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章為王 易武為後 薄荷塘當之無愧為後
薄荷塘坐落在易武茶區 海拔1800左右 山路崎嶇驚險 比颳風寨的茶王樹茶區還要險 都是瑤族茶農兄弟自己砍伐挖掘出來的小路 嚴格來說不能算路 沒有交通工具可以上的去 除非直升機 呵呵 只能靠步行一步一步走 在山腳下步行2個小時才能到達薄荷塘茶區 生態壞境非常原始 到處都是參天大樹 名貴木材 大自然也很奇妙 茶區附近還有一條山泉 源源不斷撫育著這片茶區的植物。
薄荷塘的茶區不大 樹齡極老 只是參差不齊 東一棵西一棵大部分都是5-8米老樹 其中有棵最大的我們經過測量已經超過12米高 這是我在易武茶區見過最高的最大的古茶樹。鮮葉採摘異常艱難, 且數量稀少。根據我們對春茶鮮葉和老茶樹摘取數量的判斷 做成曬青毛茶應該不會超過200公斤, 現在瑤族兄弟也在大範圍栽培, 過多幾年應該數量會多很多。像現在市場上面一賣就是幾十件 那是不可能的。2013年早春總共採了做成毛茶也不過區區30多公斤。
從現在的薄荷塘茶園出發,沿著一條古茶馬古道遺蹟的石板小路前行,一路風光優美,樹林成巒疊嶂,林澗小徑中,溪水淙流,蟲鳴鳥叫不絕於耳, 更有沿途中一處石崖峭壁上綠玉蔥蔥,高大樹木直立於雲霄之上的感覺。
我不禁幻想,如果這石崖上有茶樹的話,那豈不是雲南普洱茶林之中的天下第一,茶聖陸羽有云:茶者,生爛石為上者,如此大自然俊秀之地,如此生態環境之地,前人留下甘露上品,後者應當後來居上,在如此絕美之地載上茶樹,十年不行,用二十等待,二十年不行,用三十年等待,甚至百年等待,留下一片茶地造福天下愛茶之人,今日我們不就是在享受著前人的恩惠麼?
再往前行時來到一處平地,一眼看去,絕非自然天成,明顯能看出此處原為居住地,平臺旁有一條小水箐溝,居住環境優雅,在平臺後左側有一處緩坡地最適合種茶,現還有一棵樹徑和薄荷塘茶園到古樹茶樹徑相當.
所以這一帶很久以前一定是一個很大的茶園種植地,這片茶地現存4棵大的茶樹,聽老人介紹,薄荷塘是因為他們年輕的時候來深山中種植草果發現了這片茶園,名字由來是這裡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故名薄荷塘。
老人說當時有許許多多茶樹都在原始雜樹叢中,那時沒人要茶葉 ,所以就砍了很多大茶樹去蓋窩棚,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面對任何事物都能像茶一樣,古樹被周邊大樹砸死了,被山火燒過了,都不能阻擋它頑強的生長的渴望薄荷塘這片值得詳細解讀的散落在原始森林中的古茶園。
薄荷塘古樹茶,幹茶墨綠長梗 肥大 厚實 一入口第一個感覺是醇潤 非常細緻 水路細膩 香甜 湯感綿厚 內勁野性十足 苦澀是極微 是一款非常內斂非常極端的易武茶
整個薄荷塘的古樹料,頭春下來兩百來斤,有緣人才能得以分享,以前以為颳風寨茶王樹和彎弓已經是易武最頂級的了,但只有喝過薄荷塘以後,才知道薄荷塘更能代表易武茶。
薄荷塘的淳,細膩,口感清新,優雅,香甜滑潤,苦澀幾乎忽略不帶,帶有一絲絲薄荷之涼。。。。。。。。。。。。。。。。
易武作為歷史上的貢茶之鄉,早已名聲在外,在雲南的諸多茶山當中,易武山也是最有魅力的茶山之一,這裡每一個山頭村寨幾乎都有好茶名茶,茶香飄揚,名不虛傳。
聽聞最近名聲最響的頂級易武茶是薄荷塘,是近兩年來易武茶區繼颳風寨茶王樹後又一耀眼星秀。茶友們有種說法:「沒有薄荷塘,就不算是做易武茶的;沒有喝過薄荷塘,就不算是易武古樹茶的收藏愛好者。」作為普洱茶狂熱愛好者和發燒友的我們,迫不及待地要探其究竟,於是決定前往一睹真顏。
上山之前跟山下的瑤族兄弟打聽了一下路況,據說非常難走,但由於易武的各大名山古寨我們大多去過,想想應該差不多,於是自信滿滿的我們問清大致方向,做了些簡單準備,沒帶嚮導便興衝衝驅車上路。誰知車行到至山路,就完全不一樣了、、、
山路開始變陡。行至半山腰,前面就沒路了。
有幾處看護橡膠林的人家,主人熱情的送我們上山。
熱情的大哥為我們準備了山間美味,中餐後補充好能量,準備出發
從這裡開始的山路,就只能騎乘摩託上山了,山路又陡又窄,彎多坑密,異常艱險,摔上幾跤已是家常便飯,一路之上走走停停,險峻之處只能下車推行
由於山路過於兇險,我們其中一輛摩託車經不住考驗無法前行,只好提前退出。戰戰兢兢中顛簸了一個多小時,好不容易來到山頂,累的不行的我們席地而坐停下歇腳。
沿途上來只有高山密林,陡峭山路和險峻峽谷,居然沒遇到過一個行人,山頂風光卻大不一樣:山頂上路兩邊密密麻麻停滿摩託車!
山上採茶的購茶的遊茶山的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通過詢問得知:他們中有當地茶農,也有來自全國各個地方的茶愛好者
我們很是詫異:如此艱險偏僻之地,居然有這麼多尋茶之人,不遠萬裡跋山涉水,經歷千辛萬苦慕名而來,薄荷塘的茶就有那麼大的吸引力麼?
看著他們肩扛茶葉一步步從陡峭的山路爬上上來,這些葉子是他們大半天的勞動成果,我們情不自禁對這些朋友們伸出大拇指,大聲贊道:不到茶山非好漢!
我不禁想起毛澤東的那首《七絕》詩:「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終於可以暢快地呼吸著山裡的清新空氣,貪婪地欣賞著山間美景。獨立峰頂,體會一覽眾山小之快感,站在水天的盡頭,看芸芸眾生的起起落落。無限風光,盡收眼底,自是愜意萬分!而這一切美輪美奐之景卻不是人人皆有機會得以享受。蒼鷹可以,因為它承受住了血腥殘酷的苦境;古松可以,因為它經受住了乾旱陰暗的環境。我們同樣可以,只要衝破那一段荊棘的山路!
古茶園要繞道山下谷底才看得到,摩託車的使命已經完成,接下來的行程要靠步行了
這哥們,爬山累了,直接躺在樹上休息
沿著陡峭的山路越往下走,風景越美
口渴了有清涼甘甜的山泉水
穿越芭蕉林
終於來到欽慕已久的薄荷塘古茶園。
薄荷塘茶區生態壞境非常原始,古樹茶都是生長在國有林中,山巒疊嶂,溪澗填壑,清塘若隱,薄荷若現。到處都是參天大樹,名貴木材。附近還有一條山泉,源源不斷撫育著這片茶區。
茶園四周有鬱鬱蔥蔥的高大樹木蔽護,常年接受漫射光照射海拔1450左右,人在裡邊不熱不燥,涼爽怡人,由於常年接受漫射光照射,古茶樹在無人幹預的條件下以最原始最生態的方式自然生長,汲取天地靈氣,接受日月光華的滋養,難怪成為易武最耀眼的新秀。
很久以前這裡是一個很大的茶園種植地,聽老人介紹,薄荷塘是因為他們年輕的時候來深山中種植草果發現了這片茶園,名字由來是這裡有一片自然留存的薄荷,故名薄荷塘。
薄荷塘的茶區不大,樹齡極老,只是參差不齊,東一棵西一棵大部分都是5-8米老樹。其中有棵最大的1號茶樹王超過12米高,這是易武茶區難得一見的古茶樹。
薄荷塘古茶樹,樹形高大挺拔,鮮葉採摘異常艱難, 且數量稀少,品質超群,彌足珍貴。
往期經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