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之死是作者留給後人的一個謎,幾多猜測幾多質疑,當然還要從兇犯嫌疑人史文恭說起。
其一、史文恭是梁山泊最不著調的敵人。從神行太保到曾頭市走了三五天的路來看,曾頭市自然離梁山泊不近,書中說其屬凌州地界,後人考證為山東曹縣,西南三五十公裡已經到了河南地界,就在芒碭山附近啊,老宋領兵還回去幹嘛,直接掐多方便啊。再說這裡離梁山已經是數百裡之外了,而且曾弄本人曾做過金人,緣何要與梁山泊結仇,還打造囚車,教小兒兒歌,真是有點不可思議。
其二、史文恭是曾頭市最不著調的武師。一個武師,教人武藝是其本業,還幫助人家拉起了隊伍,這隊伍的作用不言自明,是保著自己的財產去掠奪別人的財產,連強盜都得交保護費的主,鬱保四搶了人家馬匹得給他送來,實哉是生活在白道上的強盜啊。再說了幹的就是殺人放火的行當,卻在箭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啊。
其三、史文恭是戰場上最不著調的指揮官,在傷了晁蓋之後不乘勝追擊,而是浪費了一個大白天的時間,到了晚上再幹,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在二次攻打曾頭市時,想起了個守株待兔之計,可也有點怪怪的,前後挖坑也不去引誘兔子,左右任由出入,不敗才怪。
其四、史文恭在性格上有著最不著調的性情,性格時強時弱陰晴不定,打敗之後也有幾分懼怕而寫了降書,還一再說是「無端部卒,施放冷箭」,為自己開罪,其實人家老宋根本就沒當回事,人家是奔著你的馬來的,又愛若至寶,不肯相讓,聽信鬱保四之言,又硬了起來,去劫寨,沒想到一報還一報,自己也在劫寨行動中全盤皆輸。
當然是誰活捉了史文恭也是個迷,晁蓋陰魂的幫助使其膽喪魂飛是前提,一個「手提杆棒,望馬腳上便打」,一個往其「腿股上只一樸刀,搠下馬來」,這兩個人一個是盧俊義、一個是燕青是肯定的,然而誰用刀、誰用棍這裡沒有明說,俗人還是願意認為是盧俊義用刀把史文恭搠下馬來的,因為盧員外雖說號稱棍棒天下第一,但在戰場上還是要在棍棒上接上刀來的,好象近代戰爭中的上刺刀吧。
其實關於是誰害死了晁蓋在宋江這裡都不重要了,天王是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而宋江說的是「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此語一出,史文恭休想活命了,投降什麼的根本沒有用。雖說作者沒有明說是誰,但從其陰魂臨到宋江、史文恭二人身上而言,這兩個人都脫不了干係,或許一個是內心希望其死、一個用手殺死了天王的可能性較大。
不著調的史文恭就這樣著調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