壽比南山」後面再加上「不老松」三字,構成「壽比南山不老松」。
因巨大「壽」字而出名的山東省青州市雲門山
雲門山並不高,但是風景很優美,古蹟也比較多,山頂有雲窟和雲門洞南北向貫穿此山,洞下崖壁極其陡峭,絕壁上刻有巨大的「壽」字。,這個「壽」字高大宏偉,氣勢磅礴,高7.5米,寬3.7米,單是下面的「寸」字就達3米多高,一直有「青州府裡,人無寸高」之說,人站在「壽」字下面昂首仰望,「壽」高入雲,據說這個壽字是明代嘉靖時人周全所書,到現在已經有400多年了。
因為這個巨大的「壽」字,人們因此也稱雲門山為「南山」,取意於「壽比南山」連稱。
終南山
其實「壽比南山」一詞早有出處,《詩經小雅天保》云:
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根據專家研究,這首詩中的南山可能指的是西安城南秦嶺的主脈終南山。
關於終南山,《詩·秦風·終南》記載曰:「終南何有?有條有梅。」毛亨傳曰:" 終南, 周之名山中南也。" 中南,杜預註:「在始平武功縣南。」唐代徐堅則在《初學記》卷五引《五經要義》解釋說:「終南山,長安南山也。一名太一。」
自古以來,終南山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稱。而這首詩中的南山,特指終南山。人們認為「壽比南山」之語就是化自於這首詩,而詩中的松柏,也演化成了" 不老松",人們常用「壽比南山」來祝福人的壽命象終南山那樣長久。
南嶽衡山
前些年湖南有關單位在南嶽衡山最高峰——祝融峰上,找到了一處刻有「南山」二字的大型石刻,可能為解開「南山」到底是哪座山找到了新的線索。
衡山位於中國湖南省中部偏東南部,綿亙于衡陽、湘潭兩盆地之間, 是五嶽之中的南嶽,在我國名山中歷史悠久,地位非同一般。
"南嶽"一詞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慎到所著《慎子外篇》:
(舜)遂南巡,五月至於南嶽;又西巡,八月至於西嶽;又北巡,十有一月至於北嶽。其禮皆如宗。歸,反舍於外,次三日齋,親告於祖禰,用特。命有司告郡廟、社稷及折內名山大川,而後聽朝。
此處出現的"南嶽",與東嶽、西嶽、北嶽並立,是古代帝王巡狩的對象。從這裡可以看出,後代所謂五嶽,已有四嶽已成名,而"南嶽"是"四嶽"之一。
自古以來,有無數的文人雅士在衡山留下了他們的墨寶,宋徽宗曾經在在南嶽留下「壽嶽」二字石刻和「天下南嶽」題詞,此後,衡山「壽嶽」之名便稱於世。
根據《南嶽志》記載,在南嶽祝融峰祝融殿北牆基下的捨身崖上,有用楷書陰刻刻著「壽比南山」四字,每字一米見方。
而新發現的「南山」二字石刻位於祝融峰北側的雜草中, 但是沒有發現「壽比」兩個字。專家認為,有可能是在重修祝融殿時,「壽比」二字被壓在了殿牆之下。
「南山」二字石刻的發現,進一步佐證了「壽比南山」之「南山」即南嶽衡山之說。
此外,許多史料也證明了南山與南嶽衡山的關係:祝融峰會仙橋側有「南山一境」石刻,款署「甲寅東巴郡汪言臣、王三畏同遊此」;清代智犁和尚在《重修廣濟寺記》中曰:「南嶽乃天下五嶽之一,世稱壽比南山者,即此嶽也。」
到底哪一座山才是真正的「壽比南山」之南山呢?
三亞的南山和青山市的雲門山,這兩座山名氣不大,海拔也不算高,山勢雄偉在我國眾多名山之中也不算突出,在我國名山中的地位也不高,因此是真正的南山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壽比南山」之說早已有之,按照中國人的邏輯思維特點,人們不可能用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山來祝福長壽。
再者,人們提供用來證明這兩處山就是彼南山的證據太新,說服力不足。
運用排除法,有可能競爭「南山」之稱的只剩下衡山和終南山,只要再排除一個,剩下的就是「南山」了。根據排除法,個人認為「壽比南山」中的南山應該是指衡山,至於為什麼不是終南山,有以下幾點理由:
首先,《詩經》裡有南山的詩篇不止一首。如《詩經·齊風·南山》的開頭就是「南山崔崔,雄狐綏綏」。但這首詩是諷刺齊襄公與妹妹文姜私通醜事的,詩裡的南山是齊國山名,又名牛山。所以《詩經》中的南山不一定是指周代國都西安以南的終南山。
其次,而從二十八宿分野圖看,衡山地處的軫星一角,而軫星旁有一小星,叫做「長沙星」,這顆星主管人間壽命,而衡山古代屬於長沙,所以衡山有「壽嶽」之稱。
《詩經》的成書年代大約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而二十八宿學說的形成早於《詩經》,因此《詩經》中出現用「壽嶽」來祝福長壽的說法是可以成立的。
在《尚書·堯典》中,有「四仲中星」的記載,即「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從所記天象來推算,「日中星鳥」即「七星」宿春分時昏中的時代,大約在公元前十二、三世紀,也就是殷末周初,二十八宿即產生於這個時代。
如果運用科學的手段來推算,二十八宿理論的形成還可能早於公元前十三世紀,二十八宿在創立之初是沿赤道分布的,經計算表明:二十八宿與天球赤道相吻合的年代距今約五千年前,據此可以認為二十八宿體系創立的最早年代應該是公元前二十五世紀,遠遠早於《詩經》的成書年代。
第三,《詩經·小雅·天保》是召公致政於宣王之時祝賀宣王親政的詩,作為周宣王的叔叔,周朝最有名的大賢,周公的祝詞必然要用最古老的,名氣最大的,最有代表性的山嶽來祝賀自己的侄子。而衡山「四嶽」盛名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成名(《慎子外篇》)。在這方面,終南山遠遠不能與當時就是四嶽之一的衡山相比。
綜上所述,「壽比南山」中的南山不是指終南山,而是指南嶽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