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老人去世,該如何通知鄉鄰及親戚來弔孝?

2021-01-08 晏子有觀點

在晏子的老家陝西漢中農村,村裡的老人去世了,通知鄉鄰及親戚前來弔孝的一個儀式叫做「報喪」。報,就是告知報告;喪,去世人去世的消息。報喪在過去是需要兩條腿走路,挨家挨戶上門叩頭並且告知的。

磕頭迎弔孝人

報喪活動一般開始於去世人去世後的當天。如果是女老人家去世,去世者的子女或者孫子就會首先給其娘家人電話通知,然後迅速戴上白色的孝帽,以開車或者騎車的方式,親自前往女老人家的娘家,在人家家裡面磕頭並且告知老人家去世的消息。

磕頭

然後在村裡面,去世人的長子長孫就會戴著白色的孝帽挨家挨戶在人家的院子裡面見到鄉鄰,然後跪地磕頭,報告家裡人去世的消息,然後盛情邀請人家前去幫忙、弔喪。所以,在農村一個人去世,一般都是由去世人的至親挨家挨戶上門去請人家前來弔喪。

在去世人出殯的頭一天,去世人的長子長孫還應該到女老人家的娘家去,由娘家人帶領著長子長孫挨個再去請人家那邊的親戚,也需要挨家挨戶的走,每到一處必須要磕頭,並且報告喪事的安排情況。

喪事現場

(晏子原創,歡迎互動交流!)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去世如果沒人幫忙了怎麼辦?
    晏子在農村居住了很長時間,對那裡的風土人情有很大了解,今兒來聊聊這個事。要解決農村老人去世無人幫忙的問題,需要做好以下幾件事情:一是別人家有婚喪嫁娶的事兒,大家要積極幫忙,在農村這叫做換工。二是在鄉鄰以及親戚之間要樹立良好的口碑。三是找人幫忙不能讓人白幫忙。
  • 農村老人去世之後,所留下來的承包地,該如何解決?
    農村老人去世之後,所留下來的承包地,該如何解決?對農民朋友而言,最有價值的便是土地與自己的住房,這是農民朋友賴以生存的根本。而且,只要都屬於本村人員,這兩者都可以進行自由買賣。所以說對農村的土地都是人們一直關注的話題,因為經常會出現一些新的政策和規定,時刻影響著農民朋友的利益,所以人們對這一點非常關注。其中有一點,農村老人在去世之後,所留下來的承包地,該如何解決?去年,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基本完成,這是為了保障農民朋友合法權益的第一步,不僅將農村的土地重新給整理和規劃,還明確的了解到誰究竟有多少土地。所以說才會出現確權工作,並且明確的給農民朋友發放了證書。
  • 農村怪現象「喜事不來禮要到,白事不來禮不收」,這有啥講究嗎?
    農村是一個講究人情世故的地方,當然農村也是有很多的講究,畢竟在農村裡,幾乎是沒有多少外人能見到,在村裡都是本村的人,或者是親戚之類的人,所以農民在處理一些事情方面也是想的很周到,畢竟農村的風俗不同,所以規矩也是有很多的講究,就拿現在的農村來說吧,有的事情就是需要大家的捧場,在農村裡第一是人情,
  • 農村老人仙逝,為何喪禮上要擺人情簿,有些為何還不止一個
    有老人仙逝,家屬給老人辦喪禮,這件事情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緬懷親人,這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你們見到過一家人辦喪禮,同時放5個人情本的沒有。如果到去世的人家裡惦念死者,在常德話裡就回說成「上祭、弔孝、吃冷肉的」。
  • 農村民間喪葬習俗有哪些?
    對於這件事,人們都是比較重視的,在農村尤為突出。畢竟很多農村還是土葬的方式。而土葬在農村民間的確是有很多的習俗。以我所處的隴東中部一帶的農村來說,主要有這些習俗:「後事」準備人生百歲總有一死,當人進入晚年,漸漸的體弱多病,本人也有要求,家屬便著手為其準備身後用物。最主要的,也必須在生前打算的,一是壽棺,二是壽衣。
  • 農村一老人去世,讓5張帳桌,是想收5份禮金嗎?不是窮瘋了吧?
    別說他放5張桌,他就是放80張桌或者100張桌也沒有關係,親戚朋友也不用每張桌都得去寫上一份禮金。隨便在任何一張桌上寫上一份禮金就可以了。我本人在我們的村子裡就是在婚喪紅白事上負責在帳房寫禮帳的。據我所知,但凡農村有老人去世,一般負責幫忙辦理喪葬的帳房至少是要設置2張帳桌的。
  • 農村禁忌多,家裡有人去世後,三年不能貼春聯,初五前也不走親戚
    我們都知道,農村的民俗是非常多的,作為傳統文化,有的習俗值得發揚光大,有的則因為及其不合理性需要摒棄。 不僅如此,農村也有很多禁忌。 今天就要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在農村,家裡有人去世後的一些禁忌,哪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
  • 農村白事有老人去世,別人在馬路邊給你家放鞭炮,你是怎麼看待的
    村裡有人去世,嚴重擾民,該怎麼辦?農村是人情社會,對於紅白喜事,都要有包容知心,因為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個階段的,從出生到死亡。所以你說影響你休息了,可以忍忍,但是確實沒有必要發牢騷。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在我們這裡,去世的人為大,尤其是老人去世,除了親朋好友幫忙和上人情之外,當去世老人的靈車經過家門口的時候,十裡八鄉的鄰居朋友都會在公路上守著,每家每戶都會買一掛大鞭炮甚至是衝天炮,等車來的時候都要沿路放煙花炮足,然後去世人家的孝子賢孫都會給每家每戶跪謝磕頭,然後贈送一條毛巾和一包煙,這是文化傳統和人情世故,不是迷信。
  • 父母去世沒有人隨禮幫忙怎麼辦?
    父母去世沒人隨禮幫忙怎麼辦?我個人的建議是: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不絕人之路,央求別人,拿錢開路,想盡辦法把去世父母安葬好是為最要緊的事兒。將逝者好好安葬是最為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個流傳已久的習俗「喜事不請不來,喪事不請自來」。
  • 農村辦喪事四種不能做的事,你們那有嗎?
    尤其是在農村,保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更多,這在農村人辦婚喪嫁娶等人生大事時,體現得尤其明顯。 比如說農村的白事,風俗就跟城裡有很大區別。在農村,幹啥事講究的就是熱鬧,尤其是喜事喪事,親友鄰居都會來幫個忙,從這些事裡都可以看出來一家人的人緣、人品。
  • 「英才文萃」|老年生活紀實:老年人逝世後喪事該怎麼辦?
    辦好喪事,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弘揚仁義道德的優良傳統的一個具體表現,也是城鄉,尤其是農村幾千年來的根深蒂固於人們心中的傳統風俗習慣,還是人們尊老、敬老、孝老、愛老,用以寄託哀思,傳承精神美德的一種很好的形式。我們的黨和國家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歷來就特別尊重各民族的傳統風俗習慣,包括為逝者辦喪事的風俗習慣。在這裡,古代辦喪事不說,就只說現代人辦喪事。
  • 農村俗語「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是怎麼回事?有些講究
    對於農村來說,由於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所以一般誰家有了紅白大事,總是會有許多人上門,紅事的上門賀喜喝杯喜酒,白事的上門幫忙料理後事,鄉裡莊鄰總是非常純樸自然,過去還會表現得更加講究一點。那麼,為什麼農村俗語有這樣一種說法:「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其中又有什麼道理呢?
  •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農村,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非常多,最常見的風俗就是辦紅白事,在農村,喪事大過喜事,人死講究入土為安,農村有句俗語這麼說,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說的就是農村葬禮的各種講究,包括農村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
  • 父母去世土地禮金被三弟佔有,二哥不服,弟媳:父母都是我贍養的
    李大哥說三弟在父母親禮金的算法上有失公平,去年母親去世,親戚朋友送上禮金,因為將來還要還禮給別人,各家分走各自友人送上的禮金無可厚非,但三弟一併把各自家親戚的禮金也拿走這讓他覺得不妥,以後辦事的話他也是要去他的親戚家的,所以李大哥覺得三弟不該拿這個錢。李大哥說父母親去世後留下的田地協議約定兄弟四人都有份額,可三弟卻一人佔有,為這事兄弟之間形同陌路。
  • 在農村有老人去世,白事的講究很多,你知道的有多少呢?
    在農村,有很多的規矩也是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傳承下來了,在農村裡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婚喪嫁娶了,這些也是農村裡比較重要的事情,尤其是農村裡的喪事也是最為重要的,不管在什麼時候,村裡的喪事也是一種墨守成規的事情,一旦有人去世了,那麼可以說是有來往的或者是能說上話的都會去幫忙,這個就是農村的一個規矩
  • 農村有個習俗,家中有老人去世,3年裡不能貼對聯,這是啥講究?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農村的生活講究比城裡多。因為農村是個人情社會,各種各樣的生活習俗都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國幅員遼闊,風土民情這事很難「全國一致」。像是今天要說的這每年過年時候要貼的春聯,在有老人去世的時候,3年裡是不能貼春聯的,這裡面講究不少,您了解嗎?
  • 農村喪事,一般磕幾個頭?原來還有這說法
    在我們這裡,要是老人去世了,村上人無論男女,基本都去弔孝。當然都是成年人,無論長輩晚輩,基本都要下跪磕頭。也就是人死為大這一說,當管事人花紙後,誰備下跪時,兩邊站的孝子,立馬就會纏縛著,不讓下跪磕頭,當然下跪也是一種禮節,是避免不了的。基本都不會下跪磕的,隨後鞠躬了時。
  • 農村老俗話:老人在女兒家去世禁忌?
    08 10:49:33 來源: 娛樂胖baby 舉報   真實的事件—大伯母的母親在她家去世的
  • 親戚老人去世送多少禮金合適親人去世後有什麼禁忌
    如果說平時對父母的贍養主要是在自己家中進行,還不是太為外人所了解的話;那麼,父母去世後的喪葬儀式因為要公開諸於外,所以古人特別重視這死、葬的環節。隨著喪葬儀式的傳承,也就形成了嚴格的喪葬文化,各地習俗雖有不同,但喪葬儀式中的還是有很多共同的禁忌,違反則視為對逝者不敬,並可能會觸怒神靈。
  • 農村老人去世前,都會有這3個徵兆,你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農村的生活條件好了,餓肚子,穿不暖已經見不到了,人們的壽命也自然長了。高壽在農村老人裡很常見,但是老人的身體用農村的話說,就是舊機器,不知道哪天就卡殼了。昨天還在一塊聊天的人,兩天不見,就傳來了噩耗,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