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宋教仁遇刺案真相再探

2021-01-13 鳳凰網

    

    日出雪蹬滑,山枯林葉空。

  徐尋屈曲徑,竟上最高峰。

  村市沉雲底,江帆走樹中。

  海門潮正湧,我欲挽強弓。

 ——宋教仁 登南高峰

 1913年3月2日

「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紀,為直筆乎?直筆人戮。為曲筆乎?曲筆天誅。嗟嗟九泉之淚,天下之血,老友之筆,賊人之鐵。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銘諸心肝,質諸天地。嗚呼!」

 ——于右任

1913年3月20日晚10時45分,滬寧鐵路車站的三聲槍響擊殺了正欲問鼎民國政壇的國民黨領袖宋教仁。暗殺激起的二次革命及隨後的政治壓制,宣告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的失敗。民初鼎沸的議會政治與政黨活動,如曇花一現,終歸於沉寂。

宋教仁遇刺,成為了民初政治的一個轉折點,從此往後十幾年間,是所謂軍閥的時代,袁世凱之後,原本在表面上還算是被捆縛在一起的大大小小諸多軍閥,一躍成為中國政壇的主角,互相攻伐以爭權勢,國家四分五裂,政治保守無為,外交仰人鼻息。中國近代政治,走入最為混亂黑暗的一節。北洋軍閥時代的終結,要等到十四年後國民黨與共產黨聯合北伐。但軍閥,並未隨之而去。整個民國,北洋軍閥時代培植並成長起來的軍閥與及新崛起的軍閥,猶如青天白日之下的幽魂,始終沒有散去。

1912—1913年年初,宋教仁與新創立的國民黨曾有一段努力,期望在《臨時約法》等法律體系的前提之下,將北洋軍閥這頭實力巨獸捆住。宋與其同仁相信,通過議會——責任內閣制,能夠解決國家分裂對抗、排除強人政治;通過政黨政治,能夠實現政權和平禪遞,實現政治的螺旋上升。但1913年3月20日晚的沉悶槍聲,宣告了這些期望終究只是想像,第一共和國對自我的政治期許,破滅了。由此,宋教仁遇刺案也成為民初共和政治失敗的一個關鍵性轉折。刺宋案之後,國內政治形勢急轉直下。以宋教仁為代表的國民黨穩健派與北洋系的合作空間不復存在。國民中的激進派主張「二次革命」,最終國家進入內戰狀態。

1913年刺殺宋教仁案,被認為是百年懸案。原因在於案情涉及人事關係,相當之複雜,同時案情本身,又顯得撲朔迷離,並且,宋案因為牽涉當日政治最高層,使得案件的審理無法按照正常的程序進行。種種緣故,使得宋案最終成了懸案。但也因為這一案件本身極為重要,所以它長久地吸引人們的注意。儘管宋案的解釋頗多,國民黨一方的看法,應當說至今仍是主流意見。

革命黨認為,宋教仁遇刺,乃是受國務總理趙秉鈞與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指使。其依據,是根據當時在應夔丞(共進會黨魁)家查抄出的函電。這些函電,是應夔丞與內務部秘書洪述祖、國務總理趙秉鈞往來的信函,甚至在信函中還提到了「極峰」(即袁世凱)。在1913年3月13日一條北京洪述祖發給應夔丞的電文中,洪述祖明確提出了「毀宋酬勳位」的說法。而此後,應夔丞策劃了暗殺行動。

一直為國民黨宋教仁派喉舌的《民立報》對秘電的解讀,就相當具有代表性。《民立報》在對應夔丞與洪述祖往來函電(二月八日電)的解釋中,將案件的邏輯說得很清楚:

袁、趙蓄謀傾陷宋先生,無時或忘。至應犯一再遷延,乃知宋先生的名譽無術毀壞,不得不毀壞宋先生之身命。故宋先生之死,袁、趙死之,非洪、應與武死之也。

也就是說,《民立報》認為,應夔丞殺宋教仁,並非意外,而是在長期策劃毀壞宋教仁名譽無法得逞之後,出了殺人滅口的下策。

《民立報》的解釋,實際上被日後大多數歷史學家所承襲。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說「我們看了前面的證據,不惟可以斷定趙秉鈞是謀殺的嫌疑犯,就是袁世凱也不能不被認為謀殺嫌疑犯之一,參以後來應桂馨與趙秉鈞暴死的經過,袁之為謀殺犯,尤很明白。」陳旭麓、何澤福所著《宋教仁傳》,稱,「袁世凱在秘密下達暗殺命令的同時,公開致電宋教仁,要他迅速赴京,共商國事」。在汪向陽等著的《宋教仁與民國初年的議會政治》一書中,論者也認為「堅持獨裁的袁世凱絕不肯容忍其權利受到威脅」,「就在宋教仁滿懷政治抱負地赴京組織國民黨內閣時,袁世凱派人於3月20日夜將其刺殺於上海的滬寧車站」。具有官修史書色彩的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中華民國史》二編一卷稱「證據的公布,暴露了袁世凱的元兇面目」。

相關焦點

  • 民國初年的共和體制為何失敗(專訪)
    重回百年前的1913年,尋找歷史線索。這一年,為何新生的共和國(中華民國)剛剛一年,就遭遇了政治上的大動蕩,最終使得共和體制難以運轉。從這一年年初大選開始,新浪歷史頻道訪問了北京大學章永樂教授。他從辛亥年締造的政治、軍事格局開始,分析1913年宋教仁遇刺之前各種力量博弈之下所埋藏的危機。
  • 消失的天府(1910—1913)——美國攝影師民國攝影集
    攝影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 本書看點1.無法再造的四川絕景,清末民初的天府之國--在生命裡最後兩年零十個月內,正是清朝滅亡民國興起之時,美國一流攝影大師路得·那愛德(Luther Knight,1879-1913)在天府汶川等地方,用老式幹版照相機精確記錄下來珍貴的影像瞬間,精華照片終於在中國結集出版--《消失的天府(1910-1913)》(The Vanished Heavenly Country: 1910-1913 Photographic
  • 中國女權創始人唐群英:建女子北伐隊,為爭參政權怒扇宋教仁耳光
    正如人人皆知鄧世昌不知薩鎮冰一樣,犧牲的視覺衝擊力,總比餘生數十年一直做著一件可能毫無結果的事情來得大。活著不僅僅可能象徵著一種苟且,更是因為在那個年代人們的努力大都杯水車薪。於是乎人們只記得死去的英雄,不記得活下去的凡人。本文圖片多選自電影《一代女魂唐群英》1937年3月25日,湖南一個鄉村的小角落,一名老嫗仙逝。
  • 1912年黃興等人在北京發表「四大偉人協議」,制定了立國八大政策
    辛亥革命之後的南北兩派形成了「四大偉人」的格局,他們於1912年9月25日在北京發表了「四大偉人共同宣言」,頗有奠定民國建國方略的意味。但這個美好的願望僅僅維持到1913年3月20日,就被宋教仁遇刺的槍聲徹底擊碎了。黃興在祭奠宋教仁的輓聯中,是這樣寫的:「前年殺吳祿貞,去年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洪述祖,我說確是袁世凱。」
  • 1913年的「春節」過得有點亂——民國元年的曆法改革
    圖:民國元年改歷後陰陽合曆的月份牌 1913年的春節,有一點和往年不同:這已是這一年裡的第二個「新年」了。 請讓圖書《民國元年》帶我們回到那個有點亂的「春節」…… 「新新年」與「舊新年」 1913年是陰曆癸丑年,原本該臘月二十三就封印的官府,卻在「舊新年」裡遵命如常辦公;但在「新新年」那一日,則好好地熱鬧了一番:「北京自總統府國務院以下,外省自都督府民政府以下,相與懸旗結彩,脫帽鞠躬,歡呼民國萬歲者,何等興高採烈。」
  • 1913年4月8日 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開幕
    1913年4月8日,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開幕典禮在北京新落成的眾議院議場舉行。  這天風和日暖,街市懸國旗,自上午9時起,議員們身著特製禮服陸續齊集會常其中有參議員274人,眾議員596人,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皆列席,其他內外觀禮代表千餘人。
  • 還有1913、1914商業街你造嗎
    但是你知道感受南京民國文化的商業街除了1912,還有1913、1914嗎?   南京1912   名字來源:民國元年(即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總統府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開發商:南京一九一二集團
  • 「紅羊劫運日相催 要把乾坤扭轉來」——辛亥革命106年
    1911年,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1895到1910年,革命黨人發動了多次起義。1910年底,孫中山再次召集同盟會在廣州發動起義,但因寡不敵眾告負,同盟會收葬共72具烈士遺體於廣州城外黃花崗。之後清廷又一次的喪權辱國引發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四川尤其激烈。
  • 雙11回歸社交,探探和朝陽大悅城跨界突圍
    探探和朝陽大悅城或許能給我們一點啟示。  90後最大的社交平臺探探和地鐵6號線上的北京(樓盤)時尚生活中心朝陽大悅城聯手,重回「雙11光棍節」的社交屬性,深挖探探用戶照片興趣標籤以及年輕人的社交行為,基於朝陽大悅城海量的消費數據,出具了一份最新鮮最年輕的星座報告,開展了一場以「星座連連看」為主題的線上線下聯動主題活動,。  那麼,這場跨界聯姻的突圍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 1913年官方力倡西曆廢除舊曆年 百姓偷買年貨
    現在一月已過,本無復有新年,乃見街上貼有接寫新年揮春等告白,此等行為無非出於圖利,顯系誤導國民恢復舊曆,實屬有駭視聽,無知之徒,不難因此相率舉行賀年之事……」親愛的讀者,這一段半文半白且又措辭嚴厲的文字,是我從1913年舊曆年前夕廣東省警察廳頒布的公告上摘抄下來的。
  • 回顧1913年震撼全世界的超大流星雨事件
    1919年2月9日,一個奇特的現象由加拿大,美國和百慕達群島的多位目擊者觀察到。這個現象被命名為大流星串,該事件表示地球曾經至少有一段時間擁有第二顆小型自然衛星。(幾十顆流星分裂成三個大群,圖片來源:多倫多大學)這意味著直到1913年,地球具有兩顆自然衛星。
  • 探探潘瀅:讓算法匹配連接真實社交
    來源:新浪財經2020年12月8日,由36氪主辦的「2020WISE新經濟之王」峰會在北京如期而至,社交品牌探探受邀出席,與業內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家、創業者、投資人、專家學者等歡聚一堂,共同就新經濟未來的十年進行展望。作為年輕人喜愛的頭部社交品牌,探探已成為年輕人拓展人脈圈、建立新關聯的重要社交平臺。
  • 探探攜手全國婦聯開展「橙色日」行動 反對性別暴力
    在全國婦聯宣傳部的指導下,探探邀請資深媒體人、跨界意見領袖及探探用戶擔任探探「橙色日」公益大使,以公益海報的形式發起倡導,以橙色為主色調,表達拒絕暴力的理念,尤其關注親密關係中的暴力。  1993年的11月25日,聯合國發表了《消除針對婦女的暴力宣言》。1999年,聯合國大會將11月25日定為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國際日,號召在這一天舉辦活動,提高公眾對此問題的認識。  橙色是制止暴力侵害女性活動的主題色,在「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這一天,世界各地關注女性權益的組織或個人,會以點亮橙色燈光、佩戴橙色飾物等方式,表達反對性別暴力、提倡性別平等的理念。
  • 1995年3月20日 東京地鐵發生「沙林」毒氣案
    1995年3月20日晨,日本首都東京市區3條地鐵電車內發生施放神經性毒氣「沙林」事件,已有10人死亡,5000多人因中毒進醫院治療。  這起日本歷史上嚴重的恐怖事件使日本政府受到震動。  1938年,德國人施拉德、安布羅斯、呂第格、範·德爾·林德首次研製成功,這種毒氣遂以上述4個人的姓中的5個字母命名為「沙林」。  德國人很快發現這種毒氣的軍事價值,並投入生產,但是二戰期間並未使用。1945年,德國生產的沙林被銷毀。二戰後,這種毒氣才開始在世界範圍內生產。有消息說,前些時候,中東地區曾經使用。
  • 《詭探前傳》再有重力級人馬加盟拍攝 曾是TVB力捧一線小生
    《詭探》於2017年首播,由尹揚明、邵仲衡、蔣祖曼、駱振偉、楊思泳、陳子豐等演員領銜主演,並由車保羅、張雷、餘曉彤、陳觀泰、劉錫賢、白彪、趙碩之及河國榮聯合主演。據悉,該劇主要香港都市傳說的懸疑故事為主題,深受劇迷追捧,收視非常不錯。鑑於此,Viu TV於早前宣布拍攝《詭探前傳》,並宣布邀請了殿堂級演員「秋官」鄭少秋加盟劇組參與拍攝,令到不少粉絲為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