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夜間著艦不是「鬼門關」:有自動著艦系統,堪稱世界第二

2021-01-20 百戰刀防務觀察

5月24日的央視《軍事報導》首次播出了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夜間起降的畫面。其中夜間起飛相對要容易一些,因為離艦全過程都有甲板燈光指示。最難的則是夜間降落,特別是在一片黑漆漆的大海中找到遼寧艦後,如何準確的一段一段下降高度,然後找準降落跑道,以最佳降落角著艦,並準確掛上阻攔索。然而,在央視畫面中,殲-15艦載機的著艦姿態卻非常穩當,基本沒有搖晃,也就是說飛行員並沒在最後階段需要努力調整飛行姿態。那麼除了飛行員技術過硬之外,還有什麼關鍵因素呢?

殲-15夜間著艦時基本沒有搖晃,非常穩當。

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進行白天著艦時,是有以菲涅爾透鏡為核心的光學助降系統的,而且還有著艦指揮官通過電臺的語音指揮。那麼夜間呢?光學助降系統能發揮的作用會大大降低,此時就需要專門的夜間助降系統輔助發揮作用。遼寧艦源自原「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與「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姊妹艦。所以遼寧艦的夜間助降系統也與俄羅斯海軍用的比較相似。

資料顯示,俄海軍為了艦載機夜間著艦而開發了著艦進場無線電引導裝置「電阻器」、一套著艦視頻監視裝置,二者配合「月亮-3」光學著艦系統一起,可實現航母艦載機的夜間降落。打個比方,這就像給汽車裝上了倒車雷達,還是帶攝像頭的。如此一來,蘇-33、殲-15艦載機的夜間著艦難度就降低了。

準備在低暗光線條件下,從「庫茲涅佐夫」號上起飛的蘇-33艦載機。

不過有過親身體驗的司機們應該理解,除非駕駛技術達到了一定層次,否則就算有倒車雷達,也不一定就能順利停入車位。而殲-15艦載機的夜間著艦比停車入位更是難上不知多少倍,所以就算有了夜間助降系統,尤其對於初學夜間著艦的飛行員來說,還是會有較大困難。

這就要說到美國人首先發明的航母自動著艦系統了。自動著艦系統一般包括基於塔康系統等組成的無線電引導系統,以及以雷達探測為基礎的全天候電子助降系統。還是拿汽車做比方,這就好像在倒車雷達、攝像頭等輔助設備的基礎上,通過車載電腦集成信息,加入一定的智能技術,實現「自動泊車」。沒錯,自動著艦系統就可以由「自動泊車」系統來理解。

殲-15夜間著艦後成功勾住阻攔索。

如果說國產夜間助降系統還與俄羅斯方面有著技術聯繫的話,那麼國產自動著艦系統就基本都是自主研發的了。因為這套系統在應用到遼寧艦上以後,「庫茲涅佐夫」號上還沒有呢,蘇-33飛行員們還是只能憑藉「倒車雷達」一樣的夜間著艦系統,自身技術,以及勇氣,來進行夜間著艦。

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我國的航母自動著艦系統堪稱世界第二。英法等國航母則應用的是美國的系統。有了這套無線電引導+雷達探測+視頻監視等多種手段結合的「自動泊車」系統,就算不是老司機,也能比較輕鬆的實現停車入位,而夜間著艦也是同樣道理。

不過雖然俄羅斯海軍航母還沒裝,但比遼寧艦晚了整一年服役的印度海軍「超日王」號航母,卻有自動著艦系統。

印度海軍「超日王」號航母。

「超日王」號航母改建自俄羅斯「基輔」級航母,其自動著艦系統系統則是由印度出資,俄方幫忙研製的。儘管如此,至今仍未有米格-29K艦載機在「超日王」號上進行夜間著艦的報導。

中國海軍航母在有了國產自動著艦系統後,殲-15艦載機的夜間起降變得不再像「鬼門關」那樣危險。有了完備先進的助降系統,再加上飛行員的勤學苦練,相信具備夜間著艦資質的殲-15飛行員會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殲-15機頭上為什麼有「核輻射」標誌?真正的作用是什麼
    核原料由於是放射性元素,對人體會造成巨大傷害,因此在一些核設施上,都會標誌有黃底三片黑葉片的特殊標誌,警告人們遠離。殲15可有細心的人發現,中國有些戰鬥機在機頭的位置也會有這樣的標誌。難道是戰鬥機也存在輻射嗎?當然不是。
  • 【智庫聲音】韓媒:「8艦8機體制」在日本海軍戰力建設中的作用
    不過,日本海上自衛隊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以「第二方案」來探究新的戰略構想。他們認為,日本海上防衛能力不足,必須提高海上防衛力的質量,實現裝備的現代化,其核心就是以「8艦8機體制」為基礎的機動部隊的構想。 「8艦8機體制」是表現機動運用的驅逐艦部隊戰術單位的用語。
  • 罕見法老戰船:埃及最強戰艦與中華神盾艦合練,體型靈巧如小兄弟
    圖片:從埃及獲得的米格-23戰鬥機,其中的一些技術被殲-8II戰鬥機採用。在上個世紀8、90年代期間,埃及海軍又先後從中國購買了4艘033型常規動力潛艇、2艘053HE型護衛艦、4艘024型飛彈艇、8艘037型獵潛艇、4艘62型護衛艇,進一步增強了埃及海軍的實力。到現在,033型常規動力潛艇和053HE型護衛艦仍然是該國海軍的主力。
  • 殲-20誕生日,代表的是盛世中國
    殲-35?雙座殲-20?哪怕重大部件比如渦扇-15上機?都天黑了,「前方」靜悄悄啊! 但不妨礙1.11成為一種圖騰,每年還是盼,全然不顧這些年運-20、直-20、FC-31......首飛都不在這個日子,「遼寧」艦、「山東」艦航母、055型萬噸驅逐艦等等一眾大神級裝備也都沒選這天為重大節點,但全不妨礙。 為什麼?
  • 遼寧艦出海身後總有鯊魚尾隨,究竟什麼原因?世界各國束手無策
    每當我國的航母遼寧艦出海,總有大批鯊魚尾隨,這當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隱情嗎?航空母艦已經成為綜合國力強盛的一種象徵,很多國家都在努力研製屬於自己的航母,我國也不例外,最近一段時間,我國的003航母儼然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熱點話題,大家都在期待它的驚豔亮相。
  • 又想造新艦?
    其中,世界上海軍實力最強的國家就要數美國,光是11艘航母戰鬥群就足以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忌憚三分。不過要想維持如此龐大的海軍艦隊,「燒掉」的經費可是個天文數字。 據國外《防務新聞》網站報導,美國海軍上將在一系列設計建造失敗的項目上改變其對舊的不合時宜的觀點,適時重新審視引入新技術的艦艇的建造。列舉出「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濱海戰鬥艦和「福特」級航母等項目的缺陷。
  • 075兩棲艦正在加緊建設,076呼之欲出,打擊能力遠超一般航母?
    075型2號艦下水不久,就爆出076型兩棲攻擊艦的消息,不得不佩服中國海軍下餃子的速度!根據中船工業708集團公告披露的資料,除了電磁彈射外,還有電磁阻攔系統和最先進的綜合電力系統。分析家認為,076型兩棲攻擊艦的打擊能力遠遠超普通航母。
  • 24年變化有多大?中國1996年和2020年奪島登陸能力比較
    如果再加上數量以及密度都很高的防空系統,如「霍克」、「麻雀」、「小懈樹」、「標準」防空飛彈,還有雷達瞄準自動高炮群等,需要突破立體防空系統取得制空權將付出巨大代價。 與此同時對岸開始換裝二代艦,包括「佩裡」級護衛艦、「佩裡」級護衛艦,就算是老式驅護艦經過改裝性能都強於051型。反艦有射程80-120公裡的「雄風2」反艦飛彈,防空有射程40公裡的標準1防空飛彈,還有「諾克斯」級這樣的專業反潛護衛艦。如果再加上美國航母戰鬥群,這種優劣對比中處於絕對劣勢,還能用來拒止使用的常規裝備只有R級或035「明級」潛艇。
  • 「丹東一號」正是「甲午海戰」中沉沒的致遠艦
    水下考古調查成果對外公布,在海底沉睡了兩甲子後的致遠艦「模樣」日漸清晰,經過3年的調查工作共出水文物200餘件,再現了「甲午海戰」那段悲壯的記憶。該項水下考古工作歷經檔案研究、物探搜尋、沉艦定位、探摸試掘、身份判別、保存狀況確認、回填並實施初步保護措施等階段,確認「丹東一號」沉艦(致遠艦)殘長約61米,最寬處11.5米,艦體保存的高度約2.5米(推測原來高度在8米左右),由於海戰創傷和後期破壞,艦體損毀嚴重,但仍可確認艦體的水密艙室、鍋爐艙、穹甲板等部位。
  • 中國海軍58年發展史:正經歷第三次造艦高潮
    與中國海軍的這三個發展階段相對應,中國有過三次大的造艦高潮: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文革」前,中國從大量製造引進蘇式艦艇到全面獨立地研製國產艦艇形成第一次造艦高潮;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全球冷戰後期,中國為應對超級大國的軍事壓力和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而掀起了第二次造艦高潮;海灣戰爭、科索沃、阿富汗戰爭後,特別是伊拉克戰爭後,中國認識到了海軍對打贏現代高科技局部戰爭的重要作用
  • 定遠艦鐵甲出水!126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裡?
    網上有一個傳說,說是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在參觀北洋海軍時,發現中國海軍在北洋旗艦定遠號的主炮管上晾衣服,由此得出「中國海軍終不堪一擊也」的結論。這個傳說現已被考證是日本人編造的謠言。因為東鄉平八郎從沒有登上過定遠艦,而定遠艦主炮的炮管離地有五米之高,士兵們是不可能爬上去,把衣服晾在上面的。
  • 甲午戰爭:日軍改變陣型擊毀清軍主艦帥旗,他關鍵時候升起帥旗!
    但是中彈的定遠號的甲板燃起了大火,火燒得十分猛烈,在巨大的消防水柱面前,仍然沒有被撲滅的跡象,鋼板被燒得通紅,定遠艦就像置身於打鐵爐中,這種不是一般的火而是種能在鋼鐵和水中燃燒的大火。燃燒的方式是貼著物體的表面燃燒,這是名副其實的恐怖大火。它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地獄之火。
  • 殲-20首飛給西方帶來什麼?美專家:對中國軍事力量認知的分水嶺
    「非常神奇,從殲-20首飛前,中國的055驅逐艦、運-20運輸機、003航母、076兩棲攻擊艦等項目會被人認為是『天方夜譚』。但是殲-20首飛之後,西方人會認為這些項目『理所應當』。」裡克·喬是這樣表示的,西方世界從這一天開始正視中國國防發展的強大。
  • 24年有多大變化?中國1996年與2020年登陸作戰能力對比
    但這時的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事建設放緩,實際己已落後於世界軍事潮流了,在陸地戰場上中國陸軍不會畏懼任何敵人,但在海空登陸手段卻是寥寥無幾,24年後,我們又看新的登陸演習,現在的登陸作戰和當年的登陸作戰相比,差別有多大呢? 一:1996年的登陸攻島能力
  • 北洋水師的罪人,臨陣脫逃還撞沉友艦
    ▲濟遠艦管帶方伯謙濟遠艦是北洋水師的第一艘裝甲巡洋艦,說到濟遠艦當時還有一段故事,因為經費的原因李鴻章決定將計劃中為四艘的定遠級鐵甲艦改為兩艘,而後兩艘的經費用於購買「巡海快船」也就是我們廣泛意義上巡洋艦,因為對超勇、揚威兩艘巡洋艦的失望,李鴻章有了想要繞開英國人的打算,正巧李鳳苞在為李鴻章介紹英國人的「埃斯梅拉達」號裝甲巡洋艦的時候介紹了德國也設計了一種裝甲巡洋艦(後世史料暴露其實並沒有這一型巡洋艦
  • 回顧24年前,1996年東南沿海演習,裝備對比能有幾成勝算?
    作為空軍最現代化的戰鬥機,它們的作用不是在前線奪取制空殺敵,由於數量太少只能承擔起空中巡視任務。應對周邊遊蕩美軍艦載機,同時作為警戒機充當「保鏢」作用,實際上空軍真正的主力是大量殲-7、殲-8、強-5以及轟-6,甚至連淘汰產品殲-6還大量封等上陣,像下圖殲-7戰「雄貓」才是現實。
  • 1965年人民海軍三次重大海戰解析——擊沉國軍3艦、擊傷2艦
    三次海戰中,人民海軍以輕傷9艇的代價,取得了擊沉國軍3艦、擊傷2艦的戰績,使這三場戰鬥尤其是「八·六海戰」和「崇武以東海戰」成為人民海軍的經典戰例。從作戰指揮上看,人民海軍指揮體制比國民黨軍科學高效,保障了我各突擊群基本執行了各自作戰任務。自1958年9月1日擊沉國民黨軍「沱江」號獵潛艦後,「五·一」海戰是人民海軍時隔7年來,再次與敵大型艦艇作戰。
  • 預測3號艦會在9個月內下水!
    從2018年的9月份,3號艦的機爐艙模塊第一次出現在新區的陸地總組平臺並被識別出來不是貨輪而是特殊船舶,一直到去年的
  • 臺灣欽星號出海護漁對峙日艦 理直氣壯史無前例
    臺灣的「海巡署」終於做了一次略盡本份的事:本月9日派出一艘載重500噸的「欽星艦」,駛往距釣魚島12海裡的海域與日本巡防艦對峙了近8小時。  起因是有兩艘臺灣漁船在該處捕魚做業,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兩艘重型巡防艦出現,向臺籍漁船靠近。欽星艦及時開到,也往漁船方面開去,與日本巡防艦在相距約1000碼處停住不前,互相監視約7小時4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