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本周二,川普終於讓步,準備交接權力。而幾乎在同一時刻,拜登內閣團隊也閃亮登場,雖然有聲音認為,拜登選人的風格過於老派,但不得不說,經過兩周多的拉鋸戰,拜登的新團隊一掃川普帶來的烏煙瘴氣,給美國政壇帶來了一陣新風。
伯尼-桑德斯競選經理菲茲-夏琪爾表示,拜登選擇安東尼-布林肯做國務卿絕對是「明智之選」;正義民主黨的執行董事亞歷山德-羅哈斯表示,她對拜登任命約翰-克裡為總統氣候特使表示「強烈贊同」,而參議員伊莉莎白-沃倫表示,拜登的新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將會非常「出色」。
儘管還有很多職位需要填補,但到目前為止,拜登挑的人都得到了不錯的評價。這些人大都符合這樣的模式:既多元又保守,既不會引起進步人士的不滿,同時又不會過於激進,而且還得保證,這些人不會過於跳脫,不會脫離民主黨的大致方向。可以說是拜登相當堅定地選擇了中庸之道。然而就是這樣審慎的選人方針,依然遭到了很多人詬病,似乎也點燃了不滿已久的共和黨人清算行動的導火索。
據《政客》雜誌報導,本周二,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表示,他將會反對確認拜登的國家安全團隊。盧比奧是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和情報委員會的成員,此番表態,預示著如果共和黨人繼續保持對參議院的控制,那麼參議院可能會打響反對拜登大戰的第一槍。盧比奧指出,拜登的人選 「將是美國衰落的守望者」。
「拜登內閣的人選,大部分都是常春藤盟校出身,履歷光鮮。雖然他們有禮貌,他們講秩序,但這些人會眼睜睜看著美國衰落下去,他們會成為美國衰落的見證者。」 他在推特上說。「我支持的是那個偉大的美國,而不是那個處處依賴別人的國家。」盧比奧的想法代表了為數不少的群體,特別是在共和黨內,這種觀點尤為盛行。
最近幾天,拜登接連宣布計劃提名安東尼-布林肯為國務卿,提名琳達-格林菲爾德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等等,而這些人選的正式履職都需要經過參議院確認。
布林肯、格林菲爾德和沙利文與其他一些高調的提名人,比如前國務卿約翰-克裡都是老面孔了。雖然其中一些人可能會聲名不顯,但更多人則是歐巴馬政府的老手和資深政客。拜登尚未宣布他的國防部長人選,國防部長是國家安全機構的核心,人們普遍猜測這一職位將由米歇爾-弗盧諾伊擔任。
而盧比奧曾在2016年競選總統,至今仍然是GOP最高調的議員之一。這位佛羅裡達參議員是古巴移民後裔,因此他在外交政策相關的問題上特別有發言權,他對美國與中國關係的擔憂,與川普的基本國際關係宗旨是保持一致的。
拜登不但要面臨很多發展中國家,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挑戰,同時還必須與川普在外交事務上的非常規做法說不。尤其是對美國的傳統盟友,川普有時會疏遠和哄騙他們,而拜登必須安撫他們的情緒。
但鑑於共和黨人在參議院的微弱優勢,拜登的被提名人可能需要他們的支持才能得到確認。所以當選總統在挑選那些需要參議院批准的政府職位時,必須慎重選擇,避免擦槍走火。雖然一些共和黨參議員表示願意籤署拜登提名的內閣人選,但他們同時警告說,將會排除那些不符合政治主流的提名人。
也許是被川普拖了太久,拜登顯然有些等不及了。近日他還催促參議院開始為他的內閣選擇進行聽證會。接下來就要輪到共和黨參議員們發威了,這些人借題發揮的機會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