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世界上寓意美好的祝福語有千千萬,但當一個人在祝福別人,說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祝福語時,聽者心裡肯定會如同吃了蜂蜜一樣甜蜜和溫馨,因為這個祝福語所表達的感情色彩與美好寓意太濃厚了。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意思是說,福氣如同東海那樣浩大,用之不竭,壽命如同終南山那樣長久,永遠長生不老。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水是最無私的物質,它無時不刻滋養著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奪利益,因此,就有了「上善若水」的說法。
而海洋又是許許多多的水構成,它的包容性是十分博大的,所以,人們常用「海納百川」來形容一個人博大寬廣的胸懷。
「福如東海」裡邊的東海,實際上跟我國當前東海的地理位置差異不大,包括今日東海、黃海和渤海在內的廣大區域,其典故跟我國神話故事有關。
自古以來,太陽從東方升起,太陽升起後,大地上的萬物接受著陽光的普照,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活力,因此,在古人看來,東方是一個吉祥方位。
我國許多神話故事中,把東方看做一個神聖的福地,比如,在名著《西遊記》裡,在東海中有一個蓬萊仙島,島上居住著福、祿、壽三位神仙,他們分別象徵著幸福、名利和長壽,是人們最喜歡看到的三位神仙。
其中,「福神」頭上戴著紅色官帽,右手抱著小仙童,左手捧著玉如意,是仙界的一品天官,他的職責是為人間賜福。「祿神」帶著鑲有寶石的官帽,身寬體胖,右手捧著如意,寓意為人們帶來高官厚祿和財源滾滾。「壽神」是一名擁有白色長鬚的壽星,他右手捧著仙桃,左手拄著龍頭手杖,寓意為人們帶來長命百歲和平安健康。
福、祿、壽在民間擁有崇高地位,當人們面前出現這三位神仙時,預示著事事如意,心想事成,方方面面的運氣、福氣和財氣如同大海一樣取之不盡。
「壽比南山」中的「南山」,實際上是指今日陝西西安以南30多公裡之處的終南山,其典故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有關。
《詩經》是由東周時期的文人編著,裡邊共收錄各種形式的詩歌300多首,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約500多年的的社會背景和人文歷史,內容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其中,《風》是周朝的民間歌謠。《雅》是雅樂,細分為《小雅》和《大雅》,是周朝禮樂文化下的宮廷音樂。《頌》是周朝王孫貴族做祭祀活動時的讚歌。
《詩經·小雅》裡,有一首詩歌名叫《天保》,此詩是周宣王的老師召伯虎(召穆王)祝福君王的讚歌,希望周宣王以身作則,勵精圖治,做一個長壽的、有作為的、受民眾擁戴的君主。此詩最後一句為: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周宣王出生在東周都城鎬京(今西安),是東周第11位帝王,在中青年時期,他確實為周朝做出了不少貢獻,比如,他整合各個諸侯的力量,相繼討伐了對周朝有威脅的周邊國家,使周朝獲得了較長和平時期,國力恢復了不少,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作「宣王中興」。
老師召伯虎看到學生周宣王是一個可塑之才時,就寫了這首歌,希望學生能像終南山那樣長壽,為周朝繼續盡心盡力,造福於百姓。
隨著人們口口相傳,這兩個典故最終形成了固定成語——福如東海,壽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