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宇宙最黑暗的秘密 天體物理又成贏家

2021-01-08 瀟湘晨報

獲獎名單

【新民晚報·新民網】北京時間18時4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一半授予Roger Penrose,獲獎原因「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穩定預測」;另一半授予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獲獎原因「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緻密物體」。三位物理學家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

有意思的是,繼去年之後,天體物理又成為物理獎的贏家,超出了許多人預測。復旦大學教授施鬱介紹,物理學涵蓋了四大領域:宇宙天體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原子分子及光物理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由於去年,物理獎頒發給了「發現了一顆圍繞太陽型恆星運行的外行星」的科學家,因此,此前普遍預計,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有望獲獎。然而,結果大出意料。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郜陽)

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英國牛津大學教授。1931年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1957年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

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1952年生於德國的巴特洪堡。1978年德國波恩大學博士學位。德國加興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安德烈亞·蓋茲(Andrea Ghez)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196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92年畢業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你了解...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發現神奇的黑洞,3位得主分享760萬...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文景繼昨天公布2020年度諾貝爾獎首個獎項後,另一自然科學類獎項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於今天「官宣」得主。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他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人民幣760萬元)。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三位獲獎者與黑洞有關
    【新聞+】專家解讀:假如霍金活著,他很可能拿今年諾獎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天揭曉,牛津大學教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教授雷哈德·甘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榮膺桂冠。
  • 這些有趣的數字,讓你對諾貝爾物理學獎知道多一點
    這些有趣的數字,讓你對諾貝爾物理學獎知道多一點2020-10-06 19:50:46 發布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一百多次。宏觀至宇宙探索,微觀至原子結構,都是物理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領域。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
  • 三位科學家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這位96歲打破諾獎紀錄
    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Donna Strickland因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共同獲得該獎項。
  • 解讀2020諾貝爾自然科學三大獎的意義和啟示:敬畏生命 揭秘宇宙
    2020年10月5日,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隨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獎項得主相繼宣布,都有哪些研究發現將改變世界?從這些獲獎者的研究項目和成果,能為人類帶來哪些有價值的應用?
  • 為什麼說黑洞是宇宙最可怕的天體?人進入黑洞後會發生什麼?
    浩瀚的宇宙裡隱匿著各種各樣的天體和物質,什麼天體是最可怕的呢?是超大質量恆星,是暗物質,是中子星,還是黑洞呢?為什麼有人認為黑洞是宇宙中的絕對王者呢?宇宙是黑暗的,黑洞也是黑暗的,因此只要藉助吸積盤和周圍恆星的情況才能判斷黑洞,對黑洞特性的判斷往往也是基於這些伴星進行的。
  • 2020年QS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排名
    物理學與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學,這就包括星體的物理性質和星體與星體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這門學科作為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領域,所培養的人才也可應用到不同方向的領域。一起去了解下2020年QS物理學與天文學專業排名吧。
  • 一顆肉眼能看到的星星,怎就引出了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虎嗅網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8日晚間,2019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今年的物理諾獎被分為兩部分:著名宇宙學家吉姆·皮伯斯得到其中一半;著名「系外行星」專家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分享另外一半。還有多少與這個話題有關的秘密?系外行星的早期探索人類早已從哲學或者宗教角度猜測宇宙中有大量類似於地球與太陽的系統,當時日心說尚未正式建立,地球被視為中心,太陽被視為繞著地球運轉的一顆火球。宗教徒與哲學家猜測宇宙中有很多「世界」,每個世界都有太陽繞著它們轉。
  •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被生物學家搶走,最尷尬一幕發生在1998年
    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 但如今的諾貝爾化學獎被不少科學家調侃為「諾貝爾理科綜合獎」,因為物理、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甚至農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都獲得過這一獎項。 繼去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物理學家之後,今年這個獎又被三位生物學家搶走了。
  • 諾獎以上,真相未滿:追捕黑洞二百年
    北京時間 10 月 6 日,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其在證實廣義相對論與發現黑洞領域的成就;另一部分授予萊因哈特·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以表彰他們分別帶領團隊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天體。
  • 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可以保持同一狀態—懸浮,這是為什麼捏?
    把所有的天體都束縛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從地球的視角來看,以黑暗的區域作為背景,這使得我們看起來很多天體都懸浮在黑暗的空間中。我們站在地面只有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影響而已,如果你在太空,那麼你將懸浮其中(前提是沒有任何強引力)。其實這只是一種適應的感覺,我們長期居住在地球上,一直受到地球引力的束縛,而不得不下落。你跳起來需要克服地球引力,火箭升空也需要克服地球引力。
  •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或已找到宇宙「丟失」物質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或已找到宇宙「丟失」物質這一發現成為迄今為止最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這些在宇宙中的瀰漫之物,就是科學家不斷尋找的丟失物質。 這些宇宙「失蹤家族」的成員與難以捉摸的暗物質不同,其主要由重子組成,即常規質子與電子。 通常認為宇宙物質中有5%由重子物質組成,其雖微小,但是人類本身以及最大可觀測宇宙範圍內的發光天體都是由重子物質構成,其餘是23%的暗物質和72%的暗能量。
  • 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通常認為,要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需要相當長的努力的積累才行,一些天體物理學家終其一生也未有所突破與發現。但這也不盡然。最近,哥本哈根大學波爾研究所的三個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就在天體物理學領域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研究成果發表在了昨天的《天體物理學通訊》學術期刊上。
  • 物理學規律在其他天體上也同樣適用嗎?還是只適用於地球?
    因此,月球以上的宇宙遵循的是另外一套物理學理論,和月球以下是不同的。不僅如此,亞里斯多德作為那個時代的集大成者,他把這套理論和地心說進行了結合,地球作為宇宙的中心而存在。地心說後來進一步又被託勒密等人補充和完善。基於這套理論,我們可以知道,古希臘人認為天界是完美不變的,完美的幾何軌跡,永恆不變的最外層天球。這些都是基於那個時期用肉眼觀測到的結果。
  • 「初中物理一百問」無法觀察到的系外行星是怎麼被發現的?
    關注樂學一百 第一時間為您送達中小學教育 | 家庭教育 | 學習資料 | 免費課程目前人類已知的宇宙半徑約460億光年,這還是人類目前能夠觀測到的,考慮到無法觀測到的部分,宇宙一定更大。宇宙中的有千億個星系團,每個星系團包含了千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又包含千億顆恆星,而我們的地球就是這普通恆星中的一顆普通行星。相對於浩渺的宇宙,人類住在這顆普通的行星上就像住在一個原始山洞中。
  • 霍金評論希格斯玻色子讓物理變得無趣。那麼,這是真的嗎?
    為什麼史蒂芬·霍金說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使物理變得無聊?史蒂芬·霍金對於「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使物理變得無趣」的言論,讓我們想起他很久之前寫的文字:(摘自《時間簡史》)圖源:Getty Images, 由 Dean Mouhtaropoulos 拍攝「我對黑洞已經做了許多研究,如果事實證明黑洞並不存在,這些研究就成了廢紙。
  •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獲頒「復旦-中植科學獎」
    作為第二屆「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者,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得主共同出席頒獎典禮,發表聯合報告《LIGO與引力波的發現》。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和巴裡?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三名科學家獲得,獎勵他們在引力波方面的貢獻。
  • 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再獲重要突破
    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一流天體物理期刊《天體物理快報》上(ApJL, 2017, 842, 22),被美國國家光學天文臺以「遙遠的星系揭開宇宙黑暗時代末期的面紗」為題專門撰文報導,並被美國天文學會AAS Nova Journals Digest欄目推薦介紹。
  • 自學物理科普書籍,有這10本就夠了!
    導讀:這10本物理科普書籍,足以回答你的N多問題!足以帶你走向宇宙最神秘的地帶!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