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脊柱外科專家劉海鷹教授(右)主刀,金朝暉醫生(左)協助。
手術中,醫生在監測曉慶的血壓、心率、呼吸和麻醉狀況。
5月7日,先天性脊柱側彎90度、一直站著聽課的內蒙古女孩陳曉慶,在北大人民醫院接受了脊椎矯正手術,手術時間長達9個小時。據人民醫院脊柱外科金朝暉醫生介紹,此次手術十分成功,曉慶先天旋轉畸形的脊柱也進行了50%至60%的修正度。
記者還了解到,為了給曉慶的手術保駕護航,手術前夕,脊柱外科還專門請來了神經電生理監測方面的高級技師,用精密的儀器實時監控曉慶的脊柱耐受度,防止因為微小的矯正動作造成她終生截癱。目前,曉慶正在進行術後恢復,預計3周後她就可以下地走路。
手術持續了9個小時
昨天,記者聯繫到陳曉慶時,她還在病床上躺著。矯正後的脊柱恢復了原本受擠壓的其他臟器的位置,曉慶說體內的這種新感覺她現在還不能適應,所以常常會感到非常疼,有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止痛藥緩解疼痛。曉慶的爸爸告訴記者,手術從5月7日早上8點半一直持續到當天下午5點多,到了當晚9點多,她才慢慢醒了過來。醫生從手術室出來後告訴他手術十分成功,曉慶被直接轉入了重症監護病房。24小時後,曉慶的父母在ICU病房見到了女兒。
「聽說她手術時失血1700毫升,所以臉色看起來不好,沒有力氣說話,只是小聲地叫了一聲爸爸。我跟她說,孩子,堅強點,手術之後病就能好了。然後,她點點頭。」陳爸爸說。
確保安全手術中止4次
據人民醫院脊柱外科金朝暉醫生介紹,此次手術在北京海鷹脊柱公益基金會的資助下,由脊柱外科專家劉海鷹教授親自主刀,他作為副手協助劉教授進行了手術,其他科室現場隨時待命配合。曉慶不僅先天脊柱側彎達90度,脊椎還同時伴有旋轉,所以更增加了手術難度。「這是劉教授和我從業以來遇到過的最難的一次手術。」金大夫說,手術前他們制定了3套方案,其中最難的一個方案是截骨矯正。直到打開曉慶脊柱的那一刻,醫生們才知道只有截掉部分骨頭,才能完成最後的矯正。因此手術方案選擇了最後一個,也是最難的那一個。
手術中,矯正動作一旦過重,或者角度稍有偏差,都會造成曉慶截癱。為了給手術保駕護航,金大夫還專門從院外請來了神經電生理監測的高級技師。一旦曉慶的脊柱神經的耐受程度超過了儀器顯示的最高值,監測師會隨時要求暫停手術,醫生需要重新選擇角度。這樣的「叫停」工作,在9個小時的手術中有過4次。
醫生強忍疲憊精準縫合
在手術最後一個階段,主刀醫生需要曉慶在手術中醒來數秒鐘,以確定她沒有因為手術而癱瘓。在麻醉師的配合下,起初,曉慶醒來後只有頭部可以動,四肢都不動,當時醫生們的壓力非常大,因為這可能就意味著手術失敗,曉慶已經截癱。
「看到她的手也沒動,我才稍稍放下心。因為在她的上肢沒有打麻醉,所以說明她還沒完全醒過來。」金大夫說,好在有驚無險,很快,曉慶的雙腳有了反應。手術成功!到了最後縫合的時刻,劉海鷹和金朝暉兩位教授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但考慮到曉慶是個女孩子,縫合不好將來會留下巨大的疤痕,金大夫又再次親自上陣為曉慶縫合傷口,沒有留下一絲線頭。
醫護人員送來營養品
由於曉慶長期營養不良,術後她的白蛋白值只有14,而正常人要達到至少35以上。為了給她補充營養,脊柱外科的很多醫生、護士都把五一過節發的雞蛋留在了病房,金大夫還特別委託一位護工,每天給曉慶煮兩個雞蛋。有的護士還給曉慶買來了各種營養品。這個每天只能在課堂上站著聽講、做志願者幫助他人的內蒙古女孩,深深感動了每一位醫護人員。
據介紹,術後的康復訓練是曉慶接下來面臨的一大難題。北京海鷹脊柱公益基金會還將進一步關注她的康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