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打響頭炮 牛奶漲價潮來襲?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伊利蒙牛打響頭炮,牛奶漲價潮來襲?

  元旦後的這幾個交易日,A股乳業股迎來一波行情,多家頭部企業漲停。究其原因,市場傳出伊利、蒙牛旗下牛奶產品提價風聲,行業性漲價或一觸即發。

  乳業雙雄小幅提價

  國盛證券1月5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伊利公司於去年12月29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3%-5%。

  這是一次久違的提價,伊利上一次直接提價,還要追溯至2013年。據了解,本次提價的直接誘因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國盛證券指出,根據農業部數據,當前生鮮乳價格已達4.18元/公斤,已經接近2014年歷史峰值4.27元/公斤。

  記者了解到,就在一個月前,伊利股份對前來調研的機構還表示,預計2021年原奶奶價仍會溫和上漲,目前主要通過產品結構升級和買贈促銷減少來緩解成本壓力,暫時沒有提價的計劃。畢竟和國外相比,國內的乳製品價格偏高,所以對提價較為謹慎。

  在圈內人士看來,伊利突然提價,或與另一巨頭有關。根據券商跟蹤,去年12月底蒙牛開始對旗下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約4%-5%。

  乳業兩大龍頭企業都已提價,其他乳製品企業是否追隨?對此,熊貓乳品亦指出,受原料成本推動,該公司已於元旦前後對煉乳產品進行提價,不過並未透露具體幅度。有媒體也報導,近日光明、三元等不少品牌的牛奶都提高了價格,如250ml袋裝奶普遍上漲0.2元至0.5元。

  華創證券此前曾在研報中指出,在原奶價格上行背景下,促銷已全面收縮,若成本上漲幅度較大,不排除行業性提價可能性。

  握手言和才是大漲邏輯

  記者獲悉,在近期券商組織的一場機構交流中,某乳製品專家表示,春節後奶價有小幅上漲空間,預判漲幅為低個位數,不超過5%。

  按照國盛證券的調研反饋,以伊利為例,提價產品佔常溫奶比重約20%,預計銷售收入150億元左右,按照提價中樞4%測算,則預計增厚收入約0.8%。但從成本端來看,按照農業部數據,行業原奶價格去年第四季度同增約5%,考慮到公司原奶自給率約30%,成本端預計同增3.5%-5.6%,則預計本次提價對衝成本上漲對毛利率的影響約1個百分點。

  這也意味,即便乳企蜂擁漲價,考慮提價的幅度並不會特別高,甚至還不足以完全對衝掉成本端的壓力,為什麼提價消息仍然在市場掀起波瀾?

  市場人士分析,主要考慮產品價格一旦提上去,就不會再降下來了,而原奶價格即便暫時漲上去,後面大概率還是會降下來。而當原奶價格再次掉頭向下之時,就是乳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之日。

  此外,成本端的壓力,也會促使巨頭收緊費用投放力度,從而減緩競爭。而激烈的競爭,正是當前壓制乳業雙雄估值提升的最大因素。一旦雙方階段性握手言和,甚至像近年來的啤酒行業一樣,把要利潤作為共同的長期訴求,對誰來說,無疑都是好事。

  奶源重視程度超過以往

  值得一提的是,原料奶有明顯的價格周期。公開資料顯示,其上一周期始於2013年初,彼時由於飼料(玉米、豆粕等)成本大幅提升,導致養殖場成本提高,國內生鮮乳價格自2013年5月開始大幅上漲,至2014年高點後開始回落。本輪生鮮乳價格周期則始於2018年2季度,基於白奶、酸奶、奶粉等產品對原奶的需求增大,原奶價格逐年上漲。

  安信證券分析認為,乳業進入新一輪原奶上漲周期,但本輪原奶上漲周期內在邏輯與上一輪有所不同,體現在消費結構、龍頭乳企競爭力等方面。在前述機構交流中,那位乳製品專家也指出,頭部企業對奶源的控制越來越強,兩家頭部乳企以參股、控股形式控制的奶源都在40萬頭左右。上遊奶源的集中度還會逐步提升,地方性乳企有些是農墾系的,有政府的扶持也還可以;最困難的是小企業。

  此外,該專家還提醒,如果「超巴技術」落地,更會大大利好於行業的龍頭企業。據介紹,目前低溫巴氏奶幾乎已成乳企「標配」,但是受制於冷鏈和奶源的影響,很難突破銷售半徑,超巴奶應運而生。超巴技術只是統稱,包括多種技術模式(包括高溫滅菌、高壓滅菌等),仍屬於低溫奶範疇,但其保留的活性物質優於常溫奶,保質期也從巴氏奶的2-7天提升至15天。

  據悉,超巴技術在國外非常成熟,此前中國也允許企業進行備案生產,不少知名企業均已推出超巴奶。但目前超巴奶與低溫巴氏奶「界限」並不明確,但中國國標漸行漸近,一旦該標準通過,地方性乳企將壓力比較大。

(文章來源:金陵晚報)

(責任編輯:younannan)

相關焦點

  • 伊利基礎奶打頭陣,新一輪乳品漲價潮將至?
    據搜狐財經消息,針對海通證券調研稱伊利、蒙牛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漲價的消息,1月5日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稱,公司基礎白奶有不到5%的提價,主要因系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具體經營計劃將在年報中披露。界面新聞分別向蒙牛、光明等乳企詢問了漲價消息,蒙牛、新乳業表示對此不予置評,光明乳業稱目前還沒有漲價動作。
  • 國內乳製品公司掀漲價潮,伊利基礎白奶或提價5%
    1月5日消息,針對媒體報導伊利、蒙牛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將漲價的傳聞,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表示,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公司基礎白奶將有不到5%的提價。具體經營計劃將在年報中披露。受此消息影響,當日早盤,伊利股份漲幅超6%,股價突破50元關口,最高觸及51.85元,市值也首次突破3000億元。截至收盤,A股乳業板塊掀起漲停潮,板塊整體漲幅超7%。伊利股份報50.93元,較上一交易日漲近6%,股價漲幅為7.54%。
  • 伊利、蒙牛、新希望集體大漲,國內乳業要變天?
    不只是國內成績優異,在全球市場,伊利也在不斷進步。去年 8 月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 2020 年「全球乳業 20 強」榜單中,伊利再創新高,位列第 5 名。 不過,這一次不只是伊利市值上漲,在同一期間乳品行業幾乎是集體大漲:蒙牛乳業上漲7.32%,原生態牧業上漲7.79%,莊園牧場上漲7.87%,西部牧業上漲20%,中國聖牧上漲16%,光明乳業、三元股份、新希望乳業、天潤乳業、皇氏集團、燕塘乳業等皆漲停封板。
  • 漲價帶飛股價:29隻乳業股5天市值增逾千億 一杯奶貴了多少?
    來源:新京報漲價帶飛股價,29隻乳業股5天市值增逾千億,一杯奶貴了多少?業內人士分析,總體來看,從養殖端到產業端,包括渠道端消費端幾個埠去看,這次漲價潮是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多維度的。乳業股迎來好行情,漲停股、連板股頻現,有「奶中茅臺」之稱的伊利股份更是成功突破3000億元總市值。
  • 拆解蒙牛:管理層頻繁變動 新產品乏善可陳
    把時間往回撥40年,蒙牛的故事也得從一家牛奶廠說起。  機緣巧合之下,1983年,大黑河牛奶廠被「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伊利前身)收購,牛根生成了伊利的一份子。但工作內容沒怎麼變化,仍然是刷奶瓶。
  • 漲價帶飛股價,29隻乳業股5天市值增逾千億,一杯奶貴了多少?
    乳業股迎來好行情,漲停股、連板股頻現,有「奶中茅臺」之稱的伊利股份更是成功突破3000億元總市值。消息面上,有券商發布研報稱,伊利、蒙牛白奶產品近期漲價3%-5%,對此,兩家上市公司均不予回應。而熊貓乳品方面卻明確透露,「公司已於元旦前後對煉乳產品進行提價」。
  • 蒙牛影視廣告《世上只有媽媽好》篇的創意過程
    蒙牛的發展速度和模式連業內行家都稱之為「奇蹟」: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就迅速把產品賣到了全國各地,並且形成了與光明、伊利、三元並駕齊驅的第一陣營規模。蒙牛與伊利一樣是從內蒙古大草原上走出來的企業,但是蒙牛的高速成長使它雄居2002中國成長企業100強之首。
  • 華為伊利蒙牛元氣森林,要做啤酒?
    企查查數據顯示,伊利和蒙牛這兩大乳業巨頭自11月1日以來,都更新了多條商標申請信息。其中,伊利連續申請了「牛YEAR」「嗨皮牛夜」「萬物皆可臻濃」等多個商標,均涉及啤酒飲料。無獨有偶,蒙牛則申請了「牛多了」「可牛了」「樂蒙了」等多個商標,同樣包含啤酒飲料。伊利和蒙牛兩家乳企之間的battle由來已久,且被網友們津津樂道。
  • 農民留意這些商品大概率會漲價_農視網_三農領域第...
    不過,在最近一段時間,不光是豬肉的價格牽動了不少消費者的心,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還有不少商品「不知不覺」也迎來了「漲價潮」。據了解,生活用紙在1個月迎來了三連漲。而就在未來,購買牛奶、奶酪棒可能也要多掏一點錢了。據相關媒體報導,國盛證券1月5號的研報指出,伊利和蒙牛兩大品牌將對旗下白奶產品進行3%到5%不等的提價。對此有不少消費者也都在抱怨,「生活越來越難,未來自己還能吃得上什麼呢?
  • 5杯牛奶至少1杯來自內蒙古,七大轉變助推內蒙古奶業振興
    據介紹,內蒙古全區牛奶產量由2017年的542.8萬噸增長到2019年底的577.2萬噸,連續3年大幅增長,成為全國牛奶產量唯一超500萬噸的省份;百頭以上規模養殖比例超過80%;規模以上乳製品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34.7億元,佔全區農畜產品加工業總銷售收入的48.1%。伊利、蒙牛躍居全球乳業第5位和第8位,伊利、蒙牛、聖牧高科成為中國奶業20強企業。
  • 乳業已邁入漲價新周期!8年前這家龍頭率先漲價 當年淨利大增85%!
    今日乳業板塊集體大漲,盤中板塊大漲6%,板塊內熊貓乳品更是一度漲超18%,皇氏集團、鵬都農牧、光明乳業、新乳業、天潤乳業等集體掀起漲停潮。 近期鮮乳奶價持續上漲近期,受需求回暖及奶牛存欄數下降影響,鮮乳奶價持續上漲。
  • 大佬持倉丨伊利股份:中國的「白色名片」
    伊利股份一直都被謠傳已經到了天花板,特別是今年第一季度的時候股價被腰斬,市場紛紛唱空。但是第二季度的時候,伊利就給市場來了一個大的反轉。單季度公司營收、利潤分別同比增長 22.44%和72.28%,在一季度利潤趕去年腰斬的情況下,半年報基本達到了和去年持平的狀態。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伊利股份到底是天花板了嗎?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飛鶴回應做空指控,蒙牛出售君樂寶...
    蒙牛完成出售君樂寶51%股權 專注發展明星乳製品11月20日,蒙牛乳業宣布出售石家莊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51%股權完成交割,後者控制權重回創始人魏立華手中,不再是蒙牛子公司。該項交易完成後,蒙牛集團將不再擁有君樂寶任何股權。蒙牛董事會認為,該項出售符合公司持續專注於明星乳製品的發展戰略。
  • 黑龍江省2017年牛奶產量全國第二 每6杯牛奶就有1杯來自黑龍江
    2017年,黑龍江省奶牛存欄136萬頭,牛奶產量539萬噸,居全國第二位。黑龍江本土品牌完達山展區。東北網記者 劉嘉 攝據了解,黑龍江省是全國第二大奶業主產省,2017年,黑龍江省奶牛存欄136萬頭,牛奶產量539萬噸,居全國第二位,平均單產8噸(按產量推算),全國每6杯牛奶就有一杯來自黑龍江。
  • 伊利這次太可愛了吧
    伊利臻濃從這一點出發,深入挖掘「海鷗牛奶胡」背後更有趣的玩法,運用一連貫社會化的互動語言與受眾溝通。    01. 伊利臻濃觀察到一個日常現象—— 喝完濃牛奶,嘴唇上會留下奶鬍子,為顏值加上可愛的一分。
  • 伊利有了一個新戰場
    其中可以放大來說的,是伊利脫脂純牛奶借勢 CBA 。在這裡面,你能看到一個快消品牌是如何通過深度綁定體育 IP ,來對外傳達自己的品牌態度,和傳播一個品類認知的。01.這句廣告語要拆解起來,它既是伊利脫脂純牛奶的品牌態度一種凝練式表達,也是它結合產品特徵,從中找到的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一種情感連接。
  • ...萬元物資大禮包馳援牧場 蒙牛保障牧場戰「疫」最關鍵時期過三關
    多年來,牧場與蒙牛形成穩定合作關係,蒙牛通過「線上+線下、理論+實踐、國內+國外」等多種方式,持續提升牧場的繁育、飼餵、擠奶等各方面技能,產出的牛奶直接賣給蒙牛,銷產供各個環節都不用過多操心,用張杰的話說:「牧場效益一年比一年好,2019年底我手裡的餘錢比每年都多。」疫情來臨,牧場的困難也紛至沓來,正在張杰一籌莫展的時候,他並不知道,蒙牛已經幫他和所有合作牧場做好了迎戰疫情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