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普洱,就從普洱六大古茶山開始吧!

2021-01-09 習茶君

「六大茶山」一般指雲南境內的六大古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內。歷史資料對古六大茶山的說法不一,儘管在1957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對古六大茶山進行了實地普查,現在亦有瀾滄江內六大茶山: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和江外六大茶山(南糯、賀開、勐宋、景邁、布朗、巴達)兩個說法。

1、革登古茶山

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安樂村,北毗鄰倚邦茶山,西接蠻磚茶山,南相望於攸樂(基諾)茶山,東與孔明山相連。革登為布朗語,意為很高的地方。

2、倚邦茶山

倚邦古茶山主要包括倚邦、曼拱、河邊三個村委所在地。倚邦茶區著名的產茶地方有倚邦、曼松、曼拱、架布、習崆等大小數座茶山。。

3、莽枝古樹茶

莽枝古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千年前已有少數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種茶,莽枝山腳的曼賽、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園。

4、古六大茶山之蠻磚古茶山

蠻磚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間。 江內六大茶山蠻磚山,包括曼莊、曼林、曼遷三個寨子,東接易武,北連倚邦,居於古六大茶山的中央位置,蠻磚茶山東接易武,北連倚邦,現在遺留下來的、其茶樹圍超過100釐米古茶樹還有很多。

5、曼撒茶區

說起曼撒,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說起易武就比較有印象了。曼撒經常跟易武合併在一起,曼撒古茶山位於勐臘縣易武鄉東北,據史乘記錄,曼撒茶山是最早發展的六大茶山之一,擁有陳舊茶園一萬餘畝。清代前期是曼撒茶山最繁榮的時代,這個時候的曼撒茶山年產茶達萬擔以上,是當時易武片區的茶葉集散中心,是滇藏茶馬舊道之泉源。

6、攸樂茶山

攸樂茶山歷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雲南大葉茶的中心產地,歷史上最高產量達2000擔以上。攸樂山種茶,年代久遠,相傳茶是孔明遺種,故尊奉孔明為茶祖!

相關焦點

  • 在普洱產區西雙版納,有十二座古茶山,新六大茶山和舊六大茶山
    在普洱產區西雙版納,有十二座古茶山,分別是新六大茶山和舊六大茶山。茶山中古茶園的面積達到上萬畝。茶山上保留的古茶樹,讓西雙版納能生產出質量優良的普洱茶,使得那裡的普洱茶品牌名聲遠播。在古代,名滿天下的普洱茶,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翻開古書,會看到關於普洱茶產地的記載。
  • 普洱茶六大古茶山沉浮300年
    而有關「普洱茶」名字的來源、茶葉產地以及古茶文化都與雲南西雙版納境內神秘的古代「六大茶山」有著深厚的淵源。最古老的茶農 普洱的「普」字是「濮」「樸」「蒲」的同音異寫,音譯自佤語,是當地布朗、佤(自稱布饒、布幸)、德昂(自稱布雷)等少數民族常用語言。
  • 9日雲南文博會六大茶山普洱茶拍賣專場邀你探秘古樹茶韻
    品普洱,要的是越陳越香,沒有「越陳」也就不是普洱茶了。古茶山的老茶樹,品的就是一種悠遠的茶韻茶香。雲南普洱六大茶山的名氣由來已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慢撒,周八百裡。」。8月9日上午9時雲南文博會六大茶山普洱茶精品專場在閒魚拍賣網上準點開拍,本次專場由昆明思普茶葉有限公司提供,雲南文博會送拍機構送拍,全場共36件拍品。
  •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銀生城,指唐朝時銀生節度府地,學者考據為今中國雲南普洱景東縣城。樊綽載的「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的所指範圍是銀生節度府地(景東縣城)周邊的無量山、哀牢山等群山,應該說沒有六大茶山什麼事,晚樊綽300多年的南宋史官李石在《續博物志》稱:「茶出銀生諸山,採無時,雜椒姜烹而飲之。」這裡少了個「界」字,涵蓋範圍已擴大。
  • 愛茶愛普洱:帶你領略古代六大茶山的魅力
    喜歡喝普洱茶的朋友,茶喝得多了,自然想去了解一些茶文化,或者喝到某款茶就想知道產自哪個茶區,哪個山頭,對比各個品牌或各個山頭、各個茶區的不同滋味,然後津津樂道。近代普洱茶的主要產地是今六大茶山,也即是所說的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和巴達,與古六大茶山位置相對,全部在瀾滄江南岸。其所產茶葉也各不相同,各有特點。今六大茶山我們喝茶多應該都比較熟悉,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古六大茶山。普洱茶產區的六大茶山有古今之分,古六大茶山全部分布在瀾滄江的北岸,是古代出產優質普洱茶的主要產區。
  •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
    倚邦是雲南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位於西雙版納勐臘縣象明鄉,倚邦在傣語中,本稱為「唐臘」倚邦,即茶井的意思。倚邦茶山下面有很多寨子,古樹茶都極為優秀,其中倚邦(正寨)、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都是著名的茶葉產區,曼松更是作為貢茶進入了朝堂。
  • 內江「古六大茶山」歷史及名茶劃分
    對普洱茶歷史稍有了解的茶友都知道,清代以來,雲南普洱茶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翻閱普洱茶歷史資料,不難發現關於普洱茶的記載幾乎都是普洱茶產自六大茶山。 1660年,清順治平定雲南時曾提到:「以所屬普洱等處六大茶山,納地設普洱府」。
  • 雲南古六大茶山內質細品說
    雲南茶山《六山志》 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洱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曼撒,周八百裡。」易武山為古六大茶山之首。立體型氣候,山高霧重,原始生態植被保護良好。歷史上因茶而興,曾經出現過眾多當今著名的老字號茶莊。易武以出產傳統 「七子餅」 普洱茶聞名。茶質特色:純正易武大葉種茶葉,以民間傳統古法手工製作,茶湯滋味飽滿順滑,花香蜜韻突顯,杯底留香持久,茶氣純正,回韻悠長。易武茶是普洱茶「中和之美」的典範。易武七子餅,永系天下敬茶惜茶者之心。
  • 一、風起雲湧裡總是搞不清的六大茶山一古六大茶山
    六大茶山還是這張圖,古六大茶山全部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其中5座(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在勐臘縣,1座(攸樂(基諾))在景洪市。莽枝:莽枝茶山位於蠻磚茶山南面與革登茶山相連,海拔1400m米左右。因傳說是諸葛亮埋銅(莽)之地,故命名為莽枝茶山。莽枝茶山面積不大,茶葉質量卻較好,在清代普洱的鼎盛時期,莽枝年產茶量驚人並保持著持續較好快速的發展。
  • 倚邦古茶山的前世今生,前者是近代普洱茶史,後者是現代普洱茶魂
    倚邦古茶山位於古六大茶山之首,茶馬古道的源頭,明清貢茶的採辦的。它的身上有太多的光環,同樣,也有太多的故事。如果,要談倚邦山,不妨把它分為「前世今生」兩個篇章去講述,更為恰當。前世篇倚邦山種茶歷史悠久,在明代初期就已茶園成片, 據道光年間的《普洱府志》記載,從雍正十三年開始,普洱茶由倚邦土千總負責採辦,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為皇帝的專茶。光緒十一年的《貴州省和雲南省》一書中寫道 「著名的普洱茶產自倚邦的茶山」。這時的倚邦山古鎮客商茶農往來雲集,鼎盛一時。而到了1937年,法國人阻撓雲南茶進入萊州,導致倚邦茶銷路被斷。
  • 仁易說茶:為什么喝普洱茶的人迷戀古六大茶山?淺析迷戀它的原因
    仁易說茶掌握了普洱茶的70%,是提供各種方案,讓普洱茶水不深的,如果您認為我們說的合理,多多傳播正確的知識,讓更多的人知道,明白,了解普洱茶,讓更多的人喝到可以越陳越香的普洱茶。但是人們喜歡將古六大茶山掛在嘴邊,口口相傳,是有它的原因的,我們來淺析古六大茶山為什麼讓人如此迷戀。
  • 玉蒼之南:10年前瀾滄申遺的古茶山,今天它怎麼樣了?
    始終忘不了那座古茶山,即使離得再遠也會留意關於它的每一條消息。它是世界上唯一申遺的古茶山,從2010年便已開始,原以為今年會成功。結果…單從茶樹自然博物館、古茶活化石園、世界茶園遺產地、普洱茶祖朝聖地這幾個名字中,便可察覺此山不簡單!曾有日本茶葉專家松下智和八木洋行曾稱它為:「人類茶文化史上的奇蹟」和「世界茶文化歷史自然博物館」。
  • 勐臘古茶山-茶韻悠悠
    今天就帶著大家來初步了解一番,普洱論山頭之一部分,即古六大茶山(革登、莽枝、攸樂、倚邦、蠻磚、易武) 翻開易武茶區,可以看到革登古茶山、莽枝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蠻磚古茶山及其易武(曼撒)古茶山位於當今西雙版納勐臘縣中部,唯獨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攸樂(基諾山)位於當今西雙版納景洪市。 小編作為勐臘縣本地人,接下來為大家著重介紹位於勐臘縣的五大茶山。
  • 從銀生到普洱,從倚邦、易武到佛海看普洱茶的產、運和銷流變史
    後來迷上普洱茶了,又了解到倚邦、易武和佛海也是這樣性質的所在,就糊塗了,到底是以哪一個為中心?圍繞它們的普洱茶的產、運和銷狀況又是怎樣的呢?,這是清廷在古六大茶山任命的第一位普洱貢茶採辦官。不過,彼時倚邦雖然貴為古六大茶山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和古六大茶山的產茶、制茶、收茶中心以及商賈雲集茶莊字號林立之地,依然取代不了形勢衝要,地理適中,扼內地與邊區交通之樞的思茅(普洱)這一老牌集散地的黃金寶座。倚邦之茶,大部仍由茶馬古道運輸至思茅,而後再向各地延申。產地:古六大茶山。
  • 四大茶廠、六大茶山?新手喝普洱一定要知道的內幕
    剛接觸普洱的時候,你是不是在心裡默記什麼四大茶廠、六大茶山?是不是在因為分辨不出來普洱的年份而焦慮?是不是在買普洱茶的時候因為輕信賣家的花言巧語而上當受騙?其實,普洱茶沒這麼複雜。今天就來給喜歡普洱的新手們上一節普洱茶的入門技巧,希望各位普洱新手茶友能夠在普洱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自古貢茶出倚邦:古六大茶山之首倚邦山的輝煌故事
    作為茶馬古道的源頭,普洱茶的發源地,六大古茶山之一的「倚邦山」一定佔了非常重要的分量。從普洱往南行,沿茶馬古道,經過思茅、倚象、勐旺過補遠江(小黑江)才可進入倚邦山。倚邦茶山面積約360平方公裡,南連蠻磚茶山,西接革登茶山,東臨易武茶山,習崆、架布、曼拱等子茶山都在其範圍內。二:歷史淵源倚邦山在明代初期就已經有成片的茶園了,很多的是少數民族都在這裡以種茶為生。
  • 【乾貨分享】探秘易武薄荷塘古茶山
    我不禁幻想,如果這石崖上有茶樹的話,那豈不是雲南普洱茶林之中的天下第一,茶聖陸羽有云:茶者,生爛石為上者,如此大自然俊秀之地,如此生態環境之地,前人留下甘露上品,後者應當後來居上,在如此絕美之地載上茶樹,十年不行,用二十等待,二十年不行,用三十年等待,甚至百年等待,留下一片茶地造福天下愛茶之人,今日我們不就是在享受著前人的恩惠麼?
  • 六大茶山的來歷和劃分
    六大茶山的劃分要知道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是怎麼區分,就要知道六大茶山是哪六座茶山。新六大茶山的「新」是指茶山命名的時間先後,而不是指茶樹的種植先後。事實上新六大茶山的種茶歷史來說,反而早於古六大茶山,而且古茶園的面積比古六大茶山的面積更大、樹齡更長。
  • 六大茶山,雲南六大茶山現狀分享
    東北與革登茶山為 鄰,西南接小勐養、勐罕和勐寬三個壩子,現為景洪市的一個鄉級行政單位。攸樂茶山歷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雲南大葉茶的中心產地,歷史上最高產量達2000擔以上。攸樂山種茶,年代久遠,相傳茶是孔明遺種,故尊奉孔明為茶祖。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曾設過同知府和專管捕「盜」的普洱通判。1942年國民黨軍隊開進攸樂茶山,燒殺搶掠,茶農四逃,茶山荒蕪,茶葉生產受到嚴重破壞。
  •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莽枝、革登)講解二
    本文導語:繼小菓上一篇《古六大茶山(易武、蠻磚、攸樂、倚邦、莽枝、革登)講解二》一文中,已經大致介紹了革登古茶山、莽枝古茶山、攸樂古茶山。接下來便繼續介紹餘下三大古茶山,分別是倚邦古茶山、蠻磚古茶山、易武古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