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親眼見到史文恭就明白了:此人不會射箭,射殺晁蓋的另有其人

2021-01-20 半壺老酒半支煙

晁蓋夜打曾頭市,混亂中臉上中了一箭,那箭頭上刻著史文恭三字,宋江為此大做文章,篡改了晁蓋遺言,把黑鍋甩到了史文恭頭上。

晁蓋臉上那一箭到底是不是史文恭射的,吳用親眼看到史文恭那一刻,就什麼都明白了:晁蓋絕非史文恭所殺,此人連弓都沒有,又怎麼會暗放冷箭?

咱們今天的依據,是水滸原著而不是電視劇,電視劇為了彰顯宋江的忠義,刻意弄了一張黑鍋一樣的弓,讓史文恭背上了,但是在水滸原著中,根本就沒說那一箭是史文恭射的,就連託塔天王晁蓋臨終前,也沒有說仇人就是史文恭。

晁蓋對宋江說的是「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宋江出來對眾好漢說的,跟晁蓋遺言不一樣:「晁天王臨死時囑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 」

睿智的讀者諸君一定能從宋江篡改晁蓋遺言中發現問題,智多星吳用也不糊塗,如果他還聽不出宋江的心虛與失望,那他就不配當梁山軍師了。

作為晁蓋的髮小兄弟,吳用一直守在晁蓋身邊,但一直沒有機會跟晁蓋私聊——宋江也寸步不離,晁蓋想說悄悄話也沒機會,只好意味深長地不提史文恭的名字,他其實是在暗示吳用:「一定要調查清楚,射我的那個人到底是誰?」

吳用說話辦事,一向比較配合宋江,但是在宋江咬定兇手就是史文恭的時候,卻沒有隨聲附和:「今日又未曾捉得那人,山寨中豈可一日無主?若哥哥不坐時,誰人敢當此位?寨中人馬如何管領?然雖遺言如此,哥哥權且尊臨此位,坐一坐,待日後別有計較。」

「那人」、「權且」、「日後別有計較」,吳用的話裡留下了足夠的迴旋餘地,也挑明了宋江只是代理而不是繼位。綜合考量,吳用未嘗不想讓豹子頭林衝上位——跟宋江比起來,沒有野心和權利慾的林衝更容易操控。

吳用沒有想到的是,宋江代理了梁山寨主之後,馬上重新洗牌,卻遲遲不提為晁蓋報仇。如果險道神鬱保四不把梁山戰馬搶走並送往曾頭市,史文恭三個字慢慢就被梁山好漢忘了。

時間就像流水一樣,會衝淡絕大多數人心中的仇恨——當然,宋江等人會不會因晁蓋之死而仇恨曾頭市,那也是個未知數。

鬱保四為什麼要搶梁山戰馬,得手後為什麼要送到曾頭市,這都是未解之謎。曾頭市的曾長官是「大金國人」,鬱保四是大宋江湖豪客,他怎麼會對敵國之人情有獨鍾?

鬱保四是不是吳用的舊相識,原著中沒有交代,但是他從曾頭市來到梁山,馬上就投降了,變臉如翻書,其中有沒有吳用的安排,誰也不知道。

曾頭市並沒有搶梁山戰馬,那二百匹戰馬對曾頭市來說,不是天降橫財而是飛來橫禍。

險道神鬱保四的神操作,也把宋江逼到了牆角:你可以不替晁蓋報仇,但是梁山的臉面不能不要,強盜被別人搶了而不吭聲,往後還咋混江湖?

於是宋江捏著鼻子徵討曾頭市,吳用卻堅決反對讓盧俊義當先鋒:「吳用主意,只恐盧俊義捉得史文恭時,宋江不負晁蓋遺言,讓位與他,因此不充他為前部先鋒。」

吳用不讓盧俊義當先鋒,也沒讓最有可能生擒史文恭的豹子頭林衝下山,實際有兩方面考慮:其一,看守大本營的,必須是可靠的兄弟;其二,害怕林衝像晁蓋一樣中了暗算。

梁山大軍開赴曾頭市,史文恭帶隊出戰,這也是吳用第一次見到史文恭真容。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版本都刪掉了原著中的贊詩,在未刪減版本中,吳用看到的史文恭是這樣的:「頭上金盔耀日光,身披鎧甲賽冰霜。坐騎千裡龍駒馬,手執朱纓丈二槍。」

史文恭並沒有背弓插箭,而是拎著一桿長槍就出來了,這說明史文恭對自己的槍法十分自信,是不屑用暗箭傷人的。

如果讀者諸君坐在吳用的馬上,看見既沒有弓也沒有箭的史文恭,會作何感想?

雖然史文恭的這一身裝備,基本已經洗清了他射殺晁蓋的嫌疑,那麼接下來他跟秦明的對決,則可以打消吳用最後一絲疑慮。

我們不知道霹靂火秦明為什麼能成為梁山馬軍五虎將,但卻知道他的武功,跟關勝林衝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在史文恭長槍之下,連二十招都接不住:「二騎相交,軍器並舉。約鬥二十餘合,秦明力怯,望本陣便走。史文恭奮勇趕來,神槍到處,秦明後腿股上早著,倒攧下馬來。」

能把使狼牙棒的秦明打得沒有還手之力,史文恭的武功,無疑是超一流的。秦明狼狽而逃,如果史文恭擅長射箭,就沒有必要費勁巴力地攆上去用槍捅,背後一箭就解決問題了。

沒有弓箭的史文恭還以曾長官的名義給宋江寫了一封求和信:「無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奪馬之罪,雖百口何辭!原之實非本意。」

讀者諸君請注意,這封信是史文恭而不是曾長官寫的,史文恭是堅決不承認自己射殺了晁蓋,以他在江湖中的地位,絕不會敢做不敢當。

知道了射殺晁蓋的並非史文恭,吳用就不想再打下去了,他力主早早收兵回山:「我等相爭,皆為氣耳。既是曾家差人下書講和,豈為一時之忿,以失大義?」

吳用沒有徵求宋江的意見,就自作主張賞了信使十兩銀子,並親筆回信允和(隨即便寫回書,取銀十兩,賞了來使):「梁山泊與曾頭市,自來無仇,各守邊界;奈緣爾將行一時之惡,惹數載之冤。若要講和,便鬚髮還二次原奪馬匹,並要奪馬兇徒鬱保四,犒勞軍士金帛。」

吳用只是要馬要錢,根本就不想要史文恭,因為他已經知道晁蓋並非史文恭射殺。

吳用此時的內心一定是極其矛盾的:如果不是史文恭射殺了晁蓋,那致命一箭又從何而來?

晁蓋之死謎團未解,在曾頭市曠日持久毫無意義,所以吳用不想再打下去了,如果不是青州凌州兩股官軍趕來湊熱鬧,梁山在收到照夜玉獅子馬之後,必然捲鋪蓋回山。

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既然吳用已經親眼看見史文恭並不擅長使用弓箭,宋江已經成了謀殺晁蓋的主要嫌疑人,他為什麼還力推宋江上位?如果史文恭真的不會射箭,動手射殺晁蓋的,又會是誰?

相關焦點

  • 宋江清楚:史文恭不用弓箭,殺晁蓋的不是他,吳用看破不說破?
    混跡過官場的宋江入夥,改變了梁山舊有的模式,把「劫富濟貧」轉變成「替天行道」,為兄弟們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並在一次次徵戰中樹立起威信,隱然有取代晁蓋的架勢。 隨著宋江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江湖中人,已經選擇性忽視了晁蓋的存在,連盜馬賊都知道,想到梁山入夥,得巴結宋江:
  • 史文恭究竟有沒有射殺晁蓋?他給宋江的書信裡,已說漏嘴
    求勝心切的晁蓋中了賊僧圈套,引一隊人馬正奪路尋寨,忽然「金鼓齊鳴,喊聲震地,一望都是火把,當頭亂箭射將來」,流矢亂飛之時,一枝浸了毒藥的箭颼的一聲,不偏不倚正中晁蓋的臉。正所謂「死無對證」,這種一鍋粥的情況下,很難確認毒箭是誰射的。然而,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
  • 晁蓋被史文恭射死只是表面,真正幕後元兇:全體招安派
    如果晁蓋不懷疑宋江謀害自己,他應該不會留下這樣一句為難宋江的遺言,而是按規矩,直接讓宋江繼位。接著宋江在應對晁蓋遺言的時候,露出了一個明顯的破綻,宋江在商量繼任寨主的問題時,篡改了晁蓋的遺言,宋江說:「卻乃不可忘了晁天王遺言,臨死時囑咐道:『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他把晁蓋原話中的「射死我的」,改成了「史文恭」。如果宋江沒有參與暗殺晁蓋,宋江為何要篡改遺言?
  • 是誰射死了晁蓋,花榮、史文恭、還是他?
    似乎這些人壓根沒讀過原著,卻為了挖掘"新意",頻作驚人之語。咱們不妨奇文共賞,圍觀一下幾個典型的高論: 一,林衝是個膽小怕事,出賣朋友,忘恩負義的小人。 二,智取生辰綱是強盜行為 三,晁蓋是宋江指使華榮射死的。 四,林衝和扈三娘關係曖昧。
  • 晁蓋林衝呼延灼打不過曾頭市,史文恭帶領的,原來是精銳金兵?
    晁蓋是不是被宋江指使人暗箭射傷、宋江親手灌下的那碗湯藥,是不是跟潘金蓮灌給武大郎那一碗同樣配方,這些暫且不管,咱們今天的話題,是託塔天王為什麼要去徵討曾頭市,曾頭市到底有多厲害——在《水滸全傳》中有一首詩描繪了曾頭市的可怕之處:村中壯漢勇似金剛,田野小兒都像鬼子。
  • 晁蓋中箭毒發身亡,宋江卻「請」盧俊義上山,究竟有何目的?
    大統領若陣亡,自是由咱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梁山二把手宋江擔任,這合情合理,且宋江有威望,「四海之內,皆聞哥哥大名」,可晁蓋偏偏留下這樣一個遺囑。再不濟,當初梁山寨主之位是林衝火併王倫後,送給你的,現在人之將死,理應還給林衝,可晁蓋仍沒有這麼做。而以宋江稀鬆平常的武藝,又如何能捉得史文恭?這份遺囑,已經公開表示晁蓋不想讓位於宋江。
  • 除了史文恭,誰都可以殺晁蓋:關於水滸的3大著名"陰謀論"
    權力才是世上最讓人著迷的東西,比毒品更嗨,遑論房事和女人。宋江不會料到,把扈三娘嫁給王矮虎這一彰顯他梟雄手腕的事,幾百年後會被視為"得不到的女人,就要毀掉她"的例子。這類"陰謀論"患者,缺乏最基本的邏輯分析能力,正如心理學家彭凱平先生說的:"只要真相的複雜性超出了一些人的理解能力,陰謀論就永遠有市場。"
  • 《水滸傳》晁蓋曾頭市中毒箭,到底是意外事件?還是意氣用事?
    曾頭市晁天王中了史文恭毒箭,被林衝從敵群中拼死救回。回到梁山泊大營後,儘管有神醫皇甫嵩全力施救,然而,箭毒已入髓,回天無力,晁天王撒手歸西。晁蓋死了之後,梁山泊的事業並沒有走下坡路,相反,隨著宋江和吳用等智取盧俊義入夥梁山,梁山水泊一時形成宋、盧雙巨頭共掌局面,聲勢更加浩大。
  • 晁蓋臨死時,為何不把梁山泊主傳給宋江?原來他鍾意另外一個人
    晁蓋此時雖然中了毒箭,性命朝夕不保,但頭腦還算清醒,梁山泊主該傳給誰,他心裡肯定是有想法的,但有一點清楚無誤,他不想把梁山泊主之位傳給宋江。 如果晁蓋真的有心讓宋江做梁山泊主,那只要他臨死前一句話即可。因為此時的宋江,是梁山的第二把手,其威望更是其他人比不了,從哪個方面來說,宋江都是梁山泊主的不二人選,只差一個名正言順的名分,這個名分就是晁蓋的一句話。
  • 《水滸》中的吳用到底是怎樣的人?是「智比諸葛」還是「無用」?
    《水滸傳》中有這麼一個很有意思的角色——智多星吳用,此人是梁山首席智囊,為山寨掌管機密的軍師,他幾乎策劃了梁山所有的軍事行動,為梁山集團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 此人在梁山排名第六十六,上山前被吳用看中,下山後受皇帝垂青
    吳用曾經在託塔天王晁蓋面前這樣介紹過金大堅:「(金大堅)開得好石碑文,剔得好圖書、玉石、印記,亦會槍棒廝打。因為他雕得好玉石,人都稱他做玉臂匠。」這段描述也直接點出了金大堅綽號的來由。金大堅是濟州人氏,是個典型的手工業者,雖然常年生活在濟州,但其高超技藝享譽中原。吳用稱他是「中原一絕」,足見其技藝之高明。宋江吟反詩被黃文炳識破。
  •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不著調的史文恭之死
    晁蓋之死是作者留給後人的一個謎,幾多猜測幾多質疑,當然還要從兇犯嫌疑人史文恭說起。再說這裡離梁山已經是數百裡之外了,而且曾弄本人曾做過金人,緣何要與梁山泊結仇,還打造囚車,教小兒兒歌,真是有點不可思議。其二、史文恭是曾頭市最不著調的武師。一個武師,教人武藝是其本業,還幫助人家拉起了隊伍,這隊伍的作用不言自明,是保著自己的財產去掠奪別人的財產,連強盜都得交保護費的主,鬱保四搶了人家馬匹得給他送來,實哉是生活在白道上的強盜啊。
  • 水滸傳:機關算盡終無用——天機星智多星吳用(下)
    同樣的行為,有些人是有意,有些人是無意,吳用這裡可不是閒得無聊惡作劇故意嚇一下公孫勝然後可以開心大笑一場啊!為什麼要嚇?道理說穿了很簡單,我們不妨試想,如果公孫勝的本意是來坑晁蓋的,那麼吳用這樣嚇他,他會不會麵皮變色?當然不會,這一嚇對於判斷公孫勝的真實來意非常關鍵,公孫勝如果不是自己真的想劫生辰綱,他是不會被嚇個半死的。
  • 赤發鬼劉唐為何會選擇背叛晁蓋,支持宋江,背後原因很現實
    赤發鬼劉唐是《水滸傳》中的人物,是早期梁山首領晁蓋的追隨者之一。晁蓋等人取生辰綱,劉唐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該說劉唐是晁蓋的忠實追隨者和擁護者。但是,晁蓋死後,劉唐也是七人中反對晁蓋遺言,推舉宋江做梁山老大的人。晁蓋臨終遺言自然有他的用意,限制宋江是其中一個方面,這一點劉唐不應該不知道。
  • 水滸中「玉麒麟」的戰鬥力究竟有多厲害?遼國四位王子圍攻他卻鎩羽...
    他的起點就比一般人不是一般的高。諸位應該還記得浪子燕青這樣一個角色,他在書中乃是盧俊義前輩的家侍。他的武藝也是此人一手所賜。在後面的直接1對1較量中,燕青可以輕鬆放翻能夠殺死4隻老虎的李逵。可以由此推測盧俊功夫究竟有多麼深厚! 大家還記得在梁山攻打曾頭市之時,盧俊義是如何輕鬆愉快的制服了史文恭嗎?就此他成為了當時梁山的二把手。
  • 赤發鬼劉唐的怒火:變成宋江的馬前卒,要將吳用碎屍萬段
    赤發鬼劉唐,早年浪跡江湖,以善使樸刀、武藝過人聞名,樣貌特徵非常突出,紫黑闊臉上有片硃砂胎記,頭髮赤紅、醜陋如鬼,他的綽號便是由此而來。劉唐是最早與晁蓋、吳用、三阮、公孫勝等人結拜的七小義之一,也是搶劫生辰綱的發起人。在吳用的謀劃下,劉唐跟隨眾人搶劫生辰綱後入夥梁山,並成了晁蓋時代的重要人物。