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聲音】韓媒:「8艦8機體制」在日本海軍戰力建設中的作用

2021-01-15 騰訊網

來源:海洋防務前沿作者:王楚

韓國《國防日報》日前刊發了韓國聯合參謀本部特別參謀部分析實驗室劉在學中校題為《日本海軍力量的歷史轉折點「8艦8機體制」的啟示》的軍事專欄文章。文章指出,日本海上自衛隊自上世紀80年代提出以「8艦8機體制」建設海軍機動艦隊的構想以來,逐漸成為日本海軍戰力建設的核心邏輯,提高了其海上防衛力的質量,被認為是將日本海上自衛隊戰力提升到世界最高水平的歷史性轉折點。韓國海軍需要根據自身國情特有的狀況,進一步思考韓國海軍戰力建設的方向。

日本海上自衛隊戰力建設的意志從未動搖

近年來,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海域的所謂「海外派遣訓練」非常活躍。2017年,「出雲」級大型直升機驅逐艦「出雲」號和「高波」級驅逐艦「漣波」號首次實施了為期3個月的海外派遣訓練。此後的每年3月份左右,日本海上自衛隊都會派遣艦隻進行海外派遣訓練,2018年派遣的是日本最大航母級直升機護衛艦「加賀」號和2艘驅逐艦,2019年派遣的是「出雲」級大型直升機驅逐艦和2艘驅逐艦,2020年派遣的是「加賀」號和1艘驅逐艦以及3架艦載飛機和1艘潛艇等,艦隊規模不斷擴大。這些艦隻分別與澳大利亞、越南、印度尼西亞、斯裡蘭卡等國的海軍進行了聯合訓練以及友好交流活動,培養了遠洋作戰能力。這與韓國海軍要應對朝鮮半島西部海域北方界線(NLL) 作戰、亞丁灣海外派兵、巡航訓練等多重任務,在驅逐艦的運用上遇到困難的情況截然不同。

這是因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具有「果敢的行動力」。日本政府通過不斷強化美日同盟,以及作為美國「印度-太平洋戰略」的主要行動國,以此提高國際地位的意志非常堅定,而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能夠支撐其國家戰略的強大海軍力量,由4個護衛隊群(Escort Flotilla,類似於韓國的機動戰團)組成的護衛艦隊(Fleet Escort Force,類似於韓國即將創建的機動艦隊)可以為其提供充足的戰鬥力。

那麼,韓國應該如何看待戰力不斷增強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呢?

事實上,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創建初期就與舊日本帝國海軍進行了切割,因「蘇聯威脅」導致日本政府採取了以陸上兵力為中心的戰略,加上當時日本國內反軍國主義情緒高漲以及中東石油危機的衝擊等,這些都導致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戰力建設受挫。

但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從創立初期開始就沒有動搖過戰力建設的意志。1958年日本自衛隊創立後最早的軍備計劃中,就提出了海上自衛隊要擁有45萬噸的艦艇總噸位的目標,這甚至讓人感覺有些荒唐,因為這一數字已接近2020年海上自衛隊的46.2萬噸的艦艇總噸位。儘管當時的計劃並未立即實現,海上自衛隊僅僅擁有9.9萬噸的有些「寒酸」的艦艇總噸位,但日本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通過美日同盟中美國是「矛」、日本是「盾」的作戰分擔形式,逐漸增強了海上自衛隊的戰鬥力。

目前被評為亞太地區最強機動艦隊的日本護衛艦隊於1961年新編,創建之時,其大部分艦艇甚至是從美國租借來的,就連作為護衛艦隊象徵的旗艦也是由美國從境外調配而來。隨著日本國產驅逐艦時代的開啟,其海軍力量不斷增強。1971年,日本海上自衛隊編成了4個護衛隊群。

「8艦8機體制」構想是日本海軍戰力建設的歷史性轉折點

隨著海上戰鬥力的加強,日本政府保護海上交通線的意志更加堅定,並將蘇聯的軍事威脅轉化為海上自衛隊戰略、戰術的發展機會。隨著1976年日本在其防衛計劃大綱中提出「基礎防衛力整備」的概念,海上自衛隊強烈主張要將護衛隊群從4個增加到5個,但由於預算上的原因,這一主張最終未能實現。不過,日本海上自衛隊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以「第二方案」來探究新的戰略構想。他們認為,日本海上防衛能力不足,必須提高海上防衛力的質量,實現裝備的現代化,其核心就是以「8艦8機體制」為基礎的機動部隊的構想。

「8艦8機體制」是表現機動運用的驅逐艦部隊戰術單位的用語。日本海上自衛隊驅逐艦隊的主力是各配備兩個護衛隊的第1、2、3、4護衛隊群,每個護衛隊群由8艘驅逐艦和8架反潛直升機編成,稱為「8艦8機體制」。這是日本假設在受到蘇聯的核潛艇和轟炸機威脅的情況下,通過作戰研究(Operations Research)計算出的適當戰鬥力反映的結果。在當時,「8艦8機體制」因其與舊日本帝國海軍的「88艦隊」構想的名稱相似,也被稱為「新88艦隊」。但日本海上自衛隊指揮部表示,「8艦8機體制」是攸關日本國家命運的重大計劃,不能將其與舊時的「88艦隊」相提並論,也不能使用「新88艦隊」的別稱,可見其重要性。

隨著「8艦8機」作為日本海軍戰力建設邏輯的共識逐漸形成,1993年,日本引進了當時只有美軍擁有的最新型艦艇「宙斯盾」驅逐艦,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該型艦隻的國家。得益於經濟的高速成長,日本海上自衛隊不斷引進新型艦艇,逐漸形成了現有50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的規模,「8艦8機」作為其戰力建設核心邏輯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同時,海軍戰力的劇增也成為日本強化美日同盟的物質基礎,美國海軍也被日本海上自衛隊視為「可以信賴的夥伴」。

由此可見,日本海上自衛隊增加1個護衛隊群的數量目標雖然失敗,但從質量上完善海上防衛能力的「8艦8機體制」構想被評價為將海上自衛隊戰力提升為世界最高水平的歷史性轉折點。

現在來看,日本海上自衛隊採用「8艦8機體制」的優點很容易理解,其根據作戰研究計算的客觀性高這一特點,可以輕鬆推進高性能、高價格的新型艦艇、武器系統等戰力的增強。由於最新銳的戰鬥力是作為這個邏輯的組成要素來說明的,所以儘量減少了反對的輿論或不必要的爭議。

到了2020年,日本海上自衛隊的4個護衛隊群已編成了堪稱完美的「8艦8機體制」戰力,每個護衛隊群由1艘可改裝為輕型航母的直升機驅逐艦,2艘具有彈道飛彈防衛能力、以防空為重心的飛彈驅逐艦(「宙斯盾」級),5艘以護衛、反潛作戰為主要任務的通用驅逐艦組成。由此,4個護衛隊群共有32艘驅逐艦、32架反潛直升機。由於日本尚沒有航母,其護衛隊群的直升機驅逐艦擔負著直升機母艦的職能。

日本現有的4艘直升機驅逐艦包括兩艘「白根」級驅逐艦和兩艘「日向」級驅逐艦。「白根」級驅逐艦的標準排水量為5200噸,擁有全長159米、寬17.5米的全通甲板,是日本獨立設計的直升機驅逐艦,可搭載3架反潛直升機。「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為18000噸,全通甲板全長197米、寬33米,屬於航母型驅逐艦,但實際上其運用反潛直升機的數量仍基本為3架,只在必要時增配1架M CH-101掃雷運輸直升機。

「8艦8機體制」帶給韓國海軍戰力建設的啟示

那麼,韓國海軍應該朝什麼方向進行戰力建設呢?到目前為止,韓國還沒有模仿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構想,也不需要模仿。在韓國的政治結構、海洋觀念、國防預算的財政來源、韓美同盟以及與周邊國家關係等自身特有的狀況下,韓國海軍需要進行進一步思考。

通過重新審視日本的「8艦8機體制」,韓國海軍戰力建設的方向應考慮以下三點:

第一,必須營造將旨在保護海上交通線的海軍力量建設方向和堅固的理論依據能夠反映在政府意志上的環境。日本作為島嶼國家的歷史、地理環境和二戰期間經歷了盟軍海上封鎖帶來的巨大損失,幕府末期的海軍革命將日本變成了近代國家,並成長為國際社會的列強,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戰力建設肯定產生了影響。另一方面,韓國與日本相比,由於國民海洋觀念滯後,要達成確保海上交通線安全的共識的確存在很大困難,但是,旨在為國家貿易經濟安全、能源安全、參與全球海洋活動的國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提供保護的海上航道安全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韓國應將為此而進行的所有工作的中心都放在海軍建設上。

第二,必須抓住國家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的機遇建設海軍。目前,韓國的國防預算居世界第9位。越是這個時候,越應該靈活地制定並不斷創新海軍戰力建設方案。日本作為世界經濟大國,在確立海軍戰力建設理論、構建海上戰力基礎之前,也花費了15年以上的時間。隨後,構築了堅實基礎的海上自衛隊在日本國民經濟經歷20年以上的低增長情況下,按照「8艦8機體制」,依然以「提高質量的良性循環增強系統」的性價比實現了戰力的高效率發展。

第三,必須確立被全體國民認同的海軍力量建設理論。這個邏輯越簡單、越明快,效果就越好。而且,韓國有必要克制對外炫耀和引進武器裝備的目標。迄今為止,日本海上自衛隊沒有提出「大洋海軍」的概念,也沒有提出建造宙斯盾驅逐艦、輕型航母等高價格武器平臺的目標,而只是以「8艦8機體制」的構成要素推進戰力建設,平息了反對的輿論和不必要的爭議。在韓國的國防現實中,提出引進高價格武器平臺的戰力建設計劃,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貶低為「軍隊利己主義」,與之相比,在精巧的邏輯中自然而然地包含武器平臺的戰略構想可能會更加有效。

展望未來30年,韓國如果能創造出符合經濟實力和國家地位的海軍戰力建設理論,並匯集智慧建立完善的系統,就能通過核心戰力基礎的構築和運用,打造出可應對朝鮮威脅和遏制周邊國家之間的海上紛爭、保護海上交通線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問題不斷,美國海軍建設騷操作?又想造新艦?
    軍界流傳著一句話:「五年陸軍、十年空軍、百年海軍。」可以看出海軍的建設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資金,海軍共有五個兵種組成,分為水面艦艇、潛艇、陸戰隊、航空兵、岸防等兵種組成。
  • 1965年人民海軍三次重大海戰解析——擊沉國軍3艦、擊傷2艦
    前文講到人民海軍對國軍三次重大海戰的細節和經過。三次海戰中,人民海軍以輕傷9艇的代價,取得了擊沉國軍3艦、擊傷2艦的戰績,使這三場戰鬥尤其是「八·六海戰」和「崇武以東海戰」成為人民海軍的經典戰例。從作戰指揮上看,人民海軍指揮體制比國民黨軍科學高效,保障了我各突擊群基本執行了各自作戰任務。
  • 中國海軍58年發展史:正經歷第三次造艦高潮
    資料圖:中國海軍新型護衛艦和直-8反潛直升機同行  中新網文章指出,經過58年艱苦卓絕的曲折發展,中國海軍從戰略思想到武器裝備發展都有了新的變化,五大兵種的現代化水平逐步提高,三大艦隊圍繞打贏現代條件下信息化海戰的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
  • 甲午日本海軍近一半都是木頭殼子炮艦
    聯合艦隊包含帆船炮艦和商船炮艦日本海軍34艘戰艦隻8艘拿得出手一般而言,我們普遍認為,日本特別肯花錢,買了很多先進軍艦組成的聯合艦隊,結果在甲午戰爭,全部先進軍艦的日本艦隊打敗了不肯花錢,全部是舊船的北洋水師
  • 甲午戰爭大清被虐慘,但8年前大清定遠艦卻差點炮轟長崎!
    眾所周知,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大清海軍在山東威海衛全軍覆沒,似乎證明了清朝的海軍根本不堪一擊。但是,在8年前,李鴻章、丁汝昌所率領的北洋艦隊在長崎訪問期間,中方水兵卻和日本長崎當局爆發了激烈衝突,數百名中國水兵與日本警察相互械鬥,雙方都有嚴重的傷亡,甚至定遠、鎮遠等艦直接將炮口瞄向了長崎,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二戰日本海軍的祥瑞戰艦,「吳の雪風」真的是友艦喪門星?
    二戰日本海軍的祥瑞戰艦,「吳の雪風」真的是友艦喪門星?李三萬經公眾號「李三萬的三萬裡」授權轉載舊日本帝國海軍的「雪風」號驅逐艦是二戰期間一艘非常著名的驅逐艦,之所以說他「非常著名」並不是因為他取得過多少令人側目的戰果,而是他出奇的好運和「專克友艦」的「惡名」。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甲午海戰是鐵甲艦時代,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中,被認為實力更強的北洋海軍卻慘敗在日本艦隊手下。過去,人們常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體制上的問題等,但是其實,如果具體到一場戰役來看,發現事情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北洋海軍在裝備技術上的落後,以及在軍事理論上的「不幸運」,畢竟北洋海軍的軍事理論不能說是錯誤的,只是不幸的恰好遇上了變革的節點。
  • 日本出雲級航母甲板一片繁忙:改裝進展神速,戰力脫胎換骨
    該艦的改裝計劃在2018年12月正式由日本內閣批准,目標是改裝成為能夠搭載美制F-35B 短距起飛垂直起降的航母,改裝計劃囊括「出雲」級的全部兩艘DDH-183「出雲」號和DDH-184「加賀」號。改裝前的出雲的載機量為7架SH-60K反潛直升機和2架MCH-101掃雷/運輸直升機,機庫內還可以再容納14架。出雲級的噸位跟義大利的加富爾號航母,以及澳大利亞海軍的「坎培拉」級兩棲攻擊艦相當。
  • 抗戰勝利後中國海軍收復南海史記|南海|抗戰勝利|海軍|史記|南海諸島
    註:賈健時任「太平」艦通信官李敦謙:《進駐南沙群島紀實》,《長寧文史資料》第12輯,1996年11月中國南海諸群島文獻彙編之九《海軍巡弋南沙海疆經過》,中國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再版[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冊,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壽生:《論中美海軍協定》,《中國海軍月刊》第8期 1948年1月中國臺灣「海軍總司令
  • 舊日本海軍新兵:996工作制算啥,看我百年前如何玩轉「007」
    舊日本海軍對士兵的訓練要求很高,甚至可以用高強度來形容,了解舊日本海軍歷史的軍迷們應該都聽說過"月月水木金金"的歌詞,這句歌詞非常形象的表現了士兵的訓練強度。在正式上艦之前,士兵們在各地的海兵團接受了上艦前的基礎訓練,上艦後即意味著進入正式的訓練,強度也隨之大幅提升。
  • 定遠艦鐵甲出水!126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裡?
    二、北洋海軍的戰鬥力說句公平的話,清政府對海軍建設並不是不重視,花在海軍建設上的錢總共達到了7000萬兩之多,遠超當時的日本。從1866年到1911年,清朝建立了福建船政學堂和天津水師學堂、威海水師學堂等近代海軍教育機構,培養出嚴復、鄧世昌、許兆箕等優秀的海軍人才。
  • 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輸在哪裡
    為了購買軍艦,日本發行了大量海軍公債,還呼籲國民為海軍建設捐錢捐物,甚至天皇都用皇室經費來支持海軍。日本為什麼這麼拼?而且,日本軍艦購買的時間比較晚,艦齡更短、航速更快、火炮射速也更快。到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海軍不但總噸位已經超越了北洋水師,綜合實力也後來居上,取代了北洋水師亞洲第一的位置。
  • 金一南:北洋海軍甲午慘敗實屬必然
    其最大心願並非海軍建設,而是如何使光緒帝平安掌權。海軍衙門不過是他完成這一夙願的平臺。在光緒被立為皇帝之後,最初堅決反對重修圓明園的奕譞,變為挖空心思挪用海軍經費修園的始作俑者。鐵甲艦和頤和園是一對矛盾體。對慈禧來說卻並不矛盾。危機時用鐵甲艦來維護統治,承平時用頤和園來享受統治,一切都是天經地義。
  • 甲午戰爭,日本計劃了三條作戰方案,是哪三條?都發揮什麼作用?
    日本為何要發動這場戰爭?這其中到底經過了多久的謀劃?又是怎麼讓清政府一步步掉進設定好的陷阱中?圖:日本聯合艦隊05北洋水師-定遠艦定遠艦是清王朝眾多鐵甲戰艦中的旗艦,因此定遠軍艦曾代表北洋水師出使日本,以展示大清帝國的雄風。而定遠艦那威猛凜凜的風姿著實讓日本人感到驚嘆和羨慕,亦又感到嫉妒和憤恨。一種一定要打敗這艘巨艦的夢想油然而生,深深地埋在日本海軍軍人的心中。
  • 甲午戰爭中黃海大海戰如果用的是真炮彈,那清朝會戰勝日本嗎?
    在當時,日本傾盡全國之力來作戰,但清朝卻都故意保存實力,清朝海軍分為北洋、南洋、福建和廣東四支水師,在黃海大海戰中,除了廣東水師派了三艘小型巡洋艦滯留北洋參加了海戰以外,其它兩支水師無一參戰,坐視北洋水師的覆亡。
  • 清政府取得「長崎事件」對日本的勝利,為何甲午戰中卻敗得很慘
    1886年8月1日,在日本的長崎港,來自中國北洋艦隊的幾艘巨艦,威風凜凜地停靠在碼頭,岸上擠滿了前來參觀的日本民眾。面對著這些他們從未見過的碩大艦隻,人群中發出了陣陣驚嘆,也瀰漫著些許嫉妒和仇恨。當日晚,正在艦上休息的丁汝昌接報,北洋水兵和日本警察幹上了,一名日本警察被刺成重傷,北洋士兵一人輕傷。關於事件的起因,有兩個版本。一是說,由於雙方言語不通,因購物價格問題產生糾紛,進而大打出手,日方警察介入導致糾紛升級。
  • 甲午之敗:一次性海軍與前現代化陸軍
    按照這一設想,北洋艦隊更多需要擔負起戰略威懾的作用,保持時刻給日艦隊造成壓力。李鴻章道出了採取這一戰略的緣由:北洋海軍可用者只鎮遠、定遠鐵甲船2艘,為日艦所不及,「然質重行緩,吃水過深不能入海漢內港」;其次則是濟遠、經遠、來遠3艘巡洋艦,「有水線甲、穹甲,而行駛不速」;再次則是致遠、靖遠2艘巡洋艦,「前定造時,號稱1點鐘18海裡,近因行用日久,僅十五六海裡。」
  • 10月8日一分鐘閱盡天下軍情
    太原艦赴日本參加國際艦隊閱艦式活動    應日方邀請,經中央軍委批准,7日上午,東部戰區海軍某驅逐艦支隊太原艦從舟山某軍港解纜啟航,赴日本參加由日本海上自衛隊舉辦的國際艦隊閱艦式活動。    美軍大型電子偵察機現身俄波羅的海飛地    據美國《防務博客》網站當地時間10月7日報導,日前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飛地加裡寧格勒沿海地區的上空發現了一架美國空軍E-8C「聯合星」大型電子偵察機的蹤影。
  • 運8高新機首巡釣魚島:搜集日本軍事情報
    由日本F-15J戰鬥機拍攝的中國軍機照片,上圖為運8巡邏機,下圖為運8高新機,該機首次參與了東海巡邏並抵近了釣魚島從相關新聞圖片來看,中國海軍航空兵此次巡邏釣魚島出動的是兩種飛機,一種是運-8X海上巡邏機,一種是運-8高新工程2號-電子偵察機,這兩種飛機目前中國海航大範圍海區域目標掌握的主力飛機,它的出動標誌著中國對於該地區相關信息獲取的例行話,以便更好的維持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