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實現100萬輛年銷量的自主汽車品牌,不是吉利也不是傳祺

2021-01-08 DearAuto

記得不久前看《羅輯思維》,羅胖在某一集中說一個段子。

一個哥們對羅胖說,「你們都說騰訊是一家偉大的企業,那它一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是多少?」

羅胖答,「2016年騰訊總營收1519.38億元,淨利潤561.17億元」

那哥們聽完後不屑一顧,「那也沒什麼,還沒我們公司掙得多。」

原來,那哥們在中國菸草總公司上班。

就在前些天,最新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出爐,經整理,共有24家汽車企業殺入榜單,其中,整車企業(含乘用車和商用車)有18家上榜,另外6家為零配件製造商。

朋友問我怎麼看,我說《財富》的排名,只是單純地以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為參考進行排列,企業的貢獻和技術儲備又無法衡量,《財富》不可能真實反映出一家企業應有價值。如果中國菸草總公司是上市公司,那它一年的利潤就破萬億,一家便可以直接挑戰四大行+二桶油,但你會覺得這家企業很有技術實力嗎?

衡量一個車企的時候,外界總是喜歡關註銷量,就像衡量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喜歡研究「身家」——這種評價過於簡單,為什麼阿里巴巴的陳亮要懟胡潤百富榜,說自己「要真有34個億,直播鐵鍋燉自己」?

問題的本質不是陳亮到底有沒有34個億,而是大家對這種用身家簡單物化自己價值的做法感到憤慨——似乎除了金錢,我們就別無價值。同樣,一個企業的成就,也不應該簡單數據化為銷量、盈利等一串串數字。

今年的上半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增幅放緩,很多車企,包括長安汽車也受到影響。不明所以的人以為長安真的要被拉下馬了,自主老大沒落的輿論遍布整個網絡。但我看的角度不同,當下的長安汽車可以用四個字形容——穩中求勝。

長安汽車這半年多以來更值得總結的,是一系列數字背後的一系列舉措。

比如,在今年北京車展前夕,長安汽車發布了首場企業層面的戰略發布會。會上,長安汽車宣布,將成立四個獨立業務品牌,形成中高端品牌、長安汽車、歐尚汽車、凱程汽車四大品牌。四大品牌的成立,預示著長安汽車將實施多品牌戰略。

根據規劃,未來長安將在集團品牌下形成四個獨立業務品牌。其中,除現有的長安乘用車(定位為主流乘用車品牌)外,還將推出一個全新中高端品牌(為消費者提供高級產品與高端體驗),而長安商用將正式更名為「歐尚汽車」(由生產資料微型商用車向著乘用車方向轉型),長安輕型車將正式更名為「凱程汽車」(定位為智慧物流商用品牌,專注於提升城市商用物流效率)。

在此之前,無論是「奇瑞、瑞麒、威麟、開瑞」還是「帝豪、英倫、全球鷹」,自主品牌車企實施的多品牌戰略都遭遇不同程度的挫折。

和其他自主品牌相比,長安實施的多品牌戰略,最大的不同是品牌並非從無到有的創立,而是已經成長起來了,能夠獨立的生存和發展。比如說歐尚是從商用車轉型的,規模和體系能力都是現成的,本次設立歐尚汽車,是為了煥發青春。至於原來的商用車、輕型車部分以後叫凱程汽車。

當品牌整合完成後,長安汽車的優勢就突顯出來了,從今年上半年的反饋來看,歐尚品牌累計銷量超過32萬,同比上漲接近20%;凱程汽車累計銷量超過13萬,同比上漲63%;長安乘用車品牌銷量超過37萬,同比超過行業增幅2%,各自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再比如,今年3月,長安汽車正式對外宣布,搭載IACC集成式自適應巡航技術的長安CS55已經量產,在自主品牌中率先達到L2級部分自動化水平。

IACC又稱集成式自適應巡航技術,可實現單車道自動輔助駕駛、自動減速過彎、交通擁堵輔助駕駛、智能限速輔助、車道保持輔助、場景重構。用官方的話說,就是它在縱向和橫向上實現了自適應巡航控制,在實際駕駛中比ACC自適應巡航系統更實用。

目前在售的已經裝車的L2級自動駕駛技術主要有特斯拉的Autopilot、奔馳S級的ADAS和寶馬7系身上的增強型輔助駕駛功能。但這套系統價格不菲,比如特斯拉MODEL S(最低價格是84.99萬元),增加這項配置竟要5.3萬元。這對於廣大普通消費者來說,L2級以上的自動駕駛系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但是,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改變,當然,帶來改變的,還是長安,畢竟現款CS55隻是一款8.39-13.29萬元的車!

搭載L2級自動駕駛功能的CS55最快將於今年9月上市。

事實上,長安一直都是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先鋒。

2016年,長安睿騁完成重慶到北京2000公裡的無人駕駛測試,開創了國內超長距離無人駕駛實測的先河;

2017年,長安CS55搭載L4級APA6.0自動泊車系統完成國內首測;

2018年,國內首款搭載L2級APA4.0自動泊車系統的新款CS75上市;搭載L2級自動駕駛技術IACC的CS55很快將量產……

自動化駕駛,是汽車未來競爭的制高點,正因為有長安,在這場競爭中,中國人才沒有落後。

不僅如此,這半年以來,長安還與多家公司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3月14日,長安汽車與科大訊飛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科大訊飛在智能語音與人工智慧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4月19日,長安汽車與英特爾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開展包含計算、感知、通信、存儲和交互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促進汽車智能化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

6月22日,長安汽車與騰訊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車載場景下的位置、社交、娛樂、支付等車聯網服務、智能網聯汽車雲平臺、車聯網運營服務、生態異業及會員領域、企業社交領域等七個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7月4日,長安汽車與華為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各自技術和產品優勢的基礎上建立聯合創新中心,促進汽車智能化發展,為中國汽車消費者創造5G時代人、車、生活一體化的移動出行新空間……

長安為什麼要跟這麼多企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當然是為下一階段競爭設立門檻。

長安汽車有什麼競爭力?

首先,長安的規模優勢已經形成,它是第一個實現100萬輛年銷量的自主汽車品牌。

汽車工業是一個拼技術更拼規模的產業,2018年上半年,長安汽車銷量雖然在國內排在第四,但是若按自主品牌銷量而論,長安在銷量榜上仍然是第一,這已經是長安連續10年位居中國汽車品牌銷量榜首了。

其次,當然是研發實力上的優勢。

長安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發,「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已累計投入496億元。擁有涵蓋振動噪聲、碰撞安全、制動性能、底盤試驗、驅動系統等16個領域、194個國際先進實驗室(包含汽車噪聲振動和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混合動力乘用車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投資約20億建成國際標準的長安汽車綜合試驗場。

工廠航拍

2017年4月13日,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啟動開工建設,投資33億元,建成後將成為長安汽車全球研發體系的總樞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長安汽車的研發實力連續5屆10年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017-2018年評價結果中,長安汽車以96.4分位列全國第三、汽車行業第一。

第三,長安還是一家一直堅持均衡發展的企業,產品布局均衡,MPV、SUV、轎車、商用車,多條腿走路,不過度依賴個別車型或個別細分市場。2018年上半年,長安旗下CS75、CS55、CS35月銷量均過萬,受到消費者認可與青睞。隨後推出了睿騁CC和第二代逸動、逸動DT三款轎車,價格涵蓋5-14萬元廣泛區間。長安汽車10-12萬元車型實現1-6月銷量佔比最大,品牌向上初見成效。

只在某一個細分市場取得成功,說明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在各個細分市場都有成功的產品,說明是實力使然。

寫在最後

馬雲曾說過,辦企業是一項體力活,既需要不懈奔跑,又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跟馬拉松運動的精神高度吻合。

中國汽車市場早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市場,但是參與競爭的品牌也是全球最多的,幾乎所有汽車品牌都來了,所以中國自主汽車品牌面臨的競爭強度實際上也更大,最終能保持五六家獨立的自主汽車品牌就很不錯了。

今年上半年整體車市增幅放緩,市場從「增量競爭」轉化到了「存量競爭」,菲亞特和鈴木退出中國市場,也預示著「強者淘汰弱者」的下半場正式開始,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也一再公開宣稱一半以上中國汽車品牌未來會被淘汰,在這場淘汰賽中,比拼的不是半年乃至一年的銷量,而是比誰能堅持到最後,誰才能最終贏得勝利。

相關焦點

  • 長安汽車2020年銷量超200萬輛 自主品牌打頭陣
    本報記者 段楚婷 趙毅 廣州報導近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000625.SZ,以下簡稱「長安汽車」)對外披露2020年12月產銷快報。公告顯示,長安汽車在2020年實現累積銷量200.37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4%。
  • 2015銷量數據出爐:自主崛起,合資車企半數未達
    該數字僅次於2013年的126萬輛,為歷年來第二高成績。東風日產高質量跨越百萬輛,銷量達到100.07萬輛。廣汽豐田2015年實現零售銷量409,100輛,比上年增長15.4%。這一業績超額完成40萬輛的年度目標。
  • 吉利/長城/長安鏖戰一年,究竟誰是2020自主大佬?
    最近,乘聯會發布了2020年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國內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銷量達到1928.8萬輛,相比上一年下跌6.8%。值得注意的是,2020下半年連續6個月實現7%左右的同比漲幅。由此可見,隨著復工復產順利進行,汽車行業復甦較為強勁。那麼自主品牌在這場大考中都表現如何呢?
  • 詳解吉利汽車2020年銷量 我看到了這些增長點
    1320217輛,吉利汽車2020年的總銷量,除了超額完成之前定下的銷量目標,吉利也連續第四年拿下中國品牌乘用車領域的銷量冠軍。 不過對於剛剛過去的2020年,在國內上半年深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吉利實現的132萬輛銷量,分量反而會更重。 吉利在過去的一年,是如何實現這個成績的?接下來的2020年,它能否繼續穩步增長,實現最新定下的153萬輛的目標呢?
  • 市場並不明朗,吉利為何敢喊出153萬輛的銷量目標?
    就像成績越好的學霸就越樂於公布分數,汽車圈同樣有這樣的習慣。而吉利在元旦假期剛過的2021年第一個星期,就宣布了2020年的銷量數據,顯然取得了一個不錯的成績。 根據吉利官方數據,吉利在2020年12月銷量達到了154202輛,同比增長約19%,環比增長約2%,連續5個月實現了環比同比雙增長,最終2020年吉利累計銷量達到了1320217輛,全年銷量跌幅收窄至3%以內,市場佔有率保持了增長。同時,吉利為今年設定了153萬輛的銷量目標,增長幅度達到16%。
  • 吉利汽車2020年銷量及2021年展望
    2020年已經過去了,最近打算出一些系列文章,給大家盤點一下各個汽車品牌的2020年銷量以及2021年會有哪些新車,我們先從自主品牌銷量最高的吉利汽車開始說,吉利汽車2020年全年銷量是1,32萬0,217輛,連續4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
  • 吉利的2020年:逆勢狂銷132萬輛,連續4年自主乘用銷冠
    文丨冬樹童 C1320217輛,這是吉利交出的2020年成績單。吉利的2020年,不僅完成了年度銷量目標,還蟬聯了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冠軍,在疫情的影響下還能取得這個成績,顯得十分有含金量。
  • 最難之年!2020年汽車品牌完成率,日系很兇猛,自主百花開
    然而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11月,汽車產銷為2237.2萬輛和2247萬輛,同比仍下降3.0%和2.9%。因此,數據不會騙人,在這如火如荼的下半年汽車市場反彈中,銷量實現正增長的車企還是佔據少數,處於負增長的車企卻超過六成,那麼在這充滿挑戰的2020年裡,各車企年前立下的Flag都實現了嗎?
  • 廣汽集團新四化布局「再落一子」馮興亞:2025年自主品牌實現電氣化
    不久前,在2019年廣州車展期間,廣汽集團發布「e-TIME行動」計劃,並提到目標在2025年全系車型實現電氣化。對於電氣化的目標,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提到,2025年廣汽自主品牌傳祺全系列實現電氣化,目前技術安排都已完成。此外,電氣化是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廣汽集團多年來也一直把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作為主攻方向,這個目標的實現也以電氣化發展作為基礎和支撐。
  • 2020年汽車廠商銷量15強「英雄排座次」,吉利引領自主車企向上路
    ,市場佔比較大;更有一汽大眾奧迪品牌貢獻了很大一部分銷量,大家耳熟能詳的奧迪A6L/A4L以及奧迪Q3/Q5L等車型在豪華品牌中有著極佳的市場地位;而一汽大眾捷達品牌總體佔比不是很大,捷達VS5/VS7兩款SUV車型口碑不是很好,市場佔比不大。
  • 12月車企銷量日漸出爐!吉利汽車熱銷15萬輛,2020年完美收官!
    近日,各大車企12月銷量成績單相繼出爐,從各家數據上來看,無不都卯著年底「衝業績」的勁。其中,作為自主品牌領頭羊的吉利汽車再次不負眾望交出佳績——12月銷量達到了可喜的154,202輛,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9%及較2020年11月增長約2%;全年累銷更是突破132萬輛,超額完成2020年度銷量目標,並連續4年蟬聯中國汽車品牌銷冠,同時也向下一個千萬輛時代邁進一大步!
  • 2020年乘用車全年銷售1928.8萬輛,新能源車銷量增長9.8%
    記者 | 周純粼11月11日,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公布了2020年12月和全年銷量數據。據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28.8萬輛,同比2019年12月增長6.6%,實現了連續6個月7%左右的近兩年最高增速。不過,2020年的零售累計1928.8萬輛,同比增速-6.8%。而2019年全年的同比增速為-7.3%。
  • 吉利汽車2020年銷量達132.02萬輛
    吉利汽車2020年銷量達132.02萬輛 出處:北京商報
  • 聊聊吉利汽車2020年完成132萬輛目標 明年會更「狠」
    害,其實吉利汽車拿不拿,或許和我本人沒啥直接的利益關係,我一不是吉利的車主,二更不是吉利人,只是平平無奇一個文字工作者。不過,至少吉利能完成年銷量目標,我是開心的。 所以,這篇稿我打心底裡不願意寫成一個簡單的銷量分析。也希望能夠更多的融入一些我自己的理解。
  • 吉利汽車4月銷量10.55萬輛,反彈明顯環比增長44%
    編者按:本文來自36氪「 未來汽車日報」,(微信公眾號ID:auto-time),作者:吳曉宇。 作者 | 吳曉宇 編輯 | 李歡歡 隨著疫情漸趨消退,吉利汽車1-4月銷量呈V形走勢,4月反彈明顯。 5月6日,吉利汽車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今年4月,吉利汽車總銷量為10.55萬輛,環比增長約44%,同比增長約2%。今年1-4月,吉利汽車總銷量為31.15萬輛,完成141萬輛年度銷量目標的22%。
  • 年增10%,年銷350萬輛!廣汽定下「高調」目標有什麼邏輯?
    同時,廣汽集團公布了廣汽自主品牌 「雙子星」計劃,宣布廣汽埃安正式獨立運營,和廣汽傳祺形成並列的自主板塊,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協同並進。 廣汽的「十四五」規劃一經發布,就引發了媒體和行業的強烈關注。有人評價,它不只是廣汽的一個宏大目標,而且看到了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崛起的信心和方向。
  • 無懼C-NCAP嚴苛標準,廣汽傳祺GS8詮釋中大型SUV最佳安全
    GS8斬獲C-NCAP中大型SUV最高分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是中國汽車安全領域最高評價標準,在2017年第二批碰撞測試中,與GS8同臺競技的包括TGL等合資和自主熱銷車型,最終GS8不負眾望以57.7分的優異成績獲得五星安全評價,該成績是2015版新規實施以來中大型SUV的最高分,全面展現廣汽傳祺堅持正向研發、堅持品質標準造車的體系實力
  • 吉利汽車4月銷售數據出爐了 博越銷量排名第一
    【威帥車市 銷量排行榜】近日,吉利汽車公布了2018年4月份最新銷量數據。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吉利汽車共銷售12.8817輛,環比增長6%,同比增長49%。其中博越、帝豪GS、帝豪GL、全新帝豪、全新遠景、遠景X3等7款車型銷量過萬輛。
  • 吉利控股集團2020年汽車總銷量超210萬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1月15日,吉利控股集團正式公布其2020年的銷量。根據數據顯示,吉利控股集團2020年汽車總銷量超210萬輛。根據吉利公布的數據,吉利汽車(含領克)銷量1320217輛,迎來了第1000萬個用戶。
  • 2020年汽車銷量預計下滑2% 日德兩系銷量完成率較好
    預計2021年將出現新車集體價格反彈,並為實現多元化高質量發展而儲備新動能。2020年汽車銷量預計下滑2%疫情影響下,本就處於下行趨勢的汽車行業更是雪上加霜,產銷兩端近乎停擺的態勢一度令「汽車人」憂心忡忡,認為全年汽車銷量將下降10%左右。但隨後中國車市的不斷走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