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洋防務前沿作者:王楚
韓國《國防日報》日前刊發了韓國聯合參謀本部特別參謀部分析實驗室劉在學中校題為《日本海軍力量的歷史轉折點「8艦8機體制」的啟示》的軍事專欄文章。文章指出,日本海上自衛隊自上世紀80年代提出以「8艦8機體制」建設海軍機動艦隊的構想以來,逐漸成為日本海軍戰力建設的核心邏輯,提高了其海上防衛力的質量,被認為是將日本海上自衛隊戰力提升到世界最高水平的歷史性轉折點。韓國海軍需要根據自身國情特有的狀況,進一步思考韓國海軍戰力建設的方向。
日本海上自衛隊戰力建設的意志從未動搖
近年來,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海域的所謂「海外派遣訓練」非常活躍。2017年,「出雲」級大型直升機驅逐艦「出雲」號和「高波」級驅逐艦「漣波」號首次實施了為期3個月的海外派遣訓練。此後的每年3月份左右,日本海上自衛隊都會派遣艦隻進行海外派遣訓練,2018年派遣的是日本最大航母級直升機護衛艦「加賀」號和2艘驅逐艦,2019年派遣的是「出雲」級大型直升機驅逐艦和2艘驅逐艦,2020年派遣的是「加賀」號和1艘驅逐艦以及3架艦載飛機和1艘潛艇等,艦隊規模不斷擴大。這些艦隻分別與澳大利亞、越南、印度尼西亞、斯裡蘭卡等國的海軍進行了聯合訓練以及友好交流活動,培養了遠洋作戰能力。這與韓國海軍要應對朝鮮半島西部海域北方界線(NLL) 作戰、亞丁灣海外派兵、巡航訓練等多重任務,在驅逐艦的運用上遇到困難的情況截然不同。
這是因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具有「果敢的行動力」。日本政府通過不斷強化美日同盟,以及作為美國「印度-太平洋戰略」的主要行動國,以此提高國際地位的意志非常堅定,而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能夠支撐其國家戰略的強大海軍力量,由4個護衛隊群(Escort Flotilla,類似於韓國的機動戰團)組成的護衛艦隊(Fleet Escort Force,類似於韓國即將創建的機動艦隊)可以為其提供充足的戰鬥力。
那麼,韓國應該如何看待戰力不斷增強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呢?
事實上,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創建初期就與舊日本帝國海軍進行了切割,因「蘇聯威脅」導致日本政府採取了以陸上兵力為中心的戰略,加上當時日本國內反軍國主義情緒高漲以及中東石油危機的衝擊等,這些都導致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戰力建設受挫。
但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從創立初期開始就沒有動搖過戰力建設的意志。1958年日本自衛隊創立後最早的軍備計劃中,就提出了海上自衛隊要擁有45萬噸的艦艇總噸位的目標,這甚至讓人感覺有些荒唐,因為這一數字已接近2020年海上自衛隊的46.2萬噸的艦艇總噸位。儘管當時的計劃並未立即實現,海上自衛隊僅僅擁有9.9萬噸的有些「寒酸」的艦艇總噸位,但日本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通過美日同盟中美國是「矛」、日本是「盾」的作戰分擔形式,逐漸增強了海上自衛隊的戰鬥力。
目前被評為亞太地區最強機動艦隊的日本護衛艦隊於1961年新編,創建之時,其大部分艦艇甚至是從美國租借來的,就連作為護衛艦隊象徵的旗艦也是由美國從境外調配而來。隨著日本國產驅逐艦時代的開啟,其海軍力量不斷增強。1971年,日本海上自衛隊編成了4個護衛隊群。
「8艦8機體制」構想是日本海軍戰力建設的歷史性轉折點
隨著海上戰鬥力的加強,日本政府保護海上交通線的意志更加堅定,並將蘇聯的軍事威脅轉化為海上自衛隊戰略、戰術的發展機會。隨著1976年日本在其防衛計劃大綱中提出「基礎防衛力整備」的概念,海上自衛隊強烈主張要將護衛隊群從4個增加到5個,但由於預算上的原因,這一主張最終未能實現。不過,日本海上自衛隊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以「第二方案」來探究新的戰略構想。他們認為,日本海上防衛能力不足,必須提高海上防衛力的質量,實現裝備的現代化,其核心就是以「8艦8機體制」為基礎的機動部隊的構想。
「8艦8機體制」是表現機動運用的驅逐艦部隊戰術單位的用語。日本海上自衛隊驅逐艦隊的主力是各配備兩個護衛隊的第1、2、3、4護衛隊群,每個護衛隊群由8艘驅逐艦和8架反潛直升機編成,稱為「8艦8機體制」。這是日本假設在受到蘇聯的核潛艇和轟炸機威脅的情況下,通過作戰研究(Operations Research)計算出的適當戰鬥力反映的結果。在當時,「8艦8機體制」因其與舊日本帝國海軍的「88艦隊」構想的名稱相似,也被稱為「新88艦隊」。但日本海上自衛隊指揮部表示,「8艦8機體制」是攸關日本國家命運的重大計劃,不能將其與舊時的「88艦隊」相提並論,也不能使用「新88艦隊」的別稱,可見其重要性。
隨著「8艦8機」作為日本海軍戰力建設邏輯的共識逐漸形成,1993年,日本引進了當時只有美軍擁有的最新型艦艇「宙斯盾」驅逐艦,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該型艦隻的國家。得益於經濟的高速成長,日本海上自衛隊不斷引進新型艦艇,逐漸形成了現有50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的規模,「8艦8機」作為其戰力建設核心邏輯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同時,海軍戰力的劇增也成為日本強化美日同盟的物質基礎,美國海軍也被日本海上自衛隊視為「可以信賴的夥伴」。
由此可見,日本海上自衛隊增加1個護衛隊群的數量目標雖然失敗,但從質量上完善海上防衛能力的「8艦8機體制」構想被評價為將海上自衛隊戰力提升為世界最高水平的歷史性轉折點。
現在來看,日本海上自衛隊採用「8艦8機體制」的優點很容易理解,其根據作戰研究計算的客觀性高這一特點,可以輕鬆推進高性能、高價格的新型艦艇、武器系統等戰力的增強。由於最新銳的戰鬥力是作為這個邏輯的組成要素來說明的,所以儘量減少了反對的輿論或不必要的爭議。
到了2020年,日本海上自衛隊的4個護衛隊群已編成了堪稱完美的「8艦8機體制」戰力,每個護衛隊群由1艘可改裝為輕型航母的直升機驅逐艦,2艘具有彈道飛彈防衛能力、以防空為重心的飛彈驅逐艦(「宙斯盾」級),5艘以護衛、反潛作戰為主要任務的通用驅逐艦組成。由此,4個護衛隊群共有32艘驅逐艦、32架反潛直升機。由於日本尚沒有航母,其護衛隊群的直升機驅逐艦擔負著直升機母艦的職能。
日本現有的4艘直升機驅逐艦包括兩艘「白根」級驅逐艦和兩艘「日向」級驅逐艦。「白根」級驅逐艦的標準排水量為5200噸,擁有全長159米、寬17.5米的全通甲板,是日本獨立設計的直升機驅逐艦,可搭載3架反潛直升機。「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為18000噸,全通甲板全長197米、寬33米,屬於航母型驅逐艦,但實際上其運用反潛直升機的數量仍基本為3架,只在必要時增配1架M CH-101掃雷運輸直升機。
「8艦8機體制」帶給韓國海軍戰力建設的啟示
那麼,韓國海軍應該朝什麼方向進行戰力建設呢?到目前為止,韓國還沒有模仿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構想,也不需要模仿。在韓國的政治結構、海洋觀念、國防預算的財政來源、韓美同盟以及與周邊國家關係等自身特有的狀況下,韓國海軍需要進行進一步思考。
通過重新審視日本的「8艦8機體制」,韓國海軍戰力建設的方向應考慮以下三點:
第一,必須營造將旨在保護海上交通線的海軍力量建設方向和堅固的理論依據能夠反映在政府意志上的環境。日本作為島嶼國家的歷史、地理環境和二戰期間經歷了盟軍海上封鎖帶來的巨大損失,幕府末期的海軍革命將日本變成了近代國家,並成長為國際社會的列強,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戰力建設肯定產生了影響。另一方面,韓國與日本相比,由於國民海洋觀念滯後,要達成確保海上交通線安全的共識的確存在很大困難,但是,旨在為國家貿易經濟安全、能源安全、參與全球海洋活動的國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提供保護的海上航道安全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韓國應將為此而進行的所有工作的中心都放在海軍建設上。
第二,必須抓住國家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的機遇建設海軍。目前,韓國的國防預算居世界第9位。越是這個時候,越應該靈活地制定並不斷創新海軍戰力建設方案。日本作為世界經濟大國,在確立海軍戰力建設理論、構建海上戰力基礎之前,也花費了15年以上的時間。隨後,構築了堅實基礎的海上自衛隊在日本國民經濟經歷20年以上的低增長情況下,按照「8艦8機體制」,依然以「提高質量的良性循環增強系統」的性價比實現了戰力的高效率發展。
第三,必須確立被全體國民認同的海軍力量建設理論。這個邏輯越簡單、越明快,效果就越好。而且,韓國有必要克制對外炫耀和引進武器裝備的目標。迄今為止,日本海上自衛隊沒有提出「大洋海軍」的概念,也沒有提出建造宙斯盾驅逐艦、輕型航母等高價格武器平臺的目標,而只是以「8艦8機體制」的構成要素推進戰力建設,平息了反對的輿論和不必要的爭議。在韓國的國防現實中,提出引進高價格武器平臺的戰力建設計劃,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貶低為「軍隊利己主義」,與之相比,在精巧的邏輯中自然而然地包含武器平臺的戰略構想可能會更加有效。
展望未來30年,韓國如果能創造出符合經濟實力和國家地位的海軍戰力建設理論,並匯集智慧建立完善的系統,就能通過核心戰力基礎的構築和運用,打造出可應對朝鮮威脅和遏制周邊國家之間的海上紛爭、保護海上交通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