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0萬年!太陽系形成所需的時間首先被計算出來

2020-11-24 中國荷都網

根據物理學家網絡(Physicist Network)最近的一份報告,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LLNL)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寫道,在研究了隕石上鉬的同位素後,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大約45億年前,我們的太陽和太陽系僅在20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的時間。

構成太陽和太陽系其餘部分的物質來自大約45億年前大量氣體和塵埃雲的坍塌。此前,天文學家觀察到其他類似太陽系形成的恆星系統,估計大約需要100萬到200萬年的時間才能發生雲的坍縮和恆星的形成。然而,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們的太陽系相當特殊。

研究人員解釋說,太陽系中最古老的固體是鈣鋁混合物(CAIs),這些樣本直接記錄了太陽系的形成。CAIs的大小從微米到釐米不等,是在超過1026攝氏度的高溫環境下形成的(類似於年輕太陽的「體溫」)。隨後,它們被運送到碳質球粒隕石(及其母體)形成的區域,科學家們在這個區域發現了它們。大多數CAIs形成於45.67億年前,形成時間約為4萬至20萬年。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小組測量了從碳質球粒隕石中提取的各種鉬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包括地球上發現的最大的碳質球粒隕石阿連德(Allende)。他們發現CAIs中不同的鉬同位素存在於原行星盤形成的所有物質中,所以這些CAIs一定是在雲坍縮的時間跨度內形成的。

由於觀測到的恆星吸積時間跨度(100萬至200萬年)比CAIs形成所需的時間長得多,研究小組可以準確確定CAIs形成記錄了太陽系形成過程的哪個階段,以及構成太陽系吸積的材料的速度有多快。他們最終得出結論,太陽系形成於大約20萬年前。

該論文的主要作者、LLNL宇宙化學家格雷格布蘭(Greg Brane)說:「以前,我們不知道太陽系需要多久才能形成。我們的最新研究表明,導致太陽系形成的崩潰在不到20萬年的時間裡發生得非常快。」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對隕石上鉬元素的同位素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稱:大約45億年前,我們身處的太陽和太陽系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
  • 研究表明我們的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時間
    ▼ 天文學家們經常談論宇宙時間尺度。對人類來說,十年通常被視為一段很長的時間。在宇宙時間尺度上,10年甚至100年就是彈指一瞬間,宇宙時間尺度是以百萬或數十億年為單位。現在,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科學家最近宣布,研究表明我們的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時間。
  • 太陽系形成需要多久?答案在這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對隕石上鉬元素的同位素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稱:大約45億年前,我們身處的太陽和太陽系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
  • 140萬年後,太陽系可能會迎來第二顆「太陽」,會產生哪些影響?
    太陽系是地球所在的恆星系,也是人類生存的母星系。它誕生於50億年前的一片星雲之中,經過數億年的演化,逐漸形成了以太陽為恆星,八大行星環繞的穩定恆星系。有了穩定的星系環境之後,地球的生命才具備了誕生的條件。地球穩定環繞太陽運行,月球環繞地球運行,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簡單的天體系統。
  • 銀河系直徑20萬光年,光都需要運行20萬年,我們怎麼測量出來的?
    銀河系是我們太陽系所處的一個巨大星系,其中包含約2000億個恆星系統,太陽系處在其中的一條支臂-獵戶臂上,從大小來看,科學家們應用不同的方法對其持續地進行著測量研究,從最初的10萬光年拓展到20萬光年,近期又通過應用更加精確的天文觀測方法,從銀河系外緣更加古老的恆星系統邊界,來重新界定銀河系的範圍
  • 8萬年前,兩顆恆星曾經闖入太陽系,距離地球不足1光年
    從更長遠的時間來看,它們會輪流成為比鄰星。在半人馬座α星C之前,還有其他恆星曾經距離我們非常近,甚至可以說已經闖入太陽系。2013年,天文學家就發現了這樣的恆星——WISE J072003.20-084651.2。 這顆恆星名字比較長,不過看名字可以推測出來,科學家是利用NASA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望遠鏡發現了這顆恆星。因為它是由德國科學家迪特爾·肖爾茨發現,所以又被稱作肖爾茨星。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最古老物質 形成45億年前
    同時,這項研究顯示太陽系的形成年代要比之前評估的早200萬年。太陽系誕生之初一顆爆炸恆星向太陽系內噴射了大量「重要物質」  研究人員稱,這些礦物質的歷史可追溯至45.682億年前,也因此將太陽系的誕生時期向前推進了近200萬年。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而太陽系是地球生存的家園。在人類走出地球之後,首先看到的就是廣闊的太陽系,過去科學家對太陽系行星的認知是九大行星,可是後來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科學家發現冥王星太小了,如果它也能稱之為行星的話,太陽系還會存在第十顆行星,第十一顆行星。於是,後來科學家通過研究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踢出了行星之列,從此太陽系由原來的九大行星變為八大行星。
  • 太陽系有什麼特別,是精心設計出來的嗎?你怎麼看?
    常有人打著科學家旗號,說科學家認為太陽系是設計出來的。這類問題我已經有過多次闡述,今天再系統的說一下。沒有哪位真正的科學家說過這樣的話。說太陽是被設計出來的,不是科學家,而是一些連基本科學素養都沒有,甚至連望遠鏡都沒有看過的自以為「聰明」的人,還有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陰謀論者。這個所謂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論調就是臭名昭著的太陽系皮殼論翻版。
  • 一顆紅矮星將要『威脅』太陽系,科學家聲稱地球還有150萬年?
    ,科學家預測地球就還剩下150萬年的時間。紅矮星,就是顏色偏紅的恆星,他的表面溫度是很低的,大約是太陽的一半,他們的質量比不上太陽質量的一半,在恆星中的數目也是挺多的,大多數的紅矮星的直徑不到太陽的三分之一,釋放出來的光比太陽弱得多得多,優勢連太陽的萬分之一都不及,又因為體內的核聚變導致速度緩慢,因此他們擁有比較長的壽命,他們的內部補足語將氫元素聚合,紅矮星不會膨脹成為紅巨星,只會一點點的收縮,一直到氫氣耗盡。
  • 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如何計算地球的年齡這就要從地球誕生的那一刻開始說起,我們的星球在最初的幾百萬年裡是太陽系當中的一片混沌,小到如同顆粒般大小,這些塵土顆粒滾雪球般的逐漸變大,當我們的星球質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開始有了引力,這些小星球開始相互吸引相互碰撞,這就是我們世界最初的模樣。
  •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需要17571年,宇宙深空究竟有多可怕
    在太陽系內,最核心是太陽,然後就是四顆類地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在火星以外,則是一片巨大的小行星帶,這裡充斥著大量的小行星,我們看到的流星大多來源於此。這片小行星帶將八大行星分割成了四顆巖質類行星和四大氣態行星,旅行者一號飛到這片小行星帶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1978年九月,旅行者1號離開了小行星帶,進入到了四顆氣態行星的統治範圍,它們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 太陽系真有第九大行星?
    他們根據6顆軌道怪異的柯伊伯帶天體(太陽系內位於海王星軌道外,距離太陽約30到50個天文單位的小天體)數據,用計算機數值模擬的方法得出結論:太陽系很可能存在第九顆行星,其質量約為地球的10倍,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是海王星的20倍,軌道是非常扁的橢圓,而且近日點(行星軌道上與太陽距離最近的位置)與其他行星相對,完成一整圈繞日公轉約需要1萬年到2萬年的時間。
  • 給人類1萬年時間,人類能否走出銀河系?除非真的找到蟲洞
    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如果給人類1萬年時間,人類能不能走出銀河系,邁向更遠的宇宙空間? 至少我們現在沒看到任何希望。 我們的地球身處太陽系中,而太陽系不過是銀河系中一個小小的恆星系罷了。銀河系中像太陽系的星系還有2000億個左右。
  • 垂直飛,只需要105萬年
    雖然我們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相對發達,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人類的人造設備還沒有飛出太陽系。雖然現在有5艘人造探測器正在朝著太陽系的邊緣飛去,但是真正飛出太陽系,還需要很久很久,更別說是銀河系了。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確定,銀河系的結構為圓盤狀結構,直徑約為14萬到20萬光年,擁有四條主旋臂。中心為直徑6500光年的球狀結構,被科學家們稱之為銀心,銀河系星盤的平均厚度大約為2000光年,銀河系中所有的恆星星系都集中在星盤之上,其中就包括我們的太陽系。
  • 英國愛丁堡大學科學家猜外星飛船來過太陽系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一項數學研究發現,來自外星文明的機器人太空探索艦隊可能已經抵達我們的太陽系。據美國「探索頻道」新聞網15日報導,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阿文·尼科爾森和鄧肯·福根通過計算機模擬預測稱,一個星際探測器艦隊在地球現有年齡的很小一部分時間內,就可以探索完整個銀河系。「外星探測器只需要以10%光速的速度旅行,1000萬年內就可以調查整個銀河系」。
  • 太陽系的誕生和演變:恆星和行星是咋形成的?星雲假說給出了答案
    但是,曾幾何時,在整個太陽系中,既沒有地球,沒有月球,也沒有其他行星,甚至沒有太陽,唯一存在的就是塵埃和氣體。今天,就讓我們放慢腳步,一起來回顧原生太陽系的發展吧。這一切都始於星雲關於我們的太陽系是如何出現的,其實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只有幾個假說罷了。其中有一個最流行的、也是公認所接受的假說,即:星雲假說。也就是說,我們的太陽系是以星云為起點的,它是一個基礎。
  • 假如太陽後面還躲著一顆行星,科學家能計算出來嗎?
    曾經這並不是假設,而且是天文學家苦苦搜索過的一顆行星,它已經被命名為祝融星,但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太陽系並不存在這樣一顆行星,而且這個失敗的結果卻證明另一個偉大理論的成功!搜索祝融星從行星的攝動來計算另一顆恆星,是勒維耶的拿手好戲!
  • 我們生活的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若時間倒流,會看到怎樣的過程
    12-31 17:08:02 來源: 今日軍事要點 舉報   我們生活在銀河系中的一個成熟太陽系中
  • 為了快速飛出太陽系,探測器為何不垂直黃道面發射?
    》那麼為了快速飛出太陽系,一般探測器為何不垂直黃道面發射?1、首先是探測目的不同人類發射探測器都有特定的探測目的,畢竟探測器又不是人類的煙花說放就放,每個探測器的成本都非常高。但是隨著發展我們認識到冥王星之外還有柯伊伯帶,在那裡聚集著大量的小行星以及一些矮行星,這片區域曾被認為是一片虛空,是太陽系的盡頭所在,但是跨度在40-50天文單位的這片區域內卻存在著大量的天體,它們都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就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