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評價宋太宗:無能,不知兵,不擇手段,小人之言

2021-01-13 歷史客棧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趙光義】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一般都是將皇位傳給太子,傳給自己弟弟的不算太多,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即宋太宗趙光義。

趙光義實際上叫趙匡義,為了避諱趙匡胤而改名為趙光義,37歲登基,在位21年。

在許多正史中,對趙光義的評價還是不錯的,比如,他完成了趙匡胤尚未完成的全國統一,重視農業發展,重視科舉考試,重視文人讀書等等,但是,這個人的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能力和素質都比哥哥趙匡胤差了一大截。

毛主席熟讀《二十四史》,對諸多帝王都有過很經典的評價,那麼,他對趙光義是怎麼評價的呢?

在《宋史·太宗本紀》裡,對宋太宗趙光義多有讚美之辭,裡面寫道:「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論焉。」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趙光義是賢德的皇帝,只是在位期間有些事情做得不夠圓滿,所以才招致了後世有些負面評論。

毛主席在看到這段話後,在下面重重地畫上了兩道線,在上面批註了八個字:「不擇手段,急於登臺。」

從歷史記錄來看,趙光義一個很大的汙點就是急於想當皇帝,也就是著名的「燭影斧聲」。

在野史裡,千篇一律地講了趙光義為了奪取皇位,殺了自己的哥哥趙匡胤。在《湘山野錄》裡,寫的是若隱若現,既不承認也不否定,而《宋史通俗演義》《宋宮十八朝演義》等書籍裡,則是把趙光義弒兄的情節描繪得非常詳細。

當然,也有力主趙光義沒有殺哥哥的,比如在《續資治通鑑》裡,就用了大量的筆墨證明趙光義沒有殺兄。

當然,《宋史》裡記載了一個「金匱之盟」,意思是母親杜太后死前問趙匡胤,你如何得到天下?趙匡胤說是承蒙太后的恩德。太后說你錯了,天下安定,傳位一定要慎重,交待道:「若非周世宗傳位幼子,使得主少國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當吸取教訓,他日帝位先傳光義,光義再傳光美,光美傳於德昭,如此,則國有長君,乃是社稷之幸。」

毛主席看過這段後,就提出了質疑,對工作人員說:「宋史看起來挺有意思,但裡面有些內容不客觀。這裡面,估計肯定有趙光義美化自己的成分,把自己登基寫得高尚一點,但歷史還是要實事求地寫嘛。」

可見,在毛主席看來,這些歷史記錄還是有些不符實的,對趙光義的登基也有些鄙夷。

後來,趙光義的一系列做法,還真的應了毛主席的評價,因為害怕別人說他篡位登基,也害怕將來再有人跳出來擁立新的皇帝,他就開始下手了。首先是哥哥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一個自殺,一個離奇死亡,還有他的弟弟趙廷美也一貶再貶,最後38歲就鬱悶而亡。

這些人一個接一個地意外死亡,為趙光義日後傳位給自己的兒子鋪平了道路。

即便是自己的兒子,趙光義也擔心兒子會威脅到自己的位子,比如在《宋史紀事本末》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宋太宗詔立太子後,在回宮的途中,見路上的老百姓都在歡呼雀躍,高呼「少年天子」。宋太宗聽了很不高興,對宰相寇準說:「人心遽屬太子,欲置我何地?」

但是,寇準開導他說:「此社稷之福也。」宋太宗這才轉怒為喜。

這個故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趙光義這個人心眼兒太小了,心理太敏感了,冊立太子後,聽到老百姓都在歡呼,竟然認為太子的聲望已經超過了自己,對自己很不利。

多虧寇準看得明白,說太子如此賢德,正是國家的福氣,這才讓宋太宗消了氣。

毛主席在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也是很看不起宋太宗,在旁邊批註道:「趙匡義小人之言。」

歷史上對宋太宗的負面評價,除了他對皇位的迷戀之外,還有一個方面,就是軍事,基本上沒打過什麼勝仗。

趙光義作為大宋的第二位皇帝,肯定要完成統一的大業,說好聽點,就是要完成趙匡胤未競的事業,其實主要就是要收復燕雲十六州。

趙光義曾經兩次帶兵與遼國展開決戰,一次是高梁河戰役,一次是雍熙北伐,但遺憾的是,這兩次決戰都以趙光義的慘敗而告終,大宋也從此由攻變守,開始了受制於遼國的屈辱史。

從歷史記載來分析,這兩次大敗有很多原因,既有戰略上的,也有戰術上的,還有糧草不濟、人才缺乏等等原因,那麼,毛主席對這兩次戰役是如何評價的呢?

毛主席在看《宋史·太宗本紀》中描述高梁河戰役時,在旁邊批註道:「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敵手。」

意思是說,宋太宗對行軍打仗根本不了解,高梁河血戰前,官兵已徵戰數月,收復了北漢,此時全軍高度疲憊,給養也出現了問題,急需要休整,可是,趙光義頭腦發熱,非得要趁熱打鐵,結果導致慘敗。

毛主席在讀到「帝督諸軍與契丹大戰於高梁河,敗績。甲午,班師」這句話時,又批註道:「爾後屢敗,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宋人終不省。」

這裡的意思也很明白,就是說趙光義除了不會用兵,也不善總結,不知道總結遼兵的戰術特點,不知道掌握遼兵打仗的套路,屢犯同樣的錯誤,結果被契丹人「誘敵深入、聚而殲之」。

在後來的雍熙北伐中,趙光義也沒有吸取高梁河戰役失敗的教訓,結果再一次大敗。毛主席在看《宋史》中關於雍熙北伐的記載時,再次批註道:「契丹善用誘敵深入戰,讓敵人多佔地方,然後待機滅敵。」

毛主席真不愧為偉大的軍事家,精準地看出了契丹為什麼能打敗大宋的原因,就是誘敵深入、待機滅敵、聚而殲之。這些戰術思想,後來也被毛主席運用到了我軍的作戰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因此,毛主席對「不知兵」的趙光義其實是很看不上的。

在《宋史·太宗本紀》中,讚美趙光義道:「帝沉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毛主席就很不贊同,在這句話旁邊批註道:「但無能。」

《宋史·太宗本紀》中還誇趙光義說:「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毛主席再次提筆批註道:「幽州之敗。」

意思是說,趙光義兩次討伐幽州都失敗了,還有什麼「功德」可言呢?

其實,不光是毛主席看不上趙光義,著名史學大師錢穆先生也曾評價趙光義「才弱」,認為他能力不足,做錯了很多事。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系列】已發表文章——

毛主席評價趙匡胤:陳橋兵變明明是篡權,卻被說成是正義行為

毛主席評價武則天:有治國之才、容人之量、識人之智、用人之術

毛主席評價李世民:聰明一世,卻在最重要的事上「懵懂一時」

毛主席對歷代開國皇帝都很推崇,但對李淵,只說了五個字

毛主席評價劉備:有兩個致命缺點,註定了他無法統一三國

相關焦點

  • 毛主席評價武則天:有治國之才、容人之量、識人之智、用人之術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武則天】 在中國歷史上,武則天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之治,在位期間,比歷史上大多數男性皇帝都要做得更出色。
  • 毛主席評價趙匡胤:陳橋兵變明明是篡權,卻被說成是正義行為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趙匡胤】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提到了四位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皇帝,即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四位非常有作為的代表性帝王。不過,縱觀毛主席對這四位皇帝的詳細評價,其實他對宋太祖趙匡胤的看法,遠遠比不上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
  • 毛主席對歷代開國皇帝都很推崇,但對李淵,只說了五個字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李淵】 毛主席一生喜歡讀歷史,對歷代帝王也有過不少精準的評價,尤其對於歷代開國皇帝,毛主席一般都比較推崇,比如評價秦始皇:「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超過他的。」
  • 範煒:宋太宗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兩個成語都和他有關
    南唐後主李煜留下的這首虞美人之詞經久不衰,卻也成了他的絕命詞。這一切都拜「宋太宗」所賜.....當時北宋將南唐滅亡後,南唐後主李煜被抓到北宋,和他一起被抓過來的,還有他的老婆——南唐皇后「小周后」。據說,上面這首虞美人之詞是李煜在七夕夜所作,國讎家恨加之老婆被搶,李煜只能把所有的愁苦和對老婆的想念寄托在那「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裡。所以,趙光義看不下去了,正好找個藉口賜了李煜一杯毒酒,那首詞也變成了絕命詞。 那就來了解一下趙光義,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駕崩後,趙光義成為北宋朝第二位皇帝,是為宋太宗。
  • 重兵圍追堵截,我軍四渡赤水,全軍讚譽:毛主席用兵,神了!
    當時,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撤走後,蘇區的形勢急轉直下,瑞金很快落入敵人之手。毛澤東根據中央指示離開於都,加入了長徵行列。在行軍途中,毛主席不時回頭向後張望,臉上充滿了依戀的神情……正走著,紅軍醫院的人趕上了。他望著毛澤東大病未愈的枯黃而憔悴的面容,關切地說:「毛主席,你還是躺擔架吧!你的身體還沒有徹底恢復,騎在馬上是不行的!」
  • 令遼國聞風喪膽的煙燻太歲火燎金剛,喝了宋太宗一頓酒後就死了
    一本正經的《宋史》就記載了這樣一位令遼國聞風喪膽的煙燻太歲火燎金剛,曾經打得契丹人不敢犯邊,但是這位黑面大王卻在喝了宋太宗趙光義一頓酒之後,死在了半路上,享年只有五十歲。在《宋史》中,關勝是有傳的,而且也真善使大刀,也曾揮舞大刀斬殺無數金兵,但是卻被比張邦昌還壞的假皇帝劉豫給害死了。
  • 毛主席的軍事才能到底有多厲害?四渡赤水是經典,此戰是揚名
    毛主席是舉世公認的大軍事家,在世界十大著名軍事家中,僅中國人就有兩位,一位是孫子,一位是毛主席。只要你們投降,就放你們回家……」 由於不知虛實,又有些害怕,潰軍中的不少人就紛紛開始投降,此戰,毛澤東率百來人,俘虜了三千多人,更繳獲了大量的武器。 以小見大,足見毛主席之軍事才能。 土地革命期間,毛主席指揮三萬疲憊之師四渡赤水,將十倍於己的敵人玩得團團轉。
  • 幾種小人的八字特點
    這類人大多屬於因言得罪,因言惹禍;或許名利之心過重,喜歡算計、謀奪別人職位而惹禍。故,易成為別人的小人。 2、八字中用殺而七殺無制的人 八字中七殺,屬於惡神,無論用與不用,均要有食神制克,或有印星化其戾氣。七殺無制,雖為用,其人威猛、果斷;但缺乏同情心,殺伐心重,過分注重名聲、地位。
  • 宋太宗的坎坷立儲路:有人棄之如履,有人為之痴狂,有人平白撿漏
    01,不嫡不長的小三子元侃宋真宗趙恆(968-1022),初名德昌,曾先後改名元休、元侃,是宋太宗趙炅的第三子,生母隴西郡夫人李氏(即元德皇后)。這個流言對太宗來說,有些很不美好,畢竟他才是廷美之死的最大元兇,更何況,他多年未愈的箭傷也時不時的折磨他,讓他也忍不住會想到鬼神報應方面。因此,太宗對趙普之死很有兔死狐悲之情,悲愴到不能自己,不但下令厚葬趙普,還親自為趙普撰寫神道碑銘。沒等太宗從趙普之死的悽愴中走出來,四個月後又要面對愛子元僖暴亡的事。
  • 祭侄稿背後的狗血劇:顏真卿的侄子是被宋太宗的爺爺殺害了?
    我們接著上篇文章來談論顏真卿和宋太宗的問題。如果大家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可以點擊這裡閱讀上一篇文章了解詳細情況:顏真卿書法未被編入《淳化閣帖》,是因為和姓趙的有世仇?先簡單介紹一下背景。我無意中在網上找到一篇陳年舊聞,大概講的是關於顏真卿的書法為何沒有被《淳化閣帖》收錄。
  • 錦覓至死不知,潤玉只想做自在散仙,因何現在卻為權柄不擇手段?
    香蜜沉沉燼如霜中,都說旭鳳淡泊名利,可原本最初,最淡泊名利的是潤玉,一來,身為庶子,無時無刻不受天后打壓,天帝之位,他只覺費事從未有過半分奢望!二來,天后儘管對他不好,可旭鳳這個弟弟卻非常信賴他這個兄長,旭鳳身為嫡子繼承天帝之位是眾望所歸,潤玉也完全沒有爭的欲望!
  • 1953年梁漱溟受毛主席嚴厲批判之公案始末
    正由於梁漱溟與毛主席有著這樣久遠(幾十年)而頻繁的交往,就梁漱溟這一方而論,才在1953年9月遇到毛主席的批評之後,忘乎所以,如對待老朋友爭論般拍案而起,做出犯顏抗論之舉。1986年深秋,當筆者同梁漱溟先生長談,剛開始提到1953年這樁公案時,這位時年94歲高齡的長者,首先意味深長地說了一段開場白。他說:多年來,我一直不願意細談這樁事。為什麼?
  • 驚蟄香港「打小人」 老「打手」自言心腸不壞
    驚蟄香港「打小人」 老「打手」自言心腸不壞   中新社香港3月6日電 題:驚蟄香港「打小人」 老「打手」自言心腸不壞  中新社記者 李焯龍  「我幷非想打死人(意指被人「打小人」者),只是想幫客人消災解難,理順運氣,化解心中的怨氣。
  • 劍自古以來就被中華民族賦予了特殊的含義,被稱為「百兵之王」
    「百金戰袍雕鶻盤,三尺劍鋒霜雪寒」,劍這種兵器自古以來就被中華民族賦予了特殊的含義,被稱為「百兵之王」。自先秦以來,劍就被作為一種重要的兵器而運用到戰爭之中,並作為一種重要武器而大量裝備。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劍似乎自漢代以後就逐漸離開了金戈鐵馬的戰場,取而代之的則是以環首刀為代表的單手刀,如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唐刀」也是由其發展而來,那麼事實到底如何呢?
  • 文10「毛主席語錄」郵票,價值幾何
    正因為此,「文」字郵票在中國郵票體系中具有非常之重要的影響和地位。 在「文」字郵票中,文1「毛澤東思想」文7「毛主席詩詞」和文10「毛主席語錄」這三套郵票都是成交價超過30000元的最為重要的骨幹力量,其地位那是顯而易見的,也是集郵者和投資者關注度最高的「文」字郵票之一。
  • 1965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泳池接見李宗仁:此次回國可是上賊船
    國民黨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國共矛盾已無緩和的餘地,蔣也成了美國人眼裡貪婪、無能的代名詞。多重壓力之下,1949年1月,蔣卸任總統一職,由李宗仁擔任代理總統。    毛主席知道後,說道:  "他既然說了自己花了11萬美元,那我們就給他12萬。醉翁之意不在酒,李宗仁在投石問路啊。"  聽罷毛主席的一番話,工作人員通過程思遠寄給李宗仁12萬美元,並附上一封信函。信中寫道:  雖然其中文物多為贗品,但仍寄12萬美元,以資助回國之路。
  • 做事不擇手段之人,都有兩個特徵,一種後果,遇到這樣人儘早遠離
    而也有人,為了所謂的「成功」、為了名利,做事不擇手段。做事不擇手段的人,都有兩個特徵,一種後果,如果碰到這樣的人,早早遠離。做事不擇手段的人都「慾壑難填」人都與七情六慾,追求欲望的滿足是人的本性和本能。但是人和人之間欲望的大小不同,追求欲望滿足的方式也不一。有人追求的欲望是合理的,是基本的,吃飽穿暖,過快樂幸福的生活這是人人都想要追求的。
  • 55年授銜結束,毛主席對粟裕說:你擔的大將銜,幹得卻是元帥活
    前言毛主席曾言:論功、論才、論德、論歷,粟裕都是可以領元帥銜;在解放戰爭中,誰人不知華東粟裕呀!粟裕是可以當元帥的1955年9月27日下午2時30分,國務院宣布將粟裕、徐海東、黃克誠等10位將領授予大將軍銜,並在同日下午5時舉行授銜儀式。
  • 馮鞏是怎麼評價郭德綱的 圓滑不是貶義詞
    馮鞏是怎麼評價郭德綱的 圓滑不是貶義詞時間:2018-05-12 15:22   來源:未知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馮鞏是怎麼評價郭德綱的 圓滑不是貶義詞 馮鞏非常懂得處事之道,人很圓滑。圓滑不是貶義詞。所以他很少會在公共場合評價同行。對於郭德綱這樣的同行,他就更不會評價了。
  • 彌留之際,心愛的歌《我是一個兵》為他安魂
    病床旁,兒子為他唱《我是一個兵》「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12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七醫院1628病房,傳出了低沉、時斷時續的《我是一個兵》的歌聲,高玉寶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雙目緊閉。彌留之際,長子高燕飛明白父親最後的心思,在父親耳邊輕輕地唱起這首他一生最愛的歌曲。高玉寶在病床上敬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