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再獲重要突破

2021-01-08 中國科大新聞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俊賢教授發起組織的由中國、美國、智利三國天文學家參加的「宇宙再電離時期的萊曼阿爾法星系」 (英文縮寫LAGER)研究項目在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研究領域再獲突破性進展。該項目使用安裝於智利CTIO天文臺4米口徑望遠鏡的超大視場暗能量相機,通過專門定製的窄帶濾波片,系統搜尋宇宙黑暗時代萊曼阿爾法發射線星系候選者(紅移~7.0),並使用國際大型望遠鏡進行光譜證認,以研究宇宙再電離和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與演化。

 

在之前的工作中,他們觀測獲得了一個宇宙早期(大爆炸後約8億年,約為宇宙當前年齡6%時)的星系候選者樣本,並發現在該宇宙年齡處,宇宙星系際彌散介質中氫的電離比例為約50%。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一流天體物理期刊《天體物理快報》上(ApJL, 2017, 842, 22),被美國國家光學天文臺以「遙遠的星系揭開宇宙黑暗時代末期的面紗」為題專門撰文報導,並被美國天文學會AAS Nova Journals Digest欄目推薦介紹。

 

在最新的工作中,他們使用美國卡內基天文臺麥哲倫望遠鏡獲得了其中6個星系的光譜證認,確認它們為宇宙大爆炸後約8億年的星系,證認成功率高達67%。這一重要研究在《天體物理快報》發表(ApJL,845, L16)。10月1日,美國卡內基天文臺以「Found: Six galaxies from when the universe’s lights came back on」為題對該項研究做了新聞發布。該項研究同樣被美國天文學會AAS Nova Journals Digest欄目推薦介紹。

 

研究人員使用卡內基天文臺麥哲倫望遠鏡證認獲得了6個宇宙早期紅移約7.0的星系(紅色方框)

插圖給出了其中兩個星系的Lyα發射線光譜,這兩個距離很近的星系可能位於同一個宇宙電離氣泡

 

宇宙大爆炸之後大約40萬年,隨著宇宙逐漸冷卻,質子和電子結合為中性氫,宇宙進入黑暗時代。當在重力作用下宇宙第一代恆星和星系開始形成,它們發出的紫外光輻射電離了周圍的中性氫,使得整個宇宙開始明亮起來,從而結束宇宙黑暗時代。這段整個宇宙的整體相變過程被稱之為再電離。確定再電離的細緻過程以及第一代星系何時形成是天體物理前沿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

 

天文學家預期宇宙早期星系是強的萊曼阿爾法(Lyα)發射線天體,同時Lyα光子會被星系際彌散的中性氫原子散射,因此Lyα發射線星系是探測宇宙再電離和搜尋宇宙早期星系的關鍵手段。窄波段成像是搜尋Lyα發射線星系的有效途徑,然而由於觀測上的挑戰,國際上對紅移7.0及更遙遠的此類星系的窄波段搜尋工作在過去十年間進展十分緩慢,僅有3例光譜證認。

 

LAGER項目通大天區的窄波段成像巡天,獲得了高質量的候選星系樣本。首批光譜觀測即獲得了6例光譜證認,其中兩個星系具有明顯的成團性,可能位於同一個宇宙電離氣泡。這些光譜證認星係為研究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與演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論文第一作者為我校碩士研究生胡維達,王俊賢教授為通訊作者,上海天文臺鄭振亞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論文核心作者還包括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Sangeeta Malhotra教授、James Rhoads教授和智利天主教大學Leopoldo Infante教授。我校孔旭教授和研究生康文泳為論文合作者。

 

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中科院中科院人才計劃C、中智天文合作研究項目、國際望遠鏡時間獲取計劃(TAP)等項目的支持。

 

(中科院星系與宇宙學重點實驗室、物理學院、科研部)

 

論文連結: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2041-8213/aa8401

美國卡內基天文臺新聞報導連結:http://obs.carnegiescience.edu/content/found-six-galaxies-when-universe’s-lights-came-back

 

 

 

 

 

 

 

 

相關焦點

  • 宇宙黑暗時代再電離研究獲重要突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俊賢教授自2012年發起組織的由中國、美國、智利三國天文學家參加的「宇宙再電離時期的萊曼阿爾法星系」(英文縮寫LAGER)研究項目在宇宙再電離研究領域獲突破性進展。該項目使用智利CTIO天文臺4米口徑望遠鏡上的超大視場暗能量相機,通過專門定製的窄帶濾波片,系統搜尋宇宙黑暗時代萊曼阿爾法發射線星系(紅移~7.0),他們觀測獲得了一個宇宙早期(大爆炸後約8億年,約為宇宙當前年齡6%時)的星系樣本,並由此發現在該宇宙年齡處,宇宙星系際彌散介質中氫的電離比例為約50%。
  • 探秘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與演化 中科大再獲突破
    人民網北京10月12日電 (張歌)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消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俊賢發起組織的 「宇宙再電離時期的萊曼阿爾法星系」 (英文縮寫LAGER)研究項目在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研究領域再獲突破性進展,該項目由中國、美國、智利三國天文學家共同參加。
  • 中外學者發現一批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星系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王俊賢教授領銜的中國、美國、智力研究團隊近期探測到一批宇宙大爆炸後約8億年的早期星系,為研究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與演化奠定了基礎。 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快報》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星系、星系團、超星系團、可觀測宇宙
    銀河系隸屬於本星系群,4.2萬光年外的大犬座矮星系是距離銀河系最近的河外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團包含了少量星系的星系團叫星系群,也就是說數量少的叫群,數量多的叫團。銀河系所在的星系群我們直白的稱為本星系群,它以銀河係為中心,由仙女星系、麥哲倫星系和三角星系等約40個星系組成。
  • 中外學者發現古老星系 宇宙大爆炸後約8億年形成
    據新華社10月13日報導,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王俊賢教授領銜的中國、美國、智力研究團隊近期探測到一批宇宙大爆炸後約8億年的早期星系,為研究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與演化奠定了基礎。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快報》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來自中國、美國與智利的天文學家發現六個新星系 誕生於宇宙大爆炸...
    據俄羅斯衛星網10月16日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俊賢發起組織,由中國、美國、智利三國天文學家參加的研究小組,在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研究領域再獲突破性進展,發現了在宇宙大爆炸8億年後形成的六個星系。
  • 照亮宇宙的第一縷光從何而來
    宇宙大爆炸後大概30萬年,進入了黑暗時代。在那漫長的日子裡,時間幾乎是凝固的,沒有恆星,沒有星系,整個宇宙被中性氫所充滿。  再次照亮宇宙的第一縷光從何而來?宇宙何時開始變得明亮?  中國科技大學王俊賢教授和中科院上海天文臺鄭振亞研究員及其合作者近日觀測獲得了一個宇宙早期(大爆炸後約8億年,約為宇宙當前年齡6%時)的星系樣本,並由此發現當時的宇宙中星際介質裡氫的電離比例約50%。正如黎明之前的黑暗,在這個黑暗時代末期,宇宙第一代恆星和星系開始形成,它們發出的紫外光輻射電離了周圍的中性氫,使得整個宇宙開始一點點明亮起來。
  • 宇宙中到底有多少星系?終於搞清楚了,這個數字讓人大跌眼鏡
    在最近的發現表明可能存在較少星系的宇宙之後,宇宙可能會變得更暗。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先前的一項測量表明,整個宇宙中分布著2萬億個星系。現在,最新的研究僅指向數千億個星系。
  • 宇宙中有多少個星系?
    宇宙中有多少個星系從來都沒有一個準確數字,即使到現在我們觀測過的都不超過可觀測宇宙的千分之一,但根據我們觀測過的天區的星系平均密度普適到可觀測宇宙,那麼我們將得到一個龐大的數字,大約存在數萬億個星系,那麼這個概略的數字是怎麼來的呢?我們大概來了解下哈勃觀測深空的歷程,也許這將給大家一個啟發!
  • 科學家描繪星系3D地圖 揭宇宙暗帶之謎—資訊—科學網
    星際暗帶背後隱藏著神秘的星際分子,使得觀測宇宙的光譜圖上出現了黑暗的部分
  • 宇宙深邃得可怕!浩瀚的宇宙究竟有多少星系?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們所談及的宇宙指的是可觀測宇宙。據科學家推算,可觀測宇宙的直徑達到了約920億光年,甚至更大。由於宇宙空間本身出現過超光速膨脹(並不違背相對論),因此得以在138億年裡膨脹至如此龐大。那麼,在這樣超乎想像的宇宙空間裡到底包含了多少星系呢?
  • 宇宙也許沒那麼多星系
    【新華社微特稿】依據「哈勃」太空望遠鏡先前觀測結果,宇宙可能有兩萬億個星系。不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星系實際上可能只有數千億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近期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新視野」號冥王星探測器收集的數據研究宇宙背景亮度,結果與預想的差距甚遠。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古老、最遙遠的星系
    直到現代天文學時代,我們才有了相當肯定的答案。根據最廣為接受的宇宙學模型,宇宙開始於大約138億年前的大爆炸。即便如此,天文學家仍然不確定早期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因為這段時期正好與宇宙的「黑暗時代」相吻合。因此,天文學家不斷探索儀器的極限,希望觀測最早的星系是何時形成的。
  • 宇宙最孤獨的星系,命運是多麼的悲催,周圍數億光年無一星系
    確認:戴維德馬丁通過對夜空中遙遠的螺旋星系(以及後來的橢圓星系)的觀測,埃德溫·哈勃不僅推斷出宇宙正在膨脹而且還首次測量出了膨脹速度。一般來說,一個星系離我們越遠,它退行的速度越快。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由於望遠鏡,攝影攝像技術的發展,我們能測量的星系越來越遠,也越來越暗,由此我們也在不斷加深我們對宇宙如何膨脹的理解。
  • NASA發現宇宙迄今最曜亮星系
    原標題:NASA發現宇宙迄今最曜亮星系科技日報北京5月22日電(記者華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天文學家通過「廣角紅外測量探測器」(WISE)發現了迄今宇宙中最曜亮的星系,其亮度比太陽高出300萬億倍。研究人員認為,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明亮的星系。該星系屬於極亮紅外星系,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WISE J224607.57-052635.0。
  • 科技日曆|宇宙最大星系?29年前美國觀測到「埃布爾2029」:大小約為...
    1990年10月30日,29年前的今天,美國觀測到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星系——埃布爾(ABELL)2029星系群。「埃布爾(ABELL)2029」星系群距銀河系600萬光年、大小約為銀河系60倍。據美國《科學》雜誌報導,這一星系位於一個星系團的中心。
  • NASA發現宇宙中的星係數量可能比此前認為的要少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們最近利用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任務的數據,在冥王星之外測量宇宙光學背景的亮度。簡而言之,太空如此黑暗,不像天文學家之前估計的那樣,有那麼多星系在那裡為背景添加它們微弱的光芒。「這是一個重要的數字--到底有多少星系?」
  • 我國科學家探測到一批8億年宇宙年齡的星系
    新華社上海7月13日電(記者王琳琳)近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獲悉,由該臺研究員鄭振亞領銜的多國研究團隊探測到一批宇宙年齡為8億年的遙遠星系,發現宇宙在該年齡段處於從混沌到光明的中間狀態。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一流天體物理期刊《天體物理快報》上。
  • 天文學家發現約是134億年前形成星系,距離大爆炸僅4億年
    自遠古時代以來,哲學家和學者就開始考慮時間的開始,甚至試圖確定萬物何時開始。直到現代天文學時代,我們才以相當確定的程度接近回答這個問題。根據最廣泛接受的宇宙學模型,宇宙始於大約138億年前的大爆炸。即使這樣,天文學家仍然不確定早期宇宙的樣子,因為這個時期與宇宙的「黑暗時代」相吻合。因此,天文學家不斷開發其儀器的極限,以查看最早的星系何時形成。
  • 科學家繪製最大宇宙三維地圖,涵蓋200多萬個星系!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經過為期5年的深入勘測探索,最新發布了「迄今宇宙最大的三維地圖」,涵蓋了200多萬個星系,跨越宇宙110億年歷史。圖中是「斯隆數字天空調查(SDSS)」項目圖像,它用顏色編碼來表示不同類型的星系以及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這張宇宙地圖是持續進行的「斯隆數字天空調查(SDSS)」項目的研究成果,這是一項旨在繪製可觀測宇宙膨脹區域的國際任務,有望解決一些宇宙難題。通過這次最新的任務更新,該項目已繪製出200多萬個星系,從銀河系一直延伸至110億光年之外的古老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