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大腦,人民更幸福

2021-01-17 新華社客戶端

以人為本,數字賦能,是城市大腦通往幸福城市的密碼。

文│羅衛東編輯黃琳

8月17日,北京市海澱(中關村科學城)城市大腦展示體驗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向參觀者演示「城市大腦」系統在城市中的應用(鞠煥宗/攝)

城市的核心是人,人的本體意義在於追求幸福。以人為核心,容納和助成幸福的達成,是城市存在的意義,也是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二之選。

今天,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知與能力,已不同往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日新月異的自然、經濟、社會發展,內外部頻繁衝刷著生存與生活。時代在催問:如何讓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讓城市居民的生活更有品質,成就一座幸福之城?城市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為幸福作為一種感受、作為一種能力提供支撐?城市和作為人的主體如何形成一種良好發展的互動?這是城市治理能力的討論,也是居民幸福感的關切。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智慧化城市治理,是增加城市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在杭州,關於城市數字治理的「城市大腦」建設提議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認同,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則開始了杭州的數位化探索方案。這使得杭州——這個連續多年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天堂之城,提供了一個從城市大腦通往幸福城市的現實案例。

幸福之基

2016年12月,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阿里雲創始人、城市大腦的架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和無人機教父、亞馬遜機器人Kiva系統創始人菲羅·安德烈(Raffaello D′Andrea)教授進行了一次有關智能硬體的對話。這是王堅院士首次在公眾場合談到區分人工智慧和機器智能的必要性。

鑑於世界各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很大挑戰,這些挑戰也帶來了一個難得機遇,那就是利用機器智能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許多重要的問題。王堅院士曾感慨,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從南極到北極,而是從紅綠燈到交通道路攝像頭,它們在同一根杆子上,但從來沒有通過數據被連接起來,道路攝像頭看到的東西永遠不會變成紅綠燈的變換。數據不通,交通不暢。

城市大腦要做的,就是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設施,利用豐富的城市數據資源,對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解決靠人腦無法解決的問題,有效調配公共資源,不斷完善社會治理,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帶著這份思路,「城市大腦」創新助推成就了杭州的「數字經濟第一城」、「數字治理第一城」的實踐。

城市數位化促進了杭州的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位化。在杭州,通過「城市大腦」這個系統化載體,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有了耦合的路徑。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杭州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逆勢增長了10.5%,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一大引擎;2019年杭州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3795億元,佔GDP比重為24.7%,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

城市大腦建設以問題為導向,迄今先後推出的48個場景應用,呼應城市治理的「痛點」「堵點」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暢快出行」「先離場後付費」「多遊一小時」「先看病後付費」「醫院周邊治理」……均折射了城市個體的視角。「城市大腦」主創思路由人本為起源,再以系統化數字方案集成城市的感知能力,也就滿足了城市助力幸福的基礎條件。

2020年5月13日,杭州,依託杭州「城市大腦」的「民生直達」「親清在線」雙平臺在江幹區殘聯率先試點上線

延誤指數

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在杭州已成為共識。杭州2016年率先提出建設城市大腦,是為了有效解決城市擁堵問題。而城市交通滿意度,是一個城市居民測量幸福的重要指標之一。

從交通擁堵這個「城市病」的感知起步,杭州的城市大腦建設經歷了四年。為緩解交通擁堵,很多城市或採用車輛限行、限購等限權方式,或擴建道路、強化公共運輸基礎設施來增強交通運載能力。

杭州城市大腦用了一種更智慧的方式,從「擁堵指數」想到車輛「在途量」,想到「延誤指數」。從數數開始,先是數清城市在途的車輛數量,用「在途量」來評估城市交通承載能力。由此靈活地判斷不同時段、不同路段的道路承載能力,並據此有序放寬限行政策。

杭州機動車保有量是360餘萬輛,但高峰期的在途量是30萬輛,平峰時期只有20萬輛。因此,交通治堵的對象不是360萬的機動車保有量,而是高峰時期多出來的10萬在途量。

由此,杭州推出「非浙A急通車」場景,依據「在途量」提升道路資源的利用率,為非浙A車輛提供通行便利。在人口淨增120萬、總路面通行面積因施工減少20%的情況下,交通擁堵排名從2014年的第二名,下降至現在的第31名。

其次是數清停車位。醫院和商圈周邊停車難、秩序亂是城市治理的難點和痛點。杭州以相關醫院為試點,數清了周邊五百米以內停車場庫所包含的車位,並將場庫數據感知接入城市大腦,設立起停車位指示牌。如在市一醫院,就是數清了周邊4個停車場的1293個泊位,通過城市大腦中樞系統實時在線共享。在線下,拆除隔離帶,立起停車引導牌,設置限時泊位;在線上,通過醫院掛號平臺,推送周邊停車場信息,並與導航軟體合作推送比選最優 TOP5 停車方案。藉此均衡泊位使用率,既提高了閒置資源利用率,又緩解了原聚集場所的停車壓力。

藉助杭州城市大腦數據協同創造的 「延誤指數」,其提出源於一個認知,即一個路口堵不堵的評判基礎是民眾通過該路口對擁堵感的體驗。以通暢時段通過該路口的時間為基準,通過路口實時數據的抓取計算通過時間,將延誤的時間長短作為擁堵程度評價的標準。根據數據分析,如果延誤指數不超過1.3-1.4,老百姓基本上感覺不到;但是若到了1.4-1.5的時候,就會有堵車的感覺,再增加,那麼堵車帶來的不幸福感就會遞增。

創新運用

除了「數字治堵」,杭州的「城市大腦」如今覆蓋交通、文旅等11個重點領域,日均協同數據1.2億條。

新冠疫情期間杭州緊急上線的「健康碼」,不僅夯實了城市幸福感的「安全」剛需,也助力杭州成為最早推動復工復產的城市。除滿足疫情防控的需求,「杭州健康碼」還進一步拓展了服務功能,幫助市民實現「一碼在手,就醫全程通」。

營造新型政商關係的「親清在線」,讓助企補貼五秒直達職工帳戶,再造了流程,經濟權益及時得到保障,讓職工個體與政府藉此機會重新審視建構雙方及多方更良好的社會關係。

「民生直達」使「一個都不能少、一天都不能差」的民生數智服務精準達成,賦能基層治理,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社工少跑路」,讓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得到現實可觀的提升。

市場主體在城市大腦產品的應用中也找到了資源配置優化的成果。如酒店「30秒入住」場景的核心是打通公安入住登記、酒店 PMS、門禁、收單交易、OTA預訂、酒店直銷等六大系統,實現遊客快速辦理入住,減少前臺等待時間。杭州基於城市大腦構建的城市數位化系統與企業系統直連,有助企業平等安全且低成本地共享社會公共資源。市場主體也由此得以在城市大腦的生態中構建數位化運營模式。

這些創新和運用,給幸福城市的民本邏輯起點提供了厚重堅挺的註解。

立法保障

2020年10月27日,杭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杭州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促進條例》,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這是我國第一個城市大腦地方性法規。

《條例》第三條這麼描述:「城市大腦,是指由中樞、系統與平臺、數字駕駛艙和應用場景等要素組成,以數據、算力、算法等為基礎和支撐,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推動全面、全程、全域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數字系統和現代城市基礎設施。」至此,城市大腦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法律性質得以明確,其服務功能與助成賦能成為當然之義。

杭州依託「一整兩通三同直達」的中樞系統,按照「一腦治全城、兩端同賦能」的運行模式,實現數據協同、業務協同、政企協同。其中「兩端」是指駕駛端和乘客端,駕駛端是指城市大腦數字駕駛艙;乘客端是指城市大腦數字界面。

杭州城市大腦數字界面作為觸達服務群眾的核心載體渠道,以「大集成、廣應用」的為目標,圍繞統一用戶認證體系、統一應用場景入口、統一服務評價體系、統一宣傳展示窗口、統一開放運維平臺「五個統一」的建設要求,依託城市大腦中樞與技術框架體系,融合杭州辦事服務等平臺,建構便民、惠企、民生、民意、新聞服務「五個直達」,打造老百姓心目中更加具象、可親可感、愛不釋手的城市大腦數位化服務平臺。

截至2020年12月,杭州城市大腦的「中樞系統」已接入385個API(應用程式接口),累計調用量2.3億次。以杭州蕭山城市大腦平臺為例,通過「平臺賦能、數據賦能、場景賦能、駕駛艙賦能」,意在達到「數據能看、層層下鑽、事件能轉、應急能戰」的能力建設。2019年「8.28」下城區建國北路塌陷事件中,潮鳴街道及時利用街道駕駛艙啟動應急響應預案,通過應急指揮功能及時發布疏散指令,短時間內疏散了樹園小區受影響的792戶居民,以數據的算力和協同爭取到「黃金十分鐘」,避免了重大事故的發生。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條例》的第十二條,規定「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在推進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工作中,應當關注低收入人群、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利益,確保決策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透明可釋、公平合理,並完善線下服務和救濟渠道,保障公民選擇服務方式包括傳統服務方式的權利。」這無疑為「數字難民」的救濟,以及「數字鴻溝」的填補給出了建設性方案和濫用數字權力的約束。

低收入人群、殘疾人、老年人群體是「弱能群體」,這些群體的幸福感直接影響城市總體幸福度與整體能力。當其無法融入社會生活,無人關心,沒有機會,就會感覺到「被城市拋棄」,這與幸福城市構建的初衷背道而馳。無論是城市大腦技術體系中的考量和算法規則設計,還是從法規範意義上的治理層面,城市都需要從一開始就遵循「善治」導向,避免偏離幸福航道。

目前,城市大腦助力幸福治理的場景正在徐徐拉開,據統計,全國約有500多個城市宣布將建設「城市大腦」。

城市有大腦,人民更幸福。如何建設,決定了大腦是否真正「聰明智慧」。以人為本,數字賦能,是城市大腦通往幸福城市的密碼。如果它還能賦予每一個居民擁有對城市有所貢獻的意願或動力,與城市管理者們同向而行,那麼這將是邁向幸福城市值得期待的新故事。

(羅衛東:浙大城市學院校長,杭州城市大腦研究院院長。浙大城市學院城市大腦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方潔博士對本文寫作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9位大咖「破解」幸福城市的數字密碼
    近年來,杭州提出全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數字治理第一城」的宏偉藍圖,而「城市大腦」無疑是助推杭城勇立潮頭的一面最亮眼的風帆。「城市大腦」的意義遠不止於技術本身,更重要的在於以人為本,支撐起了作為城市核心的人對於幸福的追求,從而開啟了通往幸福城市的密碼。
  • 對於城市大腦,杭州人很有話說
    視頻 李玉萍 記者 李儷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杭州城市大腦正在快速「進化」。依託於城市大腦建設的多樣場景,讓市民方方面面地享受到了生活在杭州的福利。那麼,杭州市民了解城市大腦嗎?老百姓覺得城市大腦賦能的哪些功能最便利?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南京江寧:「城市大腦」亮相,「耳聰目明」會...
    在11月19日舉行的南京江寧區新聞發布會「四新」行動系列專場上,江寧區「城市大腦」——智慧江寧運營管理中心正式亮相。這個城市大腦匯聚31個部門4億多條政務數據,開發了100多種智慧應用場景,首次實現江寧全區運營管理實時感知、科學管理、高效指揮。
  • 以人為本 數字賦能 知名專家學者共話幸福城市的數字密碼
    杭州日報訊 「以人為本、數字賦能,是城市大腦通往幸福城市的密碼。」1月9日,在以「城市會思考,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浙大城市學院年度星光大課上,浙大城市學院校長、杭州城市大腦研究院院長羅衛東重申了這個觀點。城市為什麼會思考?會思考的城市如何讓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 鄭州城市大腦 今年「上新」啥服務
    2020年,鄭州城市大腦已布局政務服務、交通出行、醫療健康等14個領域118個數位化應用場景,鄭州成了國內擁有最多數位化運營場景的城市。 2021年,鄭州城市大腦如何更加「善解人意」?它還會選中哪些場景去布局?市民和企業又將享有哪些新的便利?
  • 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讓城市有「面子」更有「裡子」 推動城市有機...
    區政府區長種及靈調研實驗中學新城區校區建設 記者 朱志強 攝本報訊 (記者 魏東)1月7日,涪陵區政府區長種及靈調研城市建設管理工作強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3年心路總結 王堅揭秘「城市大腦」產生的背後邏輯
    「城市大腦」提出的邏輯是什麼?王堅表示,當城市第一次有了馬力,城市就必然需要道路;當城市引入電力,必然需要建成電網;當城市對算力產生依賴之時,必然需要有一個新的基礎設施,這就是「城市大腦」產生的邏輯。「非常感謝杭州市在三年多以前(2016年4月提出)第一次非常有勇氣地像羅馬要修路一樣、紐約建電網一樣,第一次嘗試為這個城市建一個新的基礎設施(雷鋒網註:城市大腦)。」他覺得,城市大腦能落地,能為交通調優,能讓城市數據真正跑起路,與杭州政府的接納和推進密不可分。
  • 活動預告|關於「2020中國幸福城市論壇」的三個劇透
    一年一度,遇見幸福。「2020中國幸福城市論壇」馬上就要到來,關於城市與幸福的討論,再次開啟。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與瞭望智庫共同主辦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自2007年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三屆。
  •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百年老房告別最後15隻手拎馬桶
    近年來,伴隨城市更新,住黃金地段拎馬桶,越來越少,280-288號15戶依然如故。為啥呢?最大難題:化糞池!通常,化糞池設置在弄堂的主幹道下面。但巨鹿路280-288號是聯排街面房,門前人行道寬不到1.8米,而化糞池最少也要2米寬。門前沒空間,屋後呢?更不可能。280-288號緊挨著後排房屋,兩排房子牆體間距最窄處只有30釐米。
  • 杭州城市大腦2019年至2020年總結髮布會召開,這份榜單餘杭取得九項...
    今天下午,我市召開杭州城市大腦2019年至2020年總結髮布會,回顧城市大腦給城市帶來的變化,研究如何讓數字不斷賦能城市建設,讓城市大腦再開「腦洞」。 會上發布了《杭州城市大腦2020年四季度攻堅賽馬榜》,餘杭區取得了9項第一、4項第二、1項第三的好成績。
  • 廣州這座最幸福城市這樣煉成……
    11月25日,「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結果在廣州發布,廣州再次榮獲這一稱號,而天河區、黃埔區、南沙區則當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幸福感從何而來?幸福之城,有青山綠水點綴。幸福之城,有鄉愁記憶留存。幸福之城,有高質量發展支撐……幸福感,藏在廣州的每一個民生細節裡。
  • 這就是山東|智慧城市建設,讓山東人感受「滿滿的幸福」
    原標題:這就是山東|智慧城市建設,讓山東人感受「滿滿的幸福」來源:中國山東網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8日訊
  • 以人民為中心 鑄就「平安合肥」幸福高地
    「以人民為中心鑄就『平安合肥』幸福高地」今天(1月8日)上午9:00正式召開!,錨定「全省當標兵,全國創一流」目標,大力推進「平安合肥」建設,創新社會治安治理機制,做廣大百姓的「守護神」,把握改革強警時代潮流,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著力鍛造省會公安鐵軍,努力為合肥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打造「五高地一示範」保駕護航,讓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 「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發布,山東這些地方上榜!
    今年的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以「人民城市,幸福小康」為主題,以城市精細治理、人民共建共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主線,對中國城市的幸福感進行調查,並推介幸福城市的具體實踐。新華社副社長嚴文斌指出:「只有時刻以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標尺,城市發展才能不失本色、不忘初心。」
  • 華為:給城市以數字生命 用智慧助城市發展
    助力城市精細化管理,讓深圳更聰明以數字經濟為抓手,華為依託5G、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打造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助力深圳構築公共服務領先、人民安居樂業、產業發展爭優的城市環境,推進深圳「雙區驅動」。
  • 國際友好城市市長祝德州人民新春快樂
    新春佳節來臨之際,國際友好城市市長和友好人士紛紛通過視頻、信件等形式,表達對德州人民的美好祝願。友城市長、知名人士紛紛表示,衷心祝願新的一年德州市更加繁榮昌盛、希望彼此間的友好關係不斷延續。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表達我本人以及黑斯廷斯所有市民對德州人民的祝福。德州現在應該比較冷,紐西蘭現在正是夏季,氣溫比較高,常在28-30度左右,溼度也比較大。
  • 讓城市宜居利居讓百姓生活幸福
    他對迎澤區今後的發展提出了五個方面的要求:在產業轉型方面要力爭當好排頭兵;在文化旅遊方面要打造歷史文化名片;在城中村改造方面要為全市做出樣板;在城市管理方面要做出示範;在宜居利居方面要成為太原市的首善之區。    審議中,代表們爭相發言,認為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很多新任務,並通過這些任務讓百姓看到了太原發展的美好未來。
  • 人民·新國貨城市品牌計劃落地浙江 騰訊助力解碼區域數位化進階之路
    騰訊區域品牌營銷盛典暨人民·新國貨城市品牌計劃(浙江站)發布現場  國潮風起,邂逅錢塘。12月30日,騰訊區域品牌營銷盛典暨人民·新國貨城市品牌計劃(浙江站)發布活動在杭州正式舉行。他介紹說:「新國貨的崛起不僅是促進消費者轉型的內在要求,也是國家製造業做大做強的客觀戰略需要,騰訊將以新產品、新品牌、新消費為新國貨三大標準,助力更多國貨品牌串聯三大場域,以更強大的數位化營銷能力,助推品牌數位化基建完善,實現線上線下協同發展。」
  • 數字治理助推城市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智慧化
    城市大腦是為城市生活打造的數位化界面,市民可以通過它觸摸城市脈搏、感受城市溫度、享受城市服務,享受數位化民生便利,城市管理者通過它配置公共資源、做出科學決策、提高治理效能,享受數位化政務效益。雲棲小鎮是杭州城市大腦的發源地,也是浙江重點數字經濟產業平臺之一,逾8000平方米的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不僅採用大量數位技術前沿應用,也催生了數字賦能新產業。
  • 科學網—老母親「露西」的大腦更像誰
    這種古老人屬的大腦比分布在東非各地的黑猩猩的大腦更大。 最近,一項對遠古幼崽的新研究發現,雖然南方古猿阿法種有著類似猿類的大腦結構,但大腦要花更長時間才能發育到成年個體大小,這表明它們的嬰兒可能更依賴於看護者的照料,這是一種類似人類的特徵。 科學家測量和分析了人類遠古祖先的頭骨化石,以估計其大腦的體積和生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